第九十五章 体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盛夏,假期来临,身份转换的方然先搬了住处,把一切打理妥当。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正式入学前,来自本校的生源先安排住处,他颇费了番力气才将自己的东西都搬进新的公寓楼,还好,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住宿区,条件还相当不错,每一个单间还有独立的卫生间和迷你厨房。
到研究生这一阶段,与本科相比,组建家庭、甚至带孩子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住宿的保障条件也有提高。
至于每学期九千二百马克的费用,至少对方然来讲,已不是问题。
伯克利这样的大学城,一般来讲,每到学生毕业、升学尘埃落定的夏季,总会比较冷清,有钱的学生们纷纷动身度假,家境困难的则外出打工,而且夏天日落更晚,大白天,校园周边的治安也相应的会好些。
但即便如此,方然的行踪仍然很谨慎,除有两次开着Ford皮卡,全副武装在校园外转悠了一两圈外,他仍然足不出户。
忙忙碌碌,生活节奏如时钟一般精确,思维沉浸在网络海洋里,还是在填写入校注册信息的时候,方然才意识到,在西历1471年的今天,自己,已年满十八岁,是一个联邦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
十八岁,成年人,一般人的脑海中,大概就浮现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买酒精饮料”,或者“从此完全决定自己的人生”之类感慨。
对方然而言,感想,则很不一样。
至少,在像之前若干次的流程那样,到校内医院体检结束,浏览一行行拼写冗长项目的数据时,除“身体机能一切正常”的庆幸之外,十八岁的年龄,也在悄悄的提醒他,从这一刻起,自己,自己的血肉之躯,距离衰老这横亘在永生之路上的第一道天堑,正越来越近。
不,按某些研究的观点,衰老,甚至早在分界线般的十八岁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衰老,少年眼中曾完全不可战胜的一种规律,即便今天,在掌握诸多高深学识的方然眼前,仍然面目狰狞,但暂时撇开畏惧,要说这复杂之极的生化过程,究竟从哪一刻开始,学术界就尚有分歧。
毕竟如果从微观角度,人类细胞、乃至基因层面的损耗、衰退,事实上从配子结合的那一刻就已经启动。
至于那一刻之后,看似漫长的几十年人生,直到垂垂老矣,无非是内在的衰老过程,在皮囊之上的表面呈现。
衰老,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的一生,这样的表述固然是理性的。
但这样的陈述,对缓解方然心中“衰老正在发生”的不适感,却又毫无意义。
一旦意识到年龄越过了十八岁,社会意义上,从孩童完全转变为成人,恍惚间,方然耳边就响起虚无缥缈的列车“哐当——”,自己,仿佛置身于步进迟缓、却一刻也不曾静止的传送带上,而车厢尽头,那浓重如墨的黑暗,便似一尊静待饕餮的血盆恶兽,等待自己一步步送上门……
“小伙子,——喂,方先生?”
“啊——”
隐约的声音,把年轻人的思绪拉回现实,意识到自己还坐在医生面前的折叠椅上,方然抬手揩一揩额头的冷汗,
“哦、抱歉;
刚才在想别的事,真不好意思。”
“没关系,那么,对本期体检报告,您还有哪些需要咨询的问题呢~”
面对走神的年轻人,女医生点击鼠标、切换页面,一边瞥两眼方然的宽阔上身,询问的语气挺温柔。
一方面,从屏幕信息里,她知道这位咨询者的医疗保险规格很高,能轻松支付数千马克的检查费和咨询费,另一方面,多少也对外表阳光、身材健美的方然有些好感。
不过,在年轻人开口应对后,这种感觉里,就逐渐掺入了一丝难掩的惊讶与好奇:
“好的,谢谢您。
首先是这一项指标,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分布,您能否判断,这是过去一周内有轻微细菌感染、恢复期的反跳,还是轻度过敏反应导致的暂时现象;
心电图的二十四小时数据投影,您看这里,是否有一过性的窦性不齐?
请结合近三次体检的数据研判一下。
此外还有这一项,流感H1Nx、H3Nx,是否还需要做抗体定量,据此评估今年的理想接种时段?
据我所知,GLAN公司的多价疫苗,对、报备价十九马克的BFV-4E,不应该有这样的一条抗体残留水平分布,那么……”
半小时后,告别了一脸复杂表情的医生,方然走出校医院的大门。
经过完善的检测,体检一切正常,这让年轻人的心情稍稍放松,他回到寝室,查看风险评估程序的输出,好决定前往湾区的哪一家医院进行强化核磁共振扫描,弥补校医院体检手段的一些不足。
畏死,任何人多少总有的一种情绪,在方然身上格外强烈,既然执念于永生,学习掌握一般意义上的医学知识就是必须的。
即便这种掌握,让医生惊讶,也不代表他的水平就超越了专业工作者。
总之只是一种谨慎,尤其,在十八岁的钟声敲响,意识到自己已顺利、抑或幸运的迈过了社会意义上的一道人生门槛,尤其是,当踯躅在看不到尽头的永生之路上,不经意间一抬头,就发现面目狰狞的衰老,已近在眼前。
本科的三年时间,要做的事太多,方然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精细钻研,时光流转,他对衰老的认识和理解,也没有精进太多。
闲暇时间查阅一些文献,追踪前沿的研究进展,结论,也只是略微谨慎的乐观。
至少,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不论是在罗伯特*布朗教授的实验室,还是在国际生命科学年会的发言稿,他都没有发现任何确切的研究成果,能够证明,人类在追寻无限长生命的方向上,会存在什么原则性的困难。
虽然这种断言,早在金伯利中学就读时,就已经从逻辑、而非实践层面上得出,科学界的统一认识,还是让他稍稍欣慰。
跋涉在征途上的人,最担心的,莫过于选错了路。
但……原则上的困难,是一回事,实践上的手段,又是另一回事。
盛夏,假期来临,身份转换的方然先搬了住处,把一切打理妥当。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正式入学前,来自本校的生源先安排住处,他颇费了番力气才将自己的东西都搬进新的公寓楼,还好,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住宿区,条件还相当不错,每一个单间还有独立的卫生间和迷你厨房。
到研究生这一阶段,与本科相比,组建家庭、甚至带孩子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住宿的保障条件也有提高。
至于每学期九千二百马克的费用,至少对方然来讲,已不是问题。
伯克利这样的大学城,一般来讲,每到学生毕业、升学尘埃落定的夏季,总会比较冷清,有钱的学生们纷纷动身度假,家境困难的则外出打工,而且夏天日落更晚,大白天,校园周边的治安也相应的会好些。
但即便如此,方然的行踪仍然很谨慎,除有两次开着Ford皮卡,全副武装在校园外转悠了一两圈外,他仍然足不出户。
忙忙碌碌,生活节奏如时钟一般精确,思维沉浸在网络海洋里,还是在填写入校注册信息的时候,方然才意识到,在西历1471年的今天,自己,已年满十八岁,是一个联邦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
十八岁,成年人,一般人的脑海中,大概就浮现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买酒精饮料”,或者“从此完全决定自己的人生”之类感慨。
对方然而言,感想,则很不一样。
至少,在像之前若干次的流程那样,到校内医院体检结束,浏览一行行拼写冗长项目的数据时,除“身体机能一切正常”的庆幸之外,十八岁的年龄,也在悄悄的提醒他,从这一刻起,自己,自己的血肉之躯,距离衰老这横亘在永生之路上的第一道天堑,正越来越近。
不,按某些研究的观点,衰老,甚至早在分界线般的十八岁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衰老,少年眼中曾完全不可战胜的一种规律,即便今天,在掌握诸多高深学识的方然眼前,仍然面目狰狞,但暂时撇开畏惧,要说这复杂之极的生化过程,究竟从哪一刻开始,学术界就尚有分歧。
毕竟如果从微观角度,人类细胞、乃至基因层面的损耗、衰退,事实上从配子结合的那一刻就已经启动。
至于那一刻之后,看似漫长的几十年人生,直到垂垂老矣,无非是内在的衰老过程,在皮囊之上的表面呈现。
衰老,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的一生,这样的表述固然是理性的。
但这样的陈述,对缓解方然心中“衰老正在发生”的不适感,却又毫无意义。
一旦意识到年龄越过了十八岁,社会意义上,从孩童完全转变为成人,恍惚间,方然耳边就响起虚无缥缈的列车“哐当——”,自己,仿佛置身于步进迟缓、却一刻也不曾静止的传送带上,而车厢尽头,那浓重如墨的黑暗,便似一尊静待饕餮的血盆恶兽,等待自己一步步送上门……
“小伙子,——喂,方先生?”
“啊——”
隐约的声音,把年轻人的思绪拉回现实,意识到自己还坐在医生面前的折叠椅上,方然抬手揩一揩额头的冷汗,
“哦、抱歉;
刚才在想别的事,真不好意思。”
“没关系,那么,对本期体检报告,您还有哪些需要咨询的问题呢~”
面对走神的年轻人,女医生点击鼠标、切换页面,一边瞥两眼方然的宽阔上身,询问的语气挺温柔。
一方面,从屏幕信息里,她知道这位咨询者的医疗保险规格很高,能轻松支付数千马克的检查费和咨询费,另一方面,多少也对外表阳光、身材健美的方然有些好感。
不过,在年轻人开口应对后,这种感觉里,就逐渐掺入了一丝难掩的惊讶与好奇:
“好的,谢谢您。
首先是这一项指标,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分布,您能否判断,这是过去一周内有轻微细菌感染、恢复期的反跳,还是轻度过敏反应导致的暂时现象;
心电图的二十四小时数据投影,您看这里,是否有一过性的窦性不齐?
请结合近三次体检的数据研判一下。
此外还有这一项,流感H1Nx、H3Nx,是否还需要做抗体定量,据此评估今年的理想接种时段?
据我所知,GLAN公司的多价疫苗,对、报备价十九马克的BFV-4E,不应该有这样的一条抗体残留水平分布,那么……”
半小时后,告别了一脸复杂表情的医生,方然走出校医院的大门。
经过完善的检测,体检一切正常,这让年轻人的心情稍稍放松,他回到寝室,查看风险评估程序的输出,好决定前往湾区的哪一家医院进行强化核磁共振扫描,弥补校医院体检手段的一些不足。
畏死,任何人多少总有的一种情绪,在方然身上格外强烈,既然执念于永生,学习掌握一般意义上的医学知识就是必须的。
即便这种掌握,让医生惊讶,也不代表他的水平就超越了专业工作者。
总之只是一种谨慎,尤其,在十八岁的钟声敲响,意识到自己已顺利、抑或幸运的迈过了社会意义上的一道人生门槛,尤其是,当踯躅在看不到尽头的永生之路上,不经意间一抬头,就发现面目狰狞的衰老,已近在眼前。
本科的三年时间,要做的事太多,方然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精细钻研,时光流转,他对衰老的认识和理解,也没有精进太多。
闲暇时间查阅一些文献,追踪前沿的研究进展,结论,也只是略微谨慎的乐观。
至少,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不论是在罗伯特*布朗教授的实验室,还是在国际生命科学年会的发言稿,他都没有发现任何确切的研究成果,能够证明,人类在追寻无限长生命的方向上,会存在什么原则性的困难。
虽然这种断言,早在金伯利中学就读时,就已经从逻辑、而非实践层面上得出,科学界的统一认识,还是让他稍稍欣慰。
跋涉在征途上的人,最担心的,莫过于选错了路。
但……原则上的困难,是一回事,实践上的手段,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