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当时的辛弃疾来说,人数,亦或者是其他的条件,都对于他没有任何的意义。”
“他就是要去做,所以他去做了。所以他成功了。”
“这是个让人窒息,且不敢相信的事情,他率领五十骑勇士,夜闯足足五万兵马的金兵大营,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将叛徒张安国生擒,随后不远千里,将张安国押送回了南宋朝廷,交给皇帝发落。
这是传奇小说里面都不敢去写的桥段,但是却真正发生在了历史当中,不容任何人辩驳。
果然,其实现实比小说更加扯淡,因为至少现实是不需要任何逻辑的。
懦夫在未死之前,已经死了很多次,而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辛弃疾,就是这样的一位勇士。
于是二十三岁的辛弃疾,将张安国押送回南宋朝廷。
举国为之鼓舞,人们争相前来拜访这位,仅仅只率领数十骑兵深入敌境,生擒叛徒的.......南归人。
当时的南宋百姓,依旧还记着曾经岳飞所做的一切。
当他们看到辛弃疾的出现,是无比欣喜的,他们都觉得这是上天格外的开恩,才为大宋降下了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将!
无数人都觉得,他很快就能够官拜大将,上阵杀敌,恢复中原,甚至能够完成当年岳飞,岳武穆都未曾完成的伟大壮举!但辛弃疾自己或许都没有想到。
他做出了这样令人不敢相信的伟大的事情,等待着他的,却不是实现他理想的广阔的天地,与之相反是消磨他斗志的漫漫长夜。
他写了很多的奏疏,核心都是想要收复故土,但却都石沉大海。
最后他得到的不是北伐的命令,而是调他去往后方,去当一个地方的父母官。
于是他去了滁州,干的相当的不错。
顺便还在写着有关于北伐的奏疏。
而尽管民间对于他的奏折广为好评,当时的朝廷,却无比的冷淡。
滁州干的不错,那行吧,去下一个地方。
去江西吧。
于是辛弃疾启程,前往江西。辛弃疾在路过江西万安之时,在赣江河畔,听到了鹧鸪的叫声。
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何等的感时伤怀?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抬头北望沦陷的故都汴京开封,可惜啊,无数的山峦却把我的视线所遮挡。
他们真的挡了吗?
挡不住的。
挡不住的不是眼光,是他的梦想。
但他的梦想没有实现,他去江西,是去剿匪的。三个月平定匪患,也做的相当的不错。
随后调到湖南,他终于有了机会建立了一支属于他的军队,步卒两千,马军五百的飞虎营,人数不多,但辛弃疾将其看做了是日后北伐的种子。
因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事实证明,他的练兵手段也很不错,飞虎营雄镇一方,乃是江上诸军之冠。
但遗憾的是,组建不过一年,飞虎营便遭到了解散。
言官弹劾辛弃疾练兵花费巨大,用钱如泥沙,而辛弃疾据理力争,却于事无补。
因为宋朝的皇帝,并不想北伐,所以这样一支军队的存在,在南宋皇帝眼中看来,是没有意义的。
随后就是多年的调动,辛弃疾成了一名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频繁的调任甚至不下四十多次。
他一边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一边不断的上书朝廷,表明自己的志向。
但可惜,依旧无人愿意搭理他。即便是耿直如他。
似乎也意识到了一件事,这个王朝,似乎只想怯弱的偏安一隅。
实际上在南宋皇帝的眼里,靖康之耻后面沦陷的半壁江山,远远比不上自己在临安的龙椅。
他的呼喊,自然也无人在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无人会,登临意,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这就是他对于自己最好的写照,没有之一。
甚至写照远不仅仅只是如此。
当人们对于现实不满意,就难免会开始回忆过去,亦或者是思考未来。
而对于辛弃疾来说,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以前,想到了当年。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多么讽刺的一段话语,也多么清楚的写出了辛弃疾的无奈。
然而这些词没有起到唤起南宋朝廷热血的作用。
甚至相反,为辛弃疾,招来了祸端。
因为这些词作,他被人弹劾罢官。
这一年他四十一岁,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罢官,一罢,就是足足二十多年。
他去到了江西,铅山,在这里给他的带湖庄园取了一个全新的名字,稼轩。
并且自号,稼轩居士。
就像是屡遭贬低的苏轼激发出了自己的美食家天赋一样。
在这赋闲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辛弃疾,这样一个天生的将种。
活生生的被逼成了一个词人。
国家不幸,诗家幸。
但如果辛弃疾有的选,他绝对不会在乎一个大词人的美名,也不会在乎所谓的词中之龙美誉。
因为从始至终,他想做的,都是一个将军。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无奈吧。
人总是要往前看的。
但他真的放弃了吗?答案却又是未必。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对于当时的辛弃疾来说,人数,亦或者是其他的条件,都对于他没有任何的意义。”
“他就是要去做,所以他去做了。所以他成功了。”
“这是个让人窒息,且不敢相信的事情,他率领五十骑勇士,夜闯足足五万兵马的金兵大营,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将叛徒张安国生擒,随后不远千里,将张安国押送回了南宋朝廷,交给皇帝发落。
这是传奇小说里面都不敢去写的桥段,但是却真正发生在了历史当中,不容任何人辩驳。
果然,其实现实比小说更加扯淡,因为至少现实是不需要任何逻辑的。
懦夫在未死之前,已经死了很多次,而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辛弃疾,就是这样的一位勇士。
于是二十三岁的辛弃疾,将张安国押送回南宋朝廷。
举国为之鼓舞,人们争相前来拜访这位,仅仅只率领数十骑兵深入敌境,生擒叛徒的.......南归人。
当时的南宋百姓,依旧还记着曾经岳飞所做的一切。
当他们看到辛弃疾的出现,是无比欣喜的,他们都觉得这是上天格外的开恩,才为大宋降下了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将!
无数人都觉得,他很快就能够官拜大将,上阵杀敌,恢复中原,甚至能够完成当年岳飞,岳武穆都未曾完成的伟大壮举!但辛弃疾自己或许都没有想到。
他做出了这样令人不敢相信的伟大的事情,等待着他的,却不是实现他理想的广阔的天地,与之相反是消磨他斗志的漫漫长夜。
他写了很多的奏疏,核心都是想要收复故土,但却都石沉大海。
最后他得到的不是北伐的命令,而是调他去往后方,去当一个地方的父母官。
于是他去了滁州,干的相当的不错。
顺便还在写着有关于北伐的奏疏。
而尽管民间对于他的奏折广为好评,当时的朝廷,却无比的冷淡。
滁州干的不错,那行吧,去下一个地方。
去江西吧。
于是辛弃疾启程,前往江西。辛弃疾在路过江西万安之时,在赣江河畔,听到了鹧鸪的叫声。
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何等的感时伤怀?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抬头北望沦陷的故都汴京开封,可惜啊,无数的山峦却把我的视线所遮挡。
他们真的挡了吗?
挡不住的。
挡不住的不是眼光,是他的梦想。
但他的梦想没有实现,他去江西,是去剿匪的。三个月平定匪患,也做的相当的不错。
随后调到湖南,他终于有了机会建立了一支属于他的军队,步卒两千,马军五百的飞虎营,人数不多,但辛弃疾将其看做了是日后北伐的种子。
因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事实证明,他的练兵手段也很不错,飞虎营雄镇一方,乃是江上诸军之冠。
但遗憾的是,组建不过一年,飞虎营便遭到了解散。
言官弹劾辛弃疾练兵花费巨大,用钱如泥沙,而辛弃疾据理力争,却于事无补。
因为宋朝的皇帝,并不想北伐,所以这样一支军队的存在,在南宋皇帝眼中看来,是没有意义的。
随后就是多年的调动,辛弃疾成了一名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频繁的调任甚至不下四十多次。
他一边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一边不断的上书朝廷,表明自己的志向。
但可惜,依旧无人愿意搭理他。即便是耿直如他。
似乎也意识到了一件事,这个王朝,似乎只想怯弱的偏安一隅。
实际上在南宋皇帝的眼里,靖康之耻后面沦陷的半壁江山,远远比不上自己在临安的龙椅。
他的呼喊,自然也无人在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无人会,登临意,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这就是他对于自己最好的写照,没有之一。
甚至写照远不仅仅只是如此。
当人们对于现实不满意,就难免会开始回忆过去,亦或者是思考未来。
而对于辛弃疾来说,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以前,想到了当年。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多么讽刺的一段话语,也多么清楚的写出了辛弃疾的无奈。
然而这些词没有起到唤起南宋朝廷热血的作用。
甚至相反,为辛弃疾,招来了祸端。
因为这些词作,他被人弹劾罢官。
这一年他四十一岁,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罢官,一罢,就是足足二十多年。
他去到了江西,铅山,在这里给他的带湖庄园取了一个全新的名字,稼轩。
并且自号,稼轩居士。
就像是屡遭贬低的苏轼激发出了自己的美食家天赋一样。
在这赋闲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辛弃疾,这样一个天生的将种。
活生生的被逼成了一个词人。
国家不幸,诗家幸。
但如果辛弃疾有的选,他绝对不会在乎一个大词人的美名,也不会在乎所谓的词中之龙美誉。
因为从始至终,他想做的,都是一个将军。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无奈吧。
人总是要往前看的。
但他真的放弃了吗?答案却又是未必。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