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天地会的后台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两百多匹跑废的马留在江边,让天地会处理。李自成回程的时候还要用。
人员全部上船过江。
大名鼎鼎的秦淮河在长江有入口,船只过江后直接驶入河道,这就轻轻松松进入金陵外城了。
不知道这座城为什么没在秦淮河口设立水门。
秦淮河也通内城,只是在三山门旁有水关,想溜进去可不容易。
李自成在莫愁湖旁下船,张养默、陆孙九、吴履江以及带着天地会众人的张成已经恭候多时了。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大伙稍微招呼两句再次前行,一直到了雨花台、大报恩寺附近才放松下来。
此处离外城凤台门和内城聚宝门不远。
更应该注意的是,这边离明军军营也不远。
金陵城里的明军绝大多数都驻扎在外城。尤其大教场营的六千兵、神机营的二千五百兵距离李自成下榻的地方仅仅只有八里地。
大统领来的实在太快,张成根本没时间重新选择藏身地。
当然,也不用太担心。毕竟几十年前发生过五六十个倭寇堂而皇之的打到了金陵城下,城内的几万兵马吓的不敢出战。
实在不用高看那些明军。
身旁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高近八十米,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在夜色中十分醒目。
李自成驻足看了两眼,转身跟着张成进了“瓮堂”。
寺院旁的这座澡堂子比金陵城墙的历史还要古老。
浴室是在地上砌一个池子,池下埋一口大铁锅,人在铁锅下烧火,烧热整池水。池上盖房,屋顶为半圆形,犹如倒扣的大锅,也很像城门洞。圆瓮外形便于聚热,池中热气上升,全部聚集在室内,可保温度。
瓮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穹顶下的大池旁还套着一个小池,池下汩汩地沸着热水,水温很高,并非用做泡澡。池上安着木头架子,澡客可以坐在上面蒸桑拿。
张成有伤在身,既不能泡澡也不方便蒸桑拿,但他守在大统领身边不愿离开。
“大统领,我又把事情办砸了。对不……”
“说这些干什么?不就是区区一个魏国公嘛,没什么大不了。”
“这下事情闹大了,怕是……”
“你不是派人去干徐青君了吗?弄死没有?”
“还没得手。那家伙躲在国公府里不露面了。”
“明天我去找徐弘基谈一谈。”
“大统领,这,太冒险了。”
“内外城门能不能拿下?”
“占一天应该没问题。”
“那就妥了。”
“……”
李自成实在太累了,泡着澡说了两句话就睡着了。
等到天光大亮,胡逸等亲兵已经收拾利索准备干活,大统领仍然酣睡不起。
众人一商量,千里奔波确实辛苦,歇一天吧。正好张成匆忙间也要做些准备工作。
李自成醒来时,天已经黑了。
他召集众人开了个会,听了听他们在金陵年来的情况。
天地会发展势头不错,一场恶战后声名鹊起,已经成为本地社团三巨头之一。
邢秀娘和张养默都有些微词,认为张成做的太过火了,对长远来说不利。
张香主辩解,“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对于从战场中下来的人说,本地那些小鸡崽子根本不值一提。与其三天两头搞摩擦被恶心,不如一把镇住他们。
“大统领,不是我托大。只要给我一百个兵,什么城外的神机营、振武营,城内的巡逻游巡营、小教场营随便都能打爆。”
神机营是火器军,有兵二千五百人。
振武营的驻地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也就是朱元璋的墓旁,跟孝陵卫军在一处。
嘉靖三十四年倭乱紧急,南惊左军都督府掌府事、丰润伯曹松受命专管孝陵防卫。或许是顾忌奉祀内臣,曹松未敢染指孝陵卫正军,而是题请于孝陵卫空闲舍余中选取3100余名,成立振武营。
而南惊兵部尚书张时彻却指出,“余丁皆业技艺货鬻以糊其口,今防守之役难以时计,而口粮之给止于开操。衣食且犹不充,岂能常川备御?是使精壮者百计规避,而徒以幼稚充数也。”
南惊户部署印尚书孙应奎则提议,当从孝陵卫正军中选取2500名,令丰润伯曹松管领操练。若果照此施行,则孝陵卫正军几乎全部被改编至振武营,内府衙门将失去对陵卫的控制。
孝陵卫做为一个卫所,兵力原有5600人,然而正军历年消耗,至此时现存仅1800余名,从正军中选取2500名成立振武营绝无可能。
最终,南惊兵部尚书张时彻、户部尚书孙应奎做出妥协,从孝陵卫食量正军中选取500名、精壮余丁中选取2500名,顶补正军名数,专一食量差操。
该营以1000军士为一枝,共分三枝,“每枝添委把总一员、卫总二员管理,听于附近大教场内,不拘旧规,设法训练……遇有警即便分布把截,以遏侵犯,并不许奉祀内臣干预,亦不许指以栽种为名,妄行掣取。”
与此同时,奉祀内官亦不愿轻易放弃对孝陵卫的控制,面对南惊兵部、都督府的挑战,他们也力图扞卫其管领卫军的合法性。嘉靖四十一年题准,孝陵卫正军500名,各专听神宫监差拨,其余丁1749名,仍行把总官统领,居常随营操练,有警专护陵寝,不许混同营兵一体调发。
后来,振武营士卒的薪俸先被缩减,继而发饷拖期,振武营士卒遂鼓噪哗变。
事情平定后,穆宗朱载垕即位,徐阶继续为首辅,议及振武营经常哗变,意欲解散,但是担心他们会占据孝陵闹事,于是花了若干年时间慢慢分化瓦解。当前的振武营正军数量已由3000名降至1200名。
由此也可见,大名鼎鼎的孝陵卫早就不行了。
至于神威营,要到崇祯九年才会设立。
到“流寇”犯江北,南都震动。时守陵太监陈贵、魏国公徐弘基各疏请设营护陵,名神威营。后经兵部议覆,设军3000名,“统以参将一员,南兵部年中甄别,止令勋监二臣冬季察阅一次”。
这就意味着,那时孝陵卫戍部队已达三支:孝陵卫、振武营、神威营。
其中振武营由武职统领,神威营由勋戚、守陵太监统领,而孝陵卫正军早已被瓜分殆尽,所剩无几。可以说,孝陵神宫监掌监与魏国公借时局动荡之机再次扩大了兵权。
崇祯十七年,京师沦陷,弘光帝在金陵建立南明小朝廷。或许为了加强兵备,于是合神威营、振武营为一营,名神武营。
接着,王铎提议裁撤神武营,恢复孝陵卫旧制,一切又回到原点。这也反映出自嘉靖以来,南京兵部官员与内臣就孝陵卫管领权的斗争,实未起到任何实际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孝陵戍卫体系不断膨胀,官兵疏于操练、徒耗月粮,仅成为奉祀官任意差遣的军伍杂役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当钱谦益、王铎等人开了金陵城门投鞑时,只有孝陵卫站了出来抵抗。
此时他们的指挥官是孝陵卫末代指挥使梅春。梅春两百多年前的先祖梅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朱元璋临终前嘱咐梅殷辅佐继承皇位的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他的妹夫梅殷却奉建文帝命驻守淮安,多次击退朱棣的燕军。朱棣被迫绕过淮安,改从扬洲攻陷金陵。
天下大局已定,梅殷被迫投降。但梅殷依然心怀建文帝,咒骂朱棣,最终被朱棣流放辽东,在流放途中被押送的锦衣卫推入水中溺死。
妹夫梅殷死后,朱棣打发梅殷的儿子去做守墓的清苦活,梅家开始世代承袭孝陵卫指挥使之职,传至梅春这一代已经历经两百多年。
历史的讽刺在于此,弘光年间手握金陵兵权但却选择降清的赵之龙两百多年前的先祖是赵彝。
赵彝在建文年间被建文帝任命为永平卫指挥佥事跟随官军迎击燕王朱棣。赵彝却变节投降朱棣,协助朱棣攻陷金陵。
朱棣登基称帝后,赵彝被封为忻城伯。赵家历代都受到朱棣一脉的重用,到了明末世受厚恩的赵之龙变节降清。而先祖死于反抗朱棣,之后备受朱棣一脉明朝皇帝冷遇的梅家后人梅春却决定为朱棣后人的江山赴死效忠。
孝陵卫在清军入金陵的时候,拒绝投降,末代孝陵卫指挥使梅春率部同清军争夺城门,兵败后仅剩18人退到孝陵卫死守,最终以18人全部阵亡的代价消灭清军三百人。
在《南明史》中留下寥寥一句“指挥梅春起兵于孝陵卫,死之。”
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编着的《明季南略》根据当时南京民众的口耳相传记载了孝陵卫保卫战的详细经过:
“南惊人述云七月廿九日戊寅,南京孝陵卫,营旧有四十八营,乃神乐观武生所管。至是以清兵入,遂纠众,乘夜每人束柴一把,突烧城门。
清帅发兵,出一矢射毙二人。营兵发炮,不伤清兵一人,遂败。止剩营兵十八人,清以五十人而围之,不克而死。
再益兵,再败,俱三百人具毙,营兵仅存一人,清兵只存三人。三人围一人搏战,已而,营兵以勾刀破清兵一人腹,肠出外尤未断也,其人忍痛杀清兵一人,始死。清兵只存二人,乃走遁。
营兵十八人杀清兵三百,可谓勇矣。所余一人能战三人,且破其腹,则尤勇也,至肠绝尤能杀兵同死,清兵更不及。
安在行伍无将才也,惜乎,其名不传。”
明孝陵卫此时和清兵殊死抵抗是勇气非凡的,因为此时满清大军主力已经进入金陵城。
梅春和他率领的千余名孝陵卫部下,很清楚这是一场根本不可能赢的战役,也根本不可能改变金陵沦陷的大局,但他们依然选择对清军发动了赴死式的自杀式袭击。
兵败后,孝陵卫仅存18人退守孝陵卫,面对数百名清军的围攻,这18人依然没有投降,而是选择用他们的生命为已经延续数百年的明朝皇家守陵部队南惊孝陵卫划上了句号。
张香主给大统领讲了讲金陵的军备情况,可是李自成比他知道的还要多。
好消息是孝陵卫指挥使梅春和孝陵神宫监潘德关系不错,潘德又是金陵天地会的后台。
两百多匹跑废的马留在江边,让天地会处理。李自成回程的时候还要用。
人员全部上船过江。
大名鼎鼎的秦淮河在长江有入口,船只过江后直接驶入河道,这就轻轻松松进入金陵外城了。
不知道这座城为什么没在秦淮河口设立水门。
秦淮河也通内城,只是在三山门旁有水关,想溜进去可不容易。
李自成在莫愁湖旁下船,张养默、陆孙九、吴履江以及带着天地会众人的张成已经恭候多时了。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大伙稍微招呼两句再次前行,一直到了雨花台、大报恩寺附近才放松下来。
此处离外城凤台门和内城聚宝门不远。
更应该注意的是,这边离明军军营也不远。
金陵城里的明军绝大多数都驻扎在外城。尤其大教场营的六千兵、神机营的二千五百兵距离李自成下榻的地方仅仅只有八里地。
大统领来的实在太快,张成根本没时间重新选择藏身地。
当然,也不用太担心。毕竟几十年前发生过五六十个倭寇堂而皇之的打到了金陵城下,城内的几万兵马吓的不敢出战。
实在不用高看那些明军。
身旁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高近八十米,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在夜色中十分醒目。
李自成驻足看了两眼,转身跟着张成进了“瓮堂”。
寺院旁的这座澡堂子比金陵城墙的历史还要古老。
浴室是在地上砌一个池子,池下埋一口大铁锅,人在铁锅下烧火,烧热整池水。池上盖房,屋顶为半圆形,犹如倒扣的大锅,也很像城门洞。圆瓮外形便于聚热,池中热气上升,全部聚集在室内,可保温度。
瓮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穹顶下的大池旁还套着一个小池,池下汩汩地沸着热水,水温很高,并非用做泡澡。池上安着木头架子,澡客可以坐在上面蒸桑拿。
张成有伤在身,既不能泡澡也不方便蒸桑拿,但他守在大统领身边不愿离开。
“大统领,我又把事情办砸了。对不……”
“说这些干什么?不就是区区一个魏国公嘛,没什么大不了。”
“这下事情闹大了,怕是……”
“你不是派人去干徐青君了吗?弄死没有?”
“还没得手。那家伙躲在国公府里不露面了。”
“明天我去找徐弘基谈一谈。”
“大统领,这,太冒险了。”
“内外城门能不能拿下?”
“占一天应该没问题。”
“那就妥了。”
“……”
李自成实在太累了,泡着澡说了两句话就睡着了。
等到天光大亮,胡逸等亲兵已经收拾利索准备干活,大统领仍然酣睡不起。
众人一商量,千里奔波确实辛苦,歇一天吧。正好张成匆忙间也要做些准备工作。
李自成醒来时,天已经黑了。
他召集众人开了个会,听了听他们在金陵年来的情况。
天地会发展势头不错,一场恶战后声名鹊起,已经成为本地社团三巨头之一。
邢秀娘和张养默都有些微词,认为张成做的太过火了,对长远来说不利。
张香主辩解,“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对于从战场中下来的人说,本地那些小鸡崽子根本不值一提。与其三天两头搞摩擦被恶心,不如一把镇住他们。
“大统领,不是我托大。只要给我一百个兵,什么城外的神机营、振武营,城内的巡逻游巡营、小教场营随便都能打爆。”
神机营是火器军,有兵二千五百人。
振武营的驻地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也就是朱元璋的墓旁,跟孝陵卫军在一处。
嘉靖三十四年倭乱紧急,南惊左军都督府掌府事、丰润伯曹松受命专管孝陵防卫。或许是顾忌奉祀内臣,曹松未敢染指孝陵卫正军,而是题请于孝陵卫空闲舍余中选取3100余名,成立振武营。
而南惊兵部尚书张时彻却指出,“余丁皆业技艺货鬻以糊其口,今防守之役难以时计,而口粮之给止于开操。衣食且犹不充,岂能常川备御?是使精壮者百计规避,而徒以幼稚充数也。”
南惊户部署印尚书孙应奎则提议,当从孝陵卫正军中选取2500名,令丰润伯曹松管领操练。若果照此施行,则孝陵卫正军几乎全部被改编至振武营,内府衙门将失去对陵卫的控制。
孝陵卫做为一个卫所,兵力原有5600人,然而正军历年消耗,至此时现存仅1800余名,从正军中选取2500名成立振武营绝无可能。
最终,南惊兵部尚书张时彻、户部尚书孙应奎做出妥协,从孝陵卫食量正军中选取500名、精壮余丁中选取2500名,顶补正军名数,专一食量差操。
该营以1000军士为一枝,共分三枝,“每枝添委把总一员、卫总二员管理,听于附近大教场内,不拘旧规,设法训练……遇有警即便分布把截,以遏侵犯,并不许奉祀内臣干预,亦不许指以栽种为名,妄行掣取。”
与此同时,奉祀内官亦不愿轻易放弃对孝陵卫的控制,面对南惊兵部、都督府的挑战,他们也力图扞卫其管领卫军的合法性。嘉靖四十一年题准,孝陵卫正军500名,各专听神宫监差拨,其余丁1749名,仍行把总官统领,居常随营操练,有警专护陵寝,不许混同营兵一体调发。
后来,振武营士卒的薪俸先被缩减,继而发饷拖期,振武营士卒遂鼓噪哗变。
事情平定后,穆宗朱载垕即位,徐阶继续为首辅,议及振武营经常哗变,意欲解散,但是担心他们会占据孝陵闹事,于是花了若干年时间慢慢分化瓦解。当前的振武营正军数量已由3000名降至1200名。
由此也可见,大名鼎鼎的孝陵卫早就不行了。
至于神威营,要到崇祯九年才会设立。
到“流寇”犯江北,南都震动。时守陵太监陈贵、魏国公徐弘基各疏请设营护陵,名神威营。后经兵部议覆,设军3000名,“统以参将一员,南兵部年中甄别,止令勋监二臣冬季察阅一次”。
这就意味着,那时孝陵卫戍部队已达三支:孝陵卫、振武营、神威营。
其中振武营由武职统领,神威营由勋戚、守陵太监统领,而孝陵卫正军早已被瓜分殆尽,所剩无几。可以说,孝陵神宫监掌监与魏国公借时局动荡之机再次扩大了兵权。
崇祯十七年,京师沦陷,弘光帝在金陵建立南明小朝廷。或许为了加强兵备,于是合神威营、振武营为一营,名神武营。
接着,王铎提议裁撤神武营,恢复孝陵卫旧制,一切又回到原点。这也反映出自嘉靖以来,南京兵部官员与内臣就孝陵卫管领权的斗争,实未起到任何实际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孝陵戍卫体系不断膨胀,官兵疏于操练、徒耗月粮,仅成为奉祀官任意差遣的军伍杂役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当钱谦益、王铎等人开了金陵城门投鞑时,只有孝陵卫站了出来抵抗。
此时他们的指挥官是孝陵卫末代指挥使梅春。梅春两百多年前的先祖梅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朱元璋临终前嘱咐梅殷辅佐继承皇位的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他的妹夫梅殷却奉建文帝命驻守淮安,多次击退朱棣的燕军。朱棣被迫绕过淮安,改从扬洲攻陷金陵。
天下大局已定,梅殷被迫投降。但梅殷依然心怀建文帝,咒骂朱棣,最终被朱棣流放辽东,在流放途中被押送的锦衣卫推入水中溺死。
妹夫梅殷死后,朱棣打发梅殷的儿子去做守墓的清苦活,梅家开始世代承袭孝陵卫指挥使之职,传至梅春这一代已经历经两百多年。
历史的讽刺在于此,弘光年间手握金陵兵权但却选择降清的赵之龙两百多年前的先祖是赵彝。
赵彝在建文年间被建文帝任命为永平卫指挥佥事跟随官军迎击燕王朱棣。赵彝却变节投降朱棣,协助朱棣攻陷金陵。
朱棣登基称帝后,赵彝被封为忻城伯。赵家历代都受到朱棣一脉的重用,到了明末世受厚恩的赵之龙变节降清。而先祖死于反抗朱棣,之后备受朱棣一脉明朝皇帝冷遇的梅家后人梅春却决定为朱棣后人的江山赴死效忠。
孝陵卫在清军入金陵的时候,拒绝投降,末代孝陵卫指挥使梅春率部同清军争夺城门,兵败后仅剩18人退到孝陵卫死守,最终以18人全部阵亡的代价消灭清军三百人。
在《南明史》中留下寥寥一句“指挥梅春起兵于孝陵卫,死之。”
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编着的《明季南略》根据当时南京民众的口耳相传记载了孝陵卫保卫战的详细经过:
“南惊人述云七月廿九日戊寅,南京孝陵卫,营旧有四十八营,乃神乐观武生所管。至是以清兵入,遂纠众,乘夜每人束柴一把,突烧城门。
清帅发兵,出一矢射毙二人。营兵发炮,不伤清兵一人,遂败。止剩营兵十八人,清以五十人而围之,不克而死。
再益兵,再败,俱三百人具毙,营兵仅存一人,清兵只存三人。三人围一人搏战,已而,营兵以勾刀破清兵一人腹,肠出外尤未断也,其人忍痛杀清兵一人,始死。清兵只存二人,乃走遁。
营兵十八人杀清兵三百,可谓勇矣。所余一人能战三人,且破其腹,则尤勇也,至肠绝尤能杀兵同死,清兵更不及。
安在行伍无将才也,惜乎,其名不传。”
明孝陵卫此时和清兵殊死抵抗是勇气非凡的,因为此时满清大军主力已经进入金陵城。
梅春和他率领的千余名孝陵卫部下,很清楚这是一场根本不可能赢的战役,也根本不可能改变金陵沦陷的大局,但他们依然选择对清军发动了赴死式的自杀式袭击。
兵败后,孝陵卫仅存18人退守孝陵卫,面对数百名清军的围攻,这18人依然没有投降,而是选择用他们的生命为已经延续数百年的明朝皇家守陵部队南惊孝陵卫划上了句号。
张香主给大统领讲了讲金陵的军备情况,可是李自成比他知道的还要多。
好消息是孝陵卫指挥使梅春和孝陵神宫监潘德关系不错,潘德又是金陵天地会的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