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论医论国(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世间的事物其原理很多都是相通的,很多厨师和医生能够从其职业中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说出“治大国如烹小鲜”,“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类的话,琴师和画师弹着琴画着画突然能感悟几分禅意,说出什么“琴为心声”,“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的道理。 杨涟能从医生和病人的谈话中领悟到治理官员的道理一点都不奇怪,天启只是想知道他会不会像自己的病一样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杨涟很自信地说:“臣从武大人的调理方法中想到对主官和辅官的调理方法,这方法就是不断地统一思想,人是会变化的必须要不断提醒,可以通过定期培训、轮流宣讲等形式不断去统一所有官员的思想。其实这方法皇上当年用过,就是用唱歌的形式让将士遵守纪律增加对朝廷的忠诚度,现在想起来应该也是为了不断提醒和不断统一之意。”
听了杨涟的话天启想起当年让军中传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事,不由得露出笑容,看来杨涟是想通过搞宣传来统一思想,这确实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官员们刚刚当官时都是热血沸腾想做好事的,后来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磨练才渐渐开始做坏事,没有人上午还是海瑞下午就变成严嵩的,只要在他的思想出现动摇的时候通过宣传给他敲警钟,说不准会挽救很多将快失足的官员。
当然宣传的内容必须要真不能用欺骗的手段愚弄人,就算要欺骗都不能让人明白这是欺骗,不然的话今后别人一听到这样的宣传就会反胃,到最后朝廷的可信度会渐渐丧失。宣传本身还不能滥用要有的放矢不能全说空话尽呼口号,要深入浅出以理服人寓教于乐,那些说教式、恐吓式、官话连篇空洞无物的宣传,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最后必然走向形式主义有失通过宣传统一思想的初衷。
杨涟见天启但笑不语,接着说道:“假如真像皇上所说的那样效果只是当时有用过了没有,臣想武大人说的借助外力这方法可以用一用。”
天启看着杨涟说:“看来杨大人领悟到不少,你就说说怎么借助外力?”
杨涟说:“这官员不接受朝廷的宣传或者宣传的效果不佳,是因为京师跟各地的交通不便相距太远的原因。借助外力就是要让当地百姓监督,假如百姓能够监督官员那么官员做起坏事就会有所顾忌。”
天启想了想说:“百姓怎么能监督官员?又怎么敢监督官员?”
杨涟说:“先要将百姓动起来,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把官员监督好就是自己当家作主,是平等和自由的体现形式。要告诉所有人官员施政各有方法,但平等和自由是皇上总结出来的必须遵循的道理,如此一来官员们就算想做坏事都会顾忌犹豫,都察院掌握情况也不会老慢一步。”
让百姓监督官员这本身就是一句笑话,官员要做什么不要说普通百姓,就算身边人也不一定能知道,顶天了只能算是监视。杨涟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的想法并不是真要百姓去监督官员,只想让百姓通过监视延迟或减慢官员欺上瞒下的节奏,有利于朝廷及时监管,看来杨涟心中还是以朝廷监管为主的,这就让天启大为放松长出了一口气。
这动百姓肯定绕不过提倡民主这一道坎,现在民主意识和民主手段都还稚嫩,比如说朝中选官员时的廷推制度只能算有一点民主萌芽,不能说很完善值得推广。假如贸然搞什么不能掌控的民主,到时候出现大面积的**那是一点也不希奇的,饮鸩止渴的事万万不能做。在担心**的同时,天启还担心杨涟自己受了民主意思的影响,不要说现在,就算再过几百年后,流行的民主形式和内容也不完善。
天启对杨涟还是很看重的,最早的培训人才天启就找的他,认为此人忠诚听话精力充沛是个有用又好用的人,心中已经把他作为后备力量在培养。现在杨涟猛地说出要动百姓做事让天启很吃惊,假如是其一时冲动也没有什么,就怕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那就说明他的思想受到了龙华民等泰西人的毒害,这就让天启有了自己开满鲜花的的后花园中长出了杂草一般的感觉。
天启想了想问道:“杨大人认为朝廷监管和百姓监督这两者谁更有效力?或者说你更倾向于主要用哪一种方式?”
杨涟说:“当然是倾向于从上而下的监管,现在的百姓连识字的都没几个,他们只能用但不能用在关键之处。”
天启点头缓缓地说:“不识字也不代表没思想,但是就算都识字也不能轻易动百姓来争论或者一起来做什么事,要让他们做事就必须能够有效控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轻易涉深犯险。你回去后想一想怎么宣传,这办法耐用无公害生冷不忌,比起什么民主自由更好控制和解释。至于说官员的监督问题,最好让各地主官和选择他们的人签署连带责任,当方土地当方灵这话可不是说来玩的。”
见杨涟点头称是,旁边沉默了半天的邓玉函问道:“杨大人说当年被一个叫魏阉的人排挤陷害,请问这个魏阉是不是东厂的魏忠贤魏公公大人?”
魏忠贤是东林党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杨涟最不愿意提起和想起的人,见邓玉函问得直接,杨涟无奈点头道:“正是此人。”
邓玉函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请问杨大人,你现在还恨他吗?”
杨涟这时突然想起天启在场,自己跟邓玉函自顾自问答有些不妥,于是说道:“今天皇上接见我们应该说国事,个人恩怨不该在此时提起,邓先生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私下谈。”
邓玉函也明白过来了,转身对天启说:“尊敬的皇帝陛下,我这样直接问杨大人的话有些失礼,请皇帝陛下恕罪!主要是我现在对这个魏公公大人很有看法,他这么久来一直在跟我们作对和设置障碍,请皇帝陛下让他跟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我今天来求见的原因。”
天启说:“急切之下可以理解,没有什么失礼的恕罪的说法,其实朕也很想知道杨涟是怎么看魏忠贤的。魏忠贤让人跟着你们的人也是朕的命令,主要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
邓玉函摇头说:“我们是上帝的使者不需要他的保护,请皇帝陛下让他把人撤离吧。”
天启摇头说:“朕开始已经说了,主要是保护你们的安全,还有次要的原因就是监视你们,这话说出来多没意思,但你非得逼迫朕说出来。”
“监视我们?”邓玉函不解地问道:“我们只是去各地修教堂传教,这是皇帝陛下允许的,难道皇帝陛下认为我们的人会对大明帝国造成伤害吗?”
天启说:“凭你们66续续来的几十个人还伤害不了大明,但朕怕你们伤害大明的百姓,已经有情报说你们办了两件事是不妥当的,假如你们不改正的话,朕会考虑取消你们继续建教堂传教的权利。”
邓玉函大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事先说好的,不可能办不妥当的事还是两件,请皇帝陛下指明我们好注意。”
天启点头说:“看你的态度不错朕也就不绕弯子了,朕原来说过你们不得招收未成年的小教民,但是东厂来报说你们广为招收几岁的小孩,一招还是几十个,大明的规定不到十六岁不算成年,难道你们不知道?第二件事是不得收取教民的钱财,听说你们私下接受了教民的捐赠,捐赠也是钱财是不能允许的。”
邓玉函叫苦道:“皇帝陛下误会了,我们飘洋过海来到大明,要修建教堂肯定需要钱财,皇帝陛下说过我们可以通过教人识字和医病来收取钱财,招收未成年小孩是教他们识字,教民私下捐赠是为了感谢我们救命之恩,请皇帝陛下明查。”
天启说:“朕知道你说的没错,正因为如此才说你们办事不妥,否则的话你们就是有罪。让你们教人识字只是教识字,但你们还教他们一些什么外国歌曲歌颂赞美上帝,这就是变相在传教是不允许的,今后你们上课时东厂的人要旁听。治病救人获取报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你们不该得过报酬后又接受捐赠,东厂认为你们有诱骗财物的嫌疑,所以今后你们的医馆中也必须有东厂的人坐镇,保护你们的同时让人当场结帐,过后不得再有财物往来!”
邓玉函见天启语气慢慢变得严厉只得应允,想了想眼珠一转对杨涟问道:“皇帝陛下说了,他也很想知道杨大人对魏公公大人是什么态度,杨大人能不能说说?”
杨涟见天启也看向他,于是说道:“没什么态度,以前非常痛恨,不过现在已经不恨了。”
世间的事物其原理很多都是相通的,很多厨师和医生能够从其职业中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说出“治大国如烹小鲜”,“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类的话,琴师和画师弹着琴画着画突然能感悟几分禅意,说出什么“琴为心声”,“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的道理。 杨涟能从医生和病人的谈话中领悟到治理官员的道理一点都不奇怪,天启只是想知道他会不会像自己的病一样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杨涟很自信地说:“臣从武大人的调理方法中想到对主官和辅官的调理方法,这方法就是不断地统一思想,人是会变化的必须要不断提醒,可以通过定期培训、轮流宣讲等形式不断去统一所有官员的思想。其实这方法皇上当年用过,就是用唱歌的形式让将士遵守纪律增加对朝廷的忠诚度,现在想起来应该也是为了不断提醒和不断统一之意。”
听了杨涟的话天启想起当年让军中传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事,不由得露出笑容,看来杨涟是想通过搞宣传来统一思想,这确实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官员们刚刚当官时都是热血沸腾想做好事的,后来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磨练才渐渐开始做坏事,没有人上午还是海瑞下午就变成严嵩的,只要在他的思想出现动摇的时候通过宣传给他敲警钟,说不准会挽救很多将快失足的官员。
当然宣传的内容必须要真不能用欺骗的手段愚弄人,就算要欺骗都不能让人明白这是欺骗,不然的话今后别人一听到这样的宣传就会反胃,到最后朝廷的可信度会渐渐丧失。宣传本身还不能滥用要有的放矢不能全说空话尽呼口号,要深入浅出以理服人寓教于乐,那些说教式、恐吓式、官话连篇空洞无物的宣传,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最后必然走向形式主义有失通过宣传统一思想的初衷。
杨涟见天启但笑不语,接着说道:“假如真像皇上所说的那样效果只是当时有用过了没有,臣想武大人说的借助外力这方法可以用一用。”
天启看着杨涟说:“看来杨大人领悟到不少,你就说说怎么借助外力?”
杨涟说:“这官员不接受朝廷的宣传或者宣传的效果不佳,是因为京师跟各地的交通不便相距太远的原因。借助外力就是要让当地百姓监督,假如百姓能够监督官员那么官员做起坏事就会有所顾忌。”
天启想了想说:“百姓怎么能监督官员?又怎么敢监督官员?”
杨涟说:“先要将百姓动起来,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把官员监督好就是自己当家作主,是平等和自由的体现形式。要告诉所有人官员施政各有方法,但平等和自由是皇上总结出来的必须遵循的道理,如此一来官员们就算想做坏事都会顾忌犹豫,都察院掌握情况也不会老慢一步。”
让百姓监督官员这本身就是一句笑话,官员要做什么不要说普通百姓,就算身边人也不一定能知道,顶天了只能算是监视。杨涟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的想法并不是真要百姓去监督官员,只想让百姓通过监视延迟或减慢官员欺上瞒下的节奏,有利于朝廷及时监管,看来杨涟心中还是以朝廷监管为主的,这就让天启大为放松长出了一口气。
这动百姓肯定绕不过提倡民主这一道坎,现在民主意识和民主手段都还稚嫩,比如说朝中选官员时的廷推制度只能算有一点民主萌芽,不能说很完善值得推广。假如贸然搞什么不能掌控的民主,到时候出现大面积的**那是一点也不希奇的,饮鸩止渴的事万万不能做。在担心**的同时,天启还担心杨涟自己受了民主意思的影响,不要说现在,就算再过几百年后,流行的民主形式和内容也不完善。
天启对杨涟还是很看重的,最早的培训人才天启就找的他,认为此人忠诚听话精力充沛是个有用又好用的人,心中已经把他作为后备力量在培养。现在杨涟猛地说出要动百姓做事让天启很吃惊,假如是其一时冲动也没有什么,就怕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那就说明他的思想受到了龙华民等泰西人的毒害,这就让天启有了自己开满鲜花的的后花园中长出了杂草一般的感觉。
天启想了想问道:“杨大人认为朝廷监管和百姓监督这两者谁更有效力?或者说你更倾向于主要用哪一种方式?”
杨涟说:“当然是倾向于从上而下的监管,现在的百姓连识字的都没几个,他们只能用但不能用在关键之处。”
天启点头缓缓地说:“不识字也不代表没思想,但是就算都识字也不能轻易动百姓来争论或者一起来做什么事,要让他们做事就必须能够有效控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轻易涉深犯险。你回去后想一想怎么宣传,这办法耐用无公害生冷不忌,比起什么民主自由更好控制和解释。至于说官员的监督问题,最好让各地主官和选择他们的人签署连带责任,当方土地当方灵这话可不是说来玩的。”
见杨涟点头称是,旁边沉默了半天的邓玉函问道:“杨大人说当年被一个叫魏阉的人排挤陷害,请问这个魏阉是不是东厂的魏忠贤魏公公大人?”
魏忠贤是东林党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杨涟最不愿意提起和想起的人,见邓玉函问得直接,杨涟无奈点头道:“正是此人。”
邓玉函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请问杨大人,你现在还恨他吗?”
杨涟这时突然想起天启在场,自己跟邓玉函自顾自问答有些不妥,于是说道:“今天皇上接见我们应该说国事,个人恩怨不该在此时提起,邓先生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私下谈。”
邓玉函也明白过来了,转身对天启说:“尊敬的皇帝陛下,我这样直接问杨大人的话有些失礼,请皇帝陛下恕罪!主要是我现在对这个魏公公大人很有看法,他这么久来一直在跟我们作对和设置障碍,请皇帝陛下让他跟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我今天来求见的原因。”
天启说:“急切之下可以理解,没有什么失礼的恕罪的说法,其实朕也很想知道杨涟是怎么看魏忠贤的。魏忠贤让人跟着你们的人也是朕的命令,主要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
邓玉函摇头说:“我们是上帝的使者不需要他的保护,请皇帝陛下让他把人撤离吧。”
天启摇头说:“朕开始已经说了,主要是保护你们的安全,还有次要的原因就是监视你们,这话说出来多没意思,但你非得逼迫朕说出来。”
“监视我们?”邓玉函不解地问道:“我们只是去各地修教堂传教,这是皇帝陛下允许的,难道皇帝陛下认为我们的人会对大明帝国造成伤害吗?”
天启说:“凭你们66续续来的几十个人还伤害不了大明,但朕怕你们伤害大明的百姓,已经有情报说你们办了两件事是不妥当的,假如你们不改正的话,朕会考虑取消你们继续建教堂传教的权利。”
邓玉函大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事先说好的,不可能办不妥当的事还是两件,请皇帝陛下指明我们好注意。”
天启点头说:“看你的态度不错朕也就不绕弯子了,朕原来说过你们不得招收未成年的小教民,但是东厂来报说你们广为招收几岁的小孩,一招还是几十个,大明的规定不到十六岁不算成年,难道你们不知道?第二件事是不得收取教民的钱财,听说你们私下接受了教民的捐赠,捐赠也是钱财是不能允许的。”
邓玉函叫苦道:“皇帝陛下误会了,我们飘洋过海来到大明,要修建教堂肯定需要钱财,皇帝陛下说过我们可以通过教人识字和医病来收取钱财,招收未成年小孩是教他们识字,教民私下捐赠是为了感谢我们救命之恩,请皇帝陛下明查。”
天启说:“朕知道你说的没错,正因为如此才说你们办事不妥,否则的话你们就是有罪。让你们教人识字只是教识字,但你们还教他们一些什么外国歌曲歌颂赞美上帝,这就是变相在传教是不允许的,今后你们上课时东厂的人要旁听。治病救人获取报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你们不该得过报酬后又接受捐赠,东厂认为你们有诱骗财物的嫌疑,所以今后你们的医馆中也必须有东厂的人坐镇,保护你们的同时让人当场结帐,过后不得再有财物往来!”
邓玉函见天启语气慢慢变得严厉只得应允,想了想眼珠一转对杨涟问道:“皇帝陛下说了,他也很想知道杨大人对魏公公大人是什么态度,杨大人能不能说说?”
杨涟见天启也看向他,于是说道:“没什么态度,以前非常痛恨,不过现在已经不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