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靖难之役
推荐阅读:起点文男主是我爸、七根凶简、旧爱无处可逃、我的鬼尸新娘、闺秘、民间山野怪谈、末世游戏降临,我提前氪金十亿!、不良笔探、青菲舰、网游开局获得神级天赋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萧连山说的这么确定,如果不是朱元璋的话,我实在想不出到底是谁统领明军来这里带走这么多难以想象的财富,而且还能做到如此隐瞒一点痕迹和风声都没留下。
“如果不是朱元璋,那只有可能是这八次北伐统兵的将领。”太子想了半天深思熟虑的问南宫怡。“这八次北伐都是由谁统兵的?”
南宫怡想了一下如数家珍的回答,第一、第二、第四次北伐朱元璋是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兵北征,第三次率兵的是西平侯沐英,第五次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第六次率兵北伐的是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最后两次均有燕王朱棣率兵亲征。
“你对文史甚为熟悉,你看这几个人中谁最有可能统兵来过这里?”太子一本正经的问。
“统兵北伐最多的是徐达,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官拜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朱元璋称赞其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南宫怡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徐达一生忠义也因此最后能善终,朱元璋后来生性多疑屠杀功臣,徐达算是全身而退的人,至于财富方面并没有详述,但如果徐达得到成吉思汗陵的财富,以朱元璋的性格他怕是难独善其身。”
“既然不是徐达,那另外几个人呢?”韩煜问。
“西平侯沐英就更不可能,他是朱元璋的养子,算是德才兼备之人,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10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南宫怡摇摇头继续说下去。“朱元璋很器重他,不过沐英于太子感情甚好,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于太子死后的两个月,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以他的个性就算找到这里得到的财富也会献给朱元璋。”
南宫怡一边说一边想,来回走了几步提到冯胜,南宫怡说此人也是明朝开国功臣,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不过此人喜读书通兵法,但为君愚忠本有机会保命可唯唯诺诺最终没能善终。
所诏列的德隆望重的勋臣有八人,冯胜居第三位,朱元璋年事已高,对人猜忌甚多,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违背了明太祖的心意,冯胜应召回京,两年之后,被赐死,诸子都不许继嗣。
南宫怡说冯胜心直口快完全不懂揣测圣意,像他这样没有多少城府的人又怎么能守住这么大的秘密,他绝对不会是来这里的人。
剩下的就是蓝玉,南宫怡引经据典告诉我们,明史中称其饶勇略,有大将才,可此人飞扬跋扈不知道明哲保身,在朱元璋的心中其结果可想而知。
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当初,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
蓝玉犹不改过,侍奉朱元璋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为警诫群臣,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史称蓝玉案。
“虽然朱元璋清理功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蓝玉一介武夫有勇无谋,他既然心有反意若得到这庞大的财富,恐怕朱元璋要杀他,蓝玉早就反了。”南宫怡说完摇着头否定了蓝玉。“他应该不是带走这里财富的那个人。”
“那就只剩下朱棣了。”韩煜说。
“朱棣……”南宫怡蹙眉不语,抿着嘴细想了良久,缓缓意味深长的说。“其实我们想的太复杂了,以成吉思汗陵的地理位置,只要核对八次北伐中深入的地方也能看出端倪。”
“八次北伐谁统兵接近过这里?”我急切的问。
“一次都没有过,从第一次到第六次,北伐的意义主要是铲除元朝余孽,但当时元朝虽然退出中原但元气未伤,和明朝还能一决高下,这也是为什么第二次北伐明军失败的原因。”南宫怡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前面六次北伐,元军兵强马壮和明军不相上下,北伐只是在局部取的一定意义上的胜利,但不是战役上的全胜,所以之前六次北伐明军根本没有深入过漠北。”
“那剩下的只有朱棣了,最后两次北伐是由朱棣统兵,他深入漠北了吗?”萧连山也好奇的问。
南宫怡点点头又摇摇头,样子有些迟疑,细想半天对我们说,北伐在战略上取的真正意义的应该是第六次,明军大破北元自此元朝再无能力和明朝抗衡,只有退缩苟延残喘。
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是由燕王朱棣统军,他的确是率军深入漠北最多的人,根据文史的记载,明廷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屡为边患,命燕王朱棣率师北征。
燕王率军出长城古北口,遂乘大雪直捣其营,攻其不备,师抵迤都,大军进围其营,乃儿不花等被迫投降,悉收其部落数万人、马驼牛羊数十万头而还。
“按照文史的记载朱棣最后一次北伐深入的地理位置,距离此处并不远,在这些统军北伐的将领中,如果说有人得到了成吉思汗陵的宝藏,还能秘而不宣除了朱棣之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人。”南宫怡意味深长的说。
“可对朱棣的记载中,他一生最精彩的一笔莫过于他登基称帝开创永乐盛世,但并没有任何关于他和宝藏有关的文献,甚至连只言片语都没有。”我诧异的问。
南宫怡默默点点头,来回走了几步,嘴里反复念着朱棣的名字,一边走一边对我们说,朱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有人说他谋朝篡位大逆不道,可若说到文成武功,朱棣雄才伟略智勇双全后来开创永乐盛世堪称是一代明君。
后世对朱棣的诸多评价中,笔墨最重的除了永乐盛世之外就要数朱棣登基为帝的过程,南宫怡环抱双手深思熟虑的告诉我们,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
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
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余皆废为庶人。
建文元年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南宫怡说。
“那这个朱棣还真是厉害,一个藩王竟然和整个大明朝抗衡,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以一己之力大败建文帝的。”我多少有些钦佩的自言自语。
“有很多原因,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允炆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南宫怡不慌不忙的给我解释。“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可说来也奇怪,直到朱棣下镇江,攻陷南京靖难之役结束,朱棣都没有出现过兵粮紧张的局面。”
“朱棣仅仅是一个藩王,即便是拥兵自重但比兵力和财力,朱允炆应该远胜于他,靖难之役前后打了四年,朱棣竟然没被拖垮……”云杜若大为不解的自言自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们没打过仗不知道后勤补给的重要性,越是打仗兵粮钱财尤为重要,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比拼的除了谁的兵多将勇外,最重要的就是看谁的钱多。”萧连山在旁边意味深长的说。
“那朱允炆坐拥大明朝,比钱当然是朱允炆比朱棣多啊。”云杜若一本正经的回答。
我眉头一皱重新环顾这空空如也的平台,很难用言语去描述这里曾经到底堆满了多少财富,我嘴角蠕动一下。
“如果……如果朱棣得到这里堆积如山的财富,朱允炆又岂是朱棣的对手!”
萧连山说的这么确定,如果不是朱元璋的话,我实在想不出到底是谁统领明军来这里带走这么多难以想象的财富,而且还能做到如此隐瞒一点痕迹和风声都没留下。
“如果不是朱元璋,那只有可能是这八次北伐统兵的将领。”太子想了半天深思熟虑的问南宫怡。“这八次北伐都是由谁统兵的?”
南宫怡想了一下如数家珍的回答,第一、第二、第四次北伐朱元璋是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兵北征,第三次率兵的是西平侯沐英,第五次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第六次率兵北伐的是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最后两次均有燕王朱棣率兵亲征。
“你对文史甚为熟悉,你看这几个人中谁最有可能统兵来过这里?”太子一本正经的问。
“统兵北伐最多的是徐达,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官拜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朱元璋称赞其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南宫怡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徐达一生忠义也因此最后能善终,朱元璋后来生性多疑屠杀功臣,徐达算是全身而退的人,至于财富方面并没有详述,但如果徐达得到成吉思汗陵的财富,以朱元璋的性格他怕是难独善其身。”
“既然不是徐达,那另外几个人呢?”韩煜问。
“西平侯沐英就更不可能,他是朱元璋的养子,算是德才兼备之人,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10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南宫怡摇摇头继续说下去。“朱元璋很器重他,不过沐英于太子感情甚好,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于太子死后的两个月,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以他的个性就算找到这里得到的财富也会献给朱元璋。”
南宫怡一边说一边想,来回走了几步提到冯胜,南宫怡说此人也是明朝开国功臣,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不过此人喜读书通兵法,但为君愚忠本有机会保命可唯唯诺诺最终没能善终。
所诏列的德隆望重的勋臣有八人,冯胜居第三位,朱元璋年事已高,对人猜忌甚多,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违背了明太祖的心意,冯胜应召回京,两年之后,被赐死,诸子都不许继嗣。
南宫怡说冯胜心直口快完全不懂揣测圣意,像他这样没有多少城府的人又怎么能守住这么大的秘密,他绝对不会是来这里的人。
剩下的就是蓝玉,南宫怡引经据典告诉我们,明史中称其饶勇略,有大将才,可此人飞扬跋扈不知道明哲保身,在朱元璋的心中其结果可想而知。
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当初,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
蓝玉犹不改过,侍奉朱元璋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为警诫群臣,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史称蓝玉案。
“虽然朱元璋清理功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蓝玉一介武夫有勇无谋,他既然心有反意若得到这庞大的财富,恐怕朱元璋要杀他,蓝玉早就反了。”南宫怡说完摇着头否定了蓝玉。“他应该不是带走这里财富的那个人。”
“那就只剩下朱棣了。”韩煜说。
“朱棣……”南宫怡蹙眉不语,抿着嘴细想了良久,缓缓意味深长的说。“其实我们想的太复杂了,以成吉思汗陵的地理位置,只要核对八次北伐中深入的地方也能看出端倪。”
“八次北伐谁统兵接近过这里?”我急切的问。
“一次都没有过,从第一次到第六次,北伐的意义主要是铲除元朝余孽,但当时元朝虽然退出中原但元气未伤,和明朝还能一决高下,这也是为什么第二次北伐明军失败的原因。”南宫怡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前面六次北伐,元军兵强马壮和明军不相上下,北伐只是在局部取的一定意义上的胜利,但不是战役上的全胜,所以之前六次北伐明军根本没有深入过漠北。”
“那剩下的只有朱棣了,最后两次北伐是由朱棣统兵,他深入漠北了吗?”萧连山也好奇的问。
南宫怡点点头又摇摇头,样子有些迟疑,细想半天对我们说,北伐在战略上取的真正意义的应该是第六次,明军大破北元自此元朝再无能力和明朝抗衡,只有退缩苟延残喘。
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是由燕王朱棣统军,他的确是率军深入漠北最多的人,根据文史的记载,明廷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屡为边患,命燕王朱棣率师北征。
燕王率军出长城古北口,遂乘大雪直捣其营,攻其不备,师抵迤都,大军进围其营,乃儿不花等被迫投降,悉收其部落数万人、马驼牛羊数十万头而还。
“按照文史的记载朱棣最后一次北伐深入的地理位置,距离此处并不远,在这些统军北伐的将领中,如果说有人得到了成吉思汗陵的宝藏,还能秘而不宣除了朱棣之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人。”南宫怡意味深长的说。
“可对朱棣的记载中,他一生最精彩的一笔莫过于他登基称帝开创永乐盛世,但并没有任何关于他和宝藏有关的文献,甚至连只言片语都没有。”我诧异的问。
南宫怡默默点点头,来回走了几步,嘴里反复念着朱棣的名字,一边走一边对我们说,朱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有人说他谋朝篡位大逆不道,可若说到文成武功,朱棣雄才伟略智勇双全后来开创永乐盛世堪称是一代明君。
后世对朱棣的诸多评价中,笔墨最重的除了永乐盛世之外就要数朱棣登基为帝的过程,南宫怡环抱双手深思熟虑的告诉我们,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
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
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余皆废为庶人。
建文元年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南宫怡说。
“那这个朱棣还真是厉害,一个藩王竟然和整个大明朝抗衡,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以一己之力大败建文帝的。”我多少有些钦佩的自言自语。
“有很多原因,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允炆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南宫怡不慌不忙的给我解释。“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可说来也奇怪,直到朱棣下镇江,攻陷南京靖难之役结束,朱棣都没有出现过兵粮紧张的局面。”
“朱棣仅仅是一个藩王,即便是拥兵自重但比兵力和财力,朱允炆应该远胜于他,靖难之役前后打了四年,朱棣竟然没被拖垮……”云杜若大为不解的自言自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们没打过仗不知道后勤补给的重要性,越是打仗兵粮钱财尤为重要,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比拼的除了谁的兵多将勇外,最重要的就是看谁的钱多。”萧连山在旁边意味深长的说。
“那朱允炆坐拥大明朝,比钱当然是朱允炆比朱棣多啊。”云杜若一本正经的回答。
我眉头一皱重新环顾这空空如也的平台,很难用言语去描述这里曾经到底堆满了多少财富,我嘴角蠕动一下。
“如果……如果朱棣得到这里堆积如山的财富,朱允炆又岂是朱棣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