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葬礼

作者:笙笙是网名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老院长去世的第二天,余笙来到老人身前的住所,整理遗物。

    老式的筒子楼,墙面已经裂开,以及脏乱不堪的楼道,整个楼里只剩不到五家,都是一些孤寡老人,靠着拾荒为生。

    余笙触摸着,没有嫌弃这里的一切,因为这里曾经是余笙认为这个世界,唯一温暖的地方。

    或许余笙不该这么悲伤,这毕竟只是曾经的余笙的感情,可继承了全部的记忆,余笙早已无法分出彼此。

    走进老人的房子,六十平米的地方尽收眼底,一个简陋的客厅,只有寥寥几件家具,一个到处破洞的沙发,一张残缺不全的木茶几,还有一个已经掉完漆的电视柜,一台黑白电视上放着一个糖果盒。

    还有墙根一摞小板凳,余笙蹲下身来,抚摸着小板凳,这是儿时印象最深的记忆,每次来到老院长家,大家都自觉的拿起小板凳,围着茶几,然后等老院长满脸笑容的从厨房端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

    余笙站起来,走进只有一张床,一个老式立柜和一张书桌的卧室,余笙只看黝黑的墙壁上,贴满了东西,有孤儿院孩子与老人的合影,每一张合影下面都写着一个名字,大多数是被领养的孩子,领养人,孩子和老院长,每一张照片里老院长都笑得那么开心。

    床头的墙壁上贴的是一张张奖状,余笙很快找到自己的,从小学到高中,一张没拉都贴在墙上。

    书桌上只有一个台灯,几摞笔记本,还有一副老花镜,余笙缓缓的翻开笔记本,这是老人给每个孩子建立的日记本,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事,是开心,还是沮丧,事无巨细,记得很清楚,还有那些被领养的孩子,老人也没有撒手不管,而是每周去一户,了解孩子在那里过得怎么样,直到那些孩子长大,再也不需要她的陪伴。

    余笙抹了抹眼泪,将笔记本小心翼翼的合起来,放回原位。

    走出卧室,余笙从客厅开始,一件一件的整理老人的遗物,直到余笙不小心打翻电视机上糖果盒,一个笔记本和一张张收据跌落出来。

    余笙吹了吹笔记本上得土,坐在沙发上,一页一页翻看起来,只是看到一半,余笙就泪如泉涌。

    老院长原来叫应彩霞,居然是上京人,曾经还是纺织工厂的工人代表,只是受到某段黑暗历史的影响,放下纺织工作,戴起了红袖章,这段晦涩充满血光的历史,老人用着无尽的悔恨记述着。

    后来历史回到了正确方向,老人被关进了女子监狱,出狱后老人已经三十多岁,在那个时代,三十岁还没有结婚,肯定要受到所有人的指指点点,老人接受不了这样的闲言碎语,离开了家,靠着沿路乞讨来到了川都,没有身份,没有介绍信,什么都没有。

    老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每天乞食生活,那段时光让老人几次想到自杀,但身上罪孽深重,,老人顽强的活了下来。

    直到有一次在河边喝水的时候,看到一对年轻夫妇,将一个还在襁褓的婴儿放在河边,然后狠心的走了,老人赶忙上前捡起孩子,看着哇哇大哭的孩子,老人做了一个一生的决定。

    从那时候开始,老人就开始收养遗孤,还有街头流浪的孩子,靠着给人洗衣服,割麦子的活计,居然硬生生的养活了十八个孩子。

    最后政府也了解到,这个大名鼎鼎的“孤儿妈妈”,于是专门给老人划了地方,让老人不需要颠沛流离的收养这些孩子,就这样,一个孤儿院成立了,老人当了第一任院长,这一当,就是一辈子。

    随着时代慢慢发展,生活越来越富裕,老人的孤儿院被纳入社会福利机构,老人干了大半辈子,居然第一次拿到工资。

    或许是习惯了生活的泥泞,或许是想洗刷身上的罪孽,老人每次拿到工资,第一件事就是捐到孤儿院,因为她是院长,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哪怕是70岁高龄的她,每个月只拿50块钱,剩下的全部捐出去,50块钱对于现在的物价,让一个年轻人生活一个月,恐怕就是让他饿死。

    然而即使是这样,老人还能在余笙他们小的时候,每次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都能让他们吃上肉,那恐怕是老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现在想想,老人的胃病怎么来得,显而易见了。

    余笙拿起那一张张收据,从最早的只有几块钱工资,到现在也不过只有两千块钱的工资,老人都只给自己留下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余笙心算了一下,这些捐款加起来,恐怕有几十万了。

    余笙默默的放下笔记本和那些收据,忽然爆发似的,一拳砸在茶几上。

    泪水顺着脸颊,止不住的流,心底里,余笙一遍一遍的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您不能自私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您也不用受那么多的罪,为什么!

    在老人房子哭了整整两个小时,余笙终于收住声,看着一旁沉默的王锦龙。

    “有烟吗”

    “我让于超去买”

    “嗯”

    等于超买回来,余笙静静的点上一根,虽然呛的满脸通红,但余笙还强忍着抽完,然后继续收拾老人的遗物。

    晚上,余笙接到林景秋的电话,已经全部搞定。

    早在三天前,余笙就计划好了,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必须让老人的葬礼风风光光。

    所以余笙让林景秋去和政府交涉,十亿投资,只为换一个孤儿院老院长的追悼会。

    第二天,川都市殡仪馆,红英孤儿院老院长应彩霞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川都教育局,人事局,社会保障局协办,各界民间慈善机构也纷纷到场。

    老人的追悼会风风光光,最后骨灰和遗物葬在了川都人民公墓。

    跪在墓前的余笙,笑着说道“几个月前我跪在我亲生爷爷墓前,虽然我和他从来没有什么交集,但他把的财富留给了我,现在我跪在您的墓前,您是我这辈子最亲的人,您却留给我的是遗憾,以前我在别人眼里是孤儿,可我从不这么认为,因为有您在,现在,您走了,我又变成孤儿了”

    摇晃着站起身来,余笙充着那张慈祥的遗照笑了笑“奶奶,我走了,您捐了一辈子的钱,也没能让孤儿院收留天下所有的孤儿,但我相信,您的爱和无私,能让所有的孤儿感受到”

    孤风呜咽,天公欲雨,却有一道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老人的墓碑上。

    上京,天安门广场,今天是老人的头七,也是四十三年前,老人背着一个口袋,一步一步离开上京的日子。

    笔记本的最后一页,老人写着自己的毕生愿望,想到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只是四十三年,她从未离开过川都。

    今天余笙带着老人的遗愿,站到了天安门广场,看着仪仗队,威严的从城楼踢着正步走出,一步一步走到升旗台。

    升国旗,

    奏国歌。

    “奶奶,您看见了吗,我想您了”余笙目光随着国旗缓缓上升,喃喃道。

    一个伟大的老人,

    一个慈祥的老人,

    为了赎罪,她用了大半辈子,可受过她恩惠的无数人,又该怎么赎罪。

    国旗升到顶点,余笙再也撑不住了,仰头倒了下去,几天几夜的熬夜,心神俱疲,他是人,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