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7章 幽州之变(三)

第7章 幽州之变(三)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命?周公?

    郑守义有点晕。

    什么天命?

    什么周公?

    却听秦光弼道:“三郎何出此言?二郎所言在理,国赖长君。洵哥儿素无威信,如何担得重任?三郎袭位,名正言顺。”

    郑大帅不明白天命与周公,但是秦光弼这个表态就很明白。这老小子果然投了李老三。可是郑守义很纳闷,秦光弼怎么就丢下李洵不管,投了李老三呢?

    难道,大李子真有此意?

    李三郎没有接秦光弼的话,也无视了郑守义的迷茫,他斩钉截铁道:“我意已决。洵哥儿袭爵辽王,我为卢龙节度使。”向秦光弼道,“秦兄,河东新附,需大将坐镇。这些年秦兄为我镇付出良多,河东这副担子,请秦兄费心了。”

    秦光弼闻言,目光闪烁,最终一语未发,躬身领命。

    从李三的书房里出来,郑守义还在懵圈。

    不对呀。

    郑某人的事情还没谈怎么就结束了?

    光安排个老秦,那拉爷爷来是干什么呢?

    如果老秦跟李三早有勾结,怎么安排河东这事儿还要当着他老郑的面说?

    而且,就他观察,好像还真不是两个人做戏。

    那么就是之前没谈拢?

    那就更不对了。

    不是,把爷爷叫来,然后你俩有商有量的,就没老子什么事了?

    郑守义扯着秦光弼就想理论,但是话到嘴边又不好出口。

    怎么说?秦光弼毕竟是大李子的姻亲,再怎么论那是一家人。他郑某人此时跳出来,能说什么?

    问他秦将军跟李老三是怎么勾结的?

    还是开口要好处?

    这不是与虎谋皮么。

    郑守义只好含糊问道:“老秦?这,这是怎么回事?”

    看这黑厮做出一副憨直模样,秦光弼叹息一声道:“回去再说。”

    回军营是绝不可能,秦将军陪着郑守义返回了显忠坊。

    郑夫人已经得信儿老黑进城,听说直接进去子城,母大虫也不禁有些忧心。此时见了秦光弼陪着郑守义回来,快将满心忧虑收起,堆起笑容将人迎入,张罗将人支开,只留了秦、郑两个好说话。

    老黑越想越不是滋味。

    他也明白除非辽王亲口,否则他郑某人是没啥机会。若胡闹,除了搞得一地狗血让外人捡便宜,他老郑肯定是好处不多。

    但是,不对呀。

    事情不对呀!

    不论是李洵,还是他李老三,不是都该给自己这个封疆大吏许下好处,用心拉拢,才好坐稳江山的么?怎么这一入城,那小崽子躲在哪里不露头,李老三这态度也是一点都不诚恳。

    再深想一层,薛阿檀也不见,李承嗣没有影,就让老秦这么不咸不淡陪在这里,算怎么回事?

    屋内再无闲人,感觉被人轻视的郑大帅开始放炮:“这,这是怎么?”

    秦光弼神色复杂道:“方才不是说了么,李头伤情复发,挨到数日前……

    这部分听过了,郑二不想听他扯淡。抬手打断,郑守义把一颗大头就凑在秦光弼眼前一寸,恨不能贴上去,粗重的口气直喷的老秦上头。

    郑守义道:“秦哥儿,辽王让李三接位,你亲耳所闻么?”

    老黑这话挑拨的十分露骨,但秦光弼回答得十分肯定。

    “正是。”

    心里却想,那夜辽王忽然传令他几个老兄弟进子城,等他赶到时辽王已经含含糊糊说不清话了。其实最后说了什么,他们谁都没有听清,是李太公斩钉截铁地说,辽王嘱咐李老三承位。

    当时李洵就在现场,而且就在辽王榻前。

    李太公表了态,李洵没否认,大伙儿也就认下此事。

    只是这些秘辛秦光弼就不打算与这黑厮分享。

    郑大帅一句话没诈出自己想听的,就换个话题。“唉?李三说,说什么天命,周公,这是个甚意思?”

    “哼。早让你多读书。”秦光弼也顺坡下驴,仿佛忘了方才的这点纠结,解说道,“昔年商周之交,周武王灭商后短短数年身死,其子成王即位。

    当时天下未定,成王年幼,不能安定社稷。遂军政事皆决于周公,即武王之四弟。之后数年,周公辅政,封建诸侯,治礼做乐。安定天下后,周公还政于成王,而有周之八百年天下,遂成一段佳话。”

    秦光弼哔吧一顿讲,什么武王灭商,什么周公辅政,什么治礼做乐安定天下。怎奈何郑守义没这个背景知识,听着云山雾罩,怒道:“讲人话。”

    秦光弼作势叹道:“早跟你说,要多读书。”看老黑要怒,忙说,“李三是说,若天命在咱卢龙,我等若有幸能够扫平天下,则他愿做周公那般,辅助洵哥儿,功成身退。”

    什么周公什么功成身退,郑大帅绝不信地。但是秦光弼这么一解释,李三的这个打算郑守义感觉就全明白了。

    这笔账好算啊。

    李老三以支持李洵接位为条件,换得秦光弼支持,自掌实权。他叔侄俩就算是安排妥了,先稳住局面,不让外人有机会掺和捞好处。

    反正里外里,肉都烂在他家的锅里。

    奶奶地,李老三挺行啊。

    怪不得这次见面总觉着老秦不对劲,果然早跟李老三穿了一条裤子。要说起来,他秦某人还是五弟的泰山呢,为了自己能做河东节度使,为了李洵顺利接位,这老小子跟他郑守义是一点没含糊。

    今天李老三就是酬谢这次帮工,欺负他老郑,所以允了河东节度使给他。这狗日地李老三是在给爷爷示威,告诉郑某人别动老秦的主意呀。

    好嘛,李老三是真舍得,河东节度使这就允给老秦了。

    好算计啊。

    感觉被侮辱了的郑大帅一时没忍住,道:“这么大个事,俺都没回来,你两个说说就算数了?”话出口就有点后悔,好像人家俩说妥,还真就算数。

    说到这份上,郑守义感觉跟老秦没法再聊了。

    这亲戚算是白结了。

    局面很清楚,人老秦跟老李家才是一伙,防的就是他老郑这样的外人。

    那还玩个屁。

    往榻上一倒,郑守义闭了眼道:“你回吧,爷爷跑一路困了。”

    好处没捞到,白跑一趟。

    气呀。

    虽然也没啥损失,可是没捞到好处就是损失啊。

    感觉损失了一个亿。

    这黑厮摆出如此造型,秦光弼也有些尴尬,纠结片刻道:“老郑。以后我在晋阳,你在朔州,远亲不如近邻。你我既是近邻,也是姻亲,要多帮衬呐。”

    郑守义一翻身,嘴里嘟囔道:“俺振武军穷得喝风,可是得秦哥多帮带。”

    哼,这会儿又是亲戚了?

    看这黑厮皮里阳秋,秦光弼也没法再讲。

    不论他想或不想,二十多年的兄弟情,在这一瞬间,秦光弼感觉就像阳光下的露水,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但是作为老军头,作为辽王的姻亲,洵哥儿的长辈,秦将军自觉除了选择与李三郎合作之外,别无他途。

    李老三不点头,李洵不可能接位。

    秦光弼不想看到祸起萧墙,不想看到兄弟反目,不想卢龙动荡。

    花了二十年才创下这片基业,秦光弼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完蛋。

    李洵不是李存勖。

    李三也不是李克宁。

    如此安排,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论辽王最后说了什么。

    千言万语化作一声轻叹,在老战友肩头轻拍两下,秦光弼默默离去。

    待人走了,母大虫一阵风卷进来,将老黑从榻上揪起,道:“怎么情况?”

    这几天城里气氛诡异,巡城的兵丁比往日多了不少,各种传言更多。平日来往的各家主母全都缩头不见,连郑二的亲妹妹都找不见踪影。

    母大虫两眼一抹黑,也不敢乱说乱动。苦挨了多日,总算等到老黑回来,稍稍放心。可是看秦光弼离去的模样,母大虫心里又是一团乱麻,哪里还忍得住。

    郑守义更是憋了一肚子火。

    简单向老婆叙述完情况,让人把狗头军师喊来,骂道:“奶奶地,有个屁用,人家早就勾兑好了。”又骂郑安道,“你这眼也是瞎地,啥也不是。”气不过抓起手边的靠垫就丢,安娃子没敢躲,结实受了。

    张泽不急说话,等老黑发泄完了才轻轻开口,道:“大帅别急呀。”

    郑守义冷哼一声,等他发言。

    这路上张泽也曾猜到李家内部达成一致的这种可能,只是张书记自己也不敢就信。就各藩镇的表现,就咱大唐的一贯作风,如此和谐的一幕有谁见过?

    谁料想梦想照进现实,真就出在咱卢龙了。

    老李家安排得这样平稳,郑大帅很不甘心呀。

    尤其从今天的谈话中,在最后,郑大帅仿佛,依稀,似乎,居然从李老三的身上感觉到了与李老大相似的气场。

    这可真是岂有此理。

    在郑守义的心里,李大是跟郑大一个层面的兄长,李三那是小白脸后辈。

    给大李子帮工扛活,郑老板心甘情愿。

    如今李老三看看要来做带头大哥,虽然比李洵那小崽子好接受些,可是老郑的心里还是觉着像吃了个绿头大苍蝇,怎么想怎么别扭。

    尤其那种感觉……

    怎么着?李老三这就顶了大李子的身位,也要骑到爷爷头上来了?

    尽管希望渺茫,然而在郑守义的心里,其实始终还有那么一丝幻想。如今不但幻梦破灭,而且人家分饼子都没跟他商量。

    这让郑大帅情何以堪?

    张泽从来就没觉着老黑有机会,所以面对如此局面非常淡定。再说,平心而论,他觉着李老三的处理非常妥当。

    当然,郑大帅这就少了捞好处的机会。

    可是对卢龙来说,却是天大的幸事。

    尽管也少了他张书记发挥的机会,可是卢龙不出乱子,总体也是好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

    而且与郑大帅的失望不大相同,张泽觉着虽说李老三与秦光弼勾搭到了一起,但是要彻底稳定局面,最终还得拉了老郑下水。

    给好处,是迟早的事。

    估计人家现在是要拿班儿,压一压老黑的心罢了。

    “大帅。”张泽道,“覆巢之下没有完卵,镇里安稳总是好事。”

    郑守义此刻哪里听得进这些道理,挥挥手让张书记赶紧消失。

    本来张书记还想给郑老板解惑一下,看这老黑也听不进去,干脆先撤了。

    不着急,等过阵子这黑厮冷静了再说不迟。

    母大虫倒是看得开,待人走了,道:“郎君,要我说这也挺好。他李家不闹,彼此太平。”之前给老黑报信是担心李家叔侄相争搞出祸事,要老黑做个准备。现在平平静静,张桂娘是真心觉着不错。

    郑守义瞧瞧左右无人,自以为老婆跟自己是一条心,忍不住抱怨道:“哪家换大帅不得拉拢大将,许下好处?

    这算啥?李老三跟老秦两个说了就算了?

    将爷爷放在哪里?

    再说,李头不在,镇中诸军,咱家说第二,谁敢说第一?

    凭甚他李三说让李洵那小崽子上台就上台,问过爷爷么?”

    母大虫听说,两眼瞪得老大,郑爷以为老婆就要声援自己,岂料开口却是:“你瞎了心吧。”郑夫人双手叉腰,对着老黑就开喷,“老狗,也不撒泡尿照照,怎么?你还想做大帅?”

    想想老黑已是振武军节度使,就是个大帅了,母大虫改了口道:“这基业是人李大带着弟兄打下来地。他人没了,甭管弟弟还是儿子,有你屁事?

    咱家队伍,你是能给外人是咋地?

    没有李大,能有咱家今天?

    你这老货,良心都叫狗吃了。”

    郑守义万没想到老婆居然反水,顿时目瞪口呆。

    却见母大虫骂得口渴,抓起水碗吞了一口,坐下盯着老郑喘气。

    愣怔半晌,郑大帅起手在老婆额前探了探,却被一把打开。

    郑守义道:“娘子,你这是说得甚话?昏头了吧。”

    母大虫摆着一张胖脸,喘匀了气道:“你还晓得昏头?当年匡威、匡筹兄弟两个闹,成了什么?这才几岁,全忘了?

    我一妇道人家,别个不懂,却也晓得家和万事兴。

    我听说那汴州朱三可不是个厚道人,若幽州乱起,咱家能落什么好?”每每想起那段动荡不堪、朝不保夕的日子,母大虫就觉心有余悸。

    老郑家,老张家,能做到如今这个地步,她已经很满足了。

    再说,就自家老黑这个德行,怎么着?还想上天呀。

    郑守义却不能体会老婆的苦心。

    毕竟,他一个屠子,正是借着那一次次的动乱,郑某人才一步步走到今天。就算不能更进一步,但是李三跟老秦不给他一个说法,那也绝不能够。

    劈手打断老婆聒噪,郑守义问:“李承嗣、张德有回来么?”

    母大虫想了想道:“不曾。”

    郑守义立刻又双眼冒光。心曰,李承嗣、张德还没回来,李三郎肯定还有用到老子的地方。

    老张在山北有好几年。

    李承嗣在义定同样时候不短。

    郑守义不禁将自己代入到李三郎的处境思考,感觉当务之急,就是趁着朱三还在舔伤,让这哥俩赶紧挪挪窝。

    又想到河东。

    现下在那边的是符存审、周德威。

    这俩可都是降将。

    老秦的教练军只有三千人,全过去,就算再带一批新兵蛋子,想压得住场面也不容易。嗯嗯,老秦方才说要跟爷爷多亲近,只怕也不是鬼扯。

    就不信了,没有他郑大帅鼎力支持,李家叔侄真能相安无事。

    当初独,哦不,李克用身死,李克宁跟李存勖一开始还很和睦呢。

    后来怎样?

    哼,不给点好处就想打发爷爷,门都没有。

    ……

    却说秦光弼离了郑家,又转回子城。

    看他回来,李三郎道:“秦兄,二郎怎么说?”

    秦光弼如实道:“这夯货能有甚说法,只是觉着为人小觑了。”

    “呵呵。到他这位置上,人之常情。”李崇武也不分说什么是人之常情,只说,“明日,正式为大兄发丧。往义定、营州、河东之报丧使明晨出发,秦郎,你看可好?”

    秦光弼略有犹豫,但还是道了一声“可”。

    李老三便让人将大侄子李洵请来。

    李洵进屋有点木然,看看表舅舅秦光弼,瞧瞧三叔李崇武,目光低垂。

    李老三看看大侄子坐下,道:“洵哥儿。阿爷与大兄让我接这副担子,但实话说,高处不胜寒,这位置我并不想坐。当然,你现在可能还不能理解,也未必相信。不过我想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无视了侄子若有若无的疏离,李三似乎是自言自语,也似在给堂中二人讲解:“眼下局面,我等须得有数。朱梁只是小挫,敌强我弱之势并无根本改观,卢龙乱不得。

    有些事,你等很难理解,我也不想说。

    但是卢龙乱不得,这是根本。

    郑守义,李承嗣,张德,这些大将,在大兄手下都是忠臣。可现在大兄不在了,还靠不靠得住?这很难说。

    我明说了吧,洵儿,你镇不住。

    或者除非杀个血流成河。

    但是那样,朱三会放过你么?你又拿什么抵御梁军?

    郑守义现在回来,振武军就算是暂时安稳。但是李承嗣要看着南边,张德要防着山北,轻易动不得。

    我不想弄得祸起萧墙,不愿亲者痛仇者快。

    打铁还要自身硬。

    卢龙稳,河东稳,那么义定,营州就都不怕乱,也不会乱。

    所以秦兄,你明日就去河东。周德威与符存审是降将,大兄在河东威望甚高,你去,千万稳住局面。教练军你都带去。三千人有点少,豹骑军你再带走三千,有这六千人,加上靖塞军一万,局面应该稳得住。

    豹骑军所余之兵,洵哥儿就交给你了。”

    三叔要把部分豹骑军给他,李洵明显有点意外。

    李洵与秦光弼互望一眼,对此安排表示认可。

    送走了大侄子与秦将军,薛阿檀从屏风后转出来,向李三郎躬身道:“留后,若无事,我先回了。”

    李老三起身向这位一身铁甲的老将还礼,疲惫地笑笑,道:“这几日辛苦薛郎了。豹骑军那三千骑都备妥了?”

    薛阿檀道:“妥了。”

    李三疲惫地歪在坐榻上,缓了好片刻,道:“好,明日就让秦郎带去晋阳,具体安排你两个商量着办。嗯,三日后,交卸了豹骑军,从射日军你自挑些人手,连你旧部新成一军,定员五千,就叫铁枪军吧。”

    薛阿檀领命去了。

    李三又招招手,老部下陈新国转眼来到近前,也是一身铁甲。

    李三身体向后倒在榻上,眼都不睁,十分疲惫道:“弟兄们怎么样?”

    陈新国道:“留后,这还用说么,军中弟兄都憋着股劲儿呢。只是这辅军辅军叫了这么些年,啥时候也好换个响亮军号。”

    “出息。”李三嗤笑一声,道:“曹公有云,务虚名而处实祸,我不取也。诚哉斯言。行百里半九十。城里咱弟兄也只有一万多人,明日秦光弼出城,怎么样都很难说。

    城里千万不能出乱子。

    郑守义,看住喽。”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