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1章 战柏乡,战战战(三)

第11章 战柏乡,战战战(三)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辽王麾下,辅军系统一直是个很优秀的存在。

    自打到辽东独立了辅军这个建制,经过李老三的用心经营,如今全体辅军已经膨胀到三万之众。

    可以说,辅军才是军中单体体量最大的山头。

    没有之一。

    其他军头,一军兵力多的如怀远军、铁林军,不过一万二千人。更多的都是几千人一军。哪怕豹骑军,毅勇军,也就是几千骑的水平。

    辅军,一个军就三万人,嚣张啊。

    这三万人中,除了五千负责跑买卖、管牧监、做经营,战斗人员大约二万五千。对,就是战斗人员。

    辅军的训练强度与老三都一直在同一水平,甚至在某些特殊技能方面还要更高。其本职工作是伺候大军辎重转输,或者架桥铺路之类的技术工作,但是,他们也是正兵的预备兵员。因其素质高,常被抽调补充战损。

    但是,辅军成建制上战场战斗,今天这算是破天的荒头一遭。

    郑守义手搭凉棚,目送许多汉子鱼贯而出。

    唉?其中有一个,似乎是这支队伍的头头,看身形,高高壮壮,一身铁甲亮闪闪,怎么有点他老郑分身的感觉呢?

    城下,四千汉子鱼贯而出,列成八个五百人的方阵,左右各四阵成列,化作两列纵队,向着河滩快步压了过去。

    都将张庆走在左前第一阵,边走边在脑海回想战斗要领。

    虽然他不少见血,但是领队伍出战,哥们儿是个新手。

    都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嘿,此时此刻,张庆哥心觉,见过猪跑跟吃过猪肉相比,其实差别不小。

    “一二一。”军官喊着号子,统一步幅。

    队伍刚走到一半,前面便有令来。却是周德威得知辽王安排了四千援军,忙让传骑过来通知援军,先在战场外等候,不要着急进场,听从传骑指引。

    号称天下强军,梁军绝非浪得虚名。

    这帮老武夫人人身披重甲,弓矢不能伤,只要船不沉,上岸就迅速结阵呼应,拿出滚雪球的本领,转眼就是一坨铁刺猬。

    人家也是丈多两丈的大枪,也有陌刀、长戟。济水狭窄,前面一波还没杀完,后面一波又到。并非铁林军不堪战,实在是战场狭小,汴兵又十分拼命,周德威的兵力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只能眼睁睁看着梁军站稳脚跟。

    骑兵?

    面对悍不畏死地梁兵,骑兵倒是能冲进去,可未必就能出得来呀。

    看看身后的援兵,周德威也很上火。

    让辅军来解围,爷爷不要脸的么。

    掐指一算,觑得有阵稍显慌乱的梁军,自身武力很强的周德威也将顿项一拉,兜头罩住面颊、脖颈和半个肩膀,抓起大枪,恶狠狠地叫一声:“随某杀敌!”便领着亲军就冲。

    前面正打成焦灼,传骑上去寻见该阵主将,令其退下。

    铁林军堪称训练有素,得令立刻有序退散,迅速闪开一条道路。

    周德威将军二话不说,带人就杀,顺着狭窄的缝隙就挤了进去。

    这将将千人可是周德威的亲军,是铁林军中的战斗机。追随主帅突阵,一个个也都跟打了鸡血,忘我厮杀。丈多大枪猛挑猛扎,有那想靠过来的梁军跳荡,没跑两步就被槊锋刺倒。

    梁军固然骁勇,毕竟也是凡人。又是渡河,又是激战,体能下降很快。再被周德威这么一压,终于塌了一角。

    眼看就能突破,将眼前梁军搅乱,好死不死的后面一波梁军援兵上岸了。

    在船上就见前方友军危险,也不等船只靠岸,梁军甲士“扑嗵嗵”纷纷跳下,也不顾水冷,踩着过膝没腰的冰水就往岸上冲。

    这河滩地毕竟泥泞,还要趟水,好么,你看那梁军,一个个将大枪、大刀高举,都跟狗熊般晃晃悠悠往前。

    有那运背的,为水底障碍绊倒,闷头扎在水中,咕嘟嘟呛得冒泡。边上立刻有人来将拽起,那兵将脸一抹,没事人般提着大枪上岸,转眼加入战团。

    厮杀继续。

    又一场血肉横飞,不,应该说血战从未停止。

    记得有一次说道战例,曾有人提到香积寺之战,两边二十余万唐军,据说就是排排队吃果果,一排战死,一排顶上。自日旦至午后,双方阵亡超过十万。

    初闻此事,郑大帅还不能理解,怎么会有人如此愚蠢,打这样的呆仗。后来与梁军交手,郑守义才渐渐体会什么叫做心惊肉跳。可是,与今日的惨景相比,似乎之前张存敬等人的表演,都是个弟弟。

    郑守义的后槽牙都快咬碎,目光不断地在城下与辽王身上轮转,真的很希望辽王有什么破敌妙策。

    不成啊,对面梁军步军明显占优,若这么杀下去,必定是己方先顶不住。

    却见辽王高居城头,目睹眼前局面,心中也在反复权衡:

    是要放弃滩头?

    还是继续拼命?

    必须承认,梁军战技强于铁林军。

    没办法,李克用后期河东步兵就完蛋了。周德威原先那个铁林军,只有千多亲军还凑合,剩下都是什么玩意,守城都嫌丢人。怪不得梁军包围潞州时,这厮死守余吾寨就是不救援。

    心虚呀。

    辽王自忖,爷爷手下若是那个德行,也不敢救。

    如今的铁林军,军士大多是这一二年招募操练的。所以,实际是支新队伍,也就在夏州打了一回。新队伍,跟这帮变态的老前辈一比,还是多有不如啊。

    个把时辰不到,目测铁林军就死伤近千,再搞会儿怕不就得崩了。

    辽王也是看明白了,梁军就是要拼人命弄死自己。

    在这一瞬间,辽王的脑海中,也是跳出了香积寺这个战例。

    当时,郭子仪他们就是靠人多,硬生生拼掉了安庆绪的大军。

    就是人命换人命啊。

    李可汗的心里生出些许惧意,心脏扑嗵嗵狂跳,难道老子要当安庆绪?

    别说,还真的很像!

    辽王忙摇摇头,将这些杂念丢开。

    可是放梁军过河么?那不更完了。

    末了,辽王向身边的儿子恨恨说道:“去,告诉周德威,城外大军皆归其节制。死守。你也不必回来,听从周德威调遣。”

    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拼就拼吧!

    在最后一个铁林军死完之前,战斗绝不结束。

    眼看城下激战如此惨烈,耳闻辽王如此命令,郑屠子真是心揪。

    这般打法,周德威不死也惨。

    瞅瞅对岸集结的梁军越来越多,浮桥已渐渐成形,郑守义几次想说,要不然往后走走?我军优势在于腿长,与梁军在这方寸之地死磕是舍长就短,不上算呐。转念又想,大李子久历战阵,这点道理不会不懂。既要死守,或许另有考量?

    郑大帅纠结数次,终于很有自知之明地将嘴边的台词又咽了回去,继续认真观战,目光,则落在城下的那四千辅军身上。

    ……

    西边杀红了眼,东边暂时还算风平浪静。

    对面梁军瞧着也只数千,步骑各半,可能骑兵稍多点?毕竟骑兵占地大些,隔着河要分明白还是挺考验水平。

    李弘规好汉站在箭楼上观察敌军,不时望望西边的战场,舔舔嘴唇道:“梁公,是否过去帮手?”毕竟是援军嘛,助拳的打破头正主却无动于衷,可能还有点良心的李弘规多少有点不落忍。

    咳,真动假动先不讲,反正这个漂亮话还是得说嘛。

    梁公儒听这老伙计放屁毫无诚意,翻个白眼,道:“辽王威武,我等守好这桥便是帮了大忙,不必过去添乱。”心曰,李哥你可长点心吧,咱俩跟这装啥呢,李可汗又听不见,说给谁听呀。

    李弘规装模作样向西又瞅瞅。

    其实他这个塔台不是太高,也就勉强看到西边在打。视角上来说,就看个人挨人,细节完全不清。

    也不知这厮长了千里眼了怎么,忽然李弘规大腿一拍道:“好,打得好。辽王威武。”心里却在想之前被辽贼狠捶的那几次窘迫。虽说现今两家做了友军,但是,眼见辽军吃瘪放血,李将军仍然压抑不住心里的那一点点邪念。

    最好是梁贼和辽贼杀个两败俱伤。

    可能是玉帝老爷听到了李弘规的祈祷,自己对面的梁军突然就动了。

    赵军对面的正是五千神威军、龙骧左军二千余骑,以及韩勍的一千卫队。

    总计步骑八千余。

    本来韩勍、李思安的意思,辽贼与赵贼分守东西两地,可以部分军队在西边佯动,吸引辽贼注意。主力由侍卫马步亲军及魏兵四五万人,直接从东边的浮桥渡河。打眼前这点赵兵,那还不是砍瓜切菜一样就打散了。

    然后,这四五万主力直接向西席卷高邑。

    李可汗若是不跑,就靠这几万人,绝对让他断胳膊断腿。

    但是王景仁提出了新方案。

    若按韩勍建议,王景仁以为李可汗八成就得跑了。难道谁真的相信,李可汗会为了王镕鞠躬尽瘁?

    此次北征,重点从来就不是成德的得失。打他,只是为了把辽贼精锐勾出来,伺机消灭。否则,哪怕把成德的废物杀光,又有何用?

    既然韩勍等梁将愿打,王大帅就不想只吃个赵军。

    王景仁建议,将侍卫亲军分东西两路过河。

    西路一部,从高邑附近北渡济水,目的是粘住辽贼。

    东路一部,应待西路先过河后再过河,迅速击溃赵贼后,侧击西路辽贼。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这才是王景仁王大帅的风格。

    反正是晃哥的人送死,大老王不心疼。

    这建议倒是也很符合汴将的口味,于是各方一拍即合。

    西路由李思安打前站,渡河搭桥。这一战就是他鼓动要打,你李思安不上谁上?没得说,这个硬骨头当然得你李将军来啃。

    东路则由神威、龙骧两军冲锋在前,而且,在过河前就只让五千神威军和部分龙骧军出头,站在岸边做摆设。

    这就是要混淆视听,不能上来就把辽贼吓跑了。

    西边来报,已经死死粘住了辽贼,韩勍将军知道该老子动手了。

    “过河。”

    五千同样秀出天际的神威军昂首挺胸,气焰高炽地通过浮桥,在北岸迅速结阵。而后三千神捷军次第过河。

    再然后,源源不断的梁军才从营中开出,向近在咫尺的浮桥涌过来。

    得,彻底不用去管辽王了。

    李弘规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有序成阵的梁军,猛吞了两口涎水。与同样目瞪狗呆的梁公儒互相对视,二人心下均想,这么多人来捏爷爷,太隆重了吧。

    老哥俩迅速达成一致,死守营垒,绝不出战。

    就眼睁睁观望梁军越聚越多,数千列在营南河滩方向遮护道路,主力都在营东有序站立,目测这有没有二万?还是几万?

    幸亏有寨墙呐。

    这座大营最先是辽军所建,严格遵照掘壕立营之法。

    营外堑壕一周,底阔一丈二尺,深一丈,口阔一丈五尺,内侧以土石拍作土岸夯实。土墙出土五尺,到沟底就是一丈五尺深,掉下去就别想上来。

    墙上每二十步置一战楼,以板木遮蔽。

    壕外掘有陷马坑一重,阔二十五步,每坑鹿角枪三根。

    近壕布棘城一重,阔二十五步。

    做工非常用心。

    后来赵军入驻,又将土墙加固加筑,最终土墙达到面阔八尺。又按照筑城立营之法,在墙头堆起四尺高的女墙。

    施工质量绝对放心,辽军没有偷工减料,赵军更不敢坑害自己。

    不等后军布阵完毕,梁军就对寨墙的东墙发起了进攻。

    韩勍很希望赵军能做回人,比如出营袭击一下自己。毕竟,半渡而击这招,在兵法上可是明明白白写清楚的。

    没奈何赵贼就是怂,不出来。

    好吧,既然赵贼一心要做铁皮王八,爷爷就把你的王八壳撬开,瞧瞧里头的肉能有多嫩。

    这营寨毕竟不是城墙,也就五尺高,梯子一搭就上去了。

    比较麻烦是外面的堑壕、棘城和陷马坑。

    这堑壕、陷马坑好理解,那棘城呢,就是将削尖烧硬的木桩,尖头斜向上方钉在土里。这棘城就布在堑壕与陷马坑之间。

    如此布列,骑兵首先就没法靠近。步兵要上,也得先依次填平陷马坑、拆毁部分棘城,再填平部分堑壕,然后才有机会来到土墙之下。而在此过程中,守军将以强弓劲弩予敌以大量杀伤。

    野地浪战的胆子和水平,赵军都大不如前,但是躲在重重遮护之后给梁军放血,那还是很敢地。

    李弘规、梁公儒亲登墙头,就等着梁军来冲,好叫他知道,赵军也是能打地。

    韩勍将军却显然不打算让自家儿郎平白送死。

    在首批战士过河后,紧跟而来的其实都是柏乡县及附近搜罗的百姓。国人安土重迁,哪怕打仗打到眼前,也总有不信邪不愿走的,更有跑没跑了被捉回来的。数千上万人,衣衫褴褛地来到阵前,就被梁军撵着,背了土石上来填坑。

    李弘规没有半点犹豫,立刻下令弓手放箭。

    杀伤这些毫无遮蔽的民众,用弓就足够,犯不上浪费弩矢,更不必破甲锥,那都是给梁军甲士准备的。

    瞬时间,弓矢如蝗。

    韩勍也不算十分冷血,毕竟人手有限,死绝了自己麻烦。

    在民众之前,有两列甲士举着大盾挡箭,纵然阻不下全部,也能屏蔽不少,省下许多人命。梁军甲士的铁甲大盾叮叮当当乱响,毫无保护的民众则是一面哭嚎一面奔忙,在两只钢铁怪物之间燃烧生命。

    乱世人命贱如土,在这乱世,百姓的命那还是命么?

    顶着漫天箭矢,外围的陷马坑最先被填平了几条。

    此处的陷马坑可不是碗口大的小土洞,而是巨大的深坑,坑底竖着尖木。

    而填进坑里的,有土石,亦有刚刚咽气甚或尚未咽气的尸首。

    旗头指处见黄埃,万马横驰鹘翅回。

    剑戟远腥凝血在,山河先暗阵云来。

    角声恶杀悲于哭,鼓势争强怒若雷。

    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鸱清啸伏尸堆。

    紧接着是扒棘城。

    面对身前的尖刺,甲士无法为民众遮蔽,而且因为距离更近,伤亡迅速攀升。但是,成德的百姓在梁军眼里就不是人,最多算是逆贼,哪有怜惜之意。

    刀矛相逼,寒锋相迫。

    在数批民众彻底死绝之前,总算是又将棘城也扒开了数条口子。

    时间已过正午。

    在后列阵的梁军开始吃喝补充体力,而新一批的民人则被赶过了浮桥。

    人们哭嚎着,走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