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2章 战柏乡,前哨战(二)

第2章 战柏乡,前哨战(二)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州。

    联军,已在集结。

    行营主力当然是辽王的雄师,包括豹骑军八千骑,毅勇军六千四百余骑,保定军三千骑,义从军五千骑,铁林军步骑一万二仟,以及辽王的亲军千骑。

    此外有成德兵二万,由李弘规、梁公儒等统帅。

    以上各部合计,大约有战兵五万五六千人。

    其中,辽王的亲军营、豹军、保定军、义从军屯驻在赵州州治平棘,李、梁所部赵军万人还在镇州,另一万赵兵驻在镇州东南的稿城。

    先行南下的是周德威铁林军与郑守义的毅勇军。

    其中,铁林军南下高邑县,因郑守义曾在此地战斗过,比较熟悉地理,毅勇军被作为前军放在更南的柏乡。

    不错,就是柏乡。

    后世鼎鼎有名的柏乡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为什么是柏乡呢?

    梁军北上,无非就两个方向。

    要么从魏博入冀州,北上瀛、莫,直扑卢龙,之前李思安就是这么干的。

    要么就是向西北沿着漳河,从东昭义入赵州,北击镇州。

    从梁军的前期准备与眼前的行为分析,辽王认为梁兵沿东昭义北上的可能较大,所以,如此布置等于正在梁军面前。

    当然,梁军若改道走冀州北上也不怕。那边有李承嗣看守,辽军腿长,赶过去也快。甚至于梁军就是再换一条路,比如再向东,走永济渠,经义昌北上,同样赶得及。

    为何此次辽王出动的主力都是骑军?

    就为了争取这点机动优势。

    他终究兵少,随时要做好后发先至的准备。

    根据安排,赵王大教主暂时留在镇州,一来支援东边的石公立继续围攻深州,一来统筹钱粮供给军需,再来还要动员大小酋长出人出丁继续集结军队。

    既然跟辽王穿了一条裤子,那就得让弟兄们拼命呀。

    总之,赵王是计划再筹兵一万。

    郑守义上次到此也是打梁军,同是这柏乡,同是那军营,只是时过境迁,铁打的敌人未变,曾经的战友韩进通此时却带着儿子去为梁帝尽忠了。

    毅勇军留下一部军士在外看马,大半入城,将个小县城瞬间挤得满满当当。

    被顶在最前,郑将军对敌情就最敏感,抓来守将询问,结果本城的守将稀里糊涂,一问三不知。

    也罢,一个小小县城,又非城防重地,能指望什么。

    歇了一夜,郑大帅就亲自领兵南下侦察。

    为将者,必识地理。尽管曾经来此战斗过,但毕竟是几年前的事了,周边的地形有无变化,郑大帅还是亲眼见过才能放心。

    此次随他南下侦察的,有亲军营跟毅勇都。

    有人喜欢轻骑简从,郑大帅不准备这么干。倒不是郑守义胆怂,实在是没必要。双方已经摆明了车马炮,天知道哪里就埋伏着斥候兵,一个不慎崴了泥,何必呢。当初在景城被梁骑追着跑的惨样,郑守义是一天也不敢忘。

    再次强调,这不是怂。

    二爷的亲军营有个大号,唤作万胜营,指挥使是铁打的武植武大郎,副使是郑老五,别意外,郑五郎也三十有一岁矣。从斥候、游骑干起,突骑也做过,底子好,还敢打敢拼,慢慢放在亲军当副手总算能够坐稳。

    毅勇都则一直是军中斥候,大寨主时代就是郑二的眼耳,如今是老郭当家,郑老三做副手。

    郭靖郭大侠也奔五十喽,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呐。

    二千余骑携了十日粮,大大方方南下,搜索前进。

    毅勇都斥候以郑守义的中军为圆心,九人一中队,五十人一大队,层层散开,前出超过五十里,如一张大网向南笼罩。

    当日午后,斥候的刀尖就已抵近邢州的州治龙岗城下。

    这就出了成德,侵入梁朝的地盘了。

    梁军反应相当迅捷,发现北面来骑,沿途县城闭门自守,龙岗守军十分有胆,竟敢派出数百骑兵上来驱逐。

    毅勇都也不惯他毛病,仗着马多马好灵活走位,使出离合大法欺负梁骑。

    梁骑的技术是吃点亏,但是在这方寸之间,有内丘、青山、任县、龙岗、南河、沙河、平乡、巨鹿等大小县城为依托,全然不惧。局面有利就追,势头不好就撤,人家也不浪,大不了往城下一躲,弄得郭屠子也没脾气。

    两边就这么你来我往逗弄一日,各自收兵。

    所有人都不知道,即将开始的是怎样一场大战。

    收兵,梁兵是回城,但毅勇都可不退回去。他们是来侦察敌情的,就像一张网,要笼罩住这东西南北几十上百里地面,作为主将的耳目。

    于是,毅勇都的杀才们就散开了,在旷野里,在乡村间,四处游荡。

    与此同时,在大陆泽畔,郑老三正领着百骑宿营。

    地上挖好无烟灶,水煮了羊肉配馕饼。

    羊,当然是抢得。他们屠戮了十里外的一个小庄子。

    在塞内打仗有个好处,就是遍地好抢。再穷的村子也比草原土酋的帐篷富裕,

    至少有粮食。

    尤其在梁朝,民生是很像模像样的。

    多年前,郑三曾随二哥打过一次邢州,顺手牵羊夺了洺州。但那会儿河东与宣武在东昭义这边来回拉锯,百姓不是死了就是逃了,非常荒凉。

    十年后再看,倒是恢复不少,至少可抢的村子明显有许多。

    这不难理解,太平十年不打仗,跑走的回来,外面的跑来,人口自然就有了。梁朝又很注意恢复生产,自与当年不同。

    在很多队伍,斥候兵头子是很少到一线公干,但是毅勇都不同。

    早在王义时期,毅勇都的头头,也就是老马匪本人便以身作则,总在一线工作。后来郭大侠接手,这良好的风气也没破坏,一把年纪了,也是跟着队伍一起。

    此次南下,老郭也是想来,可惜实在年纪不小。快五十的人了,上上下下都不忍心让他再来野地里喝风。

    按郑大帅与郭将军的安排,打完这场,毅勇都就该郑老三接手。

    郭大侠呢?

    振武军也准备搞个教练军,老郭直接将转往教练军任军使。

    所以,作为即将出炉的新头头,不论如何郑三儿都得冲在前头。

    严格来说,郑三这里也并非最前线,最南边的一伙人距此还有三四十里呢。

    走到这里依然没见梁军大队,郑老三琢磨着,明天得再向南走个五十至一百里地看看。地图早就背得烂熟,实地也来过,郑老三裹着被带假寐,心里则默默盘算着明天的行军路线。

    从今日所获的俘兵口里得知,梁兵主力是从洛阳、泽潞方向过来。

    那就是沿着卫州、相州、洺州、邢州这一条线。

    从相州过来,一条漳水纵贯南北,梁军十有八九要沿着漳水东岸行军。因为河水以东是坦途,行军便宜。而河水以西就不同,至少有三条漳水的支流从太行山下来,东西横亘在路上。

    从西边走,过河都能把人过麻了。

    所以,郑老三拿定主意继续沿着漳水东岸南下即可。

    一夜无事。

    次日天未明,郑三儿已醒。

    同来的侄子小郑煮好了早饭,是羊杂汤配馕饼,外加半只鸡。

    看着忙前忙后的二侄子,郑三儿就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被二哥丢到老马匪手下,从伺候我王哥吃喝拉撒干起。

    这,就是传承吧。

    天明后,队伍起行向南。

    小郑这是才跟三叔不久,做斥候更是大姑娘上花轿,人生头一遭。

    技术比较生疏,心情比较兴奋。

    小伙子坐在马上左扭右扭地,惹得郑老三火起,一鞭子落在这小子背上,抽得小郑老实。哎,郑老三突然灵光一闪,就找到了某种报复二哥的快感。

    哈哈,当年你抽我,如今老子就抽你儿子。

    队伍行进得不急不徐。

    军士们乘马行一段,下马走一段,期间还短暂休息了一次。尽管每人都配了四头畜牲,脚力充裕,但这个充裕仍然是相对的。

    爱惜马力,善用马力,是每个骑兵的必修课程。

    可不敢浪。

    这畜牲不是给脚油就起飞,逃命的时候走不动,那真是要死人地。

    估摸着走了两个多时辰,见前面仍无回信,郑老三就找出地图对比。

    他们刚刚大摇大摆地从平乡县东经过,估算距离,前面的斥候差不多该过了洺水县。再走可就到相州啦,还没有么?

    梁军这是什么节奏?

    郑三哥口里叼着不知哪来的一根草杆,正凝目纠结,却听身后有骑士打马奔来,看着就不是好事。

    身后?

    后头出事了?

    那骑背上还插着一根箭杆子。

    不必郑三儿吭声,立刻就迎出数骑接应,将人引到近前,报说:“郑头儿,梁骑大队绕道我军背后,正从北面兜……兜过来啦。”

    这边说着,又有几小股骑士向这边迅速靠拢。

    郑老三手搭凉棚远望,正是他放在北面和东边的斥候。

    他这一支人马总共是二百骑,有一百带在身边,南边有五十骑前出,东、北总共也有五十骑。

    郑老三骂道:“丢!晓得是哪部么?”

    那兵道:“不知,数百骑突然兜过来,俺人少,捉不到活口。”

    郑三哥倒是不慌,等着逃回的队伍差不多到齐,点算折了俩人。

    问起接敌的情况,这损失实在是有点冤。

    毅勇都所辖是全军的精华,从士兵到将官,不但身手了得,头脑也都机灵。一看大队敌骑,都是撒腿就跑,并没有发生战损。

    但是怎么赔的人呢?

    是撤退路上有个家伙运乖,马失前蹄摔死了,还带累了身边一个弟兄。

    顾不上感怀,郑老三遣人南下去给前面的弟兄报讯,召唤他们回来。自己则领着这百余骑原地等着,并不急跑。

    寻了个小土包站上,郑老三踩着马镫高立,四处张望。

    稍待片刻,南边的弟兄没回来,倒是北边的敌骑追近了,扬得烟尘四起。

    就看这阵仗,打肯定是打不过了。他们是斥候,是刺探军情来地,可不是来送命的。郑三哥一挥手,直接领人向南跑,准备接应了手下再溜。

    望到远处辽贼从容向南,还走得不慌不忙,王彦章将军就恨得牙根直咬。

    在后世的演义中,铁枪王彦章那可是残唐鼎鼎有名的猛人,但是真实的王彦章嘛……丢在猛将如云的梁军中,出彩也出彩,就是压在头上的猛人太多。

    年近五旬,王铁枪只混到龙骧左军指挥使,手下领着二千五百精骑而已。

    王彦章是如何出现在此呢?

    却是得知敌骑出现在邢州,守土有责的阎宝便要求北归,回邢州看场子。应王景仁的要求,韩勍就派了王彦章领本部随阎宝出营。首先当然是护送阎宝回去,这厮来时就领了几百骑兵卫队,可别走半路没了,那王景仁可没地哭去。

    其次嘛,也是让他顺道侦察情况。

    王彦章先将阎宝送回邢州,稍事休息,天明前摸黑出来想网几条鱼回去。可惜辽贼警惕,老远就发现了他。敌骑有些向北跑了报信,还有些向南来。王将军见状,估计南边有鱼,果断兜转过来,还真让他堵住了百多骑。

    敌骑想跑,王彦章怎能放过,忙下令队伍散开。

    硬拼马力肯定不行。

    王彦章很有自知之明。

    首先他只一人二马,这牌面就很不足。

    其次,马匹的品质差距也大。

    他才捡了匹瘸腿的敌马,足足有四尺七八寸高。奶奶的,作为突骑主力,王彦章所部战马大多也就这个水平,五尺壮马都少之又少,更多则是粗使驮畜。

    对面随便个小兵竟有如此配置,就让骑将出身的老王十分艳羡。

    那瘸腿已让人收好,是匹壮年母马,打仗用不了,回去养养还能生娃嘛。

    这几年,梁朝马政也办得有些成果。尤其打通了灵、夏之地,意义不小。那边原来就是大唐的牧马地,如今与梁朝建立了关系,朝廷就得以从那边弄过来不少良驹。每年都得有几千上万匹,一部分配军中,一部据说被拉了去做种。

    马。

    马呀。

    拼不了马力,就只能拼人多。

    狗日地抢了这百余骑,爷爷也好吃口肥肉。

    二千多骑缓缓散开,一部从北到南向前压着追,另一部跟着王彦章向东迂回,准备堵住敌骑的逃窜之路。

    郑老三是时刻关注身后梁军的动向,敌骑一动,他就明白敌人目的。然而前面的弟兄还没回来,但凡还有一丝可能,郑老三就不能弃之不顾。否则,将来还有谁肯为他卖命。

    不能就走,郑老三只好一边估算着梁军张网的进度,一边稍稍加快马速。

    早一刻与南边的弟兄汇合,他就好早一刻撤退。

    这种刀剑跳舞的感觉,真是让人上头。

    开始,梁骑还想加速追赶,却发现自己实在不是这块料,只好放弃。

    郑老三的百余骑在前跑跑走走,王彦章的大军则紧摄其后,这就是几只小绵羊身后跟了一群大灰狼啊。

    足足行了大半个时辰,郑老三总算是看到南边奔回的弟兄。

    那数十骑跑得也不慢,两边迅速就靠在一起。

    领头是个圆脸汉子,郭破虏,郭屠子的长子,跟他阿爷长得是真像。上来就扯着嗓子大喊:“梁军大队在在肥乡,正往北来。”

    郑三也扯起嗓子回问:“有追兵么?”

    “不,不多。彼辈马慢,来撵我,我本欲绕着看看,就接令要撤,抓紧回来。有百多骑追在后头。”郭破虏说着看看南边扬起的尘土,道,“看,快到了。”

    郑老三听说只有百多骑,心中大定。

    这河北之地,说是一马平川,但其实河流众多。整块地域被大小河水分割,比如他的西边有漳水,东边百十里也是漳水。

    没错,漳水河道十分众多,再往东不远还有永济渠。

    若不熟悉这片地理,直接都能懵圈。

    所以,郑老三明白,他回旋的余地并不太大。

    北面的梁军向东,就是想堵住他的后路。如果南边梁军也分兵一部向东,他就很容易被困在方圆数十里间,弄不好就得升天。

    好在南边梁军来人不多,可以凭着马快玩个花。

    遂不耽搁,近二百骑开始向东南方向疾走。

    看敌骑加速,王彦章也猜到了贼子用心。那煮熟的鸭子还能让他飞了么,也立刻下令加速。

    但是王彦章跑了片刻发现一个问题,疾走许久,马力已有些不足。王将军灵机一动,仗着人多,立刻让一半人下马步行,将马匹凑给另一半人。如此一来,在马力上就不差太多,而论人数他有千余,仍数倍于敌军,足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