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又战成德(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月,其实距离夏收就不远了。
李老三办事还是很有节奏感,不等夏收开始,推荐的节度判官已经就位,居然就是他老丈杆子冯良建。真是内举不避亲呐。这老汉是刘仁恭打回幽州那回,跟豹军搭上的线。本来,老冯一家是跟着郑二哥走,结果到了幽州却跟老李家走到了一处,还结了儿女亲家。
后来豹军出塞,老冯带着儿子一起支持了亲家的工作,自己在柳城操持民政,儿子小冯放到李老三的手下干活。这些年,老冯在塞北吃了许多风沙竟不见老,反倒有点容光焕发、越活越旺的意思。郑哥将这老汉从头到脚看了几遍,道:“冯公,今时更胜往昔呀。”
这种雅致的词语从老黑嘴里飘出,冯哥哈哈大乐,道:“郑大帅亦非当年喽。三郎将这苦差给老夫,实在是勉为其难。如有不当之处,望大帅海涵啦。”
这老头张嘴一个郑帅,闭口一个大帅,叫得老郑有些脸红,略有些羞涩地搔搔头,道:“冯公,羞煞我也。俺一个老粗,打打杀杀还成,哪会治镇呐。正愁无人帮我,三郎却不小气,怎么舍得冯公来此啊。”
老冯朗笑道:“柳城诸事已顺,用不到老夫喽。再者,塞外苦寒呐,冬日实在难熬,哪里比得塞内安逸。我本有意南归,这不,便给老夫发到这里来喽。先说好,熟归熟,一月俸禄八万钱不能短少。”
虽然这是李三的老丈人,但郑二对他观感其实还行,道:“当得当得。”至于这一个月八万钱的俸禄么,反正财务都让李老三统筹了,郑二也就懒得操心计较,继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么看,好像也不完全是自己吃亏。
寒暄数句,冯判官就起身告辞。将他送走,郑二也未在府中多待,而是直接住进兵营。已在易、定二州招募了三千多精壮,即将开始为期三月的新兵营系列活动,这种大事郑哥还是要亲自参加、全程陪练的。武夫,就得有武夫的样子。这些精壮中,将只留二千补入牙军,刺头或杀或逐,其余人将转为州、县兵。
射日军退回莫州驻扎,镇中只剩毅勇军与铁枪都。铁枪都转眼也要走,临时站个台罢了。顶在这个位置,郑将军练兵是片刻不敢耽误。易、定的二千兵主要补进步军,所缺骑兵已差张顺举和郭靖回幽州去找李三郎商量,看是从义从军还是哪里调拨一批弓马娴熟的来。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郑大帅整日跟着新兵操练,摸爬滚打,全始全终,哪怕顶着夏日的阳光酷烈,也要一起操队列、立军姿,与武夫们同吃同住,整日闻着臭汗味入眠,再被臭屁熏醒。郑老板手艺精湛,又是盛年,只要不比驰射就罕有对手,深得军心。
跟着大头兵操练的节度使,你见过几个?还这么能打。
夏去秋来,转眼三月即过,夏粮已经入仓。这冯良建果然有几把刷子,来易、定数月,将镇中生产组织的井井有条,还顺手揪出一批中饱私囊的蛊蠹。敢偷爷爷的钱粮?真是反了天了。郑将军懒得废话,直接砍头抄家,脑袋就拿木杆子挑起,竖在城门口示众。
唐律?不存在的。
大李还算体恤下属,拨了千多义从军过来,到七月底八月初,毅勇军扩编初步成型。因此次老兵新兵没有混编,哪怕新募步兵与牧骑弱些,但至少有四千多老兵打底,也就还行。辅军直接就是李三郎派的三千老辅兵,二哥自信不会过于拉跨。为了检验训练成果,八月,老黑搞了次镇内行军大游行,八千雄军在两州穿村过寨,招摇过市,狠狠秀了一把肌肉。
郑大帅全程参与了这次大游行,也算是走遍了治下的山山水水。到此,郑哥感觉良好,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于是,他给军士们休假,自己也跑回府中美美征战了两日。大热天的,堂堂一镇节度使,跟帮大头兵裹在一起练兵、行军、睡通铺,想想都酸爽。
这他妈是人过的日子么。
郑大帅斜倚窗下,翻看着今日送来的公文。治镇数月,老黑也渐渐看得进公文了,最近他主要关注两件事,一是南边战局,一是卢龙大李子。
东昭义如今是被汴军死死站住了,今年以来,晋兵与汴兵主要在南边的河中那边反复交手,打得有来有回,所以汴军一直没来给他添堵。这一点,老郑非常欣慰。年初若是汴兵北上,他八成就要灰溜溜滚蛋。现在么?汴兵来了肯定还是打不过。所以,黑厮的双眼一直就没离开过朱全忠。
大李子在幽州也是抓紧练兵。
刘仁恭这一波,实在是送的有点多,大几万精壮啊,说没就没了。好在义昌过来了一批人口。幽州那边也是大力募兵,李承嗣的怀远军同样扩编到八千人,跟毅勇军一样,骑军三千步军五千,部分兵员则是从射日军抽调。射日军则只余六千人,其中骑军二千步军四千,然后招募的新兵继续让老秦负责操练。加上从草原又调来部分骑兵,如今卢龙、义武两镇的牙兵加起来也有三万多人,其中近一万三千骑,若再算上义从军,足足四万步骑。
这多兵,主要是这么多马匹驮畜,每天耗费甚巨,二哥以对大李子的了解,这位仁兄绝不可能这么老老实实呆着不动。但是具体往哪里搞事,郑屠子就不是很有主意。主要是李家兄弟有时候也比较天马行空,比如,这回偷袭义武,就很出郑守义的预料不是。
另有一事郑将军十分拿不定主意,那便是家眷是否需要搬回幽州。搬到义武不可能,一来这里是前线,比较危险,再者,他作为统兵大将,家眷也该放在幽州。只是,朱全忠的压力过于直接,哪天打到幽州城下也不好说,所以让他总也拿不定主意。
卜氏轻轻给他捏肩,王氏乖顺地给他捶腿,老郑将脑袋靠在卜氏胸前,闭目思索。听见外面小屠子蹬蹬蹬跑过来,郑守义睁眼去瞧,就见这大黑胖子跑得满头汗,道:“耶耶,刘三叔来了,还带着监军使,就那老中官。”
老郑冷哼一声,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起身套上琵琶纹圆领袍,由小屠子陪着出来。
刘三与个老中官已在堂中。
这老中官姓张,名居翰,本为刘仁恭的监军,后来老刘坏事,当时这中官在幽州没去义昌,就留下来了。这次不知怎么被派来义武做监军使。这厮到镇时,老郑一直忙着练兵,与这中官只见过两面,印象不深。如今的监军使,球用不顶,远非早年那么壕横了,郑哥也就全没放在心上。
今天老郑认真打量一下。感觉要比自己年长数岁,也不是个柔弱,身长得有六尺有余,孔武有力也是个练家子,啧啧,除了没胡子说话声音有点怪,妥妥的一条铁汉子呀。老郑在心中回忆,据说这厮曾随侍僖宗幸蜀,还做过容南护军判官,后来在京师做到枢密承旨、内府令。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如今给自己做监军混饭吃,沧海桑田,不胜唏嘘呀。
“张公有事寻我么?”黑厮沉着嗓音,装腔作势道。
张居翰道:“郑公,今日得讯,崔胤欲引朱全忠入京,挟天子至东都。”
每次张居翰叫他郑公,老黑都觉别扭,实在是底层武夫做久了,骤至高位,很不适应。悄悄挪挪屁股,道:“崔,催个甚?”他哪里晓得这是哪块地里的土坷垃,简直不知所谓。边上刘三帮腔解释道:“崔胤是宰相。正月天子复位,便是这厮勾连神策军所为,出力不少。”
“哦哦。这厮引朱全忠入京,与我何干呐?”郑守义听着就觉脑仁乱成了一锅粥,每个字都能听懂,但是连一块儿就不知是个啥意思。
刘三最近表现积极,经他运作,从卢龙低价购回一批食盐在镇中发卖,给老黑小赚一笔。又在镇州筹办牧监,种植苜蓿,蓄养牲畜,急郑哥所急,想郑哥所想,也算有用。老黑并非要把他怎样,只是恼这厮去了顺兴行就与自己疏远。晾了刘三哥数月,最近也开始给他几个好脸。
见老黑今天态度不错,刘三继续发挥道:“崔胤这厮先前鼓动圣人杀宦官,为中官韩全诲等所察,韩全诲与凤祥李茂贞交厚……
“且住且住。”刘三这一开口,郑大帅就感觉脑仁又沸腾了,懵得可以,“这与我何干呐?”咱老郑家祖上就是幽州的土生武夫,郑哥一介屠子出身,打打杀杀还能有点天赋,但是什么朝廷之事,那真是十窍通了九窍,偏偏一窍不通。
张居翰道:“郑公。李茂贞、朱全忠,皆有不臣之心,皆欲挟制天子。韩全诲与李茂贞一路,崔胤与朱全忠一路,今,韩、崔二人分别欲引李、朱入京。俗语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对对,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刘三忙说。
郑守义脑筋转了两转也没找到一点灵感,试探着问道:“你是说,朱全忠与李茂贞会打起来?”
张公公把桌一拍,道:“正是。”
这就有点意思了。郑大帅道:“那李茂贞实力如何?”印象中,当初三镇犯阙就有他一个,若非他们闹,恐怕晋王一时还不会离开卢龙。只是关中遥远,对这人偶有耳闻,究竟成色如何就全没概念。而且,似乎那次被晋王好一顿搓啊。
张居翰道:“这厮本为博野人,早年应募了神策军,巢乱时,颇有军功,故先帝委以武定节度使,赐名李茂贞。其事先帝勤谨,先帝亦遇之甚厚,迁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圣人继位后,为筹其旧功,封为郡王。然景福以来,这厮与天子屡屡不睦,数次犯阙。实力么,景福二年,天子曾以神策军三万讨伐这厮,彼与邠宁王行瑜合兵六万相拒,大败王师。”
“哦,那是有些实力。”郑守义掐着指尖道。如今卢龙加义武两镇随时能拉出来的也就三四万人。成德、魏博估计也是三、四万人的水平。人家能拼个六万人,想是不凡。
张居翰又道:“朱全忠虽然兵多,树敌亦多。需防河东、河北,还有淮南杨行密,能入关者未必许多。且汴军远征,李茂贞有地利,难说打成甚样。”
“不错不错。”郑守义搓着黑手道,“若汴兵被拖在关中,河北就任由我军驰骋了。”他还记得在幽州李大跟他提过打成德的话,当时自己忙着跟李老三谈条件,也没顾上这事儿。如果朱全忠真去了关中?呵呵,夏粮入仓,想必成德的府库也都堆满了吧。
再看这老中官,郑守义不禁在心中感慨,自己就见过三个中官,都是人才啊。之前听张忠说过些中官的事,如今再看果然不虚。
郑守义遂与众手下商议,一边抓紧操练兵马,借着剿匪捕盗磨练军士,一面往卢龙请示大李子的意见。
真实的世界远比想象的精彩。
十月二十日,东平王果然大举发兵西向,中官们一看,长安住不得喽,快跑。十一月四日,韩全诲等陈兵殿前,几乎是押着大唐天子上车走人,裹挟了皇后、妃嫔、诸王百余人也往西走。早有勾连的李茂贞率军来迎,于十一月十四日,将皇帝一家请到了凤翔做客。
朱全忠则率军追攻而去。
十月二十九日,即东平王出兵后九日,幽州的李圣人就在亲自提兵到达定州,随行而来是八千怀远军、六千射日军、四千卢龙军、二千保定军、八千义从军,以及五千辅军。毅勇军早已准备妥当,为了保障粮秣,义武还征发了夫子二万。
十一月三日,早已厉兵秣马的毅勇军作为前军从定州出发,卢龙、义武合计战兵三万六千余,其中一万九千余骑,步军一万七千余,加上辅军八千、夫子二万,整整六万余大军,浩浩荡荡奔向镇州而来。
自刘仁恭兵败魏州,卢龙兵威未有如此之盛者。
郑哥让节度副使大舅哥带着队伍前行,自己陪着大头大哥在中军。
数万大军,车辚辚,马萧萧,旌旗招展,如同数条巨龙在地上蜿蜒,身处其间,老黑忍不住感慨道:“头儿,记得大顺元年去蔚州,彼时匡威那厮领了三万甲兵,俺便想,何时咱也能有如此雄兵?嘿嘿,忽悠一十一载,观卢龙今时兵威更胜往昔。此次王镕小儿不交待明白,哼哼。”
这位李大帅是一听朱三动手,就立刻动身。在这大争之世,正需见缝插针,果断出手。此前被朱三哥折腾得够呛,嘿嘿,先在王镕身上取些利钱再说。对于这数万雄兵,大李子也是面有得色,抚了抚臂上的一只猎鹰,这是今年大会盟时女真人送来的,通体白底黑斑,目光炯炯。振臂一送,那扁毛畜牲唳鸣而起,转眼融入苍穹,化做一个小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燕幽,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郑二哥这还是他头次听李大郎吟诗,有点意外。见他模样,李大解释道:“此长短句乃三郎送我,说是哪里看来。呵呵,我却不记得家中何书有载。”
郑二摸摸头,做苦思冥想状,道:“嗯,若换了‘老夫’还不错。大帅春秋鼎盛,不妥不妥。”
“哈哈哈哈,义贞也会品诗么?”李大郎下意识撩了鬓发,外面包着幞头看不明显,里面实已鬓微霜喽。他是咸通二年生人,称得一声老夫了。美人迟暮,将军白头,他已四十有三,却才有这点基业,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年华可用,更不晓得此生能够多大成就。想一想宣武的朱全忠,就如一块巨石压在头顶,让他寝食难安。那日,他对镜发呆被三郎撞见,送了这首小句给他鼓劲儿。
西北望,射天狼。
其实不对,他是南望难啊!
这次打成德,也很难说是福是祸,会招来什么后果。可是,李可汗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先捅一竿子看看再说吧。
郑守义道:“三郎没日没夜念叨,耳朵都出茧了。这个却没听过,不过么,有几处俺觉着不好,得改。”
“你说说,怎么改?”
郑哥抓耳挠腮半晌,道:“大帅勃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万骑卷平冈。为报熊罴随大帅,亲射虎,看李郎。后面不会改了。”
“哈哈哈哈,看李郎!看李郎!”李崇文仿佛为这词感动,将拇指与食指环成一环塞到唇中,打了一声尖利的呼哨,片刻,便从天空传来一声鹰唳,李大帅左右看看,笑道,“只差一条黄狗啦。”说着挥动马鞭,向前驰去。
老郑忙催马跟上。
别说,大李今天还真是锦帽貂裘呢!
五月,其实距离夏收就不远了。
李老三办事还是很有节奏感,不等夏收开始,推荐的节度判官已经就位,居然就是他老丈杆子冯良建。真是内举不避亲呐。这老汉是刘仁恭打回幽州那回,跟豹军搭上的线。本来,老冯一家是跟着郑二哥走,结果到了幽州却跟老李家走到了一处,还结了儿女亲家。
后来豹军出塞,老冯带着儿子一起支持了亲家的工作,自己在柳城操持民政,儿子小冯放到李老三的手下干活。这些年,老冯在塞北吃了许多风沙竟不见老,反倒有点容光焕发、越活越旺的意思。郑哥将这老汉从头到脚看了几遍,道:“冯公,今时更胜往昔呀。”
这种雅致的词语从老黑嘴里飘出,冯哥哈哈大乐,道:“郑大帅亦非当年喽。三郎将这苦差给老夫,实在是勉为其难。如有不当之处,望大帅海涵啦。”
这老头张嘴一个郑帅,闭口一个大帅,叫得老郑有些脸红,略有些羞涩地搔搔头,道:“冯公,羞煞我也。俺一个老粗,打打杀杀还成,哪会治镇呐。正愁无人帮我,三郎却不小气,怎么舍得冯公来此啊。”
老冯朗笑道:“柳城诸事已顺,用不到老夫喽。再者,塞外苦寒呐,冬日实在难熬,哪里比得塞内安逸。我本有意南归,这不,便给老夫发到这里来喽。先说好,熟归熟,一月俸禄八万钱不能短少。”
虽然这是李三的老丈人,但郑二对他观感其实还行,道:“当得当得。”至于这一个月八万钱的俸禄么,反正财务都让李老三统筹了,郑二也就懒得操心计较,继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么看,好像也不完全是自己吃亏。
寒暄数句,冯判官就起身告辞。将他送走,郑二也未在府中多待,而是直接住进兵营。已在易、定二州招募了三千多精壮,即将开始为期三月的新兵营系列活动,这种大事郑哥还是要亲自参加、全程陪练的。武夫,就得有武夫的样子。这些精壮中,将只留二千补入牙军,刺头或杀或逐,其余人将转为州、县兵。
射日军退回莫州驻扎,镇中只剩毅勇军与铁枪都。铁枪都转眼也要走,临时站个台罢了。顶在这个位置,郑将军练兵是片刻不敢耽误。易、定的二千兵主要补进步军,所缺骑兵已差张顺举和郭靖回幽州去找李三郎商量,看是从义从军还是哪里调拨一批弓马娴熟的来。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郑大帅整日跟着新兵操练,摸爬滚打,全始全终,哪怕顶着夏日的阳光酷烈,也要一起操队列、立军姿,与武夫们同吃同住,整日闻着臭汗味入眠,再被臭屁熏醒。郑老板手艺精湛,又是盛年,只要不比驰射就罕有对手,深得军心。
跟着大头兵操练的节度使,你见过几个?还这么能打。
夏去秋来,转眼三月即过,夏粮已经入仓。这冯良建果然有几把刷子,来易、定数月,将镇中生产组织的井井有条,还顺手揪出一批中饱私囊的蛊蠹。敢偷爷爷的钱粮?真是反了天了。郑将军懒得废话,直接砍头抄家,脑袋就拿木杆子挑起,竖在城门口示众。
唐律?不存在的。
大李还算体恤下属,拨了千多义从军过来,到七月底八月初,毅勇军扩编初步成型。因此次老兵新兵没有混编,哪怕新募步兵与牧骑弱些,但至少有四千多老兵打底,也就还行。辅军直接就是李三郎派的三千老辅兵,二哥自信不会过于拉跨。为了检验训练成果,八月,老黑搞了次镇内行军大游行,八千雄军在两州穿村过寨,招摇过市,狠狠秀了一把肌肉。
郑大帅全程参与了这次大游行,也算是走遍了治下的山山水水。到此,郑哥感觉良好,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于是,他给军士们休假,自己也跑回府中美美征战了两日。大热天的,堂堂一镇节度使,跟帮大头兵裹在一起练兵、行军、睡通铺,想想都酸爽。
这他妈是人过的日子么。
郑大帅斜倚窗下,翻看着今日送来的公文。治镇数月,老黑也渐渐看得进公文了,最近他主要关注两件事,一是南边战局,一是卢龙大李子。
东昭义如今是被汴军死死站住了,今年以来,晋兵与汴兵主要在南边的河中那边反复交手,打得有来有回,所以汴军一直没来给他添堵。这一点,老郑非常欣慰。年初若是汴兵北上,他八成就要灰溜溜滚蛋。现在么?汴兵来了肯定还是打不过。所以,黑厮的双眼一直就没离开过朱全忠。
大李子在幽州也是抓紧练兵。
刘仁恭这一波,实在是送的有点多,大几万精壮啊,说没就没了。好在义昌过来了一批人口。幽州那边也是大力募兵,李承嗣的怀远军同样扩编到八千人,跟毅勇军一样,骑军三千步军五千,部分兵员则是从射日军抽调。射日军则只余六千人,其中骑军二千步军四千,然后招募的新兵继续让老秦负责操练。加上从草原又调来部分骑兵,如今卢龙、义武两镇的牙兵加起来也有三万多人,其中近一万三千骑,若再算上义从军,足足四万步骑。
这多兵,主要是这么多马匹驮畜,每天耗费甚巨,二哥以对大李子的了解,这位仁兄绝不可能这么老老实实呆着不动。但是具体往哪里搞事,郑屠子就不是很有主意。主要是李家兄弟有时候也比较天马行空,比如,这回偷袭义武,就很出郑守义的预料不是。
另有一事郑将军十分拿不定主意,那便是家眷是否需要搬回幽州。搬到义武不可能,一来这里是前线,比较危险,再者,他作为统兵大将,家眷也该放在幽州。只是,朱全忠的压力过于直接,哪天打到幽州城下也不好说,所以让他总也拿不定主意。
卜氏轻轻给他捏肩,王氏乖顺地给他捶腿,老郑将脑袋靠在卜氏胸前,闭目思索。听见外面小屠子蹬蹬蹬跑过来,郑守义睁眼去瞧,就见这大黑胖子跑得满头汗,道:“耶耶,刘三叔来了,还带着监军使,就那老中官。”
老郑冷哼一声,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起身套上琵琶纹圆领袍,由小屠子陪着出来。
刘三与个老中官已在堂中。
这老中官姓张,名居翰,本为刘仁恭的监军,后来老刘坏事,当时这中官在幽州没去义昌,就留下来了。这次不知怎么被派来义武做监军使。这厮到镇时,老郑一直忙着练兵,与这中官只见过两面,印象不深。如今的监军使,球用不顶,远非早年那么壕横了,郑哥也就全没放在心上。
今天老郑认真打量一下。感觉要比自己年长数岁,也不是个柔弱,身长得有六尺有余,孔武有力也是个练家子,啧啧,除了没胡子说话声音有点怪,妥妥的一条铁汉子呀。老郑在心中回忆,据说这厮曾随侍僖宗幸蜀,还做过容南护军判官,后来在京师做到枢密承旨、内府令。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如今给自己做监军混饭吃,沧海桑田,不胜唏嘘呀。
“张公有事寻我么?”黑厮沉着嗓音,装腔作势道。
张居翰道:“郑公,今日得讯,崔胤欲引朱全忠入京,挟天子至东都。”
每次张居翰叫他郑公,老黑都觉别扭,实在是底层武夫做久了,骤至高位,很不适应。悄悄挪挪屁股,道:“崔,催个甚?”他哪里晓得这是哪块地里的土坷垃,简直不知所谓。边上刘三帮腔解释道:“崔胤是宰相。正月天子复位,便是这厮勾连神策军所为,出力不少。”
“哦哦。这厮引朱全忠入京,与我何干呐?”郑守义听着就觉脑仁乱成了一锅粥,每个字都能听懂,但是连一块儿就不知是个啥意思。
刘三最近表现积极,经他运作,从卢龙低价购回一批食盐在镇中发卖,给老黑小赚一笔。又在镇州筹办牧监,种植苜蓿,蓄养牲畜,急郑哥所急,想郑哥所想,也算有用。老黑并非要把他怎样,只是恼这厮去了顺兴行就与自己疏远。晾了刘三哥数月,最近也开始给他几个好脸。
见老黑今天态度不错,刘三继续发挥道:“崔胤这厮先前鼓动圣人杀宦官,为中官韩全诲等所察,韩全诲与凤祥李茂贞交厚……
“且住且住。”刘三这一开口,郑大帅就感觉脑仁又沸腾了,懵得可以,“这与我何干呐?”咱老郑家祖上就是幽州的土生武夫,郑哥一介屠子出身,打打杀杀还能有点天赋,但是什么朝廷之事,那真是十窍通了九窍,偏偏一窍不通。
张居翰道:“郑公。李茂贞、朱全忠,皆有不臣之心,皆欲挟制天子。韩全诲与李茂贞一路,崔胤与朱全忠一路,今,韩、崔二人分别欲引李、朱入京。俗语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对对,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刘三忙说。
郑守义脑筋转了两转也没找到一点灵感,试探着问道:“你是说,朱全忠与李茂贞会打起来?”
张公公把桌一拍,道:“正是。”
这就有点意思了。郑大帅道:“那李茂贞实力如何?”印象中,当初三镇犯阙就有他一个,若非他们闹,恐怕晋王一时还不会离开卢龙。只是关中遥远,对这人偶有耳闻,究竟成色如何就全没概念。而且,似乎那次被晋王好一顿搓啊。
张居翰道:“这厮本为博野人,早年应募了神策军,巢乱时,颇有军功,故先帝委以武定节度使,赐名李茂贞。其事先帝勤谨,先帝亦遇之甚厚,迁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圣人继位后,为筹其旧功,封为郡王。然景福以来,这厮与天子屡屡不睦,数次犯阙。实力么,景福二年,天子曾以神策军三万讨伐这厮,彼与邠宁王行瑜合兵六万相拒,大败王师。”
“哦,那是有些实力。”郑守义掐着指尖道。如今卢龙加义武两镇随时能拉出来的也就三四万人。成德、魏博估计也是三、四万人的水平。人家能拼个六万人,想是不凡。
张居翰又道:“朱全忠虽然兵多,树敌亦多。需防河东、河北,还有淮南杨行密,能入关者未必许多。且汴军远征,李茂贞有地利,难说打成甚样。”
“不错不错。”郑守义搓着黑手道,“若汴兵被拖在关中,河北就任由我军驰骋了。”他还记得在幽州李大跟他提过打成德的话,当时自己忙着跟李老三谈条件,也没顾上这事儿。如果朱全忠真去了关中?呵呵,夏粮入仓,想必成德的府库也都堆满了吧。
再看这老中官,郑守义不禁在心中感慨,自己就见过三个中官,都是人才啊。之前听张忠说过些中官的事,如今再看果然不虚。
郑守义遂与众手下商议,一边抓紧操练兵马,借着剿匪捕盗磨练军士,一面往卢龙请示大李子的意见。
真实的世界远比想象的精彩。
十月二十日,东平王果然大举发兵西向,中官们一看,长安住不得喽,快跑。十一月四日,韩全诲等陈兵殿前,几乎是押着大唐天子上车走人,裹挟了皇后、妃嫔、诸王百余人也往西走。早有勾连的李茂贞率军来迎,于十一月十四日,将皇帝一家请到了凤翔做客。
朱全忠则率军追攻而去。
十月二十九日,即东平王出兵后九日,幽州的李圣人就在亲自提兵到达定州,随行而来是八千怀远军、六千射日军、四千卢龙军、二千保定军、八千义从军,以及五千辅军。毅勇军早已准备妥当,为了保障粮秣,义武还征发了夫子二万。
十一月三日,早已厉兵秣马的毅勇军作为前军从定州出发,卢龙、义武合计战兵三万六千余,其中一万九千余骑,步军一万七千余,加上辅军八千、夫子二万,整整六万余大军,浩浩荡荡奔向镇州而来。
自刘仁恭兵败魏州,卢龙兵威未有如此之盛者。
郑哥让节度副使大舅哥带着队伍前行,自己陪着大头大哥在中军。
数万大军,车辚辚,马萧萧,旌旗招展,如同数条巨龙在地上蜿蜒,身处其间,老黑忍不住感慨道:“头儿,记得大顺元年去蔚州,彼时匡威那厮领了三万甲兵,俺便想,何时咱也能有如此雄兵?嘿嘿,忽悠一十一载,观卢龙今时兵威更胜往昔。此次王镕小儿不交待明白,哼哼。”
这位李大帅是一听朱三动手,就立刻动身。在这大争之世,正需见缝插针,果断出手。此前被朱三哥折腾得够呛,嘿嘿,先在王镕身上取些利钱再说。对于这数万雄兵,大李子也是面有得色,抚了抚臂上的一只猎鹰,这是今年大会盟时女真人送来的,通体白底黑斑,目光炯炯。振臂一送,那扁毛畜牲唳鸣而起,转眼融入苍穹,化做一个小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燕幽,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郑二哥这还是他头次听李大郎吟诗,有点意外。见他模样,李大解释道:“此长短句乃三郎送我,说是哪里看来。呵呵,我却不记得家中何书有载。”
郑二摸摸头,做苦思冥想状,道:“嗯,若换了‘老夫’还不错。大帅春秋鼎盛,不妥不妥。”
“哈哈哈哈,义贞也会品诗么?”李大郎下意识撩了鬓发,外面包着幞头看不明显,里面实已鬓微霜喽。他是咸通二年生人,称得一声老夫了。美人迟暮,将军白头,他已四十有三,却才有这点基业,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年华可用,更不晓得此生能够多大成就。想一想宣武的朱全忠,就如一块巨石压在头顶,让他寝食难安。那日,他对镜发呆被三郎撞见,送了这首小句给他鼓劲儿。
西北望,射天狼。
其实不对,他是南望难啊!
这次打成德,也很难说是福是祸,会招来什么后果。可是,李可汗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先捅一竿子看看再说吧。
郑守义道:“三郎没日没夜念叨,耳朵都出茧了。这个却没听过,不过么,有几处俺觉着不好,得改。”
“你说说,怎么改?”
郑哥抓耳挠腮半晌,道:“大帅勃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万骑卷平冈。为报熊罴随大帅,亲射虎,看李郎。后面不会改了。”
“哈哈哈哈,看李郎!看李郎!”李崇文仿佛为这词感动,将拇指与食指环成一环塞到唇中,打了一声尖利的呼哨,片刻,便从天空传来一声鹰唳,李大帅左右看看,笑道,“只差一条黄狗啦。”说着挥动马鞭,向前驰去。
老郑忙催马跟上。
别说,大李今天还真是锦帽貂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