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分封领地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将大明礼法的条款确定下来,朱武和众多制定者都是振奋不已。无论是大明礼法的条款,还是朱武在制定大明礼法时对他们的尊重,都让参与制定的人,感到无比欣慰。
尤其是朱武主动规范皇帝权力、明确皇帝要遵守《大明礼法》的行为,更是让他们都觉得,这是位难得的圣君。儒家千年来追求的恢复礼制、还有用天人感应等学说限制皇权的努力,终于在朱武这位皇帝的主动倡议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让天下的儒生,对朱武好感倍增。许多人都认为大明皇帝朱武,堪比古之明君。明国也彻底取代宋国,成为正统所在。孔子的后裔孔端友,也接受了朱武的衍圣公册封,成为大明臣子,承认大明正统。
其余参与制定礼法的贤人,也在朱武的邀请下,加入翰林院和资政院,为大明制定礼仪定式、以及各种规范。大明礼法的解释条款和相关法律,也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制定出来。整个大明的制度,越来越是完善。
见识这一切的朱武,对此很是满意。虽然在制定《大明礼法》有所退让,没能把土地制度、废除奴婢、男女平等等条款写进去,朱武对这部礼法却仍旧予以肯定,认为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要按这部礼法执行,大明帝国的制度,就会向君主立宪转变,整个社会的进步,已经可以期待。
用朝野贤人的名声背书,朱武把他们的名字,留在大明礼法的修订记录上。还从中选拔了一些人才,在大明出任实职。这让他们对朱武越来越是忠心,许多人还主动提议修宋史,为宋朝盖棺定论。
就连先前对朱武不大瞧得起、觉得他不过一介武夫、捡了宋金大战便宜夺取天下的前宋大臣,此时也不得不承认朱武比赵宋皇帝做得更合格,无论行为做事,都比擅长用大小相制、异论相搅制衡官员的赵宋皇帝更大气。许多想做事的人都改变了想法,出任明国官职。
至于明国的贵族和官吏,在看到宗藩制度、以及国君领主所拥有的权力后,更是心潮澎湃,升起去建功立业的冲动。即使这些塞外和海外的土地比不得大明,甚至还位于苦寒荒凉之地,许多人对成为领主国君,仍旧热衷不已。
只是,刚刚获得爵位、连家底都没攒起来,这些大明的贵族,此时还没有余力开辟藩国领地,一些人也眷恋大明的繁华,不愿外出打拼。
看到这一幕后,朱武以皇室的名义建立皇家钱庄,接受贵族以未来爵禄借贷,用于开辟藩国和领地。
甚至为了示范,朱武还指点李忠在山东外海发现一处大岛、让他在那里开辟济州伯国,成为藩国君主。
这个成功的例子,顿时鼓舞一些人,同时也让天下人,看到了朱武分封藩国的决心。水军的将领顿时成为香馍馍,许多人都想通过他们,获得海外封地。
那些传承多代、在朱武的合作社制度下被迫分家、甚至失去土地的世家大族,此时也看到了出路,对朱武的合作社制度,不再顽固抵制。他们有的人派族人积极立功,有的人和大明贵族联姻,想到找到途径,谋求封地领地。
朱武对这些虽然不喜欢,却在考虑到他们迁出大明、有利于地方稳定后,对此事予以默认。
甚至,为了减少合作社制度实施中的阻力,朱武还表彰一些主动配合、把土地献出来的家族,许诺他们在塞外海外开辟领地、献土归附后,以开疆拓土的功劳的授予爵位,册封领主领地。
尤其是对南方的家族,朱武更是鼓励他们外迁,允许招收民众,去海外开辟领地:
“北方经历战乱,南方却相对安稳,人口的损失并不多,人地矛盾仍在。”
“如果不加以疏导,很可能爆发农民起义。强行推行合作社,也难以解决这个矛盾。”
“让他们带民众去海外,减轻人地矛盾!”
深知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朱武对人口和土地的重视,远远胜过他人。在完全接收宋国,知道宋国的南方人口高达一千二百万户后,朱武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他们引向海外。他启用分封制的原因,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所以,朱武才会给南方的家族许多优待,鼓励他们去海外开拓,带动人口迁移。
这个政策下达后,明国在地方上的阻碍就更少了。许多参与过海外贸易、知道海外也有繁华地方的家族,在经过仔细衡量后,都选择把土地交出,家族的大部分实力,转向去海外开辟领地。
那些没有门路,不知如何去海外开辟领地的家族,也恰巧听说了李俊和一众水军将领要去海外开国,正在招收人手,用于封地开辟。这些人许诺给追随者册封爵位、在藩国分封领地,如果在献出土地时受大明皇帝表彰,还可以在将来提出申请、获大明皇帝承认。那样他们就成为了受大明皇帝册封的贵族,即使藩国君主,也不能削除爵位。
这样一条出路,让许多家族心动,他们在研究《大明礼法》后,觉得这样的藩国贵族,确实更适合立足海外:
“如果在海外独自开辟领地,实力不够的话,可能被人吞并。即使大明帝国,此时也鞭长莫及。”
“但是以藩国做依靠、成为藩国贵族的话,可以在遭受侵害时,请求藩国援助。在海外有个依靠,不是无根浮萍。”
“而且,得到大明皇帝册封的藩国贵族,藩国君主也不能削除。完全可以在实力强大后不理藩国,开辟直属于大明的领地。”
“我们能借鸡生蛋,在海外获得立足机会。”
怀着这个想法,许多家族找到李俊,索要子爵或男爵的爵位,支持他开辟海外。李俊在收集了许多钱粮,用这些家族的财力征集两万人后,按朱武的指点,浩浩荡荡赴暹罗而去。
此时,暹罗国恰逢内乱,李俊率两万人马,还有追随的水军,在暹罗自然是纵横无敌,夺得暹罗国主之位。朱武大喜之下,提升李俊为世袭公爵,把暹罗分为一个公国和数个侯国、伯国,分封给李俊和童威、童猛、费保、倪云、卜青、狄成等人。那些追随他们的家族,也被册封为子爵、男爵,在暹罗获得土地,作为他们领地。
一次就诞生数个藩国,还有数十个领地,整个明国上下,都是轰动不已。尤其是看到暹罗运来的稻米,以及在明国极为罕见的珍奇货物后,无论贵族百姓,对开辟领地的事都上了心。许多人都开始打造船队,去海外寻找土地。
这让看到水军风光的陆军将领,感到吃味不已。在看到暹罗运来的稻米后,许多陆军将领都上表,北伐消灭金国,解决这个外敌。
只是,通过金兀术的镜像对金国极为了解的朱武,却知道金国虽丢失了云中,实力却是犹存。尤其是跟随完颜阿骨打灭辽的将士,此时大多健在。和这样一个处在鼎盛期的势力决战,绝非明智行为。朱武更希望在完颜吴乞买等金国老一辈去世后,再去消灭他们:
“完颜吴乞买去世后,金国必然会因为皇位产生争端。年轻一辈也不像曾经被辽国压制的老一辈,拥有那么强的韧性。整个金国的实力,处在一个下降期。”
“大明却因为刚开国,仍旧处在上升期。卢俊义、关胜等将领,在那时正处于四十多岁的黄金期。岳飞、韩世忠等人,也会成长起来。”
“那时才适合明金决战,最适合出兵灭金!”
否决了这些臣子的想法,朱武命杨志、陈达等人,继续谨守关隘。命人整修云中一带的长城,稳固长城防御。
同时,作为对陆军将领的安抚,朱武决定调兵,前去攻伐西夏。将这个臣服金国的国家消灭,解决西线威胁:
“西夏臣服金国,还曾经在宋金大战时入侵关西州县。”
“这个国家有可能在我们灭金时成为变数,必须在攻打金国前,把它给先消灭。”
“而且河套的土地,大多在长城之外,攻下那里之后,由功臣挑选领地。”
许诺对这一战的功臣进行分封,得到调令的将领,都是欢呼雀跃。虽然西夏是汉唐故地,无法在那里开辟藩国,但是在号称塞外江南的河套获得一块领地,是无数人求之不得的事。许多人都积极争取,想要参与这一战。
朱武把他们对灭金的热情,转移到灭夏上面。
调集粮草,征召兵员,朱武把这一战放手给杨春,由他主持作战。杨春也不负朱武期待,在战场上连战连捷,率领以明军为主整编的西军兵马,攻入西夏境内。西夏人数次求和,被朱武置之不理。
最终,在经过数年征伐后,杨春把西夏完全消灭,这个困扰了宋国上百年的小国,自此成为历史。
朱武欣喜地升杨春为国公,册封他的第二个儿子、世袭伯爵爵位。同时在西夏设立宁夏路,在几个要点设置卫所后,把其余地方分封给功臣。
在攻打西夏时立功的杨春、鲁智深、孙安,以及由宋国投靠来的曲端、吴玠等人,都被朱武封爵,分封河套领地。一些西军将门,也被朱武迁移到河套,给他们立功机会,同样分封领地。
至此,明国的西线彻底平定,西夏这个威胁,已经荡然无存。杨春奉命在河套剿灭残敌,同样派兵西进,尝试进军西域:
“西域是汉唐故地,自然是需要收回的。历史上耶律大石带残兵都能在那里建立西辽,想来西域的地方势力也强不到哪里去。”
“只要河套安稳后能提供足够的物资,那就立刻西进,收复整个西域。”
为杨春规划了下一步方向,甚至还想好了让杨春在哪里开辟藩国,朱武完全没有料到,杨春在灭掉西夏不久,突然获得了突破机缘,然后在突破的当日,直接暴死升仙:
“痛煞我也!”
“杨春兄弟年纪轻轻,怎么会离我而去?”
“而去他都突破金丹了,怎么会突然暴死?”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可能和我当年想要突破时、感受的危机有关!”
从杨春的镜像中看到他成功结丹,又看到他突然暴死,朱武实在不敢相信,自己这个结义兄弟,就这样离世而去。
一时间,朱武沉浸在悲痛之中,为杨春的离世,感到悲伤不已。
好不容易缓解了悲伤,朱武才查看杨春的死亡原因,在经过反复查看之后,朱武终于察觉到,杨春在临死之前,似乎有一种奇异的力量降临他的身体,在这股奇异的力量影响下,杨春整个身体,似乎突然隐身。然后杨春的元神就飞速提升,肉身在精气消耗干净后直接暴死,元神消失不存:
“奇异的力量、能够隐身,难道是地隐星力,杨春的对应星辰?”
“为何星辰之力降临到杨春身上后,他就突然暴死?”
“这件事情中间,到底什么联系?”
心中猜测着这些,朱武觉得杨春在修成金丹后,可能觉醒了什么,然后有地隐星力降临,接引他的回归:
“或许是天罡地煞转世,在成为金丹人仙时,就会被接引回归吧。”
“难怪我当时会感觉到心悸,感觉有必死之危。”
对自己不能突破的原因稍稍有了些猜测,朱武却仍旧没敢尝试,以免陷入危险。
不过,在有了这个猜测后,朱武对杨春离世的悲痛,稍稍缓解一些。此时他只希望杨春的元神在另一个世界仍旧存在,仍会记住他们。他这个做大哥的,绝不会辜负兄弟。
辍朝五日,朱武追封杨春为郡王,嫡长子承袭国公爵位。杨春的第三个儿子也和第二个儿子一样,被朱武册封为世袭伯爵,在将来消灭金国后,分封相应领地。
杨春生前的职位,则由耶律大石接任,统率西军兵马,准备收复西域。
将大明礼法的条款确定下来,朱武和众多制定者都是振奋不已。无论是大明礼法的条款,还是朱武在制定大明礼法时对他们的尊重,都让参与制定的人,感到无比欣慰。
尤其是朱武主动规范皇帝权力、明确皇帝要遵守《大明礼法》的行为,更是让他们都觉得,这是位难得的圣君。儒家千年来追求的恢复礼制、还有用天人感应等学说限制皇权的努力,终于在朱武这位皇帝的主动倡议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让天下的儒生,对朱武好感倍增。许多人都认为大明皇帝朱武,堪比古之明君。明国也彻底取代宋国,成为正统所在。孔子的后裔孔端友,也接受了朱武的衍圣公册封,成为大明臣子,承认大明正统。
其余参与制定礼法的贤人,也在朱武的邀请下,加入翰林院和资政院,为大明制定礼仪定式、以及各种规范。大明礼法的解释条款和相关法律,也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制定出来。整个大明的制度,越来越是完善。
见识这一切的朱武,对此很是满意。虽然在制定《大明礼法》有所退让,没能把土地制度、废除奴婢、男女平等等条款写进去,朱武对这部礼法却仍旧予以肯定,认为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只要按这部礼法执行,大明帝国的制度,就会向君主立宪转变,整个社会的进步,已经可以期待。
用朝野贤人的名声背书,朱武把他们的名字,留在大明礼法的修订记录上。还从中选拔了一些人才,在大明出任实职。这让他们对朱武越来越是忠心,许多人还主动提议修宋史,为宋朝盖棺定论。
就连先前对朱武不大瞧得起、觉得他不过一介武夫、捡了宋金大战便宜夺取天下的前宋大臣,此时也不得不承认朱武比赵宋皇帝做得更合格,无论行为做事,都比擅长用大小相制、异论相搅制衡官员的赵宋皇帝更大气。许多想做事的人都改变了想法,出任明国官职。
至于明国的贵族和官吏,在看到宗藩制度、以及国君领主所拥有的权力后,更是心潮澎湃,升起去建功立业的冲动。即使这些塞外和海外的土地比不得大明,甚至还位于苦寒荒凉之地,许多人对成为领主国君,仍旧热衷不已。
只是,刚刚获得爵位、连家底都没攒起来,这些大明的贵族,此时还没有余力开辟藩国领地,一些人也眷恋大明的繁华,不愿外出打拼。
看到这一幕后,朱武以皇室的名义建立皇家钱庄,接受贵族以未来爵禄借贷,用于开辟藩国和领地。
甚至为了示范,朱武还指点李忠在山东外海发现一处大岛、让他在那里开辟济州伯国,成为藩国君主。
这个成功的例子,顿时鼓舞一些人,同时也让天下人,看到了朱武分封藩国的决心。水军的将领顿时成为香馍馍,许多人都想通过他们,获得海外封地。
那些传承多代、在朱武的合作社制度下被迫分家、甚至失去土地的世家大族,此时也看到了出路,对朱武的合作社制度,不再顽固抵制。他们有的人派族人积极立功,有的人和大明贵族联姻,想到找到途径,谋求封地领地。
朱武对这些虽然不喜欢,却在考虑到他们迁出大明、有利于地方稳定后,对此事予以默认。
甚至,为了减少合作社制度实施中的阻力,朱武还表彰一些主动配合、把土地献出来的家族,许诺他们在塞外海外开辟领地、献土归附后,以开疆拓土的功劳的授予爵位,册封领主领地。
尤其是对南方的家族,朱武更是鼓励他们外迁,允许招收民众,去海外开辟领地:
“北方经历战乱,南方却相对安稳,人口的损失并不多,人地矛盾仍在。”
“如果不加以疏导,很可能爆发农民起义。强行推行合作社,也难以解决这个矛盾。”
“让他们带民众去海外,减轻人地矛盾!”
深知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朱武对人口和土地的重视,远远胜过他人。在完全接收宋国,知道宋国的南方人口高达一千二百万户后,朱武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他们引向海外。他启用分封制的原因,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所以,朱武才会给南方的家族许多优待,鼓励他们去海外开拓,带动人口迁移。
这个政策下达后,明国在地方上的阻碍就更少了。许多参与过海外贸易、知道海外也有繁华地方的家族,在经过仔细衡量后,都选择把土地交出,家族的大部分实力,转向去海外开辟领地。
那些没有门路,不知如何去海外开辟领地的家族,也恰巧听说了李俊和一众水军将领要去海外开国,正在招收人手,用于封地开辟。这些人许诺给追随者册封爵位、在藩国分封领地,如果在献出土地时受大明皇帝表彰,还可以在将来提出申请、获大明皇帝承认。那样他们就成为了受大明皇帝册封的贵族,即使藩国君主,也不能削除爵位。
这样一条出路,让许多家族心动,他们在研究《大明礼法》后,觉得这样的藩国贵族,确实更适合立足海外:
“如果在海外独自开辟领地,实力不够的话,可能被人吞并。即使大明帝国,此时也鞭长莫及。”
“但是以藩国做依靠、成为藩国贵族的话,可以在遭受侵害时,请求藩国援助。在海外有个依靠,不是无根浮萍。”
“而且,得到大明皇帝册封的藩国贵族,藩国君主也不能削除。完全可以在实力强大后不理藩国,开辟直属于大明的领地。”
“我们能借鸡生蛋,在海外获得立足机会。”
怀着这个想法,许多家族找到李俊,索要子爵或男爵的爵位,支持他开辟海外。李俊在收集了许多钱粮,用这些家族的财力征集两万人后,按朱武的指点,浩浩荡荡赴暹罗而去。
此时,暹罗国恰逢内乱,李俊率两万人马,还有追随的水军,在暹罗自然是纵横无敌,夺得暹罗国主之位。朱武大喜之下,提升李俊为世袭公爵,把暹罗分为一个公国和数个侯国、伯国,分封给李俊和童威、童猛、费保、倪云、卜青、狄成等人。那些追随他们的家族,也被册封为子爵、男爵,在暹罗获得土地,作为他们领地。
一次就诞生数个藩国,还有数十个领地,整个明国上下,都是轰动不已。尤其是看到暹罗运来的稻米,以及在明国极为罕见的珍奇货物后,无论贵族百姓,对开辟领地的事都上了心。许多人都开始打造船队,去海外寻找土地。
这让看到水军风光的陆军将领,感到吃味不已。在看到暹罗运来的稻米后,许多陆军将领都上表,北伐消灭金国,解决这个外敌。
只是,通过金兀术的镜像对金国极为了解的朱武,却知道金国虽丢失了云中,实力却是犹存。尤其是跟随完颜阿骨打灭辽的将士,此时大多健在。和这样一个处在鼎盛期的势力决战,绝非明智行为。朱武更希望在完颜吴乞买等金国老一辈去世后,再去消灭他们:
“完颜吴乞买去世后,金国必然会因为皇位产生争端。年轻一辈也不像曾经被辽国压制的老一辈,拥有那么强的韧性。整个金国的实力,处在一个下降期。”
“大明却因为刚开国,仍旧处在上升期。卢俊义、关胜等将领,在那时正处于四十多岁的黄金期。岳飞、韩世忠等人,也会成长起来。”
“那时才适合明金决战,最适合出兵灭金!”
否决了这些臣子的想法,朱武命杨志、陈达等人,继续谨守关隘。命人整修云中一带的长城,稳固长城防御。
同时,作为对陆军将领的安抚,朱武决定调兵,前去攻伐西夏。将这个臣服金国的国家消灭,解决西线威胁:
“西夏臣服金国,还曾经在宋金大战时入侵关西州县。”
“这个国家有可能在我们灭金时成为变数,必须在攻打金国前,把它给先消灭。”
“而且河套的土地,大多在长城之外,攻下那里之后,由功臣挑选领地。”
许诺对这一战的功臣进行分封,得到调令的将领,都是欢呼雀跃。虽然西夏是汉唐故地,无法在那里开辟藩国,但是在号称塞外江南的河套获得一块领地,是无数人求之不得的事。许多人都积极争取,想要参与这一战。
朱武把他们对灭金的热情,转移到灭夏上面。
调集粮草,征召兵员,朱武把这一战放手给杨春,由他主持作战。杨春也不负朱武期待,在战场上连战连捷,率领以明军为主整编的西军兵马,攻入西夏境内。西夏人数次求和,被朱武置之不理。
最终,在经过数年征伐后,杨春把西夏完全消灭,这个困扰了宋国上百年的小国,自此成为历史。
朱武欣喜地升杨春为国公,册封他的第二个儿子、世袭伯爵爵位。同时在西夏设立宁夏路,在几个要点设置卫所后,把其余地方分封给功臣。
在攻打西夏时立功的杨春、鲁智深、孙安,以及由宋国投靠来的曲端、吴玠等人,都被朱武封爵,分封河套领地。一些西军将门,也被朱武迁移到河套,给他们立功机会,同样分封领地。
至此,明国的西线彻底平定,西夏这个威胁,已经荡然无存。杨春奉命在河套剿灭残敌,同样派兵西进,尝试进军西域:
“西域是汉唐故地,自然是需要收回的。历史上耶律大石带残兵都能在那里建立西辽,想来西域的地方势力也强不到哪里去。”
“只要河套安稳后能提供足够的物资,那就立刻西进,收复整个西域。”
为杨春规划了下一步方向,甚至还想好了让杨春在哪里开辟藩国,朱武完全没有料到,杨春在灭掉西夏不久,突然获得了突破机缘,然后在突破的当日,直接暴死升仙:
“痛煞我也!”
“杨春兄弟年纪轻轻,怎么会离我而去?”
“而去他都突破金丹了,怎么会突然暴死?”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可能和我当年想要突破时、感受的危机有关!”
从杨春的镜像中看到他成功结丹,又看到他突然暴死,朱武实在不敢相信,自己这个结义兄弟,就这样离世而去。
一时间,朱武沉浸在悲痛之中,为杨春的离世,感到悲伤不已。
好不容易缓解了悲伤,朱武才查看杨春的死亡原因,在经过反复查看之后,朱武终于察觉到,杨春在临死之前,似乎有一种奇异的力量降临他的身体,在这股奇异的力量影响下,杨春整个身体,似乎突然隐身。然后杨春的元神就飞速提升,肉身在精气消耗干净后直接暴死,元神消失不存:
“奇异的力量、能够隐身,难道是地隐星力,杨春的对应星辰?”
“为何星辰之力降临到杨春身上后,他就突然暴死?”
“这件事情中间,到底什么联系?”
心中猜测着这些,朱武觉得杨春在修成金丹后,可能觉醒了什么,然后有地隐星力降临,接引他的回归:
“或许是天罡地煞转世,在成为金丹人仙时,就会被接引回归吧。”
“难怪我当时会感觉到心悸,感觉有必死之危。”
对自己不能突破的原因稍稍有了些猜测,朱武却仍旧没敢尝试,以免陷入危险。
不过,在有了这个猜测后,朱武对杨春离世的悲痛,稍稍缓解一些。此时他只希望杨春的元神在另一个世界仍旧存在,仍会记住他们。他这个做大哥的,绝不会辜负兄弟。
辍朝五日,朱武追封杨春为郡王,嫡长子承袭国公爵位。杨春的第三个儿子也和第二个儿子一样,被朱武册封为世袭伯爵,在将来消灭金国后,分封相应领地。
杨春生前的职位,则由耶律大石接任,统率西军兵马,准备收复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