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宣传和教育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一期的燕山时报,已经卖出去三千份。”
“如果要继续扩大发行,油印机和油印员都要增加!”
“请将军调派人员,印刷更多报纸!”
向朱武汇报这个消息,朱贵颇有些振奋之意。作为最早追随朱武的头领之一,朱贵在梁山泊立寨初期一直担负重任。甚至因为在山上功劳卓着,为自己挣得了参赞政务头领一职。
然而,随着梁山泊越来越是壮大,朱贵能力不足和在江湖上名声不显的劣势,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年来,朱贵虽然是参赞政务头领,在政务院担任外联处处长,却一直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甚至和各地联络的事情,都被宋江和戴宗等人取代。
这次,朱武让他和乐和创办报纸,利用外联处消息灵通的优势发布新闻。朱贵和乐和都尽心竭力,希望办好这件事,提高自己地位。
如今,眼看燕山时报发行不到两月,就把发行量提高到三千份,朱贵和乐和都认识到报纸的潜力,向朱武寻求更大的支持,增加报纸印数。
朱武听闻此言,心中很是满意。作为影响舆论的重要工具之一,朱武对报纸的重视,远超他人想象。燕山时报的创立,也是他一手所为。
眼看报纸的发行量达到三千份,甚至在燕京城有了广泛影响,朱武知道报纸已经被这个时代的人所接受,扩大发行的时机,已经即将到来:
“只是用各种考试的消息,就把报纸的发行量增加到三千份。”
“下月正式开考,一定能发行更多。”
“只要在报纸上同步刊登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考生,基本会人手一份。”
“再加上对考试好奇的人员,燕山时报的发行量,有可能超过五千。”
“这么大的数量,用油印已无法满足,想要扩大发行,就必须使用新的印刷方式。”
油印操作简便,成本也不算高。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作为底版的蜡纸,使用寿命只有三五百次。所以这种印刷方式,不适合大量印刷。
好消息是,早在七八十年前的庆历年间,毕昇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活字、陶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等材料的字模,已经相继出现。如今在宋国使用的纸币交子,就有一些是采用铜活字印刷。朱武让钱庄印制各种票据时,同样采用了铜活字。
所以,在知道报纸的发行量即将突破五千,用油印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后,朱武决定给报社一套铜活字,用它印刷报纸:
“铜活字经久耐用,而且字迹清晰。用它印刷报纸,称得上大材小用了。”
“就是价格太高,还要继续亏本。”
铜能铸造成钱,用铜铸造字模,成本太高昂了。和报纸大批量廉价印刷的需求,实在有些不符:
“如果把铅活字铸造出来,活字印刷的成本,就会降下去了。”
“可惜铅合金需要有锑,这种元素现在还没有分离出来,再加上锑矿主要集中在西南,想要制成铅活字,一时半会儿是别想了。”
“亏本印刷的事情,还要继续下去!”
想着这些事情,朱武不由庆幸他在来到这个世界后,就开始推行拼音和规范字。拼音能用于检字不用多说,字形规范之后,也能减少异体字、生僻字的出现,把铸造字模的成本,稍微下降一些。
听到朱武要拨给自己一套铜活字,朱贵喜不自胜。向朱武保证一定会用好铜活字,把报纸的印刷数量和质量,继续向上提高。
听到他这么说,朱武皱了皱眉。虽然朱贵的想法不能称得上错,但是对报纸的把握,却有一些偏差。在报纸被这个时代的人接受,并且走向正轨后,朱武更希望它至少能收支平衡,而不是需要拨款,才能维持存在。
所以,朱武希望报纸的印刷数量能够提升,但对质量方面,要求能看即可。
故而,朱武先夸赞了朱贵这段时间的表现,又提醒道:
“报纸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是成本方面,也要注意一些。”
“现在的报纸是靠拨款养活,我希望它将来能够盈利,发展出一个行业!”
向朱贵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朱武道:
“所以,报纸虽然是你和乐和主办,却不是外联处的部门。”
“我打算成立一个报社,由你和乐和担任社长,把报社财务独立核算,争取能做到收支平衡,用获取的利润发展。”
朱贵听到这些,才知道朱武并不是让自己建立一个像邸报的部门,而是像开酒店一样,建一个能盈利的报社。从这来看,也难怪自己会负责报纸,而不是萧让等人。
只是,对朱武所说的让报纸能够盈利,朱贵却实在摸不出头绪,只能苦着脸道:
“现在的报纸定价是二十文,每卖出去一份都在亏本。”
“靠卖报达到收支平衡,实在是太难了。”
向朱武诉说纸张、油墨成本,以及雇佣报童,要付出的钱财。恳请朱武允许他提高售价,把报纸的价格,向上提升一些。
毫不犹豫地否决,朱武知道报纸是自己的重要舆论工具。如今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看报,而不是提高售价,让人更买不起。
所以,朱武想到后世报纸的盈利手段,向朱贵道:
“单靠卖报收不回成本,可以卖广告嘛!”
“报纸的发行量上去了,只要在上面刊登信息,就有许多人看见。”
“燕京城这么多商家,总有愿意在上面做广告,把自己的产品,在上面广而告之的人。”
向朱贵说着广告的含义,朱贵对这种新出现的事情,有些茫然不解。朱武见此说道:
“你把外联处开的酒楼,放报纸上试试。”
“看看在上面投放广告后,会不会有更多客人。”
“如果能有效果,你就可以用前后对比,向其他商家推销,让他们付广告费,在上面放置广告。”
朱贵这才明白,决定在上面试一试。然后他又听朱武道:
“广告的大小一定要有限制,不要影响观感。”
“报纸最重要的还是影响舆论,让更多的人看到!”
说着,似乎是觉得自己限制太多,朱武道:
“燕山时报短时间内难以盈利,就划到我的名下算了。”
“无论亏损多少,都由我来承担。”
将燕山报社堂而皇之地划给自己,成为自己产业。
对此毫无敏感,朱贵并不知道将燕山报社划归朱武名下,对政务院是多大的损失。反而为朱武看重报纸,感到更加欣喜。决定无论广告的效果如何,外联处下辖的酒店,都要花钱投放。免得亏损太多,朱武面上不好看。
将这件事确定下来,朱武又和朱贵商量如何扩大报纸发行,让报纸影响更多的人。朱贵道:
“乐和向我说过,可以在报纸上刊登话本传奇,吸引说书人购买。”
“说书人购买以后,多半会在说书前后,读几段报纸内容。这样报纸的影响力,能够更快扩散。”
朱武闻言点头,觉得这是件好办法,向朱贵道:
“既然如此,你们就尽快组建编辑部,接受外界投稿。”
“对刊登的文章还要按字数付费,让他们更有动力,写出更好内容。”
“那些话本传奇,还可以出版合集,想来各地书店,会喜欢卖这些。”
朱贵连连苦笑,向朱武道:
“即使书店喜欢卖,报社也收不到多少钱。”
“其它地方的书商,都会印刷它们!”
对此感到愕然,朱武忽然想到,这时是没有版权一说的,还需要明确版权,才独家发行:
“或许,还应该建立审查机构,审查报纸图书。”
“督促各地使用规范字,用规范字印刷图书。”
陡然想到了这点,朱武发现政务院中,需要有一个负责出版审核、文化传播的部门。政务院的设置,仍然不够完善:
“光想着建立教育处,却把其它方面的事情忘记了。”
“礼部所负责的事情,远远不止教育。”
想到这里之后,朱武决定在政务院组建宣传处,以刚刚抵达燕京的王伦为首,负责这些事情:
“宣传和教育是礼部职责,将来调整部门,可以把它们合并到礼部。”
“梁山泊能够负责这些事务的,也就只有王伦了!”
作为文教部门,负责它们的首脑,一定要有文化。王伦是梁山泊少有的拥有秀才功名的人之一,又一直是梁山泊文臣第一人,由他掌管这些,才能压住场子。
由报纸想到这些,朱武将王伦召来,说了自己打算。听到朱武让自己负责文教,王伦激动之下,将心中埋藏的一个打算,向朱武道了出来:
“主公如此重用,臣下铭感五内。”
“只是以臣的秀才功名,恐怕难以服众。”
“请主公让臣担任主考官,主持此次考试。”
却是他有心成为主考官,借着这次考试,稳固自己身份。
只是,朱武早已决定让耶律大石做主考,如何肯在临近考试之时,用王伦去替代他。
看着王伦雄心勃勃地想取代耶律大石,朱武暗暗摇头,没有答应王伦:
“这次时间太紧了,你想主持考试,就担任副主考吧!”
“这样在下一届担任主考,也是顺利成章!”
没有答应王伦担任主考官的请求,只让他担任副主考。
王伦心下失望,却知道自己担任主考官的可能,本就没有多大。只是因为不甘心,才提出这个要求。
所以,在朱武明确拒绝后,王伦没有纠缠,开始思索着如何在文教部门,树立自己威信:
“出版审核机构,是不是可以把未经审核的图书,一律禁止发行?”
没有王伦这么激进,朱武道:
“没面向公众的手抄本也就罢了,但是向公众发行的图书报刊,都要经过审查,才能出版发行。”
“审查后给予书号,确立版权归属。不经过审查的图书,不予版权保护。”
将图书审查和版权联系起来,朱武以防止抄袭为名,对通过审查的图书,给予版权保护。这样能减少被审查者的抵触心理,让他们知道图书审查后,会对版权保护。
除此之外,朱武还决定在出版审查的同时,确立出版规范,培养专业编辑,审核校对书刊:
“书刊出版之前,应该审核校对。”
“所出版的图书应该以规范字为主,规范文字使用。”
“而且对辽国使用的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等文字,原则上不出版新书。”
“已存在的图书,也要在时机成熟时销毁。”
深知统一文字的重要性,朱武让王伦在出版图书报刊推行教育时,以规范字为主,把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等文字,逐步消灭废除。
王伦听闻此言,顿时明白了朱武让自己做什么,确定了自己主持文教后,需要做的事情:
“用规范字印刷古籍,把十三经等经典,用规范字印刷。”
“学校用的教材,都要使用规范字。”
以推行规范字为主,插手文化教育。
对王伦的这个做法颇为赞赏,朱武又专门召集会议,确定了由王伦主持文教事务,把规范文字和移风易俗等事,作为长期任务。
这件事刊登在报纸上,自然是引起一阵热议。一直在思索如何劝说朱武的闻焕章,也终于想到了,要用什么办法破局:
“王伦都能够主持文教,朱武手下的人才,匮乏可见一斑!”
“我若在这次考试中崭露头角,一定会赢得朱武重视。”
“到时再劝说他,自然更加容易!”
下决心参与这次考试,以朱武下属的身份,劝他改变主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若以大宋说客的身份,无论如何都难以劝说朱武改变主意。”
“以他下属的身份,却是容易多了。”
“唯有让朱武知道我是为他考虑,他才会信我所言,而不是处处防备,把我当做说客。”
“宿兄,这是我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这件事情之后,我就要效力朱武了!”
“上一期的燕山时报,已经卖出去三千份。”
“如果要继续扩大发行,油印机和油印员都要增加!”
“请将军调派人员,印刷更多报纸!”
向朱武汇报这个消息,朱贵颇有些振奋之意。作为最早追随朱武的头领之一,朱贵在梁山泊立寨初期一直担负重任。甚至因为在山上功劳卓着,为自己挣得了参赞政务头领一职。
然而,随着梁山泊越来越是壮大,朱贵能力不足和在江湖上名声不显的劣势,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年来,朱贵虽然是参赞政务头领,在政务院担任外联处处长,却一直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甚至和各地联络的事情,都被宋江和戴宗等人取代。
这次,朱武让他和乐和创办报纸,利用外联处消息灵通的优势发布新闻。朱贵和乐和都尽心竭力,希望办好这件事,提高自己地位。
如今,眼看燕山时报发行不到两月,就把发行量提高到三千份,朱贵和乐和都认识到报纸的潜力,向朱武寻求更大的支持,增加报纸印数。
朱武听闻此言,心中很是满意。作为影响舆论的重要工具之一,朱武对报纸的重视,远超他人想象。燕山时报的创立,也是他一手所为。
眼看报纸的发行量达到三千份,甚至在燕京城有了广泛影响,朱武知道报纸已经被这个时代的人所接受,扩大发行的时机,已经即将到来:
“只是用各种考试的消息,就把报纸的发行量增加到三千份。”
“下月正式开考,一定能发行更多。”
“只要在报纸上同步刊登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考生,基本会人手一份。”
“再加上对考试好奇的人员,燕山时报的发行量,有可能超过五千。”
“这么大的数量,用油印已无法满足,想要扩大发行,就必须使用新的印刷方式。”
油印操作简便,成本也不算高。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作为底版的蜡纸,使用寿命只有三五百次。所以这种印刷方式,不适合大量印刷。
好消息是,早在七八十年前的庆历年间,毕昇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活字、陶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等材料的字模,已经相继出现。如今在宋国使用的纸币交子,就有一些是采用铜活字印刷。朱武让钱庄印制各种票据时,同样采用了铜活字。
所以,在知道报纸的发行量即将突破五千,用油印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后,朱武决定给报社一套铜活字,用它印刷报纸:
“铜活字经久耐用,而且字迹清晰。用它印刷报纸,称得上大材小用了。”
“就是价格太高,还要继续亏本。”
铜能铸造成钱,用铜铸造字模,成本太高昂了。和报纸大批量廉价印刷的需求,实在有些不符:
“如果把铅活字铸造出来,活字印刷的成本,就会降下去了。”
“可惜铅合金需要有锑,这种元素现在还没有分离出来,再加上锑矿主要集中在西南,想要制成铅活字,一时半会儿是别想了。”
“亏本印刷的事情,还要继续下去!”
想着这些事情,朱武不由庆幸他在来到这个世界后,就开始推行拼音和规范字。拼音能用于检字不用多说,字形规范之后,也能减少异体字、生僻字的出现,把铸造字模的成本,稍微下降一些。
听到朱武要拨给自己一套铜活字,朱贵喜不自胜。向朱武保证一定会用好铜活字,把报纸的印刷数量和质量,继续向上提高。
听到他这么说,朱武皱了皱眉。虽然朱贵的想法不能称得上错,但是对报纸的把握,却有一些偏差。在报纸被这个时代的人接受,并且走向正轨后,朱武更希望它至少能收支平衡,而不是需要拨款,才能维持存在。
所以,朱武希望报纸的印刷数量能够提升,但对质量方面,要求能看即可。
故而,朱武先夸赞了朱贵这段时间的表现,又提醒道:
“报纸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是成本方面,也要注意一些。”
“现在的报纸是靠拨款养活,我希望它将来能够盈利,发展出一个行业!”
向朱贵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朱武道:
“所以,报纸虽然是你和乐和主办,却不是外联处的部门。”
“我打算成立一个报社,由你和乐和担任社长,把报社财务独立核算,争取能做到收支平衡,用获取的利润发展。”
朱贵听到这些,才知道朱武并不是让自己建立一个像邸报的部门,而是像开酒店一样,建一个能盈利的报社。从这来看,也难怪自己会负责报纸,而不是萧让等人。
只是,对朱武所说的让报纸能够盈利,朱贵却实在摸不出头绪,只能苦着脸道:
“现在的报纸定价是二十文,每卖出去一份都在亏本。”
“靠卖报达到收支平衡,实在是太难了。”
向朱武诉说纸张、油墨成本,以及雇佣报童,要付出的钱财。恳请朱武允许他提高售价,把报纸的价格,向上提升一些。
毫不犹豫地否决,朱武知道报纸是自己的重要舆论工具。如今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看报,而不是提高售价,让人更买不起。
所以,朱武想到后世报纸的盈利手段,向朱贵道:
“单靠卖报收不回成本,可以卖广告嘛!”
“报纸的发行量上去了,只要在上面刊登信息,就有许多人看见。”
“燕京城这么多商家,总有愿意在上面做广告,把自己的产品,在上面广而告之的人。”
向朱贵说着广告的含义,朱贵对这种新出现的事情,有些茫然不解。朱武见此说道:
“你把外联处开的酒楼,放报纸上试试。”
“看看在上面投放广告后,会不会有更多客人。”
“如果能有效果,你就可以用前后对比,向其他商家推销,让他们付广告费,在上面放置广告。”
朱贵这才明白,决定在上面试一试。然后他又听朱武道:
“广告的大小一定要有限制,不要影响观感。”
“报纸最重要的还是影响舆论,让更多的人看到!”
说着,似乎是觉得自己限制太多,朱武道:
“燕山时报短时间内难以盈利,就划到我的名下算了。”
“无论亏损多少,都由我来承担。”
将燕山报社堂而皇之地划给自己,成为自己产业。
对此毫无敏感,朱贵并不知道将燕山报社划归朱武名下,对政务院是多大的损失。反而为朱武看重报纸,感到更加欣喜。决定无论广告的效果如何,外联处下辖的酒店,都要花钱投放。免得亏损太多,朱武面上不好看。
将这件事确定下来,朱武又和朱贵商量如何扩大报纸发行,让报纸影响更多的人。朱贵道:
“乐和向我说过,可以在报纸上刊登话本传奇,吸引说书人购买。”
“说书人购买以后,多半会在说书前后,读几段报纸内容。这样报纸的影响力,能够更快扩散。”
朱武闻言点头,觉得这是件好办法,向朱贵道:
“既然如此,你们就尽快组建编辑部,接受外界投稿。”
“对刊登的文章还要按字数付费,让他们更有动力,写出更好内容。”
“那些话本传奇,还可以出版合集,想来各地书店,会喜欢卖这些。”
朱贵连连苦笑,向朱武道:
“即使书店喜欢卖,报社也收不到多少钱。”
“其它地方的书商,都会印刷它们!”
对此感到愕然,朱武忽然想到,这时是没有版权一说的,还需要明确版权,才独家发行:
“或许,还应该建立审查机构,审查报纸图书。”
“督促各地使用规范字,用规范字印刷图书。”
陡然想到了这点,朱武发现政务院中,需要有一个负责出版审核、文化传播的部门。政务院的设置,仍然不够完善:
“光想着建立教育处,却把其它方面的事情忘记了。”
“礼部所负责的事情,远远不止教育。”
想到这里之后,朱武决定在政务院组建宣传处,以刚刚抵达燕京的王伦为首,负责这些事情:
“宣传和教育是礼部职责,将来调整部门,可以把它们合并到礼部。”
“梁山泊能够负责这些事务的,也就只有王伦了!”
作为文教部门,负责它们的首脑,一定要有文化。王伦是梁山泊少有的拥有秀才功名的人之一,又一直是梁山泊文臣第一人,由他掌管这些,才能压住场子。
由报纸想到这些,朱武将王伦召来,说了自己打算。听到朱武让自己负责文教,王伦激动之下,将心中埋藏的一个打算,向朱武道了出来:
“主公如此重用,臣下铭感五内。”
“只是以臣的秀才功名,恐怕难以服众。”
“请主公让臣担任主考官,主持此次考试。”
却是他有心成为主考官,借着这次考试,稳固自己身份。
只是,朱武早已决定让耶律大石做主考,如何肯在临近考试之时,用王伦去替代他。
看着王伦雄心勃勃地想取代耶律大石,朱武暗暗摇头,没有答应王伦:
“这次时间太紧了,你想主持考试,就担任副主考吧!”
“这样在下一届担任主考,也是顺利成章!”
没有答应王伦担任主考官的请求,只让他担任副主考。
王伦心下失望,却知道自己担任主考官的可能,本就没有多大。只是因为不甘心,才提出这个要求。
所以,在朱武明确拒绝后,王伦没有纠缠,开始思索着如何在文教部门,树立自己威信:
“出版审核机构,是不是可以把未经审核的图书,一律禁止发行?”
没有王伦这么激进,朱武道:
“没面向公众的手抄本也就罢了,但是向公众发行的图书报刊,都要经过审查,才能出版发行。”
“审查后给予书号,确立版权归属。不经过审查的图书,不予版权保护。”
将图书审查和版权联系起来,朱武以防止抄袭为名,对通过审查的图书,给予版权保护。这样能减少被审查者的抵触心理,让他们知道图书审查后,会对版权保护。
除此之外,朱武还决定在出版审查的同时,确立出版规范,培养专业编辑,审核校对书刊:
“书刊出版之前,应该审核校对。”
“所出版的图书应该以规范字为主,规范文字使用。”
“而且对辽国使用的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等文字,原则上不出版新书。”
“已存在的图书,也要在时机成熟时销毁。”
深知统一文字的重要性,朱武让王伦在出版图书报刊推行教育时,以规范字为主,把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等文字,逐步消灭废除。
王伦听闻此言,顿时明白了朱武让自己做什么,确定了自己主持文教后,需要做的事情:
“用规范字印刷古籍,把十三经等经典,用规范字印刷。”
“学校用的教材,都要使用规范字。”
以推行规范字为主,插手文化教育。
对王伦的这个做法颇为赞赏,朱武又专门召集会议,确定了由王伦主持文教事务,把规范文字和移风易俗等事,作为长期任务。
这件事刊登在报纸上,自然是引起一阵热议。一直在思索如何劝说朱武的闻焕章,也终于想到了,要用什么办法破局:
“王伦都能够主持文教,朱武手下的人才,匮乏可见一斑!”
“我若在这次考试中崭露头角,一定会赢得朱武重视。”
“到时再劝说他,自然更加容易!”
下决心参与这次考试,以朱武下属的身份,劝他改变主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若以大宋说客的身份,无论如何都难以劝说朱武改变主意。”
“以他下属的身份,却是容易多了。”
“唯有让朱武知道我是为他考虑,他才会信我所言,而不是处处防备,把我当做说客。”
“宿兄,这是我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这件事情之后,我就要效力朱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