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楚国的密谋,宋襄公能否逃脱陷阱?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宋襄公一直想要得到伯位,但是他拜访小国的诸侯时,他们都不愿意支持他。大国则选择与楚国结盟,这让宋襄公非常愤怒。于是他和公子荡商议。公子荡建议说:“现在的大国中,没有比齐国和楚国更强大的了。尽管齐国是伯主的后代,但他们一直在内部争斗,国家并没有发展壮大。楚国则已经自称为王国,一度与中原地区连通,其他诸侯都非常害怕。如果您肯出卑微的言辞和丰厚的财物向楚国寻求支持,楚国一定会答应的。您可以借助楚国的力量来集结其他诸侯,然后再借助其他诸侯的力量来抑制楚国,这是一时权宜之计。”公子目夷又劝谏道:“楚国已经有了很多诸侯的支持,怎么可能还会支持我们?我们向楚国请求支持,楚国又怎么会看得起我们?这恐怕会引发争端啊!”但宋襄公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于是命公子荡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往楚国,请求拜见楚成王。公子荡到达楚国后,向楚成王表达了宋国的来意。楚成王答应在明年春天和宋国的使者在鹿上地相会。公子荡回到宋国向襄公报告。襄公说:“鹿上地在齐国的领土上,我们必须通知齐侯。”于是他再次派遣公子荡前往齐国,进行修好和聘礼,并告诉他们有关与楚国的会面的事情。齐国的孝公也同意了这个提议。当这时候是宋襄公的第十一年,周襄王的第十二年。
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正月,宋襄公率先到达鹿上地,建立盟坛等待齐国和楚国的君主。二月初旬,齐国的孝公也到达了那里。宋襄公自认为曾经接纳过齐孝公,因此在会面时表现得非常慈祥。孝公感激宋国的恩德,也尽地主之礼以示回报。再过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到达。宋国和齐国的国君在接见楚成王时,按照爵位顺序排列。虽然楚国号称王,但实际上是子爵。宋公排第一,齐侯排第二,楚子排第三。这是宋襄公规定的顺序。到了那天,他们一起登上鹿上的会盟坛,襄公坚决以主盟者的身份自居,首先执掌了牛耳,没有谦让。楚成王心里很不高兴,但只好勉强接受这个仪式。襄公拱手说道:“我父亲作为前代的后代,作为周王的宾客,不自量力地想要恢复举行会盟的政事。我担心人心不齐,想借用你们二位的余威,联合各国诸侯在我国的盂地举行会盟,日期定在秋天八月。如果你们不嫌弃,愿意倡导和率领诸侯,共同在会盟中获得好处,我希望我们两国能世代保持兄弟般的友好关系。从殷朝先王开始,都感激你们的恩赐,岂止是我一个人呢?”齐孝公和楚成王互相推让,拱手示意让对方先签字。他们推让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还是没有决定下来。宋襄公说:“如果两位君主不嫌弃我这个小国,那就请您们一起签字吧。”宋襄公于是拿出了盟约书,但是却没有先送给齐孝公,而是先送给了楚成王请求签署。齐孝公心中也感到不安。楚成王看了一遍盟约书,里面说了要召集诸侯会盟的意图,效仿齐桓公衣裳之会的方式参加会盟,不带兵器。末尾宋襄公已经签署了盟约书。楚成王暗自微笑,对襄公说:“诸侯自己能来,何必需要我呢?”襄公回答:“郑国和许国长期以来都在您的庇护之下,而陈国和蔡国最近又接受了齐国的盟约,如果不是仰仗您的威灵,我担心他们会有异心。所以我要依靠强大的国家。”楚成王说:“那么,齐国君主在盟书上先签上名,我随后签,也是可以的。”孝公说:“我和宋国,就如同您对郑、许一样,是受庇护的。最难得到的,是贵国向其他诸侯发布的权威命令而已。”楚成王听后笑了笑,然后在名册上签了字,把笔交给了孝公。齐孝公说:“只要有楚国就够了,不必要有齐国。我曾经流离失所,几乎死亡,幸好社稷没有灭亡,现在能够参加盟约,已经非常荣幸了。怎么可以轻易地签署盟约呢?”他坚决不肯签字。了解齐孝公的心事后,我们发现他认为宋襄公先向楚成王求署盟约,说明他更加看重楚国,轻视齐国。因此,他拒绝签署盟约。宋襄公自认在齐国有恩,但是他认为齐孝公的话是心里话,因此他把盟约收起来藏起来。三位君主在鹿上地又一起相聚了数天,最终平静地分别了。髯仙有首诗感叹道:“诸侯原自属中华,何用纷纷乞楚家?错认同根成一树,谁知各自有丫叉?”
楚成王回国后,向令尹子文述说了盟约的事情。子文说:“宋襄公太狂妄了!我们的国王怎么会同意参加他的会议呢?”楚成王笑着说:“我早就想要领导中原地区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宋襄公提出了召集诸侯的盟约,我正好借此机会来合并各个国家,这不是很好吗?”大夫成得臣说:“宋襄公是一个好面子但实际上没有实力,易于被欺骗,缺乏智谋的人。如果我们抓住机会利用武力来攻打宋国,他就能够被俘虏。” 楚成王说:“我的想法也是这样的。”令尹子文说:“我们在邀请其他国家参加盟约的时候,如果再劫持宋国的人,别人会觉得楚国没有信用,怎么能够说服其他国家呢?” 成得臣说:“宋襄公喜欢主持盟约,一定有着傲慢的心态。其他国家还没有清楚掌握宋国的实力,不会想与他合作。如果我们通过武力来示威,然后释放他们,就可以表现出我们的仁慈。其他国家会感到羞耻,不会归顺于宋国,而是归顺于我们楚国。因为只有坚持小小的信用而放弃了大的胜利,这不是一个好策略。”子文奏道:“子玉的计谋,非我所能企及。”楚王于是派成得臣、斗勃两人担任将领,各自选拔五百名勇士,听从命令操练,预先策划劫持盟会的计策。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接下来的故事就会揭晓。
且说宋襄公从鹿上回来后,满面喜色地对公子目夷说:“楚国已经答应我成为诸侯了。”目夷劝谏道:“楚国是蛮夷之地,他们的心思难以琢磨。主公虽然得到了他们的口头承诺,但未必能得到他们的真心,我担心主公会被欺骗。”宋襄公说:“子鱼你想得太多了。我用忠诚和诚信对待别人,别人怎么可能忍心欺骗我呢?”于是,宋襄公没有听从目夷的建议,而是发布檄文征召各路诸侯前来会盟。为了迎接各国的到来,宋襄公先派人到盂地筑起了盟约的祭坛,修建了华丽的公馆,并在仓库里储备了大量的草料和粮食,以供各国马匹和士兵食用。此外,为了表示诚意,他还准备了各种丰厚的祭品和奖励。到了秋季的七月,宋襄公命令人准备车辆前往会盟的地方。公子目夷再次劝谏说:“楚国强大而又没有道义,我们最好派兵车前往会盟的地方。”宋襄公回答道:“我们与其他诸侯约定了参加衣裳盟约的会议,如果我们派兵车前往,就是违反了自己的承诺,失去了信用,以后就无法在其他诸侯面前显示我们的诚信了。”公子目夷继续建议道:“既然您坚持要乘车前往盟约会议,我建议在三里之外安排一百辆兵车,以备不时之需。”宋襄公回答道:“你建议使用兵车,跟我使用兵车有什么不同?这是不可能的!” 在出发前,宋襄公又担心公子目夷在国内起兵来支援,这样会破坏信誉,于是要求公子目夷跟他一起前往盟约会议的地方。公子目夷说:“我也很放心不下,一定要跟您一起前往。”于是国君和臣子们一同前往会场。楚、陈、蔡、许、曹、郑六个国家的国君都按照约定准时到达了,只有齐孝公心情不爽,没有来,鲁僖公也因为没有和楚国沟通,所以也没有来。襄公派人去迎接六国的诸侯,并安排他们分别住宿休息,然后回报说:“他们都是乘车来的。虽然楚王的随从众多,但他们也是乘车的。”襄公说:“我知道楚国是不会欺骗我的!”
太史选定了一个吉利的日子进行祭祀,襄公命令通知各国。提前几天,已经预先安排好了坛上执事的人员。当天早上五更时分,坛的上下都设置了庭燎,照得明亮如同白昼。坛的旁边,还有个休息的地方,襄公提前去那里等待。陈穆公、蔡庄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五位诸侯陆续到来。等待了很长时间,天色即将亮起,楚成王熊恽才到达。襄公遵循地主之礼,和对方寒暄了一番,然后分左右两阶登上祭坛。右边的台阶是宾客登上的,其他诸侯都不敢冒犯楚成王,让他站在最前面。成得臣、斗勃两位将领跟随着楚成王,其他诸侯也有各自的随从,这里就不细说了。左边的台阶是主人登上的,只有宋襄公和公子目夷这对君臣两人。当时登上阶梯的时候,根据宾主之分,已经登上了盟约的祭坛,陈牲歃血,要求神明降下天矢来确认盟约,然后在文书上记录各国的名字。这时候应该推选一个盟主,宋襄公指望楚王开口,于是他盯着楚王看,但是楚王低头不说话。陈国、蔡国等其他国家的君主面面相觑,都不敢先开口。襄公终于忍不住了,于是昂首挺胸地说:“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我打算继承先辈齐桓公的事业,尊崇王室,安定百姓,停止战争,让天下人民共享太平之福,诸位认为如何?”诸侯还没有回答,楚王就挺身而出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道今天的盟主应该归属于谁?”宋襄公说:“有功者按功劳论爵位,没有功劳者按封爵论爵位,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楚王说:“我已经冒着爵位称王很长时间了。虽然宋国是上公,但是难以与王国相提并论。我先道歉了。” 于是,楚王站在第一个位置。目夷拉了拉襄公的袖子,想让他暂时忍耐,再做打算。宋襄公原本掌握着盟主的话语权,但楚王突然改变了主意,这让他很生气。他满腹怒火,不禁语气激动地对楚王说:“我宋国代代都是先祖留下的福泽,我作为上公,天子也以宾客之礼待我。你说自己冒着爵位称王,这不是在冒犯君王吗?你怎么能拿着虚假的王位压制真正的上公呢?”楚王说:“既然我是个假王,那为什么你还请我来这里呢?”襄公回答:“您能来这里,是因为在鹿上已经有了约定,这并不是我随意邀请的。”成得臣在旁边大声喊道:“今天的事情,只问诸侯是为了楚国来的,还是为了宋国来的?”陈国、蔡国等国家平时都很畏惧楚国,一起说道:“我们确实是按照楚国的命令来的,不能不来。”楚王大笑着说:“宋君还有什么话要说?”宋襄公看到这种情况不利于自己,想要与楚王讲理,但又不知道如何掌握好主动权。他也想离开,但没有人可以保护他,所以他现在很犹豫。只见成得臣、斗勃脱下礼服,穿上重型铠甲,腰间各插着一面小红旗。他们将红旗向坛下挥舞一下,跟随楚王的人群中,不止有一千人。这些人纷纷脱下衣服,露出铠甲,手持暗器,像蜂拥而至的蚂蚁一样,迅速奔上祭坛。各国的诸侯们都被吓得魂飞魄散。成得臣首先紧紧抓住宋襄公的两只袖子,和斗勃一起指挥士兵们抢劫祭坛上陈列的玉帛、器皿等物品。在场的官员们纷纷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宋襄公看到公子目夷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低声对他说:“我现在非常后悔没有听从你的建议,导致现在陷入这种局面。你快回去守卫国家,不要再为我担心了!”公子目夷意识到现在跟随宋襄公已经没有什么帮助,于是在混乱中逃回去了。想要知道宋襄公如何脱身,请看下一段故事分解。
宋襄公一直想要得到伯位,但是他拜访小国的诸侯时,他们都不愿意支持他。大国则选择与楚国结盟,这让宋襄公非常愤怒。于是他和公子荡商议。公子荡建议说:“现在的大国中,没有比齐国和楚国更强大的了。尽管齐国是伯主的后代,但他们一直在内部争斗,国家并没有发展壮大。楚国则已经自称为王国,一度与中原地区连通,其他诸侯都非常害怕。如果您肯出卑微的言辞和丰厚的财物向楚国寻求支持,楚国一定会答应的。您可以借助楚国的力量来集结其他诸侯,然后再借助其他诸侯的力量来抑制楚国,这是一时权宜之计。”公子目夷又劝谏道:“楚国已经有了很多诸侯的支持,怎么可能还会支持我们?我们向楚国请求支持,楚国又怎么会看得起我们?这恐怕会引发争端啊!”但宋襄公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于是命公子荡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往楚国,请求拜见楚成王。公子荡到达楚国后,向楚成王表达了宋国的来意。楚成王答应在明年春天和宋国的使者在鹿上地相会。公子荡回到宋国向襄公报告。襄公说:“鹿上地在齐国的领土上,我们必须通知齐侯。”于是他再次派遣公子荡前往齐国,进行修好和聘礼,并告诉他们有关与楚国的会面的事情。齐国的孝公也同意了这个提议。当这时候是宋襄公的第十一年,周襄王的第十二年。
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正月,宋襄公率先到达鹿上地,建立盟坛等待齐国和楚国的君主。二月初旬,齐国的孝公也到达了那里。宋襄公自认为曾经接纳过齐孝公,因此在会面时表现得非常慈祥。孝公感激宋国的恩德,也尽地主之礼以示回报。再过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到达。宋国和齐国的国君在接见楚成王时,按照爵位顺序排列。虽然楚国号称王,但实际上是子爵。宋公排第一,齐侯排第二,楚子排第三。这是宋襄公规定的顺序。到了那天,他们一起登上鹿上的会盟坛,襄公坚决以主盟者的身份自居,首先执掌了牛耳,没有谦让。楚成王心里很不高兴,但只好勉强接受这个仪式。襄公拱手说道:“我父亲作为前代的后代,作为周王的宾客,不自量力地想要恢复举行会盟的政事。我担心人心不齐,想借用你们二位的余威,联合各国诸侯在我国的盂地举行会盟,日期定在秋天八月。如果你们不嫌弃,愿意倡导和率领诸侯,共同在会盟中获得好处,我希望我们两国能世代保持兄弟般的友好关系。从殷朝先王开始,都感激你们的恩赐,岂止是我一个人呢?”齐孝公和楚成王互相推让,拱手示意让对方先签字。他们推让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还是没有决定下来。宋襄公说:“如果两位君主不嫌弃我这个小国,那就请您们一起签字吧。”宋襄公于是拿出了盟约书,但是却没有先送给齐孝公,而是先送给了楚成王请求签署。齐孝公心中也感到不安。楚成王看了一遍盟约书,里面说了要召集诸侯会盟的意图,效仿齐桓公衣裳之会的方式参加会盟,不带兵器。末尾宋襄公已经签署了盟约书。楚成王暗自微笑,对襄公说:“诸侯自己能来,何必需要我呢?”襄公回答:“郑国和许国长期以来都在您的庇护之下,而陈国和蔡国最近又接受了齐国的盟约,如果不是仰仗您的威灵,我担心他们会有异心。所以我要依靠强大的国家。”楚成王说:“那么,齐国君主在盟书上先签上名,我随后签,也是可以的。”孝公说:“我和宋国,就如同您对郑、许一样,是受庇护的。最难得到的,是贵国向其他诸侯发布的权威命令而已。”楚成王听后笑了笑,然后在名册上签了字,把笔交给了孝公。齐孝公说:“只要有楚国就够了,不必要有齐国。我曾经流离失所,几乎死亡,幸好社稷没有灭亡,现在能够参加盟约,已经非常荣幸了。怎么可以轻易地签署盟约呢?”他坚决不肯签字。了解齐孝公的心事后,我们发现他认为宋襄公先向楚成王求署盟约,说明他更加看重楚国,轻视齐国。因此,他拒绝签署盟约。宋襄公自认在齐国有恩,但是他认为齐孝公的话是心里话,因此他把盟约收起来藏起来。三位君主在鹿上地又一起相聚了数天,最终平静地分别了。髯仙有首诗感叹道:“诸侯原自属中华,何用纷纷乞楚家?错认同根成一树,谁知各自有丫叉?”
楚成王回国后,向令尹子文述说了盟约的事情。子文说:“宋襄公太狂妄了!我们的国王怎么会同意参加他的会议呢?”楚成王笑着说:“我早就想要领导中原地区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宋襄公提出了召集诸侯的盟约,我正好借此机会来合并各个国家,这不是很好吗?”大夫成得臣说:“宋襄公是一个好面子但实际上没有实力,易于被欺骗,缺乏智谋的人。如果我们抓住机会利用武力来攻打宋国,他就能够被俘虏。” 楚成王说:“我的想法也是这样的。”令尹子文说:“我们在邀请其他国家参加盟约的时候,如果再劫持宋国的人,别人会觉得楚国没有信用,怎么能够说服其他国家呢?” 成得臣说:“宋襄公喜欢主持盟约,一定有着傲慢的心态。其他国家还没有清楚掌握宋国的实力,不会想与他合作。如果我们通过武力来示威,然后释放他们,就可以表现出我们的仁慈。其他国家会感到羞耻,不会归顺于宋国,而是归顺于我们楚国。因为只有坚持小小的信用而放弃了大的胜利,这不是一个好策略。”子文奏道:“子玉的计谋,非我所能企及。”楚王于是派成得臣、斗勃两人担任将领,各自选拔五百名勇士,听从命令操练,预先策划劫持盟会的计策。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接下来的故事就会揭晓。
且说宋襄公从鹿上回来后,满面喜色地对公子目夷说:“楚国已经答应我成为诸侯了。”目夷劝谏道:“楚国是蛮夷之地,他们的心思难以琢磨。主公虽然得到了他们的口头承诺,但未必能得到他们的真心,我担心主公会被欺骗。”宋襄公说:“子鱼你想得太多了。我用忠诚和诚信对待别人,别人怎么可能忍心欺骗我呢?”于是,宋襄公没有听从目夷的建议,而是发布檄文征召各路诸侯前来会盟。为了迎接各国的到来,宋襄公先派人到盂地筑起了盟约的祭坛,修建了华丽的公馆,并在仓库里储备了大量的草料和粮食,以供各国马匹和士兵食用。此外,为了表示诚意,他还准备了各种丰厚的祭品和奖励。到了秋季的七月,宋襄公命令人准备车辆前往会盟的地方。公子目夷再次劝谏说:“楚国强大而又没有道义,我们最好派兵车前往会盟的地方。”宋襄公回答道:“我们与其他诸侯约定了参加衣裳盟约的会议,如果我们派兵车前往,就是违反了自己的承诺,失去了信用,以后就无法在其他诸侯面前显示我们的诚信了。”公子目夷继续建议道:“既然您坚持要乘车前往盟约会议,我建议在三里之外安排一百辆兵车,以备不时之需。”宋襄公回答道:“你建议使用兵车,跟我使用兵车有什么不同?这是不可能的!” 在出发前,宋襄公又担心公子目夷在国内起兵来支援,这样会破坏信誉,于是要求公子目夷跟他一起前往盟约会议的地方。公子目夷说:“我也很放心不下,一定要跟您一起前往。”于是国君和臣子们一同前往会场。楚、陈、蔡、许、曹、郑六个国家的国君都按照约定准时到达了,只有齐孝公心情不爽,没有来,鲁僖公也因为没有和楚国沟通,所以也没有来。襄公派人去迎接六国的诸侯,并安排他们分别住宿休息,然后回报说:“他们都是乘车来的。虽然楚王的随从众多,但他们也是乘车的。”襄公说:“我知道楚国是不会欺骗我的!”
太史选定了一个吉利的日子进行祭祀,襄公命令通知各国。提前几天,已经预先安排好了坛上执事的人员。当天早上五更时分,坛的上下都设置了庭燎,照得明亮如同白昼。坛的旁边,还有个休息的地方,襄公提前去那里等待。陈穆公、蔡庄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五位诸侯陆续到来。等待了很长时间,天色即将亮起,楚成王熊恽才到达。襄公遵循地主之礼,和对方寒暄了一番,然后分左右两阶登上祭坛。右边的台阶是宾客登上的,其他诸侯都不敢冒犯楚成王,让他站在最前面。成得臣、斗勃两位将领跟随着楚成王,其他诸侯也有各自的随从,这里就不细说了。左边的台阶是主人登上的,只有宋襄公和公子目夷这对君臣两人。当时登上阶梯的时候,根据宾主之分,已经登上了盟约的祭坛,陈牲歃血,要求神明降下天矢来确认盟约,然后在文书上记录各国的名字。这时候应该推选一个盟主,宋襄公指望楚王开口,于是他盯着楚王看,但是楚王低头不说话。陈国、蔡国等其他国家的君主面面相觑,都不敢先开口。襄公终于忍不住了,于是昂首挺胸地说:“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我打算继承先辈齐桓公的事业,尊崇王室,安定百姓,停止战争,让天下人民共享太平之福,诸位认为如何?”诸侯还没有回答,楚王就挺身而出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道今天的盟主应该归属于谁?”宋襄公说:“有功者按功劳论爵位,没有功劳者按封爵论爵位,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楚王说:“我已经冒着爵位称王很长时间了。虽然宋国是上公,但是难以与王国相提并论。我先道歉了。” 于是,楚王站在第一个位置。目夷拉了拉襄公的袖子,想让他暂时忍耐,再做打算。宋襄公原本掌握着盟主的话语权,但楚王突然改变了主意,这让他很生气。他满腹怒火,不禁语气激动地对楚王说:“我宋国代代都是先祖留下的福泽,我作为上公,天子也以宾客之礼待我。你说自己冒着爵位称王,这不是在冒犯君王吗?你怎么能拿着虚假的王位压制真正的上公呢?”楚王说:“既然我是个假王,那为什么你还请我来这里呢?”襄公回答:“您能来这里,是因为在鹿上已经有了约定,这并不是我随意邀请的。”成得臣在旁边大声喊道:“今天的事情,只问诸侯是为了楚国来的,还是为了宋国来的?”陈国、蔡国等国家平时都很畏惧楚国,一起说道:“我们确实是按照楚国的命令来的,不能不来。”楚王大笑着说:“宋君还有什么话要说?”宋襄公看到这种情况不利于自己,想要与楚王讲理,但又不知道如何掌握好主动权。他也想离开,但没有人可以保护他,所以他现在很犹豫。只见成得臣、斗勃脱下礼服,穿上重型铠甲,腰间各插着一面小红旗。他们将红旗向坛下挥舞一下,跟随楚王的人群中,不止有一千人。这些人纷纷脱下衣服,露出铠甲,手持暗器,像蜂拥而至的蚂蚁一样,迅速奔上祭坛。各国的诸侯们都被吓得魂飞魄散。成得臣首先紧紧抓住宋襄公的两只袖子,和斗勃一起指挥士兵们抢劫祭坛上陈列的玉帛、器皿等物品。在场的官员们纷纷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宋襄公看到公子目夷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低声对他说:“我现在非常后悔没有听从你的建议,导致现在陷入这种局面。你快回去守卫国家,不要再为我担心了!”公子目夷意识到现在跟随宋襄公已经没有什么帮助,于是在混乱中逃回去了。想要知道宋襄公如何脱身,请看下一段故事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