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清宫奇缘(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帝的长子没有活过百日就夭折了, 新入宫的宁妃董鄂氏和佟妃佟佳氏相继生下了皇次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皇次子的母亲董鄂氏自然不是已经嫁给安郡王为侧福晋的董鄂氏乌云珠, 而是长史喀济海之女。
不到半年接连添了两个孙子,太后高兴之余, 也总算有点领悟到皇帝的意思了。皇帝这是不愿意再有一个由蒙妃生的皇子出现了。
看似敏感幼稚的福临, 却有着身为帝王的本能。他在继承祖辈父辈联蒙国策的同时, 也在防备着蒙古。先帝后宫几乎被蒙妃包圆, 福临一辈的皇子大多带着蒙古血统。如果下任皇帝依旧是蒙妃所出, 谁又能说这那到底是蒙古人的天下还是满人的天下呢?
明白了皇帝的用意,皇太后依旧伤透了心。她一方面要维护博尔济吉特氏的利益,一方面也伤心于儿子的渐行渐远。或许已经屈服于现实,皇太后倒是没有继续逼着皇帝临幸蒙妃。
新皇后一入宫就过起了宛如守寡的日子,不同于废后的不甘,新皇后是个非常安静的人。宫务是皇太后一手把持,皇帝是属于各位嫔妃的, 而她得到的唯有皇后之名和一座空落落的宫殿。
石慧有时候想, 她真的不太适合这个地方。偶尔见到形如槁木的静妃和那个花样年华却仿佛将一生奉献给长生天的皇后, 她的心中依旧会觉得不平。
漫长的人生似乎并没有让她变得冷血无情,石慧不知道该高兴还说难过。
皇十一女尼楚贺受封固伦端顺长公主出嫁, 她虽然是大清的公主, 自幼却读的汉学。除却裹小脚等陋习, 她的生活起居几乎与汉人没什么区别。在石慧的强硬要求下, 驸马并没有和公主别居。而公主府的奴婢也大多是石慧安排,而并非出自宗人府。
尼楚贺出嫁不久,石慧便带着博果尔搬到了宫外的贝勒府。皇帝后宫的嫔妃, 就是那个刚为他生下皇三子的佟妃也不过十五岁,仅比博果尔大两岁,博果尔再住在宫内倒是多有不便。博果尔没有成年,石慧奏请出宫陪伴儿子合情合理。
皇太后倒是有心阻止,这些年她已经明白这个看起来安安静静的贵太妃并没有真的安静下来。相较于入关前的娜木钟,现在的太贵妃可是太难对付了。她就像滑不溜秋的泥鳅一样,哪怕你知道她不安分,却找不到任何证据。
如果能够找到证据,她做的那件事也定然是有利于皇帝和大清的。
对于皇太后来说,放贵太妃出宫无疑是放虎归山。可是想要阻止,理由似乎并不容易找。皇太后还没想出阻止的对策,石慧却提前预料到了皇太后必然会想办法阻止。
皇太后虽然控制着后宫,却忘了自己的儿子才是这座紫禁城的主人。石慧将在宫里的一些势力包括她在各府福晋那里得来的分成全部交给了皇帝。这些代表的不仅仅是钱财,还有它背后代表的势力。
正为了想要减免税赋却被各位大臣亲王反对的皇帝,因为石慧送上的这些,加上暗中派鳌拜等人带回了各地调查情况,得以顺利推行减税政策。
总是被皇太后“拖后腿”的皇帝,遇到总是雪中送炭的贵太妃和感情最好的弟弟,心中的天平自然倾斜了。在皇帝看来,贵太妃连宫中的势力都交给了自己,显然只是想要出宫颐养天年。这般识时务,又安分的太妃,他有什么理由将人扣在宫里?
相较于贵太妃没有将这些交给儿子却给了他这个皇帝,死抓着手上权利不肯放的皇太后就越发歹看面了。
对于石慧来说,交出去的不过是已经出现在明面上的势力。相较于朝中那些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博果尔实在是有些单纯。这些势力留给博果尔是祸不是福。
小皇帝的许多想法虽然是出于巩固大清统治的目的,却是有利于天下的汉人,比如说他反对圈地,主张轻徭薄役。这些事皇帝做是理所应当,却也阻力不少,就更不要说石慧了。故而皇帝有这样的想法,石慧就不介意暗中帮一把。
因为石慧的暗中相助,皇帝逐步掌握朝政变得顺利不少,然而与皇太后的冲突也越来越大。天下汉人远多过蒙古人和满人,皇帝想要施恩汉人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没有错,可将蒙满利益放在首位的皇太后显然不会这么想。
朝堂上总是被大臣们为难,回到后宫还要被皇太后教育,皇帝的苦闷几乎无处述说。就在这个时候,皇帝遇到了进宫请安的安郡王侧福晋。
颁金节相当于大清的国庆日,比春节都要热闹。安郡王福晋病了,便由侧福晋代表安郡王府入宫请安。安郡王是皇帝的堂兄,侧福晋是上了宗室玉蝶的,故而董鄂氏也有资格入宫请安。
缘分是奇妙的东西,本不该碰面的人能够碰面,本不该遇到人偏偏就遇到了。
皇帝与各府女眷本不该那么容易碰面,可就这么巧,烦闷之下喝退了随从只带着一个吴良辅的皇帝就遇到了迷路的安郡王侧福晋。
有些人只需一眼,似乎就能够认定对方一样。董鄂氏入父母所愿嫁给了温柔多才的师兄,哪怕是侧福晋,她也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然而当她第一眼看到皇帝的时候,她仿佛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的是什么。
当石慧知道皇帝在宫里宠幸了进宫请安的安郡王侧福晋,竟许久没有反应过来。或许有些人天生就该在一次的,不过至少这一次她的任务目标没有成为炮灰。除却这些,她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若放在大清入关前,皇帝宠幸了一个郡王侧福晋真算不得什么,先帝当初也没少抢别人的妻子,接收别人的遗孀,他自己也曾经将自己的嫔妃下嫁给臣子。
然而偏偏现在大清已经入关了,不是还在盛京时那般怎么做都可以了。
为了不被汉人当做茹毛饮血的蛮子,满人不屑于汉人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习着汉人的礼仪和人伦。哪怕他们不愿意承认,可实际上满人就是在被汉人一点点同化。
子继父妾,弟娶兄妻不在明目张胆,侧福晋的地位也渐渐与大福晋拉开了距离,嫡庶之分渐渐分明……
皇太后竭力将此事压了下去,可是耐不住皇帝根本不满足于露水情缘。皇帝甚至借着皇太后和皇后的名义将董鄂氏传召入宫。久而久之,这件事竟然成了宫里和宗室心知肚明的秘密。
太后无奈之下将乌云珠的族妹,容貌肖似乌云珠的小董鄂氏弄到了宫里,想要取代乌云珠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可是皇帝却仿佛真的爱上了乌云珠一样,如何也不肯放手。
太后担心安郡王心生不满,只得在朝堂上弹压安郡王,以免安郡王得势报复。安郡王一面仕途被阻,一面还要眼睁睁看着董鄂氏进出皇宫,其中滋味外人无法猜测了。
不久之后,乌云珠突然有孕,月份却是在皇帝宠幸乌云珠之前。因为肚子开始显怀,皇帝终于不在频频召乌云珠入宫。就在太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董鄂氏却小产了。
谁也不知道董鄂氏为何小产,但是紧随而来的就算安郡王侧福晋病逝的消息。
就在石慧都忍不住猜想是不是岳乐不愿意戴这顶绿帽子趁机弄死乌云珠的时候,半个月后宫里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与董鄂氏长得一模一样的美人,据说是贞妃董鄂氏的庶姐。
这个美人的出现,让昔日得宠的宁妃董鄂氏和佟妃佟佳氏迅速失宠,不过相较于后宫那一串博尔济吉特氏宫妃,二妃的运气也算不错了。她们至少有儿子,将来还能有个盼头,再不济也能和贵太妃一样和儿子出宫颐养天年。
这等掩人耳目的手法也只能骗骗普通百姓,宗室和朝廷文武却是心知肚明。然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连安郡王都不说话,又有谁愿意去触这个霉头呢?
于是在这种诡异的默契下,新入宫的董鄂氏就这么一路高升了。虽然董鄂氏每次位份的提升都少不得小皇帝和皇太后的一番较量,不过小皇帝显然非常醉心于此。
董鄂氏入宫次年,顺治十四年,生下了皇四子,被皇帝成为“朕之第一子”。因为皇帝这句话,后宫不知多少人寒透了心,董鄂氏和四皇子也成了众矢之的。
乌云珠是不是皇帝的挚爱,石慧不是很确定,毕竟皇四子出生前一天,皇六女刚降世,次月,庶妃陈氏就生了皇五子。
然而皇帝定然是很相信乌云珠是他的挚爱的。人有时候为了欺骗别人会把自己也欺骗了。
被寄予厚望的皇四子自出生以后,身体却不是很好。虽然有许多太医围绕左右,可还是没有出正月就夭折了。皇帝和董鄂氏为此都是伤心不已,相继病倒。
皇帝的长子没有活过百日就夭折了, 新入宫的宁妃董鄂氏和佟妃佟佳氏相继生下了皇次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皇次子的母亲董鄂氏自然不是已经嫁给安郡王为侧福晋的董鄂氏乌云珠, 而是长史喀济海之女。
不到半年接连添了两个孙子,太后高兴之余, 也总算有点领悟到皇帝的意思了。皇帝这是不愿意再有一个由蒙妃生的皇子出现了。
看似敏感幼稚的福临, 却有着身为帝王的本能。他在继承祖辈父辈联蒙国策的同时, 也在防备着蒙古。先帝后宫几乎被蒙妃包圆, 福临一辈的皇子大多带着蒙古血统。如果下任皇帝依旧是蒙妃所出, 谁又能说这那到底是蒙古人的天下还是满人的天下呢?
明白了皇帝的用意,皇太后依旧伤透了心。她一方面要维护博尔济吉特氏的利益,一方面也伤心于儿子的渐行渐远。或许已经屈服于现实,皇太后倒是没有继续逼着皇帝临幸蒙妃。
新皇后一入宫就过起了宛如守寡的日子,不同于废后的不甘,新皇后是个非常安静的人。宫务是皇太后一手把持,皇帝是属于各位嫔妃的, 而她得到的唯有皇后之名和一座空落落的宫殿。
石慧有时候想, 她真的不太适合这个地方。偶尔见到形如槁木的静妃和那个花样年华却仿佛将一生奉献给长生天的皇后, 她的心中依旧会觉得不平。
漫长的人生似乎并没有让她变得冷血无情,石慧不知道该高兴还说难过。
皇十一女尼楚贺受封固伦端顺长公主出嫁, 她虽然是大清的公主, 自幼却读的汉学。除却裹小脚等陋习, 她的生活起居几乎与汉人没什么区别。在石慧的强硬要求下, 驸马并没有和公主别居。而公主府的奴婢也大多是石慧安排,而并非出自宗人府。
尼楚贺出嫁不久,石慧便带着博果尔搬到了宫外的贝勒府。皇帝后宫的嫔妃, 就是那个刚为他生下皇三子的佟妃也不过十五岁,仅比博果尔大两岁,博果尔再住在宫内倒是多有不便。博果尔没有成年,石慧奏请出宫陪伴儿子合情合理。
皇太后倒是有心阻止,这些年她已经明白这个看起来安安静静的贵太妃并没有真的安静下来。相较于入关前的娜木钟,现在的太贵妃可是太难对付了。她就像滑不溜秋的泥鳅一样,哪怕你知道她不安分,却找不到任何证据。
如果能够找到证据,她做的那件事也定然是有利于皇帝和大清的。
对于皇太后来说,放贵太妃出宫无疑是放虎归山。可是想要阻止,理由似乎并不容易找。皇太后还没想出阻止的对策,石慧却提前预料到了皇太后必然会想办法阻止。
皇太后虽然控制着后宫,却忘了自己的儿子才是这座紫禁城的主人。石慧将在宫里的一些势力包括她在各府福晋那里得来的分成全部交给了皇帝。这些代表的不仅仅是钱财,还有它背后代表的势力。
正为了想要减免税赋却被各位大臣亲王反对的皇帝,因为石慧送上的这些,加上暗中派鳌拜等人带回了各地调查情况,得以顺利推行减税政策。
总是被皇太后“拖后腿”的皇帝,遇到总是雪中送炭的贵太妃和感情最好的弟弟,心中的天平自然倾斜了。在皇帝看来,贵太妃连宫中的势力都交给了自己,显然只是想要出宫颐养天年。这般识时务,又安分的太妃,他有什么理由将人扣在宫里?
相较于贵太妃没有将这些交给儿子却给了他这个皇帝,死抓着手上权利不肯放的皇太后就越发歹看面了。
对于石慧来说,交出去的不过是已经出现在明面上的势力。相较于朝中那些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博果尔实在是有些单纯。这些势力留给博果尔是祸不是福。
小皇帝的许多想法虽然是出于巩固大清统治的目的,却是有利于天下的汉人,比如说他反对圈地,主张轻徭薄役。这些事皇帝做是理所应当,却也阻力不少,就更不要说石慧了。故而皇帝有这样的想法,石慧就不介意暗中帮一把。
因为石慧的暗中相助,皇帝逐步掌握朝政变得顺利不少,然而与皇太后的冲突也越来越大。天下汉人远多过蒙古人和满人,皇帝想要施恩汉人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没有错,可将蒙满利益放在首位的皇太后显然不会这么想。
朝堂上总是被大臣们为难,回到后宫还要被皇太后教育,皇帝的苦闷几乎无处述说。就在这个时候,皇帝遇到了进宫请安的安郡王侧福晋。
颁金节相当于大清的国庆日,比春节都要热闹。安郡王福晋病了,便由侧福晋代表安郡王府入宫请安。安郡王是皇帝的堂兄,侧福晋是上了宗室玉蝶的,故而董鄂氏也有资格入宫请安。
缘分是奇妙的东西,本不该碰面的人能够碰面,本不该遇到人偏偏就遇到了。
皇帝与各府女眷本不该那么容易碰面,可就这么巧,烦闷之下喝退了随从只带着一个吴良辅的皇帝就遇到了迷路的安郡王侧福晋。
有些人只需一眼,似乎就能够认定对方一样。董鄂氏入父母所愿嫁给了温柔多才的师兄,哪怕是侧福晋,她也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然而当她第一眼看到皇帝的时候,她仿佛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的是什么。
当石慧知道皇帝在宫里宠幸了进宫请安的安郡王侧福晋,竟许久没有反应过来。或许有些人天生就该在一次的,不过至少这一次她的任务目标没有成为炮灰。除却这些,她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若放在大清入关前,皇帝宠幸了一个郡王侧福晋真算不得什么,先帝当初也没少抢别人的妻子,接收别人的遗孀,他自己也曾经将自己的嫔妃下嫁给臣子。
然而偏偏现在大清已经入关了,不是还在盛京时那般怎么做都可以了。
为了不被汉人当做茹毛饮血的蛮子,满人不屑于汉人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习着汉人的礼仪和人伦。哪怕他们不愿意承认,可实际上满人就是在被汉人一点点同化。
子继父妾,弟娶兄妻不在明目张胆,侧福晋的地位也渐渐与大福晋拉开了距离,嫡庶之分渐渐分明……
皇太后竭力将此事压了下去,可是耐不住皇帝根本不满足于露水情缘。皇帝甚至借着皇太后和皇后的名义将董鄂氏传召入宫。久而久之,这件事竟然成了宫里和宗室心知肚明的秘密。
太后无奈之下将乌云珠的族妹,容貌肖似乌云珠的小董鄂氏弄到了宫里,想要取代乌云珠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可是皇帝却仿佛真的爱上了乌云珠一样,如何也不肯放手。
太后担心安郡王心生不满,只得在朝堂上弹压安郡王,以免安郡王得势报复。安郡王一面仕途被阻,一面还要眼睁睁看着董鄂氏进出皇宫,其中滋味外人无法猜测了。
不久之后,乌云珠突然有孕,月份却是在皇帝宠幸乌云珠之前。因为肚子开始显怀,皇帝终于不在频频召乌云珠入宫。就在太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董鄂氏却小产了。
谁也不知道董鄂氏为何小产,但是紧随而来的就算安郡王侧福晋病逝的消息。
就在石慧都忍不住猜想是不是岳乐不愿意戴这顶绿帽子趁机弄死乌云珠的时候,半个月后宫里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与董鄂氏长得一模一样的美人,据说是贞妃董鄂氏的庶姐。
这个美人的出现,让昔日得宠的宁妃董鄂氏和佟妃佟佳氏迅速失宠,不过相较于后宫那一串博尔济吉特氏宫妃,二妃的运气也算不错了。她们至少有儿子,将来还能有个盼头,再不济也能和贵太妃一样和儿子出宫颐养天年。
这等掩人耳目的手法也只能骗骗普通百姓,宗室和朝廷文武却是心知肚明。然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连安郡王都不说话,又有谁愿意去触这个霉头呢?
于是在这种诡异的默契下,新入宫的董鄂氏就这么一路高升了。虽然董鄂氏每次位份的提升都少不得小皇帝和皇太后的一番较量,不过小皇帝显然非常醉心于此。
董鄂氏入宫次年,顺治十四年,生下了皇四子,被皇帝成为“朕之第一子”。因为皇帝这句话,后宫不知多少人寒透了心,董鄂氏和四皇子也成了众矢之的。
乌云珠是不是皇帝的挚爱,石慧不是很确定,毕竟皇四子出生前一天,皇六女刚降世,次月,庶妃陈氏就生了皇五子。
然而皇帝定然是很相信乌云珠是他的挚爱的。人有时候为了欺骗别人会把自己也欺骗了。
被寄予厚望的皇四子自出生以后,身体却不是很好。虽然有许多太医围绕左右,可还是没有出正月就夭折了。皇帝和董鄂氏为此都是伤心不已,相继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