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2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这个大胡子乔纳森。陆仁炳请他喝了几次酒,了解到了他的困境。本来他想勾着这乔纳森,一块回美国捞一票大的时候。乔纳森给他泼了冷水,美国刚通过排华法案,最近美国各州,反华声浪正式最高的时候。陆仁炳去了美国之后估计最大的可能就是窝在唐人街无法出门。再就是被人搜刮干净,遣返回国。想要使手段薅羊毛,那是想都不要想。
陆仁炳想想,也是那么回事,于是就暂时息了去美帝生事的想法。然后转头他就买了一家报馆。正好以一个非常低廉的价格买了那套机器,顺便雇佣乔纳森做技师,帮他培训工人。
有了这套机器,四川北路的那个小院就太拥挤了。陆仁炳花了五千银元,在公共租界买了两亩地。然后雇佣人手,盖房子,一亩地建厂房,一亩地建住宅楼。
陆仁炳没有盖这个时代流行的,石库门建筑,而是盖前世那种筒子楼。现在材料不行,所以陆仁炳在这一亩地上只能盖五层的筒子楼。都是一居室的户型,建好之后大概能有一百多户吧。
为了这个工程,陆仁炳特意在申报上,招聘了一个项目组负责。他每天都到工地上视察一下。剩下的时间,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金融时报的第一期上。
中国女报的第三期,已经出版了。陆仁炳用新机器试印了五千份,这大手笔,惊呆了陈志群一干人。陆仁炳却是为了锻炼那些从各个印刷作坊挖来的工人学徒。
印刷完之后,陆仁炳让程志群把这份报纸往外阜寄送了两千份,其余的花钱请人,递送了到了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家府上,免费赠送。外阜的那些报刊也如此操作。只这一波下来,陆仁炳就花了三千多银元。
这种大方撒钱的行为,不仅外人看来有些傻,连报社内部的人,也有点心疼。但是陆仁炳心里有数。他这一手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大张旗鼓的为秋瑾鸣冤,算是正式接管了秋瑾的遗产。二是陆仁炳借着撒钱的机会,疏通了报刊的投递渠道。三是免费赠送的报纸,扩大了中国女报的发行量,打响了中国女报崛起的第一枪。要知道现在的沪海滩第一大报申报的发行量也就是一两万份而已。
最重要的是,陆仁炳通过中国女报,开始正式在沪海滩亮相。因为女报的特殊背景,沪海滩的人认为他有革命党的背景,所以对他多少有些忌惮。所以暂时还没有人来找他的事,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对于陆仁炳暴露出来的财力,也没有质疑。谁都知道革命党的钱财背景有多复杂。
革命党那里对于陆仁炳的出现也是一头雾水,现在同盟会还没有成立,各股势力基本上各自为战,谁也不知道陆仁炳是哪一股的人,至少光复会的人表示不认识陆仁炳。
至于别人怎么看,陆仁炳不在乎,只要没人来打扰他,他才不管别人怎么想。经过陆仁炳这么不记成本的鼓吹,秋瑾的事情终于被捅到桌面山。上海道并没有对来历神秘的陆仁炳,有什么动作,这也激起了整个上海报界的热情。很快关于秋瑾案的报道,便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开来。本来浙江商帮,就是沪海最庞大几股势力之一。现在眼看着浙江巡抚和绍兴知府贵福,有借着秋瑾案兴大狱迹象。江浙人根本无法容忍。他们早就开始奔走,现在只等着一个契机,大造舆论,然后借助江浙人在朝廷的势力,摆平这个案子。
现在陆仁炳当了出头鸟,在沪海的江浙帮,正好一拥而起。不出两个月,秋瑾已经成功从反贼洗白成了千古女英,巾帼豪杰,她的死被定为千古奇冤。嗯,这种评价当然还是出自于,陈志群之手,有了大款陆仁炳做后盾,中国女报终于开始按月出版,第四期在九月底准时发出。关于秋瑾的评价,也是在这一期上发表的。
因为第三期的轰动效果,为女报撰稿的秋瑾的友人,大受感动,接到电报后,纷纷表示将继续为女报供稿,解决了女报的后顾之忧。陆仁炳也开始给女报的作者,按照申报的标准给付稿酬,一时间皆大欢喜。另外第四期的女报上,陆仁炳刊登了女报欢迎广大女性投稿的广告,并且标明了录用条件,和稿酬标准。等到第五期的时候,女报编辑便收到了几麻袋稿件,大部分来自于深宅大院的女子。
第四期陆仁炳依然是免费投递,但是已经开始接受订阅,根据反馈订阅数量还不错。沪海达到了一千两百份,外阜也有一千多份,算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陆仁炳对于女报的指导并不多,但是他提了几个建议,在女报上加上了美妆,话本,西方戏剧,时装,风云人物等板块。将女报的政治属性弱化,让她朝着时尚杂志的方向转变。这样可以增加女报的可读性,增加用户黏性,还可以拉到广告客户,最终使得女报能够盈利。
改版后的第五期,仍然被陆仁炳免费赠送,但是这时候的女报已经,变成了一本时尚杂志,印刷质量更高,封面还印刷了彩色人像,内容也是图文并现,文章多样,有趣。然后女报的订阅达到了破纪录的五千余份。基本上陆仁炳免费送达的人家,都付了年费订阅。
陆仁炳一下子就收回了营销成本,同时女报也收到了十几分女性产品的广告,虽然收入不多,但是女报已经开始赢利了。之后,陆仁炳便不再干涉女报的运营。
他现在把重心完全放在了,自己真正的工作重心,中国金融时报上。为了这份报纸,陆仁炳真是耗尽了心血,所有的稿件都有他自己撰写。为了搜集资料,陆仁炳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跑了多少地方,在这个没有大型公共图书馆,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想要查到需要的资料,真是太费力了。
再查阅资料的同时,陆仁炳还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拉拢了众业公所的股东、会员,惠芳茶楼的众多掮客,还有沪海世面上众多的,专营股票买卖的公司和信托公司,许诺了诸多利益,才换得他们给陆仁炳提供股票交易的价格信息。
为了获得各地物价信息,陆仁炳甚至收买了各地商会,票号的学徒伙计。为了维持这些关系,陆仁炳又特意招聘十几个人的秘书团队,负责维持这些关系,收拢并核实信息。
银子那是流水一样的花了出去,如果再不想办法,他的那点钱估计很快就要见底了。
主要是他开工的那栋房子太吃银子。
好在筹备了三个月,陆仁炳寄予厚望的中国金融时报第一期终于出版了。
这个时间正好是老摩根,大手笔解决了美国银行危机的关键时刻。不过由于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发生在美国的事情,对于大洋彼岸的国人,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陆仁炳也没好意思蹭热度。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这个大胡子乔纳森。陆仁炳请他喝了几次酒,了解到了他的困境。本来他想勾着这乔纳森,一块回美国捞一票大的时候。乔纳森给他泼了冷水,美国刚通过排华法案,最近美国各州,反华声浪正式最高的时候。陆仁炳去了美国之后估计最大的可能就是窝在唐人街无法出门。再就是被人搜刮干净,遣返回国。想要使手段薅羊毛,那是想都不要想。
陆仁炳想想,也是那么回事,于是就暂时息了去美帝生事的想法。然后转头他就买了一家报馆。正好以一个非常低廉的价格买了那套机器,顺便雇佣乔纳森做技师,帮他培训工人。
有了这套机器,四川北路的那个小院就太拥挤了。陆仁炳花了五千银元,在公共租界买了两亩地。然后雇佣人手,盖房子,一亩地建厂房,一亩地建住宅楼。
陆仁炳没有盖这个时代流行的,石库门建筑,而是盖前世那种筒子楼。现在材料不行,所以陆仁炳在这一亩地上只能盖五层的筒子楼。都是一居室的户型,建好之后大概能有一百多户吧。
为了这个工程,陆仁炳特意在申报上,招聘了一个项目组负责。他每天都到工地上视察一下。剩下的时间,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金融时报的第一期上。
中国女报的第三期,已经出版了。陆仁炳用新机器试印了五千份,这大手笔,惊呆了陈志群一干人。陆仁炳却是为了锻炼那些从各个印刷作坊挖来的工人学徒。
印刷完之后,陆仁炳让程志群把这份报纸往外阜寄送了两千份,其余的花钱请人,递送了到了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家府上,免费赠送。外阜的那些报刊也如此操作。只这一波下来,陆仁炳就花了三千多银元。
这种大方撒钱的行为,不仅外人看来有些傻,连报社内部的人,也有点心疼。但是陆仁炳心里有数。他这一手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大张旗鼓的为秋瑾鸣冤,算是正式接管了秋瑾的遗产。二是陆仁炳借着撒钱的机会,疏通了报刊的投递渠道。三是免费赠送的报纸,扩大了中国女报的发行量,打响了中国女报崛起的第一枪。要知道现在的沪海滩第一大报申报的发行量也就是一两万份而已。
最重要的是,陆仁炳通过中国女报,开始正式在沪海滩亮相。因为女报的特殊背景,沪海滩的人认为他有革命党的背景,所以对他多少有些忌惮。所以暂时还没有人来找他的事,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对于陆仁炳暴露出来的财力,也没有质疑。谁都知道革命党的钱财背景有多复杂。
革命党那里对于陆仁炳的出现也是一头雾水,现在同盟会还没有成立,各股势力基本上各自为战,谁也不知道陆仁炳是哪一股的人,至少光复会的人表示不认识陆仁炳。
至于别人怎么看,陆仁炳不在乎,只要没人来打扰他,他才不管别人怎么想。经过陆仁炳这么不记成本的鼓吹,秋瑾的事情终于被捅到桌面山。上海道并没有对来历神秘的陆仁炳,有什么动作,这也激起了整个上海报界的热情。很快关于秋瑾案的报道,便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开来。本来浙江商帮,就是沪海最庞大几股势力之一。现在眼看着浙江巡抚和绍兴知府贵福,有借着秋瑾案兴大狱迹象。江浙人根本无法容忍。他们早就开始奔走,现在只等着一个契机,大造舆论,然后借助江浙人在朝廷的势力,摆平这个案子。
现在陆仁炳当了出头鸟,在沪海的江浙帮,正好一拥而起。不出两个月,秋瑾已经成功从反贼洗白成了千古女英,巾帼豪杰,她的死被定为千古奇冤。嗯,这种评价当然还是出自于,陈志群之手,有了大款陆仁炳做后盾,中国女报终于开始按月出版,第四期在九月底准时发出。关于秋瑾的评价,也是在这一期上发表的。
因为第三期的轰动效果,为女报撰稿的秋瑾的友人,大受感动,接到电报后,纷纷表示将继续为女报供稿,解决了女报的后顾之忧。陆仁炳也开始给女报的作者,按照申报的标准给付稿酬,一时间皆大欢喜。另外第四期的女报上,陆仁炳刊登了女报欢迎广大女性投稿的广告,并且标明了录用条件,和稿酬标准。等到第五期的时候,女报编辑便收到了几麻袋稿件,大部分来自于深宅大院的女子。
第四期陆仁炳依然是免费投递,但是已经开始接受订阅,根据反馈订阅数量还不错。沪海达到了一千两百份,外阜也有一千多份,算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陆仁炳对于女报的指导并不多,但是他提了几个建议,在女报上加上了美妆,话本,西方戏剧,时装,风云人物等板块。将女报的政治属性弱化,让她朝着时尚杂志的方向转变。这样可以增加女报的可读性,增加用户黏性,还可以拉到广告客户,最终使得女报能够盈利。
改版后的第五期,仍然被陆仁炳免费赠送,但是这时候的女报已经,变成了一本时尚杂志,印刷质量更高,封面还印刷了彩色人像,内容也是图文并现,文章多样,有趣。然后女报的订阅达到了破纪录的五千余份。基本上陆仁炳免费送达的人家,都付了年费订阅。
陆仁炳一下子就收回了营销成本,同时女报也收到了十几分女性产品的广告,虽然收入不多,但是女报已经开始赢利了。之后,陆仁炳便不再干涉女报的运营。
他现在把重心完全放在了,自己真正的工作重心,中国金融时报上。为了这份报纸,陆仁炳真是耗尽了心血,所有的稿件都有他自己撰写。为了搜集资料,陆仁炳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跑了多少地方,在这个没有大型公共图书馆,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想要查到需要的资料,真是太费力了。
再查阅资料的同时,陆仁炳还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拉拢了众业公所的股东、会员,惠芳茶楼的众多掮客,还有沪海世面上众多的,专营股票买卖的公司和信托公司,许诺了诸多利益,才换得他们给陆仁炳提供股票交易的价格信息。
为了获得各地物价信息,陆仁炳甚至收买了各地商会,票号的学徒伙计。为了维持这些关系,陆仁炳又特意招聘十几个人的秘书团队,负责维持这些关系,收拢并核实信息。
银子那是流水一样的花了出去,如果再不想办法,他的那点钱估计很快就要见底了。
主要是他开工的那栋房子太吃银子。
好在筹备了三个月,陆仁炳寄予厚望的中国金融时报第一期终于出版了。
这个时间正好是老摩根,大手笔解决了美国银行危机的关键时刻。不过由于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发生在美国的事情,对于大洋彼岸的国人,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陆仁炳也没好意思蹭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