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德光三十一年的新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且不说胡氏发现儿子又跑出房间后,是如何泪眼汪汪控诉熊孩子的,也不提海礁与海棠兄妹俩又是如何护着小弟弟免受胡氏数落,随着年味一天比一天浓,前来海家试探的客人慢慢地变少了。
很快,德光三十一年的新年就到来了。
海家人欢欢喜喜地过了一个团圆年。
肃州城已经大半年没有过战事了,周边村镇虽说偶尔会有胡人、马匪前来骚扰,但随着肃州卫增添了兵力,加紧了巡防,这一带的百姓日子也太平了许多。
天公作美,去岁没有什么大的灾祸,秋天粮食得了丰收。瓜、沙二州来的移民不少都填充到了肃州治下的村镇中,州内人烟也随之繁茂起来。哪怕早有风声,说朝廷要封闭嘉峪关,从此商路断绝,但至少此刻,肃州上下,日子还算是安稳的。
正月里肃州城人潮川流不息,许多城里的百姓四处走亲戚访友,周边的居民也骑马坐车到城中逛街购物,还有人打听是否有烟火灯会等娱乐活动。
可惜的是,肃州城为了建葡萄酒作坊与玻璃作坊,今年财政稍有吃紧,账上没有多少盈余,因此没准备放烟火,灯会也只有几个大商家联合起来办了个中等规模的,意思意思。倒是肃州卫依照惯例,从外地请了个戏班子回来,在嘉峪关城与肃州城里连着唱了好几天的戏,引得周边军民百姓赶来听戏。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七,这两处都是热热闹闹的。
海棠争取到了祖母马氏的许可,与哥哥海礁一起,跟着表叔公谢文载、曹耕云以及陆栢年三位长辈,在城里逛街看花灯,顺道将正月里还在营业的店铺全都逛了个遍。
私底下,她还让哥哥海礁指路,将那几处有可能会迎来胡人奸细或江洋大盗的地点给记下来了,以防万一。
当然,这就是顺手的事。她出门逛街,当然还是要以自己寻乐子为重。她趁着正月里祖母马氏管得松的机会,把城中的食店小摊都吃遍了,还能反过来向家里人推荐自己的心水好铺呢。
其中有几款最让她满意的美食,她都研究出了大致的食谱,在家里指挥着金果捣鼓了一下,还真捣鼓出了山寨版来。有些比不得店家做得好,但想吃时可以拿来骗骗嘴解解谗;有些做得比店家还要美味,祖母马氏立刻便下令崔婶婆媳俩复制一遍,还要将食谱收藏起来,留着日后传家。
海棠私下里对哥哥海礁说:“阿奶有点太夸张了……这些食谱大多数用的材料都是西北特有的,要是咱们回了老家,想吃也没处买材料去,就算买到了材料,也未必是那个味儿,留着食谱有什么用?”
海礁倒是觉得这没什么:“留着总比不留的好。万一咱们将来不在老家长住了呢?我要是入了军中任职,未必不会调职到别处去。若是又回到西北来了,这食谱不就派上用场了?”
上辈子他失去了所有亲人,流落在外的时候,逢年过节,旁人一家团圆,他只能孤零零地思念着亲人,回忆着小时候一家人团圆吃家宴的情形。那时候他多想再尝一尝祖母与二婶的手艺呀,就连大壮媳妇做的汤面,他都想念得紧。因此祖母命海棠誊写食谱,他并不觉得有什么。可上辈子的心情,他却没办法告诉妹妹听。
他只能柔声对海棠说:“咱们慢慢攒着食谱,将来就算去了别的地方,离开了亲人,只要能买到材料,对着食谱就能做出家里的味道了,吃起来,就跟回到家里似的。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海棠瞬间就体会到了哥哥的心情,想想她上辈子刚穿进大楚世界的时候,还有初进宫的时候……
海棠微笑:“哥哥说得对。那咱们就多攒些食谱吧!”
食谱这东西,她脑子里还记着许多。除了在现代社会时吃过、见过的食谱以外,上辈子家里开小店时做过的小食,还有进宫后吃过的宫廷膳食……所有食谱她都记着呢。虽说她做的不是尚食女官,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呀。她做司彩的时候,跟尚食局的司膳、司酝女官交情都不错,没少从她们那儿看到宫廷食方、酒方……
不过,在这西北边城,物资不丰,她能用得上的食谱也不多。虽然海家香料储存丰富,可作料却没多少选择。海棠觉得,与其在家弄些费事又成本高的美味菜肴,还不如做点更接地气一点儿的日常美食……
她把主意打到了去年才收获了一茬的新粮食玉蜀黍——也就是玉米上。
海西崖一直鼓励肃州城上下多研究玉蜀黍的吃法,不过从去年秋天到今年开春为止,大家吃新粮的方式,大多还是以水煮为主,无论是连棒啃玉米,还是把玉米粒掰下来煮成粥,味道都是不错的,就是啃起来稍硬了些——他们种的玉米是硬粒型的品种。
也有人将玉米棒拿去火烤,出来的口感又有些不同了,同样好吃——这种方法主要在军中比较盛行,在各个墩台、哨所值守的士兵最爱这种吃法。
还有人发现这玉蜀黍晒干后,能保存比较长的时间,有人保存到开春后还能继续吃,这就非常吸引人了。卫所已经有人开始试验,看这新粮种收获下来后,最长能保存多久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尝试着将玉米粒磨成粉来食用,只是玉米粉与面粉不同,无论是做面饼还是做面条,好象都差着些什么,太容易断了,煮起来又有些费事,还不如直接熬糊糊……
海棠让崔伯给自己寻了个小石磨,将家里晒干的玉米拿出来脱粒,亲自用小石磨磨成细粉,再掺些糯米粉进去,加糖、盐、鸡蛋什么的,做了一锅小窝窝头出来,吃午饭的时候直接送到了正屋餐桌上去。
祖母马氏大为赞赏:“这个味道可比先时试做的死面饼子强得多了,快把方子记下来!”
祖父海西崖也细细向孙女询问了窝窝头的做法,得知还要加糖和鸡蛋,便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过后倒是把这个食方给卫所的几位将军送过去了。
海棠心里知道,爷爷定是嫌自己拿出来的食谱成本略高了些,不是一般平民能吃得起的。可一般平民煮玉米烤玉米也照样能裹腹,就算是少掺些别的材料,也不是不能做窝窝头,只是不如她的做法好吃罢了。
过后她又试着在玉米面里加白面加盐去做玉米面条,加牛乳、干果、糖等烤玉米饼,又做了铁锅炖鱼贴玉米饼子……她还没把自己知道的玉米吃法捣鼓完呢,家里储存的玉米倒是先耗光了。
祖父海西崖对此并不生气,反而笑呵呵的:“这玉蜀黍果真不错,竟能有这么多种吃法,还能养人。我吃着都白胖了一圈。开春后我定要多种几顷玉蜀黍,秋天就能有更多的新菜可尝了!”
刚开春不久,他就忙着带人去城外开垦更多的土地了。不过刚开垦了一半,甘州那边就传来了新消息。
参加和谈的官员名单终于定了下来。
且不说胡氏发现儿子又跑出房间后,是如何泪眼汪汪控诉熊孩子的,也不提海礁与海棠兄妹俩又是如何护着小弟弟免受胡氏数落,随着年味一天比一天浓,前来海家试探的客人慢慢地变少了。
很快,德光三十一年的新年就到来了。
海家人欢欢喜喜地过了一个团圆年。
肃州城已经大半年没有过战事了,周边村镇虽说偶尔会有胡人、马匪前来骚扰,但随着肃州卫增添了兵力,加紧了巡防,这一带的百姓日子也太平了许多。
天公作美,去岁没有什么大的灾祸,秋天粮食得了丰收。瓜、沙二州来的移民不少都填充到了肃州治下的村镇中,州内人烟也随之繁茂起来。哪怕早有风声,说朝廷要封闭嘉峪关,从此商路断绝,但至少此刻,肃州上下,日子还算是安稳的。
正月里肃州城人潮川流不息,许多城里的百姓四处走亲戚访友,周边的居民也骑马坐车到城中逛街购物,还有人打听是否有烟火灯会等娱乐活动。
可惜的是,肃州城为了建葡萄酒作坊与玻璃作坊,今年财政稍有吃紧,账上没有多少盈余,因此没准备放烟火,灯会也只有几个大商家联合起来办了个中等规模的,意思意思。倒是肃州卫依照惯例,从外地请了个戏班子回来,在嘉峪关城与肃州城里连着唱了好几天的戏,引得周边军民百姓赶来听戏。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七,这两处都是热热闹闹的。
海棠争取到了祖母马氏的许可,与哥哥海礁一起,跟着表叔公谢文载、曹耕云以及陆栢年三位长辈,在城里逛街看花灯,顺道将正月里还在营业的店铺全都逛了个遍。
私底下,她还让哥哥海礁指路,将那几处有可能会迎来胡人奸细或江洋大盗的地点给记下来了,以防万一。
当然,这就是顺手的事。她出门逛街,当然还是要以自己寻乐子为重。她趁着正月里祖母马氏管得松的机会,把城中的食店小摊都吃遍了,还能反过来向家里人推荐自己的心水好铺呢。
其中有几款最让她满意的美食,她都研究出了大致的食谱,在家里指挥着金果捣鼓了一下,还真捣鼓出了山寨版来。有些比不得店家做得好,但想吃时可以拿来骗骗嘴解解谗;有些做得比店家还要美味,祖母马氏立刻便下令崔婶婆媳俩复制一遍,还要将食谱收藏起来,留着日后传家。
海棠私下里对哥哥海礁说:“阿奶有点太夸张了……这些食谱大多数用的材料都是西北特有的,要是咱们回了老家,想吃也没处买材料去,就算买到了材料,也未必是那个味儿,留着食谱有什么用?”
海礁倒是觉得这没什么:“留着总比不留的好。万一咱们将来不在老家长住了呢?我要是入了军中任职,未必不会调职到别处去。若是又回到西北来了,这食谱不就派上用场了?”
上辈子他失去了所有亲人,流落在外的时候,逢年过节,旁人一家团圆,他只能孤零零地思念着亲人,回忆着小时候一家人团圆吃家宴的情形。那时候他多想再尝一尝祖母与二婶的手艺呀,就连大壮媳妇做的汤面,他都想念得紧。因此祖母命海棠誊写食谱,他并不觉得有什么。可上辈子的心情,他却没办法告诉妹妹听。
他只能柔声对海棠说:“咱们慢慢攒着食谱,将来就算去了别的地方,离开了亲人,只要能买到材料,对着食谱就能做出家里的味道了,吃起来,就跟回到家里似的。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海棠瞬间就体会到了哥哥的心情,想想她上辈子刚穿进大楚世界的时候,还有初进宫的时候……
海棠微笑:“哥哥说得对。那咱们就多攒些食谱吧!”
食谱这东西,她脑子里还记着许多。除了在现代社会时吃过、见过的食谱以外,上辈子家里开小店时做过的小食,还有进宫后吃过的宫廷膳食……所有食谱她都记着呢。虽说她做的不是尚食女官,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呀。她做司彩的时候,跟尚食局的司膳、司酝女官交情都不错,没少从她们那儿看到宫廷食方、酒方……
不过,在这西北边城,物资不丰,她能用得上的食谱也不多。虽然海家香料储存丰富,可作料却没多少选择。海棠觉得,与其在家弄些费事又成本高的美味菜肴,还不如做点更接地气一点儿的日常美食……
她把主意打到了去年才收获了一茬的新粮食玉蜀黍——也就是玉米上。
海西崖一直鼓励肃州城上下多研究玉蜀黍的吃法,不过从去年秋天到今年开春为止,大家吃新粮的方式,大多还是以水煮为主,无论是连棒啃玉米,还是把玉米粒掰下来煮成粥,味道都是不错的,就是啃起来稍硬了些——他们种的玉米是硬粒型的品种。
也有人将玉米棒拿去火烤,出来的口感又有些不同了,同样好吃——这种方法主要在军中比较盛行,在各个墩台、哨所值守的士兵最爱这种吃法。
还有人发现这玉蜀黍晒干后,能保存比较长的时间,有人保存到开春后还能继续吃,这就非常吸引人了。卫所已经有人开始试验,看这新粮种收获下来后,最长能保存多久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尝试着将玉米粒磨成粉来食用,只是玉米粉与面粉不同,无论是做面饼还是做面条,好象都差着些什么,太容易断了,煮起来又有些费事,还不如直接熬糊糊……
海棠让崔伯给自己寻了个小石磨,将家里晒干的玉米拿出来脱粒,亲自用小石磨磨成细粉,再掺些糯米粉进去,加糖、盐、鸡蛋什么的,做了一锅小窝窝头出来,吃午饭的时候直接送到了正屋餐桌上去。
祖母马氏大为赞赏:“这个味道可比先时试做的死面饼子强得多了,快把方子记下来!”
祖父海西崖也细细向孙女询问了窝窝头的做法,得知还要加糖和鸡蛋,便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过后倒是把这个食方给卫所的几位将军送过去了。
海棠心里知道,爷爷定是嫌自己拿出来的食谱成本略高了些,不是一般平民能吃得起的。可一般平民煮玉米烤玉米也照样能裹腹,就算是少掺些别的材料,也不是不能做窝窝头,只是不如她的做法好吃罢了。
过后她又试着在玉米面里加白面加盐去做玉米面条,加牛乳、干果、糖等烤玉米饼,又做了铁锅炖鱼贴玉米饼子……她还没把自己知道的玉米吃法捣鼓完呢,家里储存的玉米倒是先耗光了。
祖父海西崖对此并不生气,反而笑呵呵的:“这玉蜀黍果真不错,竟能有这么多种吃法,还能养人。我吃着都白胖了一圈。开春后我定要多种几顷玉蜀黍,秋天就能有更多的新菜可尝了!”
刚开春不久,他就忙着带人去城外开垦更多的土地了。不过刚开垦了一半,甘州那边就传来了新消息。
参加和谈的官员名单终于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