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临安大学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72章 临安大学
“这次的考生对于经济一道还是有不少见解啊,陛下,这十份答卷乃是臣与马大人翁大人等考官综合了省试殿试的成绩一致评选出来的,请陛下过目,钦定榜上三甲。”何基一边说着一边将十篇策论递给了我。
经济一道何基等人也都是纸上谈兵,自然不会精通。我接过答卷放在桌上道:“何爱卿,这数日来你等辛苦了,朕立即审阅这些策论,明日朝会结束后宣这十人到集英殿候旨。”
“是,陛下,这里还有最近几日考生们上报的技能一览,请陛下过目。”
“好,何爱卿先坐下歇息,待朕看看这些答卷,小七,给何爱卿上茶。”
十份答卷不约而同地认为经济乃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不过,大都只是在论证其重要性,至于如何发展经济却鲜有见解,这也不能怪这些考生,都没有现实的经验,自然难以表述出来。
我撕开姓名封印,韩震,徐康,陈子龙,薛聚成,施忠等入选者都是些陌生的名字。
我看到第七份答卷时,心里一动,原来真有这个姓氏。
“昝万寿,昝姓。”
昝万寿的姓氏奇怪罕见,其人在历史上的名声虽然远不及宋末三杰有名,但因其姓氏奇特,我倒也记得有这么一号人物。据清史记载,昝万寿,字天庆,尚书,昝居润后,仕四川安抚使,元兵至,协降不从,以忧愤死。
我翻开昝万寿的试卷,仔细看了起来。
昝万寿的文笔简洁粗狂,其策论的主题是,经济乃一国之本,也是一国兴旺之标志。朝廷当提倡多种模式并存的混合型经济,补农业单一之不足。农业虽然为立国之本,但仅此不足使国富民强,如前人所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就言明各地当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己区域的经济。古人还曾言到,士农工商,这种说法其实也已经指出了各行各业缺一不可,到我朝时,人们普遍重士农,轻工商,这实为曲解古人之意也。士农工商仅是平衡之道,而非名次排列,所以学生认为朝上在重士农之时,也需重工商,要做到这点,需从上而下,上行下才会仿。。。。。。
“呵呵,这昝万寿倒也和朕的想法有些一致。”我暗自想到。
“小七,文天祥到了吗?”我突然想起这前科状元。
“回官家,应该快了。”
我“恩”了一声,接着将剩余的三份答卷看完。
“报,文大人陆大人在外求见。”我差不多看完时,周公公前来禀报道。
“说曹操,曹操到,宣。”我笑道。
我将这些答卷递给刚进门的文天祥二人道:“宋瑞,君实,朕记得你们都是宝祐四年同榜进士,来一起看看今科前十名的答卷。”
文天祥陆秀夫接过答卷笑道:“陛下看来胸有成竹了吧。”
“恩,朕已看罢,你们先看吧。”
两人向何基行完弟子之礼,便认真看了起来。
当年,先帝理宗觉得文天祥的名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因此将殿试第七名的文天祥点为状元。
无独有偶,我也觉得今科殿试第七名昝万寿的名字很吉利,万寿二字对于我更是大有深意,不管怎样,赵禥在历史上还剩下十年寿命对我而言总不是什么好事,而昝万寿的名字正是万寿,呵呵,朕万寿,我朝万寿。
我接着看起考生们上报的一技之长,有说会木匠活,有的说会染布,有的说会看相,还有的说什么都会,总之是五花八门。
我见两人看完,便道:“三位爱卿都是朕的讲学,你们各自将你们心目中的三甲写在纸上,看看结果如何。”
三人速度很快,我接过三人所写的纸条,扫了一眼放在了桌上。
“何爱卿,最近身体还安康?”
何基听我突然关心其身体状况,感动道:“托陛下之福,老臣还算硬朗。”
我记得这何基卒于一二六八年,还有三年多的时间,我也想过让其回家颐养天年,只是这大学新创之际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者来支撑门面,本来江万里也适合,只是被我派去筹建商业部,我想来想去也就何基最适合了:“朕知道你唯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朕打算任命你为大学首任院长,不知爱卿愿意否?”
何基毫不犹豫道:“陛下,臣已近八旬,报效陛下之日不多已,臣定当鞠躬尽瘁,办好此大学,上报陛下,下为我朝学子开辟新路。”
“何爱卿。”我突然起身对何基行了个礼,“爱卿不畏年长,此举令朕感动,实为我朝表率,不过,爱卿不必鞠躬尽瘁,你只需把握方向即可,切不可事事亲为,爱卿的身体康健乃我朝之福,教学(上班)时间爱卿自行掌握,你可多提携年轻官员,让他们放手去做。”
何基那敢受我之礼,急忙跪下道:“臣多谢陛下关心,臣一定遵从陛下旨意行事。”
我扶起何基道:“何爱卿知道沈括吗?”
“当然知道,沈括沈大人还是臣祖父的好友。”
“呵呵,原来如此,朕打算让沈括后人进入大学,以助你一臂之力。”
“沈括后人,沈逸秋吗?”
“正是。”
“这小子啊,老臣识得,只是好多年不见了,沈逸秋可是个奇才,从小所想尽是匪夷所思之事,实不亚于当年的沈括沈大人,可堪重用,可堪重用啊,眼下这下子在何处?”
我笑道:“那沈逸秋现在在会稽,不日即可到京,你们原本相识那就更好了。下面,朕来说说朕对这大学的构思。朕开办这所大学的目的已经说过,一为学术研究,二为培养人才。这学术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学说,凡是利于我朝的项目都可,所以朕会将此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大学分为不同的系别,比如,研究历史的归入一系,研究我朝地理风貌的,可归入地理一系,研究数字计算的为数学一系,如此类推。”
我将我拟定好的系别及其涵盖的内容交给了何基。
何基接过后似懂非懂道:“臣会按陛下思路仔细考量,另外还请陛下为这大学赐名。”
“既然在临安开办,就叫临安大学吧。”
“是,老臣遵旨,臣会尽快做出规划。”
“陛下,那是否可以将军事纳入其中?”陆秀夫突然插话道。
“呵呵,君实所言有理,只是朕不会将军事纳入这所大学。”
“这是为何?”
“朕会单独建立一所军事院校,专门为我朝培养中高级将领以及技术人才,只是时间还会延后。”
陆秀夫想了想道:“陛下圣明。”
第72章 临安大学
“这次的考生对于经济一道还是有不少见解啊,陛下,这十份答卷乃是臣与马大人翁大人等考官综合了省试殿试的成绩一致评选出来的,请陛下过目,钦定榜上三甲。”何基一边说着一边将十篇策论递给了我。
经济一道何基等人也都是纸上谈兵,自然不会精通。我接过答卷放在桌上道:“何爱卿,这数日来你等辛苦了,朕立即审阅这些策论,明日朝会结束后宣这十人到集英殿候旨。”
“是,陛下,这里还有最近几日考生们上报的技能一览,请陛下过目。”
“好,何爱卿先坐下歇息,待朕看看这些答卷,小七,给何爱卿上茶。”
十份答卷不约而同地认为经济乃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不过,大都只是在论证其重要性,至于如何发展经济却鲜有见解,这也不能怪这些考生,都没有现实的经验,自然难以表述出来。
我撕开姓名封印,韩震,徐康,陈子龙,薛聚成,施忠等入选者都是些陌生的名字。
我看到第七份答卷时,心里一动,原来真有这个姓氏。
“昝万寿,昝姓。”
昝万寿的姓氏奇怪罕见,其人在历史上的名声虽然远不及宋末三杰有名,但因其姓氏奇特,我倒也记得有这么一号人物。据清史记载,昝万寿,字天庆,尚书,昝居润后,仕四川安抚使,元兵至,协降不从,以忧愤死。
我翻开昝万寿的试卷,仔细看了起来。
昝万寿的文笔简洁粗狂,其策论的主题是,经济乃一国之本,也是一国兴旺之标志。朝廷当提倡多种模式并存的混合型经济,补农业单一之不足。农业虽然为立国之本,但仅此不足使国富民强,如前人所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就言明各地当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己区域的经济。古人还曾言到,士农工商,这种说法其实也已经指出了各行各业缺一不可,到我朝时,人们普遍重士农,轻工商,这实为曲解古人之意也。士农工商仅是平衡之道,而非名次排列,所以学生认为朝上在重士农之时,也需重工商,要做到这点,需从上而下,上行下才会仿。。。。。。
“呵呵,这昝万寿倒也和朕的想法有些一致。”我暗自想到。
“小七,文天祥到了吗?”我突然想起这前科状元。
“回官家,应该快了。”
我“恩”了一声,接着将剩余的三份答卷看完。
“报,文大人陆大人在外求见。”我差不多看完时,周公公前来禀报道。
“说曹操,曹操到,宣。”我笑道。
我将这些答卷递给刚进门的文天祥二人道:“宋瑞,君实,朕记得你们都是宝祐四年同榜进士,来一起看看今科前十名的答卷。”
文天祥陆秀夫接过答卷笑道:“陛下看来胸有成竹了吧。”
“恩,朕已看罢,你们先看吧。”
两人向何基行完弟子之礼,便认真看了起来。
当年,先帝理宗觉得文天祥的名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因此将殿试第七名的文天祥点为状元。
无独有偶,我也觉得今科殿试第七名昝万寿的名字很吉利,万寿二字对于我更是大有深意,不管怎样,赵禥在历史上还剩下十年寿命对我而言总不是什么好事,而昝万寿的名字正是万寿,呵呵,朕万寿,我朝万寿。
我接着看起考生们上报的一技之长,有说会木匠活,有的说会染布,有的说会看相,还有的说什么都会,总之是五花八门。
我见两人看完,便道:“三位爱卿都是朕的讲学,你们各自将你们心目中的三甲写在纸上,看看结果如何。”
三人速度很快,我接过三人所写的纸条,扫了一眼放在了桌上。
“何爱卿,最近身体还安康?”
何基听我突然关心其身体状况,感动道:“托陛下之福,老臣还算硬朗。”
我记得这何基卒于一二六八年,还有三年多的时间,我也想过让其回家颐养天年,只是这大学新创之际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者来支撑门面,本来江万里也适合,只是被我派去筹建商业部,我想来想去也就何基最适合了:“朕知道你唯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朕打算任命你为大学首任院长,不知爱卿愿意否?”
何基毫不犹豫道:“陛下,臣已近八旬,报效陛下之日不多已,臣定当鞠躬尽瘁,办好此大学,上报陛下,下为我朝学子开辟新路。”
“何爱卿。”我突然起身对何基行了个礼,“爱卿不畏年长,此举令朕感动,实为我朝表率,不过,爱卿不必鞠躬尽瘁,你只需把握方向即可,切不可事事亲为,爱卿的身体康健乃我朝之福,教学(上班)时间爱卿自行掌握,你可多提携年轻官员,让他们放手去做。”
何基那敢受我之礼,急忙跪下道:“臣多谢陛下关心,臣一定遵从陛下旨意行事。”
我扶起何基道:“何爱卿知道沈括吗?”
“当然知道,沈括沈大人还是臣祖父的好友。”
“呵呵,原来如此,朕打算让沈括后人进入大学,以助你一臂之力。”
“沈括后人,沈逸秋吗?”
“正是。”
“这小子啊,老臣识得,只是好多年不见了,沈逸秋可是个奇才,从小所想尽是匪夷所思之事,实不亚于当年的沈括沈大人,可堪重用,可堪重用啊,眼下这下子在何处?”
我笑道:“那沈逸秋现在在会稽,不日即可到京,你们原本相识那就更好了。下面,朕来说说朕对这大学的构思。朕开办这所大学的目的已经说过,一为学术研究,二为培养人才。这学术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学说,凡是利于我朝的项目都可,所以朕会将此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大学分为不同的系别,比如,研究历史的归入一系,研究我朝地理风貌的,可归入地理一系,研究数字计算的为数学一系,如此类推。”
我将我拟定好的系别及其涵盖的内容交给了何基。
何基接过后似懂非懂道:“臣会按陛下思路仔细考量,另外还请陛下为这大学赐名。”
“既然在临安开办,就叫临安大学吧。”
“是,老臣遵旨,臣会尽快做出规划。”
“陛下,那是否可以将军事纳入其中?”陆秀夫突然插话道。
“呵呵,君实所言有理,只是朕不会将军事纳入这所大学。”
“这是为何?”
“朕会单独建立一所军事院校,专门为我朝培养中高级将领以及技术人才,只是时间还会延后。”
陆秀夫想了想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