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晚唐浮生 > 第七十五章 学子

第七十五章 学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谟跳下了满是残冰融雪的坑道内,仔细检查上下沿。

    坑道很大,上圆下方,幽深得一眼望不到头。

    坑底、侧壁以及顶部全是砖头,密密麻麻,厚实无比。尤其是底部,还用砖头错开砌了三层,做好了简单的防渗漏措施。

    李谟举着火把继续往前,一段段查验。

    墙壁上满是纵横交错的线条,有些就是李谟亲手画的,工匠们照着线条位置堆砌砖块。

    坑道内寂静无比,只有沉闷的脚步声。

    偶尔遇见几个夫子、工匠,也都恭敬地缩在一边。

    营建士啊,几乎能决定他们生死的营建士--这一点不夸张,工程质量不合格,那就得返工,在这阴冷潮湿的地下,说不定干着干着就倒下了。

    走了一段之后,猛地一亮。李谟下意识抬头望去,却见已到一处检修口。

    所谓的检修口,就是修建时预留的可供役徒下来清淤的口子。

    李谟检查了下检修口附近的设施,然后继续往前,一丝不苟地查验坑道。

    很显然,这是一个下水道。如今的洛阳,不但皇城、宫城有下水道,每个里坊也在陆陆续续修建下水道,以排放污水。

    修建下水道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它在地下,普通人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给力主修建的邵圣增添光彩,但却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暴雨时节骤然增多的雨水,都可以通过下水道汇集起来,至城外沉淀池沉淀,再排入洛水。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甚至不下于宫城的修建。圣人在做决策时,一开始就招致了很多反对,因为这有滥用民力的嫌疑。

    但经历过长安地下水污染的官员们,最终在邵圣的坚持下同意了,并且由工部主导,分段包干,每一段都要有科考录取的营建士出设计图纸,然后跟踪工程进度。

    李谟负责的便是通利坊这一片。

    这里居住着不少达官贵人,还地近集市,尤为重要,所以他不敢马虎,经常下井查看。

    「干得不错。」足足检查了一个多时辰后,李谟顺着检修口爬了上去,对负责此段工程的新安县夫子们笑了笑,道「待工部查验通过之后,你们便可回乡了。届时还有赏赐,一人领两斗粟、一匹毛布,以酬诸位劳苦。」

    「谢朝廷赏赐。」统带夫子们的头头们纷纷拜谢。

    「唉,都不容易。」李谟叹了口气,道:「工部来查验的时候,我可能已不在了。还有些首尾活计,你等好自为之吧别偷工减料。」

    「不会的,不会的。」众人纷纷应道。

    同时也有些遗憾,这位营建士的背景,大伙已经打听清楚了,竟然是济阴郡公李延龄之孙。出身如此显赫,为人却还如此和气,一点架子都没有,让人非常感慨,对他的离去非常惋惜。

    惋惜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好说话,更是因为有这么一尊大佛顶在这里,能帮他们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刁难--李谟是李延龄次子李信的第二个儿子,虽说是庶出中的庶出,但到底能在济阴郡公面前说得上话,影响力绝对不能低估的。

    李谟离开工地之后,径直回了家。

    家宅并不大,也没什么多余的人,只不过三两仆婢罢了,这几日便要遣散。

    这套位于尚善坊的宅子,他已经交托给好友,让他寻个好租客租出去。至于他本人,确实要走了,时间就在明年二月,目的地是安东府。

    安东府非常缺人才,各行各业的都缺。像他们这类营建士,更是缺得厉害,因为安东府百废待兴,城池、陂池、沟渠、桥梁、房屋、码头等等,项目多得不得了,积蓄专(土)业(木)

    人(老)才(哥)。

    老实说,李谟并不太愿意去那个鬼地方。

    虽然很多人都在吹安东府土地好,攥一把都能流油,胡乱撒点种子都能有不错的收成。但李谟知道那都是胡扯,安东府六县,也就旅顺有点模样,但比起中原州县还是差了老大一截。他这种营建士去了那边,也是要啥没啥,更别说普通人了。

    但形势逼人,不去不行啊。

    他都被赶到这个小宅院来住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母亲病逝之后,这日子是真的一落千丈,能读完国子监,考取营建士,都是阿翁关照,外加自己确有几分才学。

    罢了,去投杜光又算逑!李谟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封祖父李延龄的亲笔介绍信,叹了口气。家里能帮的,仅止于此了。往后的路,只能靠自己来走。

    「不能泄气。」李谟将信收好。多少人想要这种推荐信还没门路呢,他虽是李家二房庶出,依然超过了绝大多数人。有此优势,若还干不出点人样来,情何以堪?

    隔壁院子内响起了一阵笑声,不一会儿,便有人来请李谟一起赴宴,李谟含笑着婉拒了。他与邻居不是很熟,也不太愿意凑这些热闹,不过却不介意攀谈几句。

    「张君乃泉州人?」李谟有些惊讶,居然是威武军节度使王氏治下的士子。

    「泉州晋江县的。」张生说道:「小地方,不值一提。」

    李谟笑了,道:「走遍千山万水,张君阅历之丰,远超我等,实在佩服。」

    「地方不靖,山贼江匪甚多,这可不是什么好经历。」张生苦笑道。

    「此番来洛阳,是为了明岁科考?」李谟问道。

    「正是。」张生答道。

    「考哪科?」

    「本来踌躇满志,想高中进士的。」张生叹道:「但与同辈一交流,发现我的才学太差了。今年试着考一次,若不成,便考明经碰碰运气了。」

    「张君何如此气馁?」李谟劝道:「多走走,多看看,多学学,总能考上的。」

    「承你吉言了。」张生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许笑容,又问道:「听闻李君考的是营建士?」

    「正是。」李谟说道:「我在国子监学的便是营建科,侥幸在今岁考中了营建士。」

    张生肃然起敬。

    科考生源之中,诸国学是一大来源。能进国子监的,是普通人吗?那可是勋贵子弟的老巢啊。

    张生的眼中升起几分热切的光芒,再三邀请李谟去隔壁赴宴,只听他说道:「「都是福建同乡,慕洛邑风华,正想结识下京城士子呢。」

    李谟笑了笑,不答反问道:「福建考生多吗?」

    「不少。」张生想了想,道:「与我同行的有七人,听闻还有其他几批人。跟朝集使一起进京的人数最多,有二十来人,福、建、泉、汀、漳诸州皆有。」

    快正月大朝会了,各州朝集使都提前赶到了京城,开始交际来往。作为名义上臣服大夏的福建镇,哪怕做做样子,各州也得派人进京奉献礼品,参加朝会。

    跟朝集使一起进京的学子,自然可以公款吃喝,坐的交通工具也是最好的,可比单独进京的舒服多了。

    「福建学子也愿意上洛考学?」李谟问道。

    他是真的有点好奇,因为福建实在太远了。王审知又有点关起门来做土皇帝的做派,福建学子进京赶考,确实让他有点惊讶。要知道,这已经是大夏新朝了啊。

    如果还是前唐,诸藩镇学子入京考学,李谟一点不惊讶。因为前唐立国二百八十三年,深入人心,至今很多偏远地方依然不知道大唐已经亡国了。有这种威望在,学子想考一个前唐功名完全可以理解。

    但大夏的功名,现在也渐渐抢手起来了吗?

    「不来洛阳能去哪里?」李生诧异地说道:「南郊祭天禅让的新朝,开国气象也很不错。咱们节帅也是大夏臣子,如何不来?」

    李谟听了心中舒爽。

    他知道,大夏开国的程序一点毛病都没有。圣人先得授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再授诸道兵马元帅,然后三辞三让,最后南郊祭天,登基称帝,挑不出任何问题,连摄政的唐淑献皇后都称赞今上是中兴功臣。

    前朝之君都这么说了,场面当真是做足了,非常体面。

    出于这个原因,新朝的正统形象十分鲜明,或许这便是福建学子大批入京考学的主要原因吧?若是个草台班子,令天下人轻视,却不一定有这么多人来了,至少短期内不会,他们得观望观望,看看这个草台班子会不会很快完蛋。

    「进士没那么好考。」李谟说道:「我诗才不行,果断放弃了。总算在数学一道上还有点天赋,取巧考了个营建士。张君若觉得进士难考,明经也是不错的。」

    「考了明经,却不易得官。」张生苦笑道。

    前唐之时,外镇学子入京,基本都是奔着进士去的。明经之类的杂科,说实话含金量不高,在长安很难得官,回乡后也很难,没法竞争得过地方豪强出身的文人。

    藩镇,其实是一个高度地方化的军政集团。地方豪强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他们编织了密集的关系网。除非你用进士身份来以力破巧,不然没机会的。

    而且,最好还是本地出身的进士。不然的话,即便得到贵人赏识,聘用你做了节度掌书记、幕府判官之类的实权官员,也会人走茶凉。

    安史之乱后,很多名士展转于多个藩镇之间,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不是他们不想在一个地方长久做下去,实在是很难竞争得过地方豪强文人。恩主死了,或者调走了,他们往往就失业了,现实就这么残酷。

    「其实,有些地方,明经还是可以做官的,机会很大。」

    李谟突然说道。

    「哪里?」张生眼睛一亮,问道。

    「安东府。」李谟说道:「我过了元宵节便收拾行囊,准备出发了。张君不妨考虑考虑,那边实在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