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3 新的班底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入庙几日之后,李潼便有一种自己将要破茧蜕壳、羽化新生的感觉,实在是太无聊了,枯燥到感觉整个世界都是不对的。
每天就是参课诵经,然后归舍安坐,活动场所只集中在佛堂、寝室与会客厅之间,接触的便是那些礼官与僧徒。
类似的枯燥,他倒不是没有经历过,但哪怕旧年在仁智院幽禁时,起码还有个李守礼在身边吵闹。乾陵服丧的时候,甚至偶尔还能溜出去逛一逛。
他跟他大爷素昧平生,可是现在听到孝敬之名就有点反胃。穷极无聊的时候,甚至想到他奶奶这么安排就是为了把自己曾经承受过的痛苦传递下来,顺便点醒他的反社会人格,强化祖孙之间的血脉联系。
之所以觉得这份枯燥寂寞如此难熬,也在于李潼迫切想要知道朝廷跟他有关的人事安排,这关系到他究竟是逆风上扬,还是草草收场。
想要在接下来的时局中立稳,单凭他奶奶的眷顾是肯定做不到的,而且这份眷顾也未必就靠谱。他之前虽然也做了一些人事铺张,可是只凭那些七八品的下僚们,明显是不够应付接下来的风浪。
毕竟以前的他无论行事再怎么张扬,在那些大佬们看来,无非是一个爱折腾的小角色,虽然讨厌,但也没有什么大害。可是现在,他小山头耸的挺正,已经到了必须要正视且铲除的地步。
他西园集会搞得再怎么热闹,假使在这时候有武家一王重回天官吏部,逼迫郑杲不敢再对他大开方便之门、甚至是直接拿掉郑杲,那西园聚众可能顷刻间就会散掉大半。
所以接下来,李潼的王府官佐班底将会是他能走多远的一个重要条件。如今的他,爵是亲王,官则并州大都督,自然不可能再像旧封河东王时候那样几个青瓜随意打发了,将会直接与朝政局面挂钩。
在开元时期皇子皇孙统统圈起来当猪养之前,亲王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是颇为可观的,主要就体现在他们的府佐配给方面,在朝大臣将会直接兼领亲王府官职。
神龙革命后,中宗李显还能对武三思礼遇有加,两家人互动密切甚至还要超过李旦这个亲弟弟,当然不只是武则天的余泽,毕竟余泽大头还是落在继位的李显身上。经过武周一朝的人事积累,武三思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相王李旦的。
李潼之所以那么急切,受封之后直接在朝堂上便拉拢姚璹,除了找人分担火力之外,最主要的意图就是接下来组班子的时候,希望姚璹作为宰相能拉他一把。宰相手里掌握着中上层的人事权,只要姚璹能真心帮他,李潼的班子才不会太差。
现在姚璹不帮他也不行,朝堂上被李潼强拉出来,彼此间已经有了几分唇亡齿寒的意思。李潼如果走不稳,他也绝对好不了,半只脚已经踏入最上层的角力中来,绝不是再上山搜查祥瑞那么简单。
李潼心里虽然焦急的不得了,但且不说他自己眼下在孝敬皇帝庙出不去,朝廷百司也在封衙放大假、并不正常办公,所以最快也得人日以后才能得知结果。如果再遇上什么大事耽搁,很有可能一月里都组不起这个板子。
李潼就在这种焦躁中熬到了初十,中间几次李守礼等家人入庙来见,都因担心浪费每天两次的会客名额而直接拒绝了。
初十这一天,李潼总算是等来了凤阁舍人王勮,并送来初步的王府佐员名单,以供李潼参详。
这个王勃的哥哥跟李潼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态度还算好,客舍中见到僧徒将脚步虚浮的李潼搀扶进来,连忙起身,并忍不住说道:“大王虽然追慕德义,但也应该珍爱自身啊,何至于如此伤形自毁!”
李潼整个人都瘦了一圈,陷下去的眼睛更是血丝暗结,看起来较之此前的确是大有不同。听到这话后,嘴角只是有些无力的翘了一翘,心里却忍不住暗骂,老子特么哪知道换个爸爸这么苦,每天吃不饱,躺在床上穷算计,能不伤形才见鬼了!
说话间,王勮递上一份敕书,并说道:“朝中诸公今日群拟,为大王高配员佐,籍名略陈,如果大王没有异议,便可由鸾台发令,群僚入事。”
等的就是这个!
李潼接过敕书,看到名单排前几个名字,心绪便略有安定。
打头一个代王师,为司礼卿欧阳通兼领。对此李潼当然没有什么异议,在朝大员中,欧阳通算是难得能够不加掩饰的流露出对他们一家善意的人。
虽然说宰相领衔王师更有牌面,但终究还是不如这样本就关系不错的人舒服,换了一个不对付的王师,整天打小报告,那也挺让人难受。而且讲到时誉名望,欧阳通并不比当朝几个宰相弱,甚至还有胜之。
接下来代王长史,则由麟台少监王方庆兼领。王方庆出身江南名族琅琊王氏,是东晋宰相王导的直系子孙,早前由洛州都督迁洛州长史,眼下则担任李潼故职。
李潼对王方庆有印象,就是因为甚至就连他奶奶武则天都向王方庆求其从祖王羲之的墨宝。虽然说书圣真迹早在贞观年间就被太宗李世民索取大半,并埋在了昭陵,但王方庆家中应该还是有一些存留。
如今其人将要成为自己王府长史,李潼也是激动不已,打算斋期结束后一定要去王方庆家里见识一下书圣真迹,那可是足够以后吹牛逼的!
至于再往下的代王友,看到这名字,李潼不免一乐,竟然是模棱两可的苏味道。
王勮跟苏味道乃是连襟,都是裴行俭的女婿,待见少王看到苏味道名号时,神情有了明显的变化,于是便笑语道:“守真知能入事大王,也是颇感惊喜。大王才情卓然,守真亦文名早著,一府之内,妙笔群在,异日王邸必成士人争趋之地!”
李潼听到这话后也笑起来,他有着后世的记忆,对于苏味道的景仰远远不如对他后人苏轼,以后这家伙担任了自己的府官,可能苏轼就得在这条时间线上被扇没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保留抢救一批文学瑰宝,间不时写篇“明月几时有”跟苏味道一起欣赏一下,也是乐趣满满。
再下又有录事参军姚方沛,西阁祭酒陆景初。当然完整的名单还有数人,但李潼比较有印象的便只有这两个了。其中姚方沛便是鸾台纳言姚璹的少子,而陆景初则是凤阁舍人陆元方的儿子。
看完这一份名单,李潼第一感觉便是江南人大站队。整个名单有十几人,但除了苏味道等寥寥几个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出身江南名族,包括欧阳通在内。
虽然说眼下国朝一统,已经没了那么严重的南北分别。如欧阳通虽然出身南陈旧族,但父子几代俱为在朝名臣,安家于北方,与江南人也没有多大的牵扯。
但影响再小,终归还是有的。隋唐之世仍不同于宋明以后官僚职业化,在朝官员的本身社会身份仍然能产生不小的作用。一者自然是继承前朝旧弊,二者科举选才的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仍然没有完全取代门荫,甚至在中唐以前,门荫仍然是主流的取士方式之一。
隋唐之际,统治精度仍然下沉不够,地方上的大族影响力还是非常顽强。所以,如何治理名族也是关乎国策变化的一项内容。
如此一份名单,李潼倒是能够看出姚璹对他是真的很用心,甚至连自己的亲儿子都塞进来,毕竟都唇亡齿寒了。
当然姚璹南人出身,选用也主要集中在江南人群体中,但并不意味着这份名单质量就差。王方庆自不必说,历任内外,眼下虽然是在麟台病坊就职,但讲到资历也已经足堪拜相,只是仍然欠缺一些机缘。
至于陆元方父子,同样是父子两代为相的江南名族,陆景初又名陆象先,是原本历史上被睿宗李旦赐名。
虽然其他几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按照李潼所知这几人的标准衡量,想必也是一时优选。
总之,李潼自己对这份名单是非常满意的,甚至觉得按照这名单来看,自己被封作吴王似乎更加名副其实。由此也看出江南人在如今的朝中,的确是乏于表达,否则也不会扎堆进入到自己王府中来。
这些人既然愿意进来,李潼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以前这些人是散在各处,可是现在,武则天只要搞定李潼这个代王,这些人就会间接的控制起来,于时局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
不过一水的江南人也实在是太扎眼,并不符合李潼多元化发展的思路,想了想之后,他又另拿纸来添上了他大表哥房融与原王府故员桓彦范。
笔还没有放下,突然又想起一个人来,于是又将姚元崇的名字端端正正的写上了。虽然姚元崇祖籍也是江南,但为了他,李潼不在乎这点小节。
而且姚元崇本身便是以他新爸爸孝敬皇帝挽郎的身份入仕,有这一层关系,当然要更加亲密起来。
入庙几日之后,李潼便有一种自己将要破茧蜕壳、羽化新生的感觉,实在是太无聊了,枯燥到感觉整个世界都是不对的。
每天就是参课诵经,然后归舍安坐,活动场所只集中在佛堂、寝室与会客厅之间,接触的便是那些礼官与僧徒。
类似的枯燥,他倒不是没有经历过,但哪怕旧年在仁智院幽禁时,起码还有个李守礼在身边吵闹。乾陵服丧的时候,甚至偶尔还能溜出去逛一逛。
他跟他大爷素昧平生,可是现在听到孝敬之名就有点反胃。穷极无聊的时候,甚至想到他奶奶这么安排就是为了把自己曾经承受过的痛苦传递下来,顺便点醒他的反社会人格,强化祖孙之间的血脉联系。
之所以觉得这份枯燥寂寞如此难熬,也在于李潼迫切想要知道朝廷跟他有关的人事安排,这关系到他究竟是逆风上扬,还是草草收场。
想要在接下来的时局中立稳,单凭他奶奶的眷顾是肯定做不到的,而且这份眷顾也未必就靠谱。他之前虽然也做了一些人事铺张,可是只凭那些七八品的下僚们,明显是不够应付接下来的风浪。
毕竟以前的他无论行事再怎么张扬,在那些大佬们看来,无非是一个爱折腾的小角色,虽然讨厌,但也没有什么大害。可是现在,他小山头耸的挺正,已经到了必须要正视且铲除的地步。
他西园集会搞得再怎么热闹,假使在这时候有武家一王重回天官吏部,逼迫郑杲不敢再对他大开方便之门、甚至是直接拿掉郑杲,那西园聚众可能顷刻间就会散掉大半。
所以接下来,李潼的王府官佐班底将会是他能走多远的一个重要条件。如今的他,爵是亲王,官则并州大都督,自然不可能再像旧封河东王时候那样几个青瓜随意打发了,将会直接与朝政局面挂钩。
在开元时期皇子皇孙统统圈起来当猪养之前,亲王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是颇为可观的,主要就体现在他们的府佐配给方面,在朝大臣将会直接兼领亲王府官职。
神龙革命后,中宗李显还能对武三思礼遇有加,两家人互动密切甚至还要超过李旦这个亲弟弟,当然不只是武则天的余泽,毕竟余泽大头还是落在继位的李显身上。经过武周一朝的人事积累,武三思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相王李旦的。
李潼之所以那么急切,受封之后直接在朝堂上便拉拢姚璹,除了找人分担火力之外,最主要的意图就是接下来组班子的时候,希望姚璹作为宰相能拉他一把。宰相手里掌握着中上层的人事权,只要姚璹能真心帮他,李潼的班子才不会太差。
现在姚璹不帮他也不行,朝堂上被李潼强拉出来,彼此间已经有了几分唇亡齿寒的意思。李潼如果走不稳,他也绝对好不了,半只脚已经踏入最上层的角力中来,绝不是再上山搜查祥瑞那么简单。
李潼心里虽然焦急的不得了,但且不说他自己眼下在孝敬皇帝庙出不去,朝廷百司也在封衙放大假、并不正常办公,所以最快也得人日以后才能得知结果。如果再遇上什么大事耽搁,很有可能一月里都组不起这个板子。
李潼就在这种焦躁中熬到了初十,中间几次李守礼等家人入庙来见,都因担心浪费每天两次的会客名额而直接拒绝了。
初十这一天,李潼总算是等来了凤阁舍人王勮,并送来初步的王府佐员名单,以供李潼参详。
这个王勃的哥哥跟李潼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态度还算好,客舍中见到僧徒将脚步虚浮的李潼搀扶进来,连忙起身,并忍不住说道:“大王虽然追慕德义,但也应该珍爱自身啊,何至于如此伤形自毁!”
李潼整个人都瘦了一圈,陷下去的眼睛更是血丝暗结,看起来较之此前的确是大有不同。听到这话后,嘴角只是有些无力的翘了一翘,心里却忍不住暗骂,老子特么哪知道换个爸爸这么苦,每天吃不饱,躺在床上穷算计,能不伤形才见鬼了!
说话间,王勮递上一份敕书,并说道:“朝中诸公今日群拟,为大王高配员佐,籍名略陈,如果大王没有异议,便可由鸾台发令,群僚入事。”
等的就是这个!
李潼接过敕书,看到名单排前几个名字,心绪便略有安定。
打头一个代王师,为司礼卿欧阳通兼领。对此李潼当然没有什么异议,在朝大员中,欧阳通算是难得能够不加掩饰的流露出对他们一家善意的人。
虽然说宰相领衔王师更有牌面,但终究还是不如这样本就关系不错的人舒服,换了一个不对付的王师,整天打小报告,那也挺让人难受。而且讲到时誉名望,欧阳通并不比当朝几个宰相弱,甚至还有胜之。
接下来代王长史,则由麟台少监王方庆兼领。王方庆出身江南名族琅琊王氏,是东晋宰相王导的直系子孙,早前由洛州都督迁洛州长史,眼下则担任李潼故职。
李潼对王方庆有印象,就是因为甚至就连他奶奶武则天都向王方庆求其从祖王羲之的墨宝。虽然说书圣真迹早在贞观年间就被太宗李世民索取大半,并埋在了昭陵,但王方庆家中应该还是有一些存留。
如今其人将要成为自己王府长史,李潼也是激动不已,打算斋期结束后一定要去王方庆家里见识一下书圣真迹,那可是足够以后吹牛逼的!
至于再往下的代王友,看到这名字,李潼不免一乐,竟然是模棱两可的苏味道。
王勮跟苏味道乃是连襟,都是裴行俭的女婿,待见少王看到苏味道名号时,神情有了明显的变化,于是便笑语道:“守真知能入事大王,也是颇感惊喜。大王才情卓然,守真亦文名早著,一府之内,妙笔群在,异日王邸必成士人争趋之地!”
李潼听到这话后也笑起来,他有着后世的记忆,对于苏味道的景仰远远不如对他后人苏轼,以后这家伙担任了自己的府官,可能苏轼就得在这条时间线上被扇没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保留抢救一批文学瑰宝,间不时写篇“明月几时有”跟苏味道一起欣赏一下,也是乐趣满满。
再下又有录事参军姚方沛,西阁祭酒陆景初。当然完整的名单还有数人,但李潼比较有印象的便只有这两个了。其中姚方沛便是鸾台纳言姚璹的少子,而陆景初则是凤阁舍人陆元方的儿子。
看完这一份名单,李潼第一感觉便是江南人大站队。整个名单有十几人,但除了苏味道等寥寥几个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出身江南名族,包括欧阳通在内。
虽然说眼下国朝一统,已经没了那么严重的南北分别。如欧阳通虽然出身南陈旧族,但父子几代俱为在朝名臣,安家于北方,与江南人也没有多大的牵扯。
但影响再小,终归还是有的。隋唐之世仍不同于宋明以后官僚职业化,在朝官员的本身社会身份仍然能产生不小的作用。一者自然是继承前朝旧弊,二者科举选才的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仍然没有完全取代门荫,甚至在中唐以前,门荫仍然是主流的取士方式之一。
隋唐之际,统治精度仍然下沉不够,地方上的大族影响力还是非常顽强。所以,如何治理名族也是关乎国策变化的一项内容。
如此一份名单,李潼倒是能够看出姚璹对他是真的很用心,甚至连自己的亲儿子都塞进来,毕竟都唇亡齿寒了。
当然姚璹南人出身,选用也主要集中在江南人群体中,但并不意味着这份名单质量就差。王方庆自不必说,历任内外,眼下虽然是在麟台病坊就职,但讲到资历也已经足堪拜相,只是仍然欠缺一些机缘。
至于陆元方父子,同样是父子两代为相的江南名族,陆景初又名陆象先,是原本历史上被睿宗李旦赐名。
虽然其他几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按照李潼所知这几人的标准衡量,想必也是一时优选。
总之,李潼自己对这份名单是非常满意的,甚至觉得按照这名单来看,自己被封作吴王似乎更加名副其实。由此也看出江南人在如今的朝中,的确是乏于表达,否则也不会扎堆进入到自己王府中来。
这些人既然愿意进来,李潼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以前这些人是散在各处,可是现在,武则天只要搞定李潼这个代王,这些人就会间接的控制起来,于时局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
不过一水的江南人也实在是太扎眼,并不符合李潼多元化发展的思路,想了想之后,他又另拿纸来添上了他大表哥房融与原王府故员桓彦范。
笔还没有放下,突然又想起一个人来,于是又将姚元崇的名字端端正正的写上了。虽然姚元崇祖籍也是江南,但为了他,李潼不在乎这点小节。
而且姚元崇本身便是以他新爸爸孝敬皇帝挽郎的身份入仕,有这一层关系,当然要更加亲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