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苏厨 > 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诗

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诗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九百五十六章苏诗

    蔡确看了王珪一眼,说道:“陛下,此事终究尚未结案,御史台虽然有操切之嫌,但本心却是是好的。过了的确是过了,错了那也未必。”

    “说到底,苏轼的诗文,的确非毁了时政,而苏颂在陈世儒一案里边,也的确有嫌疑。”

    “而苏油与二苏乃叔侄兄弟,感情也极好,让他来补充一些细节,询问才刚刚开始,怎么就是吴相公嘴里的陷害忠良呢?”

    “臣离开御史台前,曾一再交代,苏颂和苏轼的材料,一定要拿稳,拿实,不可贸然行事。因为两人名声素著,说实话,臣也不信他们会有罪。”

    “可如今看来,御史们的弹劾,也不为无中生有。即便苏颂之事尚需调查,可苏轼文章诗词有问题,乃是事实。”

    “对了,李中丞今日前来,便是案情有了进展?”

    李定袖中如今便揣着苏轼的笔录,但是其中少了何正臣抽去的那几张。

    想到刚刚贾种民的那下场,哪里还敢取出来,只好说道:“案情尚在收集整理之中,不过关于大多数诗文里非毁朝政的内容,苏轼已然服罪。”

    赵顼说道:“还是操切了,我要的是事实,不是一定要苏轼服罪,御史台先弄清楚这一点。”

    “既然还在整理之中,那就整理好在奏报不迟。”

    李定脑门上汗都下来了,也不敢伸手擦,只好说道:“是。”

    蔡确这才继续言道:“陛下,至于苏油是不是有问题,现在也言之尚早,虽然以臣在陕西与他的交往来看,苏明润,真是实诚君子。”

    王珪心里咯噔一下,这是要闹哪样?给老子说好的一起狙击呢?

    却又听蔡确言道:“不过苏油既然已经自赴乌台,也就没有必要再急急忙忙地让他出来。”

    “苏明润常说一句话,一个错误,不能用另一个错误来掩盖,否则就是犯了两个错误。”

    “既然已经这样了,那还不如让御史们放手去查。”

    “查了没有问题,那就正好还了苏明润清白的名声,证明朝廷委他方面之重,机衡之要,乃实至名归,以后谁也挑不出不对来。”

    “查了要是有问题,那就让御史台密报陛下,由陛下来权衡轻重,或惩或赦,皆自上出,也不会震惊朝野中外。”

    “要是现在急着赦免他出来,反而会不清不白。”

    “一来可能会污了苏明润的名誉,二来,会让朝野以为朝廷害怕边臣,今后更是难制。”

    “不管是一是二,想来即便是苏明润自己,也绝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场面。请陛下熟思之。”

    王珪心底里给蔡确点了个赞,蔡持正果然厉害,这还真是行风又搅雨,滴水不沾身。

    蔡大帅哥风度翩翩侃侃而谈,让赵顼也颇为欣赏,说得也句句在理,点头道:“蔡爱卿所言甚善,既然已经这样了,合当如此办理。”

    “蔡卞。”

    蔡卞又转了出来:“臣在。”

    赵顼说道:“拟一道内旨,就这个意思,告诉苏油,不是朕不信他,而正是相信,才让他继续配合调查。”

    说完想了一下:“写完之后便装到密匣里,由李定给他带回去。”

    李定都傻了,要真是这样,苏油还怎么审?

    当即跪倒:“陛下另遣一黄门即可,设若由臣代劳,这案子就审不了了。最好是密折也停了,没有听说过进了乌台的人还能给陛下写奏章的,这实在是不合制度。”

    赵顼想想,对童贯说道:“也是,那一会儿童贯你去宣喻。”

    “另外,苏油只是配合调查,不是待录的罪囚,这奏事之权,当然还是要给的。”

    蔡确瞥了王珪一眼,正好王珪的眼神也瞥了过来,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里深深的无奈。

    事已至此,只好一起躬身:“陛下圣明。”

    当天晚些时候,御史台都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李定怒气冲冲地从宫里回来,舒亶和何正臣正在就可贞堂的搜检情况进行分析。

    同时,御史台前期发文给苏轼的朋友们,要求收集大苏的诗词,现在也回来了一些。

    何正臣与其说是在找茬,不如说是在欣赏:“这首意味实在高妙,乃刘恕罢官出京之时,苏轼写与他的。”

    说完摇头晃脑地念道: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妙极,苏轼诗中含典实在是有些多,学识丰博大,让人不能不叹服。”

    的确令人叹服。

    这诗首句,先是以孔子的不怨不容的典故,形容刘恕如孔子。

    次句的典故是东汉时,郑玄向马融问学,学成后返回山东,马融感喟:“吾道东矣。”故以比之,意思是说刘恕离京,便如当年学识随着郑玄学成东去那样,京中再没什么学问人了了。

    三句颔联以汲黯比作刘恕。“汲黯在朝,淮南寝谋”。

    其实就是说刘恕的刚直令王安石畏惧。苏轼将王安石比作淮南王,也很巧妙,隐在“淮南”之后的“王”字,指王安石的姓。

    四句“归去方知冀北空”,出于韩愈《送温造赴河阳军序》:冀北之地产马,“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这句感慨,是说随着刘恕一走,史馆无千里马了。

    五句用“嵇绍昂昂,如独鹤在鸡群。”的典故,又用《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的典故,将刘恕比作鹤,以新党众臣为鸡,意为刘恕一去,朝中小人们再不用胆战心惊了。

    六句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而当时新党将王安石和吕惠卿比喻为孔子颜渊,正符合“具曰‘予圣’”这个典故,苏轼的意思,分明是骂他们相互吹捧,以圣贤标榜自己,实际上只是一群乌鸦。

    第七句说的是匡裕求道,周天子想着要让他出山相助。但是他并不想过问这些世俗人的纷繁事情,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只想一心学道而成仙,走入深山无人之处再不出来,最后成仙而去。

    后来人们把匡裕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这就是庐山,匡山,匡庐这三个名称的由来。

    而庐山在江西,刘恕正是江西人,这是将刘恕比喻为品行高洁的神仙老乡。

    第八句“幽人”,除了形容刘恕品性,还有隐藏的祝福。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

    五十六个字,八句话,里边隐藏的信息量大到惊人,句句精辟,典典稳妥,完全就是给刘恕量身定制一般。

    虽然用典多到爆炸,但是因为行文自然,即使是普通的诗词爱好者,读起来一点不觉得突兀,将不熟悉的典故放过,一样是一首好诗。

    而对于进阶者来说,这种诗越读会越加敬畏,这就是欧阳修给苏轼改卷子的时候,苏轼编造典故,欧阳修却害怕是自己书读少了的原因。

    这同样也是苏油连司马光,王安石的诗,都敢于陪和,而对大苏却敬谢不敏的原因。

    这尼玛,怎么陪得?

    舒亶表示不服:“庐山自古不到处的格律为平平仄仄仄仄仄,这句不妥,且末句第五字,没有换用平声来救。算不得好诗。”

    何正臣偷偷翻了翻白眼,一味追求格律工整,本身就是落了下乘。何况在前六句格律规整的情况下,第七句突然用了这么一个拗句,更增全诗的“傲兀”。

    这也是和刘恕离京的背景相合的。

    所以你可以不懂,但是也请不要乱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