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盟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政事堂。
厅内来恒正捧着一卷《搜神记》看的津津有味,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特别兴盛,有鬼魅有佛法,有神仙方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搜神记是东晋年间所写,也是这类书中名头最大的一本。
这本书满篇鬼神,其中也有许多人鬼爱情故事,如紫玉韩重婚缘,辛道度等都是讲大胆追求自己婚姻,甚至人鬼相爱的故事。
做为贞观朝第一科的科举进士,来恒的仕途还是不错的,尤其做为秦琼的义子,朝中还有个做宰相的义弟秦琅照顾,当然是一帆风顺的。金榜题名后,被皇帝钦授了秘书省的校书郎。
秘书省呆了三年,转到翰林院又做了一年,今年则又被调到了政事堂,做了堂后官。
政事堂如今地位越来越高,职权超越三省,大权总揽,机构也越来越健全,从武德年间仅为宰相议事会议,变成了现在的最高中枢决策机构,因此政事堂下分设五房,为枢机房、吏房、兵房、户房和刑礼房五房。
每房设三名堂后官,又有主书、录事等吏员。三名堂后官,则皆选京官担任,因为五房主要承担的是政事堂的秘书工作,因此堂后官基本上是自秘书省、翰林院等选调的士人担任。
来恒是枢机房的堂后官,正式官称是政事堂枢机郎中,为正六品下职官,下面还有校书郎、正字、录事、主书等官吏。
政事堂五房协助宰相办公,其中枢机房则专门经管皇帝下达给宰相的诏敕等行文,负责将诏敕收受、转递给宰相,他们平时做的就是转达皇帝文书于宰相,经宰相副署后再转给朝廷百司施行,是一个承办机密公文的秘书部门。
来恒在秘书省和翰林院当了四年差,干的职事也一直就是文字工作,对这新差事倒是得心应手。
尤其有秦琅的照应,加上马周这个宰相之前也是他翰林院的长官,而侍中魏征之前任秘书监时,对校书郎来恒也是十分欣赏,故此来恒进入政事堂后,如鱼得水,办事也深得宰相们赞赏。
枢机房是五房中最重要的一房,不过政事堂宰相们每天早是朝会,然后来政事堂议事,中午堂食过后,便各归本衙办公去了,政事堂五房官吏也就轻松许多。
来恒还能得闲看会小说。
一名主书过来禀报,“来郎中,翰林院刚派人送来陛下的指令,是关于出兵西域之事。”
来恒放下手里的搜神记,“嗯,翰林学士草诏过了,还是要经政事堂宰相们再议,然后交给中书舍人草诏?”
“那位翰林说这是经过了甘露殿廷议的,所以让我们这边政事堂按制转给中书省,让中书舍人草诏,交宰相们副署,然后交有司施行!”
来恒端起茶杯喝了口来自剑南的蒙顶石花茶,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事情,点了点头,“好,我亲自给中书省拟文。”
主书退下,留下翰林院送来的公文。
这上面有皇帝的批示。
来恒提笔,迅速草拟了一份行文,召来一名堂后吏,让他去交给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其实就在政事堂外另一个院里办公,今年,皇帝为便于政事堂提高效率,同意了秦琅提议将政事堂从门下省迁到中书省的提议。
这样一来,宰相们在政事堂决议通过的事情,有时便可直接叫来中书舍人草拟诏敕,而且草拟后还不用再送去门下省了。
以往制度,是中书决策草诏,门下审核封驳,尚书省执行。中书省拟好的决策,还要送去门下省,可往往又不能通过,还得再拿回去重拟,一来二去的极费时间。
所以后来太上皇于武德中设立政事堂,让宰相们在门下省议事,也便于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令直接商议,不过这样还是有些问题,所以现在迁到中书省后,宰相们在政事堂议好后,直接让中书舍人草诏,草诏的时候还可以继续讨论商议。
中书舍人草拟好诏敕后,也就不必再经门下省审核,更不用担心被封驳。三省的长官们已经在会上直接达成一致了,也就不用再担心扯皮争执。
实际上,政事堂已经等于是把中书和门下两省的权力合二为一了,过去把决策、审核、执行,三权分立,如今却将决策与审核归一,中书舍人跟给事中,实际上都完全半依附于政事堂。
就如现在,枢机房的政事郎来恒,便直接一封行文转给六位中书舍人们,让他们按皇帝和宰相们的决议,起草诏敕,然后再送到政事堂来,给宰相们副署,甚至中书舍人们只能按来恒根据决议写的内容来草诏。
来恒已经相当于是一个中书侍郎一样,夺了不少中书舍人的权。
加上翰林学士们分了内诏之权,中书舍人确实大不如从前了。
堂吏把行文接下出去,来恒重新拿起搜神记,可看了几页却看不进去了,脑子里想的是刚刚皇帝对西域用兵的选帅调将。
长孙无忌挂帅为天山道总管,只怕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李靖想去,侯君集更是先斩后奏,之前堂后官吏们猜测,或许卫国公会挂帅统征,可结果却是不知兵的长孙无忌前去。中了状元之后,在京城任官数年,来恒也早非只知读圣贤书的士人,他很清楚,朝堂之上,处处勾心斗角。
政事堂诸相公里,义父一直镇藩在外,李靖以足疾不理事,杨恭仁也只是挂个衔而已,除了这三位。
剩下的诸位相公,其实也并不是一团和气,加之政事堂宰相们更替频繁,更加使的政事堂的水很深。
秦琅与长孙无忌是坚定盟友,跟马周关系很好,与戴胄关系也不错,与房玄龄还是同乡,对魏征还有过相助之恩,可实际上魏征却经常攻击弹劾秦琅。
义弟秦琅真正在政事堂中的盟友,实则就长孙无忌跟马周二人。
长孙无忌挂帅西域,秦琅在政事堂又少一个盟友了。
来恒还是很佩服秦琅,居然荐长孙无忌挂帅西域,这一招可谓是对侯君集的绝杀。
义弟在朝中,还是缺人啊。
想起昨日跟秦琅的一番谈话,秦琅打算运作让许敬宗入朝,出任转运使一职,来恒觉得这倒是不错的安排,许敬宗资历是有的,曾经是秦王府十八学士,武德九年调任长安县令,后来还临时检校过雍州治中之职,只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皇帝。
若非秦琅帮助,许敬宗只怕早不知道贬到岭南哪个蛮地当了个州司马了,哪还有现在的主管一道常平司的可能。他这两年在地方上,倒也干的不错,体现出了不错的才干。
转运使司经历了秦琅、戴胄、马周三位转运使后,现在由姜行本检校,可姜行本虽是皇帝潜邸旧臣,但对于经济这一块却不太擅长,这差事干的并不太顺,皇帝也多有不满,此时运作调许敬宗回朝,倒是个不错的时机。
秦琅为宰相兼东宫詹事,再领兵部尚书,而马周是宰相、中书侍郎,长孙无忌是宰相、吏部尚书,若是再让许敬宗回来做转运司,分管财计钱粮,确实不错。
这事应当趁着长孙无忌离京之前办下来最妥。
想及此,来恒便挟了支笔出来,铺开一张黄麻纸,提笔书写。
······
皇城,兵部衙门。
秦琅从宫里回来,顾不得肉疼损失了两片樱桃林,因为要出兵西域,兵部骤然事物繁杂起来。
兵部职掌五六品武官铨选考核,(五品以上送中书门下,六品以下量资注定),掌军籍等。
最重要的就三项,军政、军令以及武官铨选考核。
大唐贞观兵部的职权还是很重的,本部操赏罚进退将帅之柄。
相比之下,南北衙的十二卫四府六军,名义上掌统兵之权,实际上南衙十二卫只掌番上府兵的统领之权,地方府兵根本无权统调。
如现在这样要出征打仗了,南北两衙都没权插手,皇帝选帅调将,兵部发令,按旨意向关中陇右河西各折冲府征调府兵,调集军械粮草转运前线。
兵部的事务一下子十倍提升不止,做为兵部尚书,许多事情都要他签名审核。
兵部四司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一位尚书两位侍郎,四位郎中,四位员外郎,秦琅对下官们放权,具体事务全让他们处置,最后报到他这里来,负责审核一下便好,倒也减轻了许多负担。
坐在公房里,秦琅提笔在写一个名单,梁建方、高侃、高甄生、席君买、长孙冲、程处默、尉迟宝琪······这些都是秦琅的心腹或好友,这次西域之战,秦琅看来,完全就是去捡功劳的。
根本没有什么难度可言,长孙无忌虽不懂兵,可程咬金李道宗苏定方薛万彻都是有名的猛将啊,随便派一两个都够了,何况这次还纠集了突厥、铁勒、吐谷浑、党项还有西突厥几部,以及高昌等西域数国,这么多人马群殴如今失了人心的肆叶护,基本上没有半点悬念的。
这样的机会,当然得安插一下自己人。
蕃将契苾何力找上门来,主动向秦琅请求要从征,这位尚了县主的蕃将,要为祖父报仇。
“陛下若是同意,我自然没有意见的。”
契苾何力还是想通过秦琅向主帅长孙无忌举荐,只要能得到长孙的推荐信,他再找皇帝就十拿九稳了。
秦琅瞧了瞧旁边的阿史那社尔,这位是杨国忠的亲弟弟,同父异母,都是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先前杨国忠还是郁射设阿史那摸末驻于河套时,社尔封拓设,与欲谷设同驻于漠北的。
后来欲谷设带部迁到西域高昌一带去了,社尔则南下漠南归附大唐。
唐灭颉利之后,把东突厥之地,分设了多个都督府,然后明面上仍然让颉利当大汗,然后让杨国忠跟突利分任左右贤王,再下面又委任了东南西北四设,左右贤王与四设,同时兼任都督,各统一部。
本质上还是要把东突厥分割开来,契苾何力与社尔还有思摩加上史大奈,被挑选为四设,还是很得李世民信任的。
阿史那社尔与李思摩一样,也被赐国姓,尚县主,封国公,拜右骁卫大将军,加号镇军大将军。
待遇非常好,官爵也很高,不过社尔做为东突厥北设,地盘本在漠北,现在却只能占据着大碛以南,阴山以北的一小片地区,而且自去年回朝后,就没再放出去了,一直留在京城。
社尔跟摸末是亲兄弟,摸末又拜了秦琼做义父,跟秦琅是义兄弟,本来社尔也算是秦琅的义兄的,可他却得赐国姓,姓李,又尚了宗室县主,辈份上是秦琅的堂姑丈,所以这个关系很复杂。
社尔陪着何力前来找秦琅,也希望秦琅替他给长孙无忌写一封推荐信,他也想去西域打仗,“我与欲谷同镇漠北多年,关系甚好,若能去西域为天可汗效力,定能起大用。”
社尔在阴山外还有不少部落人马,他说愿意抽调几万人马往征西域。
聊了半下午后,秦琅给他们一人一封举荐信,让他们带去给长孙无忌。
回头他又给他李世民上了一道密奏,他觉得现在东突厥人大量挤在漠南,也不是个事,倒不如来一个驱虎吞狼之计。
让契苾何力回河西统领契苾余部,让社尔从漠南带自己的本部,往西域从征,等平定肆叶护之后,到时可顺势让契苾部回到旧地,天山以北的热海-碎叶川一带放牧,让社尔率部于高昌西北的可汗浮图城安置。
热海碎叶川便是伊丽河谷,而可汗浮图城是准噶尔盆地,这两个地方都是西域的要地,可汗浮图城这里有轮台,后世的乌城,而伊丽河谷更不要说,不仅是丝路北线的要道,也紧邻西突厥两大汗庭之一的千泉山。
若是用两个忠于大唐的东突厥部落,安置于西域的两个要点,无疑能帮助大唐进一步打击西突厥,更快的把西域控制在手。
他还提议,到时把欲谷设安置到鹰娑川,这里位于焉耆、龟兹的东北,高昌的西面,原来最早是铁勒人的地盘,契苾歌愣当年在此称汗,后来被击败后才被迁往热海。
至于泥孰,待灭掉肆叶护后,可以让他建牙到康居国萨末鞬城,或是石国的拓折城,把他安排到昭武九姓去。
而天山以南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五国,则要想办法将突厥驻军赶走,将他们纳入大唐的羁糜统治,可设五个都督府,让五国国王担任都督,封公侯之爵。
政事堂。
厅内来恒正捧着一卷《搜神记》看的津津有味,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特别兴盛,有鬼魅有佛法,有神仙方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搜神记是东晋年间所写,也是这类书中名头最大的一本。
这本书满篇鬼神,其中也有许多人鬼爱情故事,如紫玉韩重婚缘,辛道度等都是讲大胆追求自己婚姻,甚至人鬼相爱的故事。
做为贞观朝第一科的科举进士,来恒的仕途还是不错的,尤其做为秦琼的义子,朝中还有个做宰相的义弟秦琅照顾,当然是一帆风顺的。金榜题名后,被皇帝钦授了秘书省的校书郎。
秘书省呆了三年,转到翰林院又做了一年,今年则又被调到了政事堂,做了堂后官。
政事堂如今地位越来越高,职权超越三省,大权总揽,机构也越来越健全,从武德年间仅为宰相议事会议,变成了现在的最高中枢决策机构,因此政事堂下分设五房,为枢机房、吏房、兵房、户房和刑礼房五房。
每房设三名堂后官,又有主书、录事等吏员。三名堂后官,则皆选京官担任,因为五房主要承担的是政事堂的秘书工作,因此堂后官基本上是自秘书省、翰林院等选调的士人担任。
来恒是枢机房的堂后官,正式官称是政事堂枢机郎中,为正六品下职官,下面还有校书郎、正字、录事、主书等官吏。
政事堂五房协助宰相办公,其中枢机房则专门经管皇帝下达给宰相的诏敕等行文,负责将诏敕收受、转递给宰相,他们平时做的就是转达皇帝文书于宰相,经宰相副署后再转给朝廷百司施行,是一个承办机密公文的秘书部门。
来恒在秘书省和翰林院当了四年差,干的职事也一直就是文字工作,对这新差事倒是得心应手。
尤其有秦琅的照应,加上马周这个宰相之前也是他翰林院的长官,而侍中魏征之前任秘书监时,对校书郎来恒也是十分欣赏,故此来恒进入政事堂后,如鱼得水,办事也深得宰相们赞赏。
枢机房是五房中最重要的一房,不过政事堂宰相们每天早是朝会,然后来政事堂议事,中午堂食过后,便各归本衙办公去了,政事堂五房官吏也就轻松许多。
来恒还能得闲看会小说。
一名主书过来禀报,“来郎中,翰林院刚派人送来陛下的指令,是关于出兵西域之事。”
来恒放下手里的搜神记,“嗯,翰林学士草诏过了,还是要经政事堂宰相们再议,然后交给中书舍人草诏?”
“那位翰林说这是经过了甘露殿廷议的,所以让我们这边政事堂按制转给中书省,让中书舍人草诏,交宰相们副署,然后交有司施行!”
来恒端起茶杯喝了口来自剑南的蒙顶石花茶,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事情,点了点头,“好,我亲自给中书省拟文。”
主书退下,留下翰林院送来的公文。
这上面有皇帝的批示。
来恒提笔,迅速草拟了一份行文,召来一名堂后吏,让他去交给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其实就在政事堂外另一个院里办公,今年,皇帝为便于政事堂提高效率,同意了秦琅提议将政事堂从门下省迁到中书省的提议。
这样一来,宰相们在政事堂决议通过的事情,有时便可直接叫来中书舍人草拟诏敕,而且草拟后还不用再送去门下省了。
以往制度,是中书决策草诏,门下审核封驳,尚书省执行。中书省拟好的决策,还要送去门下省,可往往又不能通过,还得再拿回去重拟,一来二去的极费时间。
所以后来太上皇于武德中设立政事堂,让宰相们在门下省议事,也便于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令直接商议,不过这样还是有些问题,所以现在迁到中书省后,宰相们在政事堂议好后,直接让中书舍人草诏,草诏的时候还可以继续讨论商议。
中书舍人草拟好诏敕后,也就不必再经门下省审核,更不用担心被封驳。三省的长官们已经在会上直接达成一致了,也就不用再担心扯皮争执。
实际上,政事堂已经等于是把中书和门下两省的权力合二为一了,过去把决策、审核、执行,三权分立,如今却将决策与审核归一,中书舍人跟给事中,实际上都完全半依附于政事堂。
就如现在,枢机房的政事郎来恒,便直接一封行文转给六位中书舍人们,让他们按皇帝和宰相们的决议,起草诏敕,然后再送到政事堂来,给宰相们副署,甚至中书舍人们只能按来恒根据决议写的内容来草诏。
来恒已经相当于是一个中书侍郎一样,夺了不少中书舍人的权。
加上翰林学士们分了内诏之权,中书舍人确实大不如从前了。
堂吏把行文接下出去,来恒重新拿起搜神记,可看了几页却看不进去了,脑子里想的是刚刚皇帝对西域用兵的选帅调将。
长孙无忌挂帅为天山道总管,只怕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李靖想去,侯君集更是先斩后奏,之前堂后官吏们猜测,或许卫国公会挂帅统征,可结果却是不知兵的长孙无忌前去。中了状元之后,在京城任官数年,来恒也早非只知读圣贤书的士人,他很清楚,朝堂之上,处处勾心斗角。
政事堂诸相公里,义父一直镇藩在外,李靖以足疾不理事,杨恭仁也只是挂个衔而已,除了这三位。
剩下的诸位相公,其实也并不是一团和气,加之政事堂宰相们更替频繁,更加使的政事堂的水很深。
秦琅与长孙无忌是坚定盟友,跟马周关系很好,与戴胄关系也不错,与房玄龄还是同乡,对魏征还有过相助之恩,可实际上魏征却经常攻击弹劾秦琅。
义弟秦琅真正在政事堂中的盟友,实则就长孙无忌跟马周二人。
长孙无忌挂帅西域,秦琅在政事堂又少一个盟友了。
来恒还是很佩服秦琅,居然荐长孙无忌挂帅西域,这一招可谓是对侯君集的绝杀。
义弟在朝中,还是缺人啊。
想起昨日跟秦琅的一番谈话,秦琅打算运作让许敬宗入朝,出任转运使一职,来恒觉得这倒是不错的安排,许敬宗资历是有的,曾经是秦王府十八学士,武德九年调任长安县令,后来还临时检校过雍州治中之职,只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皇帝。
若非秦琅帮助,许敬宗只怕早不知道贬到岭南哪个蛮地当了个州司马了,哪还有现在的主管一道常平司的可能。他这两年在地方上,倒也干的不错,体现出了不错的才干。
转运使司经历了秦琅、戴胄、马周三位转运使后,现在由姜行本检校,可姜行本虽是皇帝潜邸旧臣,但对于经济这一块却不太擅长,这差事干的并不太顺,皇帝也多有不满,此时运作调许敬宗回朝,倒是个不错的时机。
秦琅为宰相兼东宫詹事,再领兵部尚书,而马周是宰相、中书侍郎,长孙无忌是宰相、吏部尚书,若是再让许敬宗回来做转运司,分管财计钱粮,确实不错。
这事应当趁着长孙无忌离京之前办下来最妥。
想及此,来恒便挟了支笔出来,铺开一张黄麻纸,提笔书写。
······
皇城,兵部衙门。
秦琅从宫里回来,顾不得肉疼损失了两片樱桃林,因为要出兵西域,兵部骤然事物繁杂起来。
兵部职掌五六品武官铨选考核,(五品以上送中书门下,六品以下量资注定),掌军籍等。
最重要的就三项,军政、军令以及武官铨选考核。
大唐贞观兵部的职权还是很重的,本部操赏罚进退将帅之柄。
相比之下,南北衙的十二卫四府六军,名义上掌统兵之权,实际上南衙十二卫只掌番上府兵的统领之权,地方府兵根本无权统调。
如现在这样要出征打仗了,南北两衙都没权插手,皇帝选帅调将,兵部发令,按旨意向关中陇右河西各折冲府征调府兵,调集军械粮草转运前线。
兵部的事务一下子十倍提升不止,做为兵部尚书,许多事情都要他签名审核。
兵部四司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一位尚书两位侍郎,四位郎中,四位员外郎,秦琅对下官们放权,具体事务全让他们处置,最后报到他这里来,负责审核一下便好,倒也减轻了许多负担。
坐在公房里,秦琅提笔在写一个名单,梁建方、高侃、高甄生、席君买、长孙冲、程处默、尉迟宝琪······这些都是秦琅的心腹或好友,这次西域之战,秦琅看来,完全就是去捡功劳的。
根本没有什么难度可言,长孙无忌虽不懂兵,可程咬金李道宗苏定方薛万彻都是有名的猛将啊,随便派一两个都够了,何况这次还纠集了突厥、铁勒、吐谷浑、党项还有西突厥几部,以及高昌等西域数国,这么多人马群殴如今失了人心的肆叶护,基本上没有半点悬念的。
这样的机会,当然得安插一下自己人。
蕃将契苾何力找上门来,主动向秦琅请求要从征,这位尚了县主的蕃将,要为祖父报仇。
“陛下若是同意,我自然没有意见的。”
契苾何力还是想通过秦琅向主帅长孙无忌举荐,只要能得到长孙的推荐信,他再找皇帝就十拿九稳了。
秦琅瞧了瞧旁边的阿史那社尔,这位是杨国忠的亲弟弟,同父异母,都是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先前杨国忠还是郁射设阿史那摸末驻于河套时,社尔封拓设,与欲谷设同驻于漠北的。
后来欲谷设带部迁到西域高昌一带去了,社尔则南下漠南归附大唐。
唐灭颉利之后,把东突厥之地,分设了多个都督府,然后明面上仍然让颉利当大汗,然后让杨国忠跟突利分任左右贤王,再下面又委任了东南西北四设,左右贤王与四设,同时兼任都督,各统一部。
本质上还是要把东突厥分割开来,契苾何力与社尔还有思摩加上史大奈,被挑选为四设,还是很得李世民信任的。
阿史那社尔与李思摩一样,也被赐国姓,尚县主,封国公,拜右骁卫大将军,加号镇军大将军。
待遇非常好,官爵也很高,不过社尔做为东突厥北设,地盘本在漠北,现在却只能占据着大碛以南,阴山以北的一小片地区,而且自去年回朝后,就没再放出去了,一直留在京城。
社尔跟摸末是亲兄弟,摸末又拜了秦琼做义父,跟秦琅是义兄弟,本来社尔也算是秦琅的义兄的,可他却得赐国姓,姓李,又尚了宗室县主,辈份上是秦琅的堂姑丈,所以这个关系很复杂。
社尔陪着何力前来找秦琅,也希望秦琅替他给长孙无忌写一封推荐信,他也想去西域打仗,“我与欲谷同镇漠北多年,关系甚好,若能去西域为天可汗效力,定能起大用。”
社尔在阴山外还有不少部落人马,他说愿意抽调几万人马往征西域。
聊了半下午后,秦琅给他们一人一封举荐信,让他们带去给长孙无忌。
回头他又给他李世民上了一道密奏,他觉得现在东突厥人大量挤在漠南,也不是个事,倒不如来一个驱虎吞狼之计。
让契苾何力回河西统领契苾余部,让社尔从漠南带自己的本部,往西域从征,等平定肆叶护之后,到时可顺势让契苾部回到旧地,天山以北的热海-碎叶川一带放牧,让社尔率部于高昌西北的可汗浮图城安置。
热海碎叶川便是伊丽河谷,而可汗浮图城是准噶尔盆地,这两个地方都是西域的要地,可汗浮图城这里有轮台,后世的乌城,而伊丽河谷更不要说,不仅是丝路北线的要道,也紧邻西突厥两大汗庭之一的千泉山。
若是用两个忠于大唐的东突厥部落,安置于西域的两个要点,无疑能帮助大唐进一步打击西突厥,更快的把西域控制在手。
他还提议,到时把欲谷设安置到鹰娑川,这里位于焉耆、龟兹的东北,高昌的西面,原来最早是铁勒人的地盘,契苾歌愣当年在此称汗,后来被击败后才被迁往热海。
至于泥孰,待灭掉肆叶护后,可以让他建牙到康居国萨末鞬城,或是石国的拓折城,把他安排到昭武九姓去。
而天山以南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五国,则要想办法将突厥驻军赶走,将他们纳入大唐的羁糜统治,可设五个都督府,让五国国王担任都督,封公侯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