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卷 第六十七节 贾宝玉的路(第三更求月票!)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宝兄弟,假如你家环哥儿能读书,考取了举人进士,出仕做了官,你却在家里这样混日子,那么日后环哥儿回来了,你该怎么见你这位环兄弟呢?是大模大样的以兄见弟,会不会觉得自己矮了一头,心里会不会难受?你母亲和你姨娘的感受又会如何呢?还有成天把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老太君心里又该如何着想呢?你想过没有?”
冯紫英站定,语气淡漠,目光清冷,注视着有些手脚无措的贾宝玉。
“假如你母亲和你姨娘因为琐事争执起来,拿你说事儿,你心里,你母亲心里,会不会难受?嗯,你觉得这种可能性大不大?还有环老三日后当了官,正经八百的要向世叔讨要你屋里的哪个丫头去做妾,你觉得世叔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随随便便的列举了几个可能性,都让贾宝玉这冬日里冷汗涔涔,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冯大哥所说的这一切他从未考虑过。
贾兰也就罢了,虽然说不上有多少感情,毕竟他连珠大哥的模样都有些记不起来了,但贾兰也是嫡子,年龄实在太小,想不到那里去。
至于说环老三那个小屁孩儿,一脸猥琐样,成日里跟在自己屁股后边儿转,琢磨着找自己和三妹妹要点儿零花钱,给他几分碎银子他都能喜欢得眉花眼笑,他能读书?
可万一读出来了呢?
谁敢保证他读不出来书?
阖府上下,都觉得自己能读出来书,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多么厌恶读书。
这位冯大哥不也从未有人看好他能读书么?可现在呢?
在大名鼎鼎的青檀书院里玩得风生水起,连父亲、舅舅乃至母亲和老祖宗都经常谈论起他来,而且都是一脸唏嘘感慨,你能信么?
脸色苍白,汗出如浆,贾宝玉嘴唇都有些发青,原本风流倜傥的俊脸此时却恍如失魂落魄一般,整个身体如风中枯枝上摇晃的黄叶。
有些怜悯的拍了拍贾宝玉的肩头,冯紫英一副过来人的模样,温言道:“宝兄弟,好好想想吧,谁家父母不为自己儿女好?世叔这么做也是为你好,否则何须这大过年的把为兄招来替你出谋划策?”
宛如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不,应该是一艘小船,贾宝玉一把抓住冯紫英的胳膊:“冯大哥,你能耐大,办法多,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你帮帮我,帮我出出主意,我真的不想读书,一看见《四书五经》那些东西,就头疼,……”
冯紫英真想说,那你想干什么?但看到对方有些期盼的目光,他又有些不忍,想了一想才道:“宝兄弟,这么地吧,待会儿见了世叔,先听听世叔的想法,我们再来商量,好不好?”
如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现在的贾宝玉真的把冯紫英当成了救命稻草,先前对冯紫英的那些不满和怨恨此时早就抛在了脑瓜子后,至于说以后,那就两说,起码现在他是对冯紫英感恩戴德的。
看见贾政背负双手站在荣禧堂正中间,冯紫英踏进门槛之后便是一个拱手一个深鞠躬,“小侄见过政世叔。”
“紫英来了?”贾政略微矜持了一下,抬抬手,“都是自家人,何须如此客气,坐,坐。”
这荣禧堂上首是两张紫檀官帽椅,一看就是老物,乌油油的扶手椅背都被磨得光滑如镜,两边则是两顺楠木交椅。
背后是墨龙大画气势峥嵘,紫檀雕螭大案上古铜鼎和秘色瓷大瓶交相辉映,果真是气派无比。
地面是用苏州金砖铺设,这才是大家望族气象。
这等金砖也是现在才逐渐开放给民间,二十年前都还需要工部批准方才允许使用,这贾家当年肯定是获得了朝廷特批的。
单凭这份摆设,就不是冯家这等人家所能比的,皇上御赐牌匾,王爷写楹联,再加上这等一看都是些古物老物货色,随便拿一件出去只怕都能抵当万儿八千两银子,任谁走到这里一看,都觉得贾家怕是要富贵万年吧?
坐定,自然就是一番嘘寒问暖的寒暄,然后再问些在书院的日常生活,话题才开始步入正题。
冯紫英其实已经猜测到了贾政的心思。
贾宝玉必须要去读书了,但他的性子又摆在那里,怎么读,如何读,才能读得下去,读得出来,又不至于像他兄长那样弄得心力憔悴最终一命呜呼。
这也是让贾家众人最为头疼心烦的事情。
贾宝玉像一个受气鹌鹑一般蹩在一旁下手的椅中,这等话题他知道自己是插不上话的,贸然插话只能招来父亲的责骂,也只有冯大哥大概才能在父亲面前进言,父亲也才能听得进去了。
“紫英,不瞒你说,世叔这辈子一直希望家里能出一个像样的读书人,你珠大哥当年也是……”提起自己长子,贾政眼睛也哟有些湿润,可惜了一个读书种子。
“……,宝玉现在的情形你也看到了,前日里他舅舅也念叨说宝玉该去读书了,可他这身子骨和心性,世叔是真的为难,你前几年就在大同读书,回京之后又在国子监读书,现在更去了青檀书院读书,你帮世叔出个主意,看看宝玉下一步该怎么去读书?”
没说宝玉该怎么办,而是直接说该怎么读书,这就定了性,旁边的贾宝玉立时脸就又白了。
“世叔,小侄明白您的意思,宝玉必须要去读书,贾家不能没有一个读书人,……”冯紫英一下子就把话题点明,贾政连连点头,果然是一个有悟性的家伙,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那小侄可以问一问世叔对宝玉读书有什么期待么?”冯紫英需要根据对方的要求来确定方略,既然人家如此态度诚恳的求教,他也不可能拒之门外,出出主意,给个方略,博得贾家好感,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好歹还有丫头在人家家里住着呢。
一句话又问到了关键点上。
贾政看了一眼低垂着头不敢看他的宝玉,叹了一口气:“紫英,都不是外人,世叔也不瞒你,世叔倒是希望宝玉能像他兄长一样发奋读书,从秀才到举人,可是他的心性不定,世叔心里也没底啊。”
冯紫英点点头,这其实就是没有任何期望,只是希望贾宝玉能去读书,像贾珠一样,考个秀才,就算是给阖府上下一个交待了,如果万一文曲星垂青贾家,贾宝玉“一不小心”考上个举人呢?
冯紫英假作思考沉吟的低头不语,贾政也不催促,一时间荣禧堂里也是寂静无声,只有贾宝玉略显急促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世叔,您既然问到小侄,小侄也只能就小侄自己的一些看法说一说了。”
“紫英你尽管说,无需顾虑。”贾政点头。
“宝玉读书既然是大势所趋,那始终是要读的,但他年龄太小,而且身子骨也不比小侄这种风里来雨里去的粗糙耐造,所以小侄想法还是先让宝玉在家里请专门的塾师,或者是府中设立私学来读书,当然,塾师要请好,不能糊弄凑合,……”
冯紫英的话让贾政微微点头,现在要让刚满十岁的贾宝玉出去读书本身也不现实,那老太君和夫人就真的要和自己拼命了,贾政关心的是下一步。
“现在各家书院基本上都是只招收十四岁以上的学子,嗯,像小侄这种十二三岁的都属于特例,小侄先前都说了,我这也是在边地厮混惯了,身子骨强健,估计也没几个觉得小侄才十三岁,……”
贾政也笑了起来,的确,冯紫英这骨架子往那里一站,再加上他那份气度,说十五六岁绝对没人会怀疑。
“所以小侄琢磨不妨让宝玉现在家中读上三四年,如果行的话,再找机会进书院,只是青檀书院过于清苦,未必适合宝玉,但是通惠和崇正书院也还是有机会的,……”冯紫英想了想又道:“若是到时候进书院不合适的话,也还是可以考虑进国子监,荫监不行的话,不妨请王大人求陛下给个恩荫。”
大周规制,京官须得要文官四品、武官三品以上方可有子侄一人荫监,否则就只能皇帝特别加恩恩荫。
轮官品轶,贾政是不够格的,而贾赦倒是够了,但是贾琏应该已经把这个机会用过了,所以贾宝玉到时候要想荫监,只有走恩荫之路,但以王子腾现在的状态,这都不是问题。
又或者走捐监,那就太丢脸了,贾家不可能接受这种方式。
当然最好的去向是进书院。
冯紫英没点明,那就是四大书院任何一家,如果没有考取秀才,或者取得监生身份,都是不会接受的,不可能你去书院读书再去考秀才,那太丢书院的脸了。
贾政和贾宝玉都应该知晓这一点,也就是说要想进书院读书,那起码你要考一个秀才功名,或者去混个荫监身份才行。
贾政沉吟良久,最终还是点头。
应该说这是冯紫英给他出的最好主意了,如果贾宝玉未来三四年间能考中秀才,那皆大欢喜,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去书院读书,去不了青檀,崇正、通惠和叠翠都可以,也算是四大书院之一嘛,名也有了,范儿也有了。
实在不行,走荫监路,谋个国子监生,学冯紫英一样,再进书院,当然这可能要花的力气就大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冯紫英这样的机遇和气魄的。
看见眼前这个丰润高挑气度娴雅的女子来替自己倒茶,冯紫英心中也忍不住暗叹。
这钟鸣鼎食的簪缨之家的确不一样,光是眼前这倒水丫头只怕自己全府上下都找不出一个能顶得上的,水红绫子袄外加掐牙青缎背心,腰间系着一条月白杭绸汗巾,一张鸭蛋脸端庄秀美,几颗小雀斑落在白晃晃的脸庞上居然多了几分小俏皮。
冯紫英没有觉察到贾政和贾宝玉在看到这倒水丫头时都是一愣,贾政苦笑摇头,而贾宝玉则是一惊之后差点儿出声,但是马上就闭口不言。
这丫头先前是一直站在门外的,但隔着也不远,冯紫英也没在意,没想到这上来一倒茶,表情不卑不亢,手脚麻利娴熟,动作机敏灵活,显然是做惯了的,再加上这份姿容气度,所以也才能让冯紫英感慨万千。
只是多看两眼之后又觉得有些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但一时间却也想不起来,这荣国府里他统共就来过三回,但见过的莺莺燕燕倒是不少,只不过那一次走马观花的,也不好多瞧,只有个大概印象。
眼见得这女子倒完水婀娜娉婷的去了,冯紫英也没在意,便和贾政说起闲话来。
“来了,来了,老祖宗,鸳鸯姐姐回来了。”老远贾母院子里上房外就响起了一个丫头的声音。
“回来了?赶紧让她进来。”史老太君依然精神矍铄,坐在炕上连忙招呼着小丫鬟让鸳鸯进来。
这屋里暖意融融,莺莺燕燕的坐了一大堆,围绕着老太君。
下边坐着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王熙凤,周围则是几个女孩子,丫鬟们则都站在了自家姑娘的背后,窃窃私语着。
黛玉忍不住伸长脖子向外张望着,早知道冯大哥进府了,可是这等时间这等场合肯定是轮不到见面的,宝二哥亲迎,舅舅亲自在荣禧堂见他,足以说明这肯定是正事儿。
后来她才知道舅舅是要找冯大哥了解书院的情形,看样子也是要替宝二哥以后读书打算了。
想到这里黛玉就忍不住想要知道冯大哥究竟能够给舅舅出一个什么样的主意,这段时间里老祖宗和舅妈都是为此愁眉不展,少有发火的舅舅也几次发火。
一个仆人打碎了一个花瓶,换往日里也就是责骂一度,但那一日却被舅舅责令拖下去狠狠的打了一顿。
这事儿如果没有一个结果,只怕这阖府上下都不得安宁了。
“宝兄弟,假如你家环哥儿能读书,考取了举人进士,出仕做了官,你却在家里这样混日子,那么日后环哥儿回来了,你该怎么见你这位环兄弟呢?是大模大样的以兄见弟,会不会觉得自己矮了一头,心里会不会难受?你母亲和你姨娘的感受又会如何呢?还有成天把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老太君心里又该如何着想呢?你想过没有?”
冯紫英站定,语气淡漠,目光清冷,注视着有些手脚无措的贾宝玉。
“假如你母亲和你姨娘因为琐事争执起来,拿你说事儿,你心里,你母亲心里,会不会难受?嗯,你觉得这种可能性大不大?还有环老三日后当了官,正经八百的要向世叔讨要你屋里的哪个丫头去做妾,你觉得世叔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随随便便的列举了几个可能性,都让贾宝玉这冬日里冷汗涔涔,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冯大哥所说的这一切他从未考虑过。
贾兰也就罢了,虽然说不上有多少感情,毕竟他连珠大哥的模样都有些记不起来了,但贾兰也是嫡子,年龄实在太小,想不到那里去。
至于说环老三那个小屁孩儿,一脸猥琐样,成日里跟在自己屁股后边儿转,琢磨着找自己和三妹妹要点儿零花钱,给他几分碎银子他都能喜欢得眉花眼笑,他能读书?
可万一读出来了呢?
谁敢保证他读不出来书?
阖府上下,都觉得自己能读出来书,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多么厌恶读书。
这位冯大哥不也从未有人看好他能读书么?可现在呢?
在大名鼎鼎的青檀书院里玩得风生水起,连父亲、舅舅乃至母亲和老祖宗都经常谈论起他来,而且都是一脸唏嘘感慨,你能信么?
脸色苍白,汗出如浆,贾宝玉嘴唇都有些发青,原本风流倜傥的俊脸此时却恍如失魂落魄一般,整个身体如风中枯枝上摇晃的黄叶。
有些怜悯的拍了拍贾宝玉的肩头,冯紫英一副过来人的模样,温言道:“宝兄弟,好好想想吧,谁家父母不为自己儿女好?世叔这么做也是为你好,否则何须这大过年的把为兄招来替你出谋划策?”
宛如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不,应该是一艘小船,贾宝玉一把抓住冯紫英的胳膊:“冯大哥,你能耐大,办法多,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你帮帮我,帮我出出主意,我真的不想读书,一看见《四书五经》那些东西,就头疼,……”
冯紫英真想说,那你想干什么?但看到对方有些期盼的目光,他又有些不忍,想了一想才道:“宝兄弟,这么地吧,待会儿见了世叔,先听听世叔的想法,我们再来商量,好不好?”
如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现在的贾宝玉真的把冯紫英当成了救命稻草,先前对冯紫英的那些不满和怨恨此时早就抛在了脑瓜子后,至于说以后,那就两说,起码现在他是对冯紫英感恩戴德的。
看见贾政背负双手站在荣禧堂正中间,冯紫英踏进门槛之后便是一个拱手一个深鞠躬,“小侄见过政世叔。”
“紫英来了?”贾政略微矜持了一下,抬抬手,“都是自家人,何须如此客气,坐,坐。”
这荣禧堂上首是两张紫檀官帽椅,一看就是老物,乌油油的扶手椅背都被磨得光滑如镜,两边则是两顺楠木交椅。
背后是墨龙大画气势峥嵘,紫檀雕螭大案上古铜鼎和秘色瓷大瓶交相辉映,果真是气派无比。
地面是用苏州金砖铺设,这才是大家望族气象。
这等金砖也是现在才逐渐开放给民间,二十年前都还需要工部批准方才允许使用,这贾家当年肯定是获得了朝廷特批的。
单凭这份摆设,就不是冯家这等人家所能比的,皇上御赐牌匾,王爷写楹联,再加上这等一看都是些古物老物货色,随便拿一件出去只怕都能抵当万儿八千两银子,任谁走到这里一看,都觉得贾家怕是要富贵万年吧?
坐定,自然就是一番嘘寒问暖的寒暄,然后再问些在书院的日常生活,话题才开始步入正题。
冯紫英其实已经猜测到了贾政的心思。
贾宝玉必须要去读书了,但他的性子又摆在那里,怎么读,如何读,才能读得下去,读得出来,又不至于像他兄长那样弄得心力憔悴最终一命呜呼。
这也是让贾家众人最为头疼心烦的事情。
贾宝玉像一个受气鹌鹑一般蹩在一旁下手的椅中,这等话题他知道自己是插不上话的,贸然插话只能招来父亲的责骂,也只有冯大哥大概才能在父亲面前进言,父亲也才能听得进去了。
“紫英,不瞒你说,世叔这辈子一直希望家里能出一个像样的读书人,你珠大哥当年也是……”提起自己长子,贾政眼睛也哟有些湿润,可惜了一个读书种子。
“……,宝玉现在的情形你也看到了,前日里他舅舅也念叨说宝玉该去读书了,可他这身子骨和心性,世叔是真的为难,你前几年就在大同读书,回京之后又在国子监读书,现在更去了青檀书院读书,你帮世叔出个主意,看看宝玉下一步该怎么去读书?”
没说宝玉该怎么办,而是直接说该怎么读书,这就定了性,旁边的贾宝玉立时脸就又白了。
“世叔,小侄明白您的意思,宝玉必须要去读书,贾家不能没有一个读书人,……”冯紫英一下子就把话题点明,贾政连连点头,果然是一个有悟性的家伙,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那小侄可以问一问世叔对宝玉读书有什么期待么?”冯紫英需要根据对方的要求来确定方略,既然人家如此态度诚恳的求教,他也不可能拒之门外,出出主意,给个方略,博得贾家好感,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好歹还有丫头在人家家里住着呢。
一句话又问到了关键点上。
贾政看了一眼低垂着头不敢看他的宝玉,叹了一口气:“紫英,都不是外人,世叔也不瞒你,世叔倒是希望宝玉能像他兄长一样发奋读书,从秀才到举人,可是他的心性不定,世叔心里也没底啊。”
冯紫英点点头,这其实就是没有任何期望,只是希望贾宝玉能去读书,像贾珠一样,考个秀才,就算是给阖府上下一个交待了,如果万一文曲星垂青贾家,贾宝玉“一不小心”考上个举人呢?
冯紫英假作思考沉吟的低头不语,贾政也不催促,一时间荣禧堂里也是寂静无声,只有贾宝玉略显急促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世叔,您既然问到小侄,小侄也只能就小侄自己的一些看法说一说了。”
“紫英你尽管说,无需顾虑。”贾政点头。
“宝玉读书既然是大势所趋,那始终是要读的,但他年龄太小,而且身子骨也不比小侄这种风里来雨里去的粗糙耐造,所以小侄想法还是先让宝玉在家里请专门的塾师,或者是府中设立私学来读书,当然,塾师要请好,不能糊弄凑合,……”
冯紫英的话让贾政微微点头,现在要让刚满十岁的贾宝玉出去读书本身也不现实,那老太君和夫人就真的要和自己拼命了,贾政关心的是下一步。
“现在各家书院基本上都是只招收十四岁以上的学子,嗯,像小侄这种十二三岁的都属于特例,小侄先前都说了,我这也是在边地厮混惯了,身子骨强健,估计也没几个觉得小侄才十三岁,……”
贾政也笑了起来,的确,冯紫英这骨架子往那里一站,再加上他那份气度,说十五六岁绝对没人会怀疑。
“所以小侄琢磨不妨让宝玉现在家中读上三四年,如果行的话,再找机会进书院,只是青檀书院过于清苦,未必适合宝玉,但是通惠和崇正书院也还是有机会的,……”冯紫英想了想又道:“若是到时候进书院不合适的话,也还是可以考虑进国子监,荫监不行的话,不妨请王大人求陛下给个恩荫。”
大周规制,京官须得要文官四品、武官三品以上方可有子侄一人荫监,否则就只能皇帝特别加恩恩荫。
轮官品轶,贾政是不够格的,而贾赦倒是够了,但是贾琏应该已经把这个机会用过了,所以贾宝玉到时候要想荫监,只有走恩荫之路,但以王子腾现在的状态,这都不是问题。
又或者走捐监,那就太丢脸了,贾家不可能接受这种方式。
当然最好的去向是进书院。
冯紫英没点明,那就是四大书院任何一家,如果没有考取秀才,或者取得监生身份,都是不会接受的,不可能你去书院读书再去考秀才,那太丢书院的脸了。
贾政和贾宝玉都应该知晓这一点,也就是说要想进书院读书,那起码你要考一个秀才功名,或者去混个荫监身份才行。
贾政沉吟良久,最终还是点头。
应该说这是冯紫英给他出的最好主意了,如果贾宝玉未来三四年间能考中秀才,那皆大欢喜,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去书院读书,去不了青檀,崇正、通惠和叠翠都可以,也算是四大书院之一嘛,名也有了,范儿也有了。
实在不行,走荫监路,谋个国子监生,学冯紫英一样,再进书院,当然这可能要花的力气就大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冯紫英这样的机遇和气魄的。
看见眼前这个丰润高挑气度娴雅的女子来替自己倒茶,冯紫英心中也忍不住暗叹。
这钟鸣鼎食的簪缨之家的确不一样,光是眼前这倒水丫头只怕自己全府上下都找不出一个能顶得上的,水红绫子袄外加掐牙青缎背心,腰间系着一条月白杭绸汗巾,一张鸭蛋脸端庄秀美,几颗小雀斑落在白晃晃的脸庞上居然多了几分小俏皮。
冯紫英没有觉察到贾政和贾宝玉在看到这倒水丫头时都是一愣,贾政苦笑摇头,而贾宝玉则是一惊之后差点儿出声,但是马上就闭口不言。
这丫头先前是一直站在门外的,但隔着也不远,冯紫英也没在意,没想到这上来一倒茶,表情不卑不亢,手脚麻利娴熟,动作机敏灵活,显然是做惯了的,再加上这份姿容气度,所以也才能让冯紫英感慨万千。
只是多看两眼之后又觉得有些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但一时间却也想不起来,这荣国府里他统共就来过三回,但见过的莺莺燕燕倒是不少,只不过那一次走马观花的,也不好多瞧,只有个大概印象。
眼见得这女子倒完水婀娜娉婷的去了,冯紫英也没在意,便和贾政说起闲话来。
“来了,来了,老祖宗,鸳鸯姐姐回来了。”老远贾母院子里上房外就响起了一个丫头的声音。
“回来了?赶紧让她进来。”史老太君依然精神矍铄,坐在炕上连忙招呼着小丫鬟让鸳鸯进来。
这屋里暖意融融,莺莺燕燕的坐了一大堆,围绕着老太君。
下边坐着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王熙凤,周围则是几个女孩子,丫鬟们则都站在了自家姑娘的背后,窃窃私语着。
黛玉忍不住伸长脖子向外张望着,早知道冯大哥进府了,可是这等时间这等场合肯定是轮不到见面的,宝二哥亲迎,舅舅亲自在荣禧堂见他,足以说明这肯定是正事儿。
后来她才知道舅舅是要找冯大哥了解书院的情形,看样子也是要替宝二哥以后读书打算了。
想到这里黛玉就忍不住想要知道冯大哥究竟能够给舅舅出一个什么样的主意,这段时间里老祖宗和舅妈都是为此愁眉不展,少有发火的舅舅也几次发火。
一个仆人打碎了一个花瓶,换往日里也就是责骂一度,但那一日却被舅舅责令拖下去狠狠的打了一顿。
这事儿如果没有一个结果,只怕这阖府上下都不得安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