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挖根基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何颙也很郁闷,但他并没有拂袖而去,坐在廊下想了好一会儿,决定住下来看看再说。这一路走来,他看到了新鲜事太多,已经有一些免疫力了。
辛毗求之不得。他早就想进内城看看,却一直没机会,今天不仅进了内城,还能在内城住下来,就算何颙肯走,他也不肯走。
过了一会儿,有两个护士走了进来,其中一个大约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粗壮,脸色黝黑,看想来像是常年种地的农妇。站在何颙面前,她一点也不怵,反倒有些怒气。身后一个年轻些的女子,二十出头,面皮白静,神情也恭敬得多。
“你们的药是自己煎,还是我们帮你煎?”中年护士大声说道,嗓门很洪亮,气势逼人。
荀攸正要说话,何颙摆手道:“公达,就让她们帮忙吧,麻烦了你这么久,不能再耽误你做正事。”
中年护士撇了撇厚厚的嘴唇。“生死不是正事?”
何颙语噎,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反驳这个看起来很粗鄙的妇人。张仲景忍着笑,摆摆手。“好了,莫护士长,不可对病员无礼。”
中年护士缓了辞色,询问了何颙的情况,一一记在手中的纸上。又关照了一些注意情况,这才让那个年轻护士拿着何颙的药出去煎煮。过了一会儿,那年轻的护士推过来一张轮椅,放在何颙面前。张仲景也安慰了何颙几句,让他安心住着,放松心情,最多半年时间就能将他调理得和以前一般强壮,告辞而去。
周瑜公务在身,和何颙寒喧了几句,约好时间再谈,给了何颙一块能够自由出入内城的令牌,也走了。
辛毗关上房门,坐了下来。何颙沉着脸,眼神忽而凌厉,忽而沮丧。荀攸一声不吭,静静地坐在一旁。过了一会儿,何颙一声轻叹:“公达,佐治,你们注意到没有,这妇人会书写。”
辛毗点点头。“她们用的还是纸。”
荀攸沉默不语。何颙抬起眼皮看看他。“公达,你怎么不说话?”
荀攸笑笑。“先生和佐治都看到了,我没什么好说的。”
何颙沉下了脸。辛毗心中暗笑,就这么点东西,他和何颙都说了,难道荀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何颙为了让能荀攸扬名,真是不遗余力啊。
荀攸沉默片旋,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先生,那个姓莫的护士长问的几句话很简洁,但是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极有条理。她一边问一边在纸上写,也是寥寥数字,甚至只是一些符号。我看了一下,那张纸上画了一些方格,可能是统一格式。”
辛毗一惊。“你是说,她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
“应该是。”
何颙拍了拍轮椅的扶手。轮椅很新很干净,看不到一丝污垢。上面垫着薄薄的褥子,也洗得很干净,还有淡淡的皂角香。“去郡学,看邯郸淳在忙些什么。”
荀攸劝道:“先生,不用这么急吧,你赶了这么远的路,太累了,休息两天再说也不迟。”
“不行,不搞清楚他们在干什么,我休息不好。”
荀攸无奈,只得和辛毗一起将何颙抱上轮椅,推着出了门。他们都已经坐过新式的四轮马车,可是看到这轮椅的轻便灵活,还是忍不住交口称赞。
出了本草堂,向西走了不远便是郡学。今天天气好,阳光灿烂,邯郸淳就在院子里讲课。一群士子三五成群,或在廊下,或在院中,有的托腮出神,有的听得入神,连连点头。看到何颙三人进来,有人转身看了一眼,又将目光转了回去,大多数人却连头都没回,看起来这种事并不罕见。
何颙示意荀攸将他推到角落里,不要影响邯郸淳,正好听听邯郸淳究竟讲些什么。
邯郸淳银白的胡须在阳光下发着光,双眸中散发着年轻人一般的神采。他背着手,来回走动,步履生风,一点也不像年近花甲的老人。
“诸位,这块碑是春秋时的古碑,经过初步解读,我们认为和夫子困于陈蔡有关,墓主叶胜是当时接应夫子的楚军一员,官居左司马。相比于古籍上的记载,这位亲历者的记叙有所不同……”
何颙当时就变了脸色,轻哼一声。“我就知道孙策狼子野心,欲掘今文经学根基,为古文经学张目。”
邯郸淳听到何颙的声音,转头一看,不禁笑了一声,拱拱手,却没说什么,转身继续讲课。他的声音很洪亮,但内容很深奥,何颙开始还能勉强听懂,后来就云里雾里,不知所谓了。辛毗和荀攸也不例外,他们通晓经学,荀家对古文经学也有一定的涉猎,但是对古文字却不甚了了。
可是他们知道这其中的利害,这里面涉及到世家立足的根基。
有汉一代,今古文之争就一直没停过,只不过今文经学因时而变,抢占了先机,古文经学因为偏重于学术本身,与政治结合不如今文学紧密,所以虽然从光武帝开始就有心培养古文经学,试图将古文经学纳入官学体系,与今文经学抗衡,却未能如愿,古文经学一直没能在学术界占据统治地位。
随着今文经学的弊病渐渐显露,不少学者开始兼修古文经学,甚至有学者专修古文经学,但古文经学要想越过今文经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因不在学术本身,而在于研究学问的人,那些研究今文经学的人已经成了世家,掌握了话语权,如果让古文经学后来居上,他们的立身之基就没了。
但今文经学有一个最大的软肋:他们不懂古文字,甚至有人认为文字从古至今就是这样,不出篆隶有两种。他们所说的篆就是指秦朝创立的小篆,对小篆以前的文字,他们别说认,可能见都没见过。在与古文经学学者辩论的时候,一旦涉及到古籍原貌,他们往往无法自圆其说,干脆一口咬定那是伪书。
造伪是汉人通病,不论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都干过,虽然今文经学做得更多,古文经学也不少。最开始提倡古文经学的刘歆就是造伪大师,很多书都是他编造出来的。有这个问题在,古文经学底气不足,明知今文经学造伪的更多,却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但现在新情况出现了,这些古碑你总不能说他也是伪造的吧?能立碑的人大多是有身份的,说不定他们的后人还在,你要是没有确切的证据,一口咬定这碑是假的,信不信他们家的后人跟你拼命?
如此一来,今文经学矗立了几百年的高楼恐怕会一瞬间轰然倒塌,而以今文经学为根基的世家也很可能失去立身的基础。如果你研究了一辈子的学问被证明是错的,你还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孙策这一招,够毒!
何颙也很郁闷,但他并没有拂袖而去,坐在廊下想了好一会儿,决定住下来看看再说。这一路走来,他看到了新鲜事太多,已经有一些免疫力了。
辛毗求之不得。他早就想进内城看看,却一直没机会,今天不仅进了内城,还能在内城住下来,就算何颙肯走,他也不肯走。
过了一会儿,有两个护士走了进来,其中一个大约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粗壮,脸色黝黑,看想来像是常年种地的农妇。站在何颙面前,她一点也不怵,反倒有些怒气。身后一个年轻些的女子,二十出头,面皮白静,神情也恭敬得多。
“你们的药是自己煎,还是我们帮你煎?”中年护士大声说道,嗓门很洪亮,气势逼人。
荀攸正要说话,何颙摆手道:“公达,就让她们帮忙吧,麻烦了你这么久,不能再耽误你做正事。”
中年护士撇了撇厚厚的嘴唇。“生死不是正事?”
何颙语噎,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反驳这个看起来很粗鄙的妇人。张仲景忍着笑,摆摆手。“好了,莫护士长,不可对病员无礼。”
中年护士缓了辞色,询问了何颙的情况,一一记在手中的纸上。又关照了一些注意情况,这才让那个年轻护士拿着何颙的药出去煎煮。过了一会儿,那年轻的护士推过来一张轮椅,放在何颙面前。张仲景也安慰了何颙几句,让他安心住着,放松心情,最多半年时间就能将他调理得和以前一般强壮,告辞而去。
周瑜公务在身,和何颙寒喧了几句,约好时间再谈,给了何颙一块能够自由出入内城的令牌,也走了。
辛毗关上房门,坐了下来。何颙沉着脸,眼神忽而凌厉,忽而沮丧。荀攸一声不吭,静静地坐在一旁。过了一会儿,何颙一声轻叹:“公达,佐治,你们注意到没有,这妇人会书写。”
辛毗点点头。“她们用的还是纸。”
荀攸沉默不语。何颙抬起眼皮看看他。“公达,你怎么不说话?”
荀攸笑笑。“先生和佐治都看到了,我没什么好说的。”
何颙沉下了脸。辛毗心中暗笑,就这么点东西,他和何颙都说了,难道荀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何颙为了让能荀攸扬名,真是不遗余力啊。
荀攸沉默片旋,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先生,那个姓莫的护士长问的几句话很简洁,但是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极有条理。她一边问一边在纸上写,也是寥寥数字,甚至只是一些符号。我看了一下,那张纸上画了一些方格,可能是统一格式。”
辛毗一惊。“你是说,她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
“应该是。”
何颙拍了拍轮椅的扶手。轮椅很新很干净,看不到一丝污垢。上面垫着薄薄的褥子,也洗得很干净,还有淡淡的皂角香。“去郡学,看邯郸淳在忙些什么。”
荀攸劝道:“先生,不用这么急吧,你赶了这么远的路,太累了,休息两天再说也不迟。”
“不行,不搞清楚他们在干什么,我休息不好。”
荀攸无奈,只得和辛毗一起将何颙抱上轮椅,推着出了门。他们都已经坐过新式的四轮马车,可是看到这轮椅的轻便灵活,还是忍不住交口称赞。
出了本草堂,向西走了不远便是郡学。今天天气好,阳光灿烂,邯郸淳就在院子里讲课。一群士子三五成群,或在廊下,或在院中,有的托腮出神,有的听得入神,连连点头。看到何颙三人进来,有人转身看了一眼,又将目光转了回去,大多数人却连头都没回,看起来这种事并不罕见。
何颙示意荀攸将他推到角落里,不要影响邯郸淳,正好听听邯郸淳究竟讲些什么。
邯郸淳银白的胡须在阳光下发着光,双眸中散发着年轻人一般的神采。他背着手,来回走动,步履生风,一点也不像年近花甲的老人。
“诸位,这块碑是春秋时的古碑,经过初步解读,我们认为和夫子困于陈蔡有关,墓主叶胜是当时接应夫子的楚军一员,官居左司马。相比于古籍上的记载,这位亲历者的记叙有所不同……”
何颙当时就变了脸色,轻哼一声。“我就知道孙策狼子野心,欲掘今文经学根基,为古文经学张目。”
邯郸淳听到何颙的声音,转头一看,不禁笑了一声,拱拱手,却没说什么,转身继续讲课。他的声音很洪亮,但内容很深奥,何颙开始还能勉强听懂,后来就云里雾里,不知所谓了。辛毗和荀攸也不例外,他们通晓经学,荀家对古文经学也有一定的涉猎,但是对古文字却不甚了了。
可是他们知道这其中的利害,这里面涉及到世家立足的根基。
有汉一代,今古文之争就一直没停过,只不过今文经学因时而变,抢占了先机,古文经学因为偏重于学术本身,与政治结合不如今文学紧密,所以虽然从光武帝开始就有心培养古文经学,试图将古文经学纳入官学体系,与今文经学抗衡,却未能如愿,古文经学一直没能在学术界占据统治地位。
随着今文经学的弊病渐渐显露,不少学者开始兼修古文经学,甚至有学者专修古文经学,但古文经学要想越过今文经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因不在学术本身,而在于研究学问的人,那些研究今文经学的人已经成了世家,掌握了话语权,如果让古文经学后来居上,他们的立身之基就没了。
但今文经学有一个最大的软肋:他们不懂古文字,甚至有人认为文字从古至今就是这样,不出篆隶有两种。他们所说的篆就是指秦朝创立的小篆,对小篆以前的文字,他们别说认,可能见都没见过。在与古文经学学者辩论的时候,一旦涉及到古籍原貌,他们往往无法自圆其说,干脆一口咬定那是伪书。
造伪是汉人通病,不论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都干过,虽然今文经学做得更多,古文经学也不少。最开始提倡古文经学的刘歆就是造伪大师,很多书都是他编造出来的。有这个问题在,古文经学底气不足,明知今文经学造伪的更多,却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但现在新情况出现了,这些古碑你总不能说他也是伪造的吧?能立碑的人大多是有身份的,说不定他们的后人还在,你要是没有确切的证据,一口咬定这碑是假的,信不信他们家的后人跟你拼命?
如此一来,今文经学矗立了几百年的高楼恐怕会一瞬间轰然倒塌,而以今文经学为根基的世家也很可能失去立身的基础。如果你研究了一辈子的学问被证明是错的,你还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孙策这一招,够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