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乘龙佳婿 > 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与不服

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与不服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刚刚登基一年的高丽王突然死了,这个消息因为某个高丽信使当众嚷嚷的那一嗓子,于是在京城不胫而走。尽管很多百姓在二皇子那件事情之前,也许连高丽在什么地方也没特别关注过,可现如今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时间恨不得编两出戏来唱一唱。

    而等待今年科举的举子们,还有因为东宫册立而云集京城的名士们,那就比民间寻常百姓的反应要高一级了。

    有人觉得是高丽那边果然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贡船被劫,然后有人混入其中,甚至以救人为名挟持了二皇子。有人觉得事情本来就是高丽王指使,而事情出了之后,这位高丽王就被人杀了灭口。也有人认为,高丽那边的贼人神通广大,竟然能杀了高丽王嫁祸。

    但总体来说,如今明明在京城会同南馆好好住着的高丽使团和者山君,反而被人忽略了。哪怕那位高丽信使曾经说过,让者山君回去接王位,也没多少人将此太放在心上。

    一个宗藩小国的王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想那个年纪很小的孩子也够可怜的,正值国家动荡之际,竟然还要回去接那个烂摊子——很有可能不是去背黑锅的,就是当傀儡的。

    于是,当后续消息传来,道是皇帝和内阁大学士以及尚书们商定,天气酷寒,等过了二月进了三月,再让者山君上路。而在此期间,为了符合人上京是为了进国子监读书的本意,将由东宫讲读张寿作为者山君的老师。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那简直是比区区高丽王死了还要来得劲爆!尤其是人家明明是送到国子监来读书,如今就算说是要符合本意,那送到国子监呗,干嘛非得要塞给张寿?

    塞这个字,之所以会成为别人的共识,自然是因为国子监周祭酒和罗司业在得知此事之后气不打一处来,再加上几个博士也都为之愤愤然,一日与外间几个名士是聚会时就流露了出来。结果话传了出去之后,国子监立时迎来了张寿的学生团反击。

    一群非富即贵的贵介子弟,直接包下了当日文人集会那同一座酒楼的同一个雅座包厢,学着那些酸溜溜的人说了些怪话,最后陆三郎陆小胖子干脆狠狠拍了桌子。

    “堂堂国子监,如今竟沦落到因为一个高丽人就发牢骚的地步?不过是读一个月的书而已,他们要是不服气,直接来把人领走,咱们老师还不稀罕呢!就他们这点心胸气度,也难怪国子监也就这么一副样子,公学都请了各方名士讲过好几次了,国子监一次都没有!”

    这话传出去之后,国子监的相关人士差点没被气吐血。国子监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请人讲学也不是祭酒和司业脑袋一拍就算数的,还得要上上下下都基本上同意之后,再行奏请,哪里像根本就没一个正经名头的公学这样随意?

    可他们这么想,寻常百姓却哪里管这个,甚至都没有人觉得陆三郎和几个贵介子弟是说大话。张寿都已经教过一个太子了,还在乎一个区区高丽王?

    民间到底是个什么想法,者山君并不知道,因为整个高丽使团都出不去会同南馆,形同于被软禁了。而且,当得知那个只带了口信的高丽信使,竟然不是来自朝廷,而是自己母亲粹嫔私底下派来的,他更是又气又怕。

    气的是那信使竟然如此不谨慎,如此重要的口信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开来;怕的是母亲这样急切,万一被朝中那些政敌知道了,那么一定会带来无数麻烦。这种大王立嗣的大事,母亲作为晚辈是没有多少权力的,得罪了祖母慈圣王后,说不定就会起到反效果。

    可不论情绪如何,者山君如今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却还是拼命养病,然后在张寿例行过来上课时,和陪同听课的礼曹参议一起,仔仔细细地倾听张寿的课。

    两人原本还担心过,传言中精通算经的张寿会给他们讲那些天书,可张寿压根提都不提,每次也不带任何经史书籍,而是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地就这么一通讲。

    礼曹参议只觉得这是乱讲,是为了敷衍大明天子交待下来的这桩任务;而者山君却试图从这乱讲中参悟出对方的目的。于是,几天听下来,本来就心智完全不成熟的者山君却发现,张寿说得确实都是历史当中各种各样的道理。

    而且还和那些著作国史的人最后面评述时那些之乎者也不一样,张寿往往会在讲到某些帝王将相某些言行举止的时候,突然从这个年代的士人避讳或不承认的角度加以表述。

    比如,李世民和魏征一搭一档演的虚怀纳谏好戏,唐高宗李治根本就不是迷恋武后乃至于被人独揽大局的懦弱昏君,长孙无忌外戚秉国,因而遭忌,高宗不过是借武后之刀杀人……

    张寿从前的时候,等闲不会指点三皇子关于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毕竟对东宫太子灌输异端邪说,那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但面对者山君,他就一点都没有压力了。

    于是,借古讽今,借中讽朝,这都是轻的,他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朝鲜那极度僵化的阶层禁锢,到头来是情况越来越糟。一面假惺惺设置科考,一面只让两班中人参加,其余人只能参加杂科,又没有糊名誊录等各种以示公平的策略,到头来只是挂羊头卖狗肉。

    而这一天,当张寿离开会同南馆的时候,却是丢给了者山君一句耸人听闻的话。

    “长此以往,高丽就真的废了。不是亡于民间揭竿而起,就是亡于外界坚船利炮。”

    张寿不用回头,就知道背后那两张是怎样难看的面孔。当着和尚骂秃驴,这本来就是大忌,而且,要是一番话骂醒人家的民族意识,回去之后真的重振旗鼓,大刀阔斧地改革,兴许回头那就是卧榻之侧的狮子醒了……

    当然,他很清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纵使真的把弊病摆在未来这位大王面前,就算人再年长十岁,甚至换成就是李成桂本人,能够做的也很有限,因为李氏朝鲜就是在王氏高丽的腐殖土上生长起来的,没有经历一个完全打破重组的过程,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浴火重生。

    甚至要不是前有明朝后有清朝罩着,李氏朝鲜早就亡国了!

    如今,既然当今皇帝因为一时之气,打算在济州岛驻军,那总得有借口吧?虽说朝鲜那边派兵攻打济州岛可能存在的海盗,又或者说叛党,大概就足够这年头李氏朝鲜的军队喝一壶了,但万一那些海盗闻风而逃,济州岛平安收复,这却也不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何妨让这位小小的大王带着无数对的又或者不对的知识,回去好好折腾一番?那么一个甚至比王氏高丽都更腐败更僵化的国家,不折腾真是可惜了。

    尽管三皇子对张寿到底教给者山君什么非常好奇,但皇帝绝口不提,仿佛完完全全放心地交给张寿,他也就非常懂事地约束了跃跃欲试的四皇子,不许人出宫,然后努力克制好奇心不向来慈庆宫授课的张寿打探。

    然而,他能忍得住,四皇子被他强压了能忍得住,却不代表别的侍读也都能忍住。就比如那两个监生出身的侍读,便是忍了再忍,最后其中一个在某一天终于再也克制不住了。

    忽视了前途未来这种能够预期的东西,也决定不顾太子的反感,他就直截了当地问道:“敢问张学士,听说者山君这两天身体稍好,已经去公学听您授课了,而不是您到会同南馆给他讲课,敢问您给他讲的课程是什么?讲史,还是算经?”

    “算经这种东西,一个没有任何基础,大概也谈不上天赋的孩子学一两年都未必能有什么成果,更不要说一两个月,所以我当然不可能教他。”

    张寿阻止了四皇子的喝止,不慌不忙地说:“至于讲史,我是对他讲了不少古往今来的故事,但更多的,我是告诉他,他的母国沉疴缠身,若非如此,也不至于在济州岛上竟然藏有一大堆他们完全不知道的海盗。”

    话说到这个份上,本来就可以暂时停歇了,但那位监生出身的侍读本来就是腊月的时候新选进来的,此时执拗劲发作,忍不住又继续问道:“敢问张学士所说的沉疴是什么?”

    这一次,张寿却没有回答。他端详了对方两眼,随即好整以暇地问道:“你既然问我这个,那我问你,你知道者山君所在的高丽是什么样的国家?”

    这下子,别说那个监生出身的侍读卡了壳,就连三皇子也有些踌躇,反倒是因为自己之前那桩差事,从张寿那儿了解了不少的四皇子急不可待地叫道:“我知道我知道……”

    “我没问你。”张寿微微一笑,把四皇子的话直接给噎了回去,他这才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你知道高丽朝中是什么样的制度,科举制度又是如何选拔人才,王族之下分成哪些阶层,和我国的制度又有什么不同?”

    见对方又是不服气,又是不甘心,却紧闭一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张寿就嘿然笑道,“所以,者山君若是在大明呆上三五年,那么,在国子监太太平平读三五年的书,四平八稳学一下高丽最推崇的理学,然后归国,那么也就够了。”

    “可既然只有一个月,那么国子监给他讲什么?让他一个月内通晓四书五经之一?哪个博士有这样的本事?国子监的人除却知晓高丽这么一个就在辽东旁边的国家,是不是都如你这般,就算有大贤对高丽朝中制度一知半解,却不知道他们国中百姓是如何一个生存状况?”

    被张寿这一通话说得哑口无言,那监生挣扎了许久,最后还是禁不住开口反问道:“那难不成张学士学究天人,知道这些?”

    “老师当然知道!”四皇子这一次终于还是跳了出来,一句话顶回去之后就洋洋得意地说,“老师和我说过,高丽这国家只披着一层儒皮而已,他们国中竟然分着三六九等……”

    四皇子的话匣子既然打开了,三皇子知道再试图关上简直是痴心妄想,因此干脆也懒得阻止,而是一面摇头一面听,可听着听着,他就发现,四皇子说得竟然非常详细,从人家国中有哪几个阶层,说到科举制度是怎么回事,再说到两班贵族之后因罪贬为官奴婢。

    于是,当四皇子这唾沫星子乱飞的一番解说告一段落之后,三皇子这个太子立刻开口说道:“老师素来学通中外,于各国历史制度都颇有涉猎,所以父皇请老师去教导者山君,也算是全了对方千里迢迢的求学之旅,这是慧眼识珠,明察秋毫。”

    “至于高丽如何,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朝已经派人问罪,先等他们有一个交待再说。”

    堂堂太子,当然不能和张寿信口开河一般评点人家的制度,但三皇子在皱了皱眉之后,还是忍不住低声说道:“残民虐民之国,焉能长久。”

    张寿却暗自摇头。太子殿下你错了,这要是历史上的李氏朝鲜,国祚还真抵得上明清加在一起,比华夏历史上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要时间来得长!

    王氏高丽利用自甘藩属的事大策略在元朝的铁蹄下幸运生存了下来,李氏朝鲜则是把这一招用得更加完美,成功逃过了两次大劫。不过这一脉相承的两个朝代能够延续这么长时间,说到底除却一部分运气,还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方位,外敌少得可怜。

    因此,张寿没有评点三皇子的这句话,打算结束这个本来就不该在慈庆宫说的话题。然而就在这时候,四皇子却突然脱口而出道:“老师,父皇今天下旨赐高丽儒经三十五种。”

    张寿陡然之间想起,宋朝那会儿,好像有很长一段时间禁止各种图书流出国境,进入西夏之类的国家,当然他已经不记得是否有高丽了。而今高丽号称儒学治国,甚至重儒抑佛,他甚至听说僧人也算是贱民……既然如此,儒学书扔个几车甚至几船过去,那也没什么。

    至于算学书,他是不是要禀报禁止流出国境?

    可再转念一想,他就呵呵一笑,从容点头道:“高丽既然号称重儒,皇上此举自然极好,算经也可以挑两本立体几何赐下去。”他有皇帝的支持,推广数理都如此艰难,更何况动不动就疯狂党争,什么国家法度都是废纸一张的李氏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