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崇古差来的急足,知道高拱晚间总在吏部直房,也就不再到他家中去,而是直接到吏部找到张四维,再由张四维带他进高拱直房去谒。
“得胜堡开市顺利?”高拱一见王崇古的急足就问。
“一切都很顺利。俺答住了七天,高高兴兴回去了。”急足王诚回答,说着,把王崇古的书函捧递高拱手中。
“我闻开市首日市场上就有人打架,怎么回事?”高拱微笑着问。
“喔?”王诚惊讶地说,“元翁,这样的小事,传到京城了?”
张四维也惊问:“玄翁何以知之?四维竟一无所闻。”
高拱也不隐瞒,笑道:“房尧第在大同朋友不少,时常通报些那里的情形,故而略知些细节。”
王诚只得道:“开市首日打架,是因为我汉人欺哄虏人。那虏人一匹马换了两匹缎、十匹布;有人为虏人算账,说他的马实际只卖了五两银子,不划算,虏人回头找买马的汉人讨说法,故而争执。不过这件事主市者当即就化解了,俺答并不知道。”
“不能这样做嘛!”高拱道,“闻此番开市,吾民欺哄虏人,得利甚多。他们早晚会明白过来的,必渐起争心,非可继之道。”他转向张四维,“知会令舅,欺哄虏人之事,须明禁之!俾少有利足矣,不得如前所为!如此,即老俺闻之,亦当感悦,谓我以一家人待之。既要和平,就要待之以诚,不要让小事扰乱大局。”说完,即埋头展读王崇古的书函,看着看着,眉头皱了起来。阅毕,往坐在对面的张四维面前一推:“难为令舅了。”
张四维匆匆浏览一遍,见王崇古所言事,一则禀报开市情形;一则代据河套的吉能请封;一则催促落实抚赏铁锅和抚赏胡地穷苦人家事。他抬起头,略带歉意地说:“为套虏请封,似是三边总督的事。”
“令舅也是急于促成此事。吉能部封贡互市,已著三边总督戴才奏闻,近日当有本来,届时再说。”高拱说着,叹息一声,目光中流露出烦躁情绪,“令舅上次所奏铁锅、抚赏穷丁二事,虽经皇上允准,惟下部院实施,却又出岔子,拖拖拉拉到今日,仍未议定,也难怪令舅着急。”
张四维苦笑道:“我朝缙绅看似忠君爱国、自信满满,实则毫无自信!一听要以抚赏方式供给北人广锅,科道哗然,皆难之。照那些人的逻辑,允许北人得铁锅,就是资敌;那么北人的胡马岂不也是资敌?人家倒是一点不担心,全是挑膘肥体壮的入市嘞!”
“可恨!”高拱一拍书案,大声道,像是与人辩论,“铁锅,往岁入犯,抢去者有多少?能禁铁锅入胡地耶?而今便云不可,是必使抢去而后可?!真是不可理喻!”
张四维道:“四维听大司马说,为避舆论苛责,兵部拟以铜锅代广锅用于抚赏,谓既利其用又不可造为兵器,似亦通得。”
高拱一扬手,烦躁地说:“也只好这样了。你转告令舅,朝中阻力甚大,若此议果下,不必再争,要一步一步来,待和平巩固,边贸大开,届时有人再挡,恐也挡不住了。”
“抚赏胡地穷丁事,闻得科道、户部多主张不可多给?”张四维问。
高拱脸上流露出轻蔑的表情:“虏人性本贪婪,惟利是视。诱之以利,即死命亦可制。则抚赏定宜从厚,正不必惜此小费,我已多次交代户部并言于科道,其理既明,当再无苛责者。你知会令舅,晓谕二抚三镇出纳,不可吝啬。财固不可浪费,然当济事处,却还是要大大方方。留之又何所用?况抚赏所用,并未多到哪里去!”
张四维点头,又道:“为三娘子请封事,恐朝廷缙绅又有说辞,家舅不敢冒然上奏,不知玄翁何意?”
高拱一扬手:“这个当痛痛快快准了。你知会令舅奏来,著礼部题覆敕封就是了。”他拍了拍脑门,思忖片刻,“子维,封她忠顺夫人如何?”
“忠顺夫人?嗯,这个封号好!”张四维道,“闻得三娘子对天朝甚歆羡,老俺毕竟奔七十的人了,他若死了,这三娘子很关键。”
“子维到底是谋国之才,能想到这一层。”高拱夸奖道,“老俺佞佛,或许是追悔从前罪孽,但也说明他已无锐气,老气横秋了。若老俺咽气,照番俗三娘子要转嫁于继任者,是以笼络三娘子,不惟是维系老俺,也是为下一步打基础。”
张四维踌躇片刻,又道:“玄翁,闻得三边总督戴才对封贡互市并不积极,欲成此事,恐还需玄翁出面私下劝说才好。”
高拱楞了一下,挥挥手,示意张四维辞出,心中遽然对戴才生出些许怨气。老把都死后,按照高拱的要求,宣大总督差人代表朝廷前去慰问其长子吉能台吉,吉能台吉请求封贡互市如宣大例,内阁拟旨要三边总督回应,戴才迟迟未回奏。关涉北虏事,王崇古或事先差人请示,或呈报奏本的同时来书禀报,书函往来不绝。戴才却迄无只言片语相投。高拱隐隐有些不快,今忽闻戴才对封贡互市有抵触,自然有些恼火。
“玄翁,戴才有奏来了。”次日辰时,内阁中堂里,三阁臣甫坐定,张居正就道。高拱急忙伸手,“快拿来我看!”张居正走过去递给他,高拱展读,只见上写着:
封贡宜同俺答例。东西虏各为雄长授职,应贡御马三十匹,即令其随付俺答一路总进为便。惟是互市之说,在陕西重镇,既不可招之内地,以贻祸阶,又不当使强虏混入延、宁二镇。虽号为近虏,然法纪颇严,绝无以寸帛私通者,有如引之入市,反启衅端。故互市之议,第可行之宣大,而不可行之陕西;无已则宣谕吉能,令与其部落各赴大同互市,是亦羁縻之术。
“果然是这样!”高拱顿时火冒三丈,“奏本不必下兵部议,直接拟旨!”
“这个……不妥吧?”殷世儋反对道。
高拱怒容满面,也不理会殷世儋,对张居正道:“叔大,照我说的拟旨:戴才受三边重任,套虏应否互市,当有定议,顾乃支吾推诿,岂大臣谋国之忠,姑不究,著从实速议以闻,不许含糊误事。”
“元翁,我听戴才奏本,不是没有定议,似是说,互市可行于宣大,不可行于三边。”殷世儋又道,“谕旨不好说他没有定议,支吾推诿吧?”
“叔大,就照我说的拟旨。”高拱沉着脸,强硬地说。
整整一上午,高拱一直怒火难消,待到散议回到朝房,侍从送来了食盒,他动也未动,坐下给戴才修书。张居正用完午饭,走了进来,见食盒原封未动,便道:“怎么,玄翁吃不下饭?”
高拱没有回应,继续写着,待收了笔,把稿笺向书案边推了推,抬头道:“请叔大一阅。”
张居正接过一看,只见上写着:
贡市一节,尊意谓止行于宣大而不行于三边,仆则以为,三边、宣大似难异同。不然,则宣大之市方开,而三边之抢如故,岂无俺答之人称吉能而抢于三边者乎?亦岂无吉能之人称俺答而市于宣大者乎?是宣大有市之名,而固未尝不抢也,三边有抢之实,而亦未尝不市也。故兹事也,同则两利,异则两坏,愿公之熟计之也。
“苦口婆心,苦口婆心啊!”张居正感叹了一声,笑道,“若王之诰仍在任,定不会如此。”
高拱默然良久,问:“叔大有何事?”
“正为此事。”张居正道,“玄翁,用人固要看才干,但若素无渊源,恐不能领会意图,上下隔膜,诸事推进难免有碍,于新政大局不利。今之官场,任事者少,识事者尤少。既如此,莫如用有渊源、善领会意图者。居正来谒,就是想结合戴才一例,向玄翁进此一言的。”
高拱正不知如何回应,忽听书办禀报:“大司马求见!”
“喔?!”高拱和张居正同时发出一声惊叹,预感到兵部尚书杨博此时来谒,必有大事发生。
王崇古差来的急足,知道高拱晚间总在吏部直房,也就不再到他家中去,而是直接到吏部找到张四维,再由张四维带他进高拱直房去谒。
“得胜堡开市顺利?”高拱一见王崇古的急足就问。
“一切都很顺利。俺答住了七天,高高兴兴回去了。”急足王诚回答,说着,把王崇古的书函捧递高拱手中。
“我闻开市首日市场上就有人打架,怎么回事?”高拱微笑着问。
“喔?”王诚惊讶地说,“元翁,这样的小事,传到京城了?”
张四维也惊问:“玄翁何以知之?四维竟一无所闻。”
高拱也不隐瞒,笑道:“房尧第在大同朋友不少,时常通报些那里的情形,故而略知些细节。”
王诚只得道:“开市首日打架,是因为我汉人欺哄虏人。那虏人一匹马换了两匹缎、十匹布;有人为虏人算账,说他的马实际只卖了五两银子,不划算,虏人回头找买马的汉人讨说法,故而争执。不过这件事主市者当即就化解了,俺答并不知道。”
“不能这样做嘛!”高拱道,“闻此番开市,吾民欺哄虏人,得利甚多。他们早晚会明白过来的,必渐起争心,非可继之道。”他转向张四维,“知会令舅,欺哄虏人之事,须明禁之!俾少有利足矣,不得如前所为!如此,即老俺闻之,亦当感悦,谓我以一家人待之。既要和平,就要待之以诚,不要让小事扰乱大局。”说完,即埋头展读王崇古的书函,看着看着,眉头皱了起来。阅毕,往坐在对面的张四维面前一推:“难为令舅了。”
张四维匆匆浏览一遍,见王崇古所言事,一则禀报开市情形;一则代据河套的吉能请封;一则催促落实抚赏铁锅和抚赏胡地穷苦人家事。他抬起头,略带歉意地说:“为套虏请封,似是三边总督的事。”
“令舅也是急于促成此事。吉能部封贡互市,已著三边总督戴才奏闻,近日当有本来,届时再说。”高拱说着,叹息一声,目光中流露出烦躁情绪,“令舅上次所奏铁锅、抚赏穷丁二事,虽经皇上允准,惟下部院实施,却又出岔子,拖拖拉拉到今日,仍未议定,也难怪令舅着急。”
张四维苦笑道:“我朝缙绅看似忠君爱国、自信满满,实则毫无自信!一听要以抚赏方式供给北人广锅,科道哗然,皆难之。照那些人的逻辑,允许北人得铁锅,就是资敌;那么北人的胡马岂不也是资敌?人家倒是一点不担心,全是挑膘肥体壮的入市嘞!”
“可恨!”高拱一拍书案,大声道,像是与人辩论,“铁锅,往岁入犯,抢去者有多少?能禁铁锅入胡地耶?而今便云不可,是必使抢去而后可?!真是不可理喻!”
张四维道:“四维听大司马说,为避舆论苛责,兵部拟以铜锅代广锅用于抚赏,谓既利其用又不可造为兵器,似亦通得。”
高拱一扬手,烦躁地说:“也只好这样了。你转告令舅,朝中阻力甚大,若此议果下,不必再争,要一步一步来,待和平巩固,边贸大开,届时有人再挡,恐也挡不住了。”
“抚赏胡地穷丁事,闻得科道、户部多主张不可多给?”张四维问。
高拱脸上流露出轻蔑的表情:“虏人性本贪婪,惟利是视。诱之以利,即死命亦可制。则抚赏定宜从厚,正不必惜此小费,我已多次交代户部并言于科道,其理既明,当再无苛责者。你知会令舅,晓谕二抚三镇出纳,不可吝啬。财固不可浪费,然当济事处,却还是要大大方方。留之又何所用?况抚赏所用,并未多到哪里去!”
张四维点头,又道:“为三娘子请封事,恐朝廷缙绅又有说辞,家舅不敢冒然上奏,不知玄翁何意?”
高拱一扬手:“这个当痛痛快快准了。你知会令舅奏来,著礼部题覆敕封就是了。”他拍了拍脑门,思忖片刻,“子维,封她忠顺夫人如何?”
“忠顺夫人?嗯,这个封号好!”张四维道,“闻得三娘子对天朝甚歆羡,老俺毕竟奔七十的人了,他若死了,这三娘子很关键。”
“子维到底是谋国之才,能想到这一层。”高拱夸奖道,“老俺佞佛,或许是追悔从前罪孽,但也说明他已无锐气,老气横秋了。若老俺咽气,照番俗三娘子要转嫁于继任者,是以笼络三娘子,不惟是维系老俺,也是为下一步打基础。”
张四维踌躇片刻,又道:“玄翁,闻得三边总督戴才对封贡互市并不积极,欲成此事,恐还需玄翁出面私下劝说才好。”
高拱楞了一下,挥挥手,示意张四维辞出,心中遽然对戴才生出些许怨气。老把都死后,按照高拱的要求,宣大总督差人代表朝廷前去慰问其长子吉能台吉,吉能台吉请求封贡互市如宣大例,内阁拟旨要三边总督回应,戴才迟迟未回奏。关涉北虏事,王崇古或事先差人请示,或呈报奏本的同时来书禀报,书函往来不绝。戴才却迄无只言片语相投。高拱隐隐有些不快,今忽闻戴才对封贡互市有抵触,自然有些恼火。
“玄翁,戴才有奏来了。”次日辰时,内阁中堂里,三阁臣甫坐定,张居正就道。高拱急忙伸手,“快拿来我看!”张居正走过去递给他,高拱展读,只见上写着:
封贡宜同俺答例。东西虏各为雄长授职,应贡御马三十匹,即令其随付俺答一路总进为便。惟是互市之说,在陕西重镇,既不可招之内地,以贻祸阶,又不当使强虏混入延、宁二镇。虽号为近虏,然法纪颇严,绝无以寸帛私通者,有如引之入市,反启衅端。故互市之议,第可行之宣大,而不可行之陕西;无已则宣谕吉能,令与其部落各赴大同互市,是亦羁縻之术。
“果然是这样!”高拱顿时火冒三丈,“奏本不必下兵部议,直接拟旨!”
“这个……不妥吧?”殷世儋反对道。
高拱怒容满面,也不理会殷世儋,对张居正道:“叔大,照我说的拟旨:戴才受三边重任,套虏应否互市,当有定议,顾乃支吾推诿,岂大臣谋国之忠,姑不究,著从实速议以闻,不许含糊误事。”
“元翁,我听戴才奏本,不是没有定议,似是说,互市可行于宣大,不可行于三边。”殷世儋又道,“谕旨不好说他没有定议,支吾推诿吧?”
“叔大,就照我说的拟旨。”高拱沉着脸,强硬地说。
整整一上午,高拱一直怒火难消,待到散议回到朝房,侍从送来了食盒,他动也未动,坐下给戴才修书。张居正用完午饭,走了进来,见食盒原封未动,便道:“怎么,玄翁吃不下饭?”
高拱没有回应,继续写着,待收了笔,把稿笺向书案边推了推,抬头道:“请叔大一阅。”
张居正接过一看,只见上写着:
贡市一节,尊意谓止行于宣大而不行于三边,仆则以为,三边、宣大似难异同。不然,则宣大之市方开,而三边之抢如故,岂无俺答之人称吉能而抢于三边者乎?亦岂无吉能之人称俺答而市于宣大者乎?是宣大有市之名,而固未尝不抢也,三边有抢之实,而亦未尝不市也。故兹事也,同则两利,异则两坏,愿公之熟计之也。
“苦口婆心,苦口婆心啊!”张居正感叹了一声,笑道,“若王之诰仍在任,定不会如此。”
高拱默然良久,问:“叔大有何事?”
“正为此事。”张居正道,“玄翁,用人固要看才干,但若素无渊源,恐不能领会意图,上下隔膜,诸事推进难免有碍,于新政大局不利。今之官场,任事者少,识事者尤少。既如此,莫如用有渊源、善领会意图者。居正来谒,就是想结合戴才一例,向玄翁进此一言的。”
高拱正不知如何回应,忽听书办禀报:“大司马求见!”
“喔?!”高拱和张居正同时发出一声惊叹,预感到兵部尚书杨博此时来谒,必有大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