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节 两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太极把莽古尔泰拉扯到了帐篷的角落,低声喝道:“五哥,你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莽古尔泰虽然没有争辩,但脸上中仍有不平之色,脑袋慢慢地扭转开来,躲避着皇太极的目光,似乎还在考虑投降的问题。
皇太极又着急地拽了拽他,把莽古尔泰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自己这边,他加重了语气说道:“五哥,我们这么多年杀了这么多的汉人,还把上百万的汉人女子卖给了蒙古人,我们没有退路了。毛文龙和我们仇深似海,真让他领着东江军回到辽东,等他站稳脚跟后绝不会给我们好日子过的,明国朝廷也一定会对边境冲突装看不见的,我们就等死吧!”
一旦后金投降的话,顶多只能保有明朝百年前划给他们的建州定居地。东江镇目前战功最多,军中辽东人士也很多,东江的将领肯定会接管大部分辽东地盘,他们与建州的距离又近,肯定会成为后金政权的新邻居。
毛文龙有三百多个族人被努尔哈赤杀了,现在除了一个儿子外,身边也就还剩个侄子毛承祚了。陈继盛等其他东江高级军官留在辽东的亲戚差不多也都被努尔哈赤找出来杀了。现在东江军在朝鲜,后金军占据辽中,毛文龙等人自然拿他们无可奈何。可是如果让东江军回到辽中平原,而后金退到建州的深山老林里,那等东江军羽翼丰满以后。别说和后金贸易日用品了,他们不找上门去打架才是怪事呢。
莽古尔泰吸了吸鼻子,默默地把头低下了。皇太极狠狠晃了他胳膊两把,逼着莽古尔泰抬起头来看自己:“如果投降地话,那我们旗下的人怎么办?他们吃什么?退回建州的话,谁还肯和我们交易?辽东的汉人绝不会忘了这个仇恨的。我们只要第一步退出去,就没有头了。投降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必须要独立建国。”
莽古尔泰颓然地点了点头:“是的。但打下去我觉得也是死路一条,黄石迟早还是要回来的。”
“不然!”皇太极不以为然地大声反驳道:“黄石被调去南方了,我仔细想过了,他十年之内是不要想回来了,也许这辈子都回不来了。首先,黄石到了明国地西南方人生地不熟,那里的乱事没个几年他平定不了;其次。就算他运气特别好平定了,那么也只会更遭人忌惮,绝对不会把他调回来地。”
看着莽古尔泰茫然的眼睛,皇太极知道自己一定要把他的勇气鼓动起来,因为现在后金的战略形势已经实在是太险恶了,自己内部每个人都要全力以赴才行。皇太极深吸了一口气:
“五哥你仔细想想,为什么明国会把黄石调走?那还不是因为文官开始忌惮他了吗?所以才想给他找些麻烦,把他的风头打一打。我猜明国的文官十有八九要给他下绊子。所以才说他多半平不了明国西南之乱,这样他肯定是回不来了。”
莽古尔泰飞快地问道:“刚才你明明说过,他完全可能因为运气好一下子就把乱平了,嗯,我觉得这有很大的可能性,因为黄石这个人不能以常理度之。”
“是。我是说过地。但那样他就更回不来了,明国文官们……就比如袁崇焕这样的鼠辈,现在他们就已经眼红黄石和毛文龙的功绩了,如果黄石真把西南平定了,他们岂不是要嫉妒得发狂了?如果到时候再把黄石调回来,明国那一窝子的文官鼠辈又把脸往什么地方摆?黄石到一地、那地就变得太平,从一地离开、那地就大乱,他越是有本事,岂不是越显出了那帮鼠辈的无能么?”
说道这里皇太极自嘲地笑了一下,因为他刚发现自己也不自觉地把后金政权划分到黄石有能力平定的行列中去了。不过皇太极马上又露出了信心十足的表情:
“五哥。求人不如求己,只有我们自己好好努力。让明国啃不下来我们,我们才有活路;黄石再厉害也就是这一万兵了,明国不会允许一个武将有太强大的军力地。只要我们能把那帮子蒙古人都拉进来,凑上十万、甚至二十万披甲,那就是黄石真的回来了,我们也不怕他。”
莽古尔泰有些不满意地嘟哝道:“这太危险了,你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明国文官身上,好像他们全都是一帮鼠目寸光的小人。”
“难道他们不是么?”
皇太极目光明亮地盯着莽古尔泰的眼睛,提高了声调又追问了一遍:“难道他们不是么?”
“唉——”莽古尔泰长叹了一声,全身本来绷紧了的肌肉也都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好像已经失去了再争论下去的动力。
“如果明国能同舟共济,萨尔浒一战就是父汗也无力回天;如果明国能协力一致,我们早就被熊廷弼饿死在山里了;如果明国不互相拆台,我们就攻不下广宁;如果明国能文武和睦,他们就不会只给毛文龙二十万军饷,也不会把黄石调走!”
皇太极退开了一步,大张开双臂仿佛要把帐内地一切都拥揽入怀,手掌倾斜朝上,脸上的微笑还带着道不尽的嘲讽:“结果呢?明国的辽东镇毁灭了,熊廷弼传首九边了,毛文龙只能窝在朝鲜,黄石则被调去了福建,而我们——还是这辽阳的主人!”
轻笑了几声后,皇太极收回了双臂,又向前跨出了一步:“五哥我向你保证,明国的那些文官,他们最后宁可和我们议和,也绝不会让黄石再回来立军功的!我把他们一眼看到底。”
莽古尔泰又是一声长叹,他摸了摸脑袋无奈地说道:“每次你都说得头头是道。其他地人倒也罢了,可就是一碰上黄石就总不是那回事,我都怕了啊。”
“五哥,再相信我一次,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走出困境的。”
……
天启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长生岛
上次柳清扬来信说一切都进展很顺利的时候。鲍博文就知道自己在长生岛呆地时间也就不会太多了。几天前福建地快船先期抵达长生岛,负责搬迁的船队已经返航了。黄石给鲍博文地命令也并没有出乎他地意料,长生岛全部的工人和机器都要搬去福建。
这一段时间以来,长生岛严格地制度此时再次发挥了良好的效果,每天都有军户家属被送上南下的道路,所有的军户和士兵都被划分了等级,长生岛当局会根据这些人的重要性决定他们的行止。
大批战斗部队会在军官的带领下沿大运河南下,反正他们对生产工作并没有太重要地意义。所以他们即使在路上拖延一些时日也没有什么关系,而且进行一次长途行军对训练部队也是有意义的。
除了七成的战斗部队会走陆路以外,最普通的军户男丁和家属也不会采用海运运输。在海船归来之前,鲍博文会完成大部分派遣工作,岛上只会留下最后一批坚持生产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会在站好最后一班岗后,和中岛拆卸下来的机器一起上船,前往福建。
在黄石的计划里。整个搬迁工作会在三个月内完成,也就是说,最晚不迟于十一月底,长生岛最后一批人就要启程,而在明年之前就要到达福建,并迅速恢复生产。先不用说产能问题。仅仅黄石定下的这个四个月地期限本身就足以傲视大明全境。
其他的军镇如果要完成这么大规模的调动,就是一万战斗部队也要四个月以上,至于数万军户怎么也要一年之久,更不要说长生岛还有大批需要搬迁的机器。到目前为止,鲍博文对工作进度还是非常满意的,对各种机床的拆卸、装船地计划书也都进行了设计。
昨天船队从福建返回后,鲍博文立刻就按照计划开始装船。一切都严格按照事前的计划进行着,还有崭新的工兵器械——滑轮组,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严谨的计划和灵巧的工具结合起来,就又能节省出几天的时间来。根据目前的日程表来看。鲍博文认为五天后,也就是天启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长生岛最后的一批人就能启程出发,比黄石定下的最后期限还要早上近十天。
这个月中岛又生产了八百具胸甲,鲍博文把这些铠甲装船送往日本。他在这些日子里,除了这些胸甲外还生产了十五门六磅炮,因为不需要生产野战炮车,所以这些火炮地生产速度也较正常为快,根据黄石地命令会留给东江镇左协,以便用在复州等城堡的防御上。
毛文龙为了左协地稳定,还是推荐了张攀这位老资格的东江将领为黄石的继任者。现在张攀已经是临时的副总兵了,只等兵部通过这个任命,张攀就可以正式上任了。黄石临走前给过鲍博文指示,如果柳清扬能借到足够多银子的话,那么库房里储备的余款就要移交给张攀。
所以不久前收到柳清扬传来的形势一片大好的消息后,鲍博文就下令打开库房,派人把里面剩下的六万两白银送往旅顺,这差不多相当于左协一年半的军饷,想来也能让张攀惊喜一番。
这么多年下来,黄石对东江镇还是很有感情的。虽然长生岛也很艰苦,但毕竟他是个穿越者,黄石会做海贸、会发展科技、通晓历史,所以能周旋于党派争斗之间。而他的老上司毛文龙没有这些本事,却要救助接济更多的辽东难民,黄石感佩之余,也愿意尽力让毛帅过得宽裕一些。
毛文龙对黄石带走军户也没有什么想法,少了几万军户对他来说虽然少了些人力,但反过来讲也是少了几万张吃饭的嘴。而且毛文龙也是江南过来地人,福建雨量充沛、又靠近大海。怎么也比三年两旱的辽东强,所以有些部下去南方享福,他毛文龙自然也只能替他们高兴了。
……
天启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京师
昨天司礼监送来了一份辽东的奏报,让天启看得直皱眉头,今天他特意召集内阁来就是为了询问此事。
朝会才一开始,天启就有些生气地问道:“诸位爱卿。到底是谁允许辽东巡抚派人去给奴酋吊丧的?朕不记得给过辽东巡抚这样的许可。”
魏忠贤私下已经给三位内阁成员通过气了,因此顾秉谦对皇帝的恼怒早已是了然于胸。他坦然地说道:“回皇上。辽东巡抚事先确实没有上奏,但老臣以为,或许正如辽东巡抚所说,此乃非常之时、事起仓促,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辽东巡抚先当机立断,或许也是情有可原。老臣还以为,此事的是非可以再议。但辽东巡抚确实还是出于一片公心地。”
顾秉谦罗里罗嗦地说了一大堆,实质性的责任一点儿也没有担,天启对顾秉谦地这种性格也已经了解得很透彻了,也早已习以为常。年轻的皇帝知道他的首辅是一个一贯溜肩膀的人,刚才他能讲出这番话来,里面的意思基本就是在为袁崇焕开脱了。
看到另外两个阁臣都默然不说话,天启心知他们这是表示同意顾秉谦的看法,既然内阁的意见这么统一。天启顿时就感到心虚了,觉得自己生气可能生得很没有道理,因此他地口气也一下子松懈了下来:“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这么大的一件事情,辽东巡抚总也该先问问朕的意思才是吧,唉。不过你们说得也有道理,或许当时情况紧急,容不得辽东巡抚事先请示了。”
自从刚才发言完毕后,顾秉谦就保持着眼观鼻、鼻关心的姿态,今天的朝会他已经出过一次力了,虽说内阁首辅的地位高,不过他不也是抢先开火了嘛,下面就该轮到其他人上场了,大家同殿为臣,也该风险均摊才是啊。
冯铨见状就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道:“圣上。袁大人这次事情是做的操切了些,但袁大人一向就是这样。性子蛮了些,但人还是勇于任事的。兵法有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上次黄帅不也是自作主张了么?”
天启又皱了皱眉头,凝神回忆了一会儿,摇头道:“不对啊,上次黄帅擅自去辽阳地时候,你们不是都要朕降罪于他么?怎么这次辽东巡抚擅自派人去辽阳,你们就都说好了呢?”
“圣上,上次黄帅勇则勇矣,但终归还是一介武夫。”这次轮到丁绍轼出手了,他把大拇指一挑,铿锵有力地说道:“而辽东巡抚读书破万卷,胸中自有胆识韬略!圣上,辽东巡抚的奏章上说得很清楚了,他此次名为吊孝,实为一探建虏虚实。”
“是啊,圣上。”眼看轮盘又转到自己眼前了,顾首辅猛地抬起头来,眼中射出了两道精光:“这次辽东巡抚派去的使者也是有胆有识之人,据辽东巡抚的奏章说:他断定‘八犬同牢,投骨必噬’,辽东巡抚一番精心安排,已经成功地让老奴众子互相怀疑了,不日就要开始自相残杀了。”
“圣上!”冯铨的一声大叫又把天启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他正色说道:“辽东巡抚奏章上说:他还义正言辞地勒令建奴立刻放下武器投降,束手听任朝廷处分,令建奴众子甚是惊惧!”
“是啊,圣上。”不给天启以思考地时间,丁绍轼就紧跟在冯铨后面叫到:“辽东巡抚还说:已经决议接受招安,甚至还愿意献上两个弟弟以表其诚意。
丁绍轼这段是原本历史上没有的。这个时空在黄石的武力威慑下,袁崇焕在吊丧之行后的奏章上,除了自吹自擂他袁崇焕侦查敌情得力、施展反间计导致八旗内乱、并勒令皇太极立刻束手投降、听任处置外,总算也是能拿出点真东西了,不过……
不过丁绍轼接着说道:“辽东巡抚已经写信婉拒了洪太献弟为质的建议,示以信任和安抚之意。据辽东巡抚说。那洪太闻讯后更是感激得涕泪交流,极口颂扬我大明天朝之恩德。”
“圣上,辽东巡抚威能服远人、德能释众疑、恩能结藩属、才能洞夷心,真真德才兼备之人也。若非吾皇圣贤,上天断——”顾秉谦狠狠地摇了一下脑袋来加重语气,直把脸上地肌肉晃得乱颤,同时大喝道:“断不能降下此等良臣。老臣谨为吾皇贺!”
说完顾秉谦就颤悠悠地站了起来打算下跪行礼,一边的冯铨见状也赶快站了起来。跟着顾首辅一起跪下,口中还颂扬道:“圣上,建虏倡乱以来,国家耗费辽饷千万,动甲士十数万,汹汹六载不能平之,今日辽东巡抚谈笑间抚定之。操建虏如控小儿,真乃千古奇功也!微臣为圣上贺。”
丁绍轼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词了,只有跟着一起跪下,扯着脖子喊道:“微臣为圣上贺。”
“好了,好了,都起来吧。”天启笑吟吟地摆手让内阁们都平身。这三个人一通嚷嚷,顿时让皇帝把些许不快都扔到九霄云外去了。年轻的皇帝越想越觉得自己刚才生气确实很没有道理,于是他就笑着对内阁说道:“那就拟票吧。一切都按辽东巡抚的意思办,只要建奴真心投降,老老实实地退出边墙,朕可以饶他们不死。”
……
朝会上魏忠贤一句话也没有说,内阁拟票的时候他也没有插嘴,而是独自走回了自己地屋子。把给自己写信地心腹小太监叫了出来:“拟稿,立刻给辽东巡抚去信。”
“遵命,干爹。”
小太监把信纸迅速地铺好了,手脚利落地磨好了墨,然后提起笔饱蘸了浓墨,抬头问道:“干爹,都要儿子写什么呢?”
魏忠贤想了想,淡淡地跟那小太监说道:“告诉辽东巡抚,这次他擅自做主地事情,咱家替他揽下来了。咱家还是信得过他地。不过凡事小心为上。蛮夷不可全信,万万不要出了什么纰漏……嗯。告诉辽东巡抚,赶快把辽事办妥,免得夜长梦多,到时候咱家一定会亲自为他向万岁爷请功。”
……
天启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
柳清扬今天在码头送走了第一批海贸船队。随着大量资金开始到位,商人们开始清付租船和买货的余款。目前在黑暗理事会的账册上,他们还会新开几十个商号和无数的店铺,这些商人手里已经拿到了统一的价货单,根据协议他们都必须按照统一的价格吃进货物,将来等南方的特产运回来以后,黑暗理事会自然会再发给他们一个统一地价目表。
这些商家因为有统一的供销渠道,所以自然经营成本会比一般的商家为低。不过柳清扬并不打算恶意降价,第一他现在还不想引发其他老字号的敌意,其次有了黑暗理事会这个统一供货的大后台,它的支持者既然在商业信息上有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以大明的通讯手段,其他个人企业想在反应速度上超过黑暗理事会那是绝不可能地。
这时黄石也在福建收到了柳清扬的报告,二百七十万两白银的数字实在远远超过黄石的预计,虽然其中大部分资金都会用来租借船只和开设店铺,但海贸的利润实在太高,回本看来不会是太难的问题。
柳清扬这次计划第一次投入八十万两白银用以购买土产,他建议还是先走去日本贸易地老路,毕竟那里他们比较熟悉。福建的糖、浙江的丝,运到日本后都能有一倍以上的利润,同时日本还急需铁器和布匹,这些将来福宁镇自己也能生产。
而日本盛产的红铜、金银,运回大明后也都能带来巨额的利润。水手和航线问题由黑岛一夫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福建本地也可以再招募一些水手,这些都不会有大问题,而且运到日本以后还可以利用长州藩的仓库和销售渠道,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如果海上没有货物损失的话,这八十万货物运到日本几个月后就能变成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以上,再购买成日本的红铜和金银运回来后。价值超过三百万两也不必感到太奇怪。加上山东等地地销售网,半年内黄石就肯定能把资金周转一遍,所以除了海盗和台风,柳清扬看不出还有什么东西能阻止黄石暴富。
当然,日本这个国家还是太小了,如果货物地量太大的话,黄石担心日本地市场很快就会饱和。所以真正吸引黄石目光的还是西班牙人的白银。当然,黄石绝不打算冒冒失失地和西班牙人开战。
在这个问题上。黄石的思路倒是和万历天子相近,而且他比万历知道得更多。吕宋地白银大多来自南美和非洲,只要一天中国不能染指这些地方,那攻击马尼拉就不一定有什么太大的好处。只是现在发展和西班牙地睦邻友好关系有点晚了,因为强大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正在介入这一海域,这些荷兰人正试图垄断中国和西班牙人之间的贸易。
除了荷兰人以外,闽海上的海盗们也觊觎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他们洗劫来往客商,或强迫过往的客商缴纳过路费。这些行为当然大大有害于明廷的财政收入,但福建水师虽然竭力剿灭海盗,可海盗们仍然是屡伏屡起。这还是因为海贸的利润实在太吸引人了,只要能成功打劫几次,海盗就能靠掳掠所得组建起一支上千人地队伍来。
“以鲁商一开始的规模,他们恐怕还不会引起闽商的注意,但在这也是迟早的事情。很快他们就会变成闽商的对手。哼,很多大海商出了海就是倭寇,至少也和海盗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海盗通风报信、也为他们提供情报并帮他们招募水手。”
黄石对金求德说话时的语气非常不善,而他的参谋长也神情严肃地听着。
“和风高浪险地闽海比,我们辽海不过是一个洗澡盆罢了。我不知道黑岛一夫的水手能不能胜任海战。但他们的人数肯定经不起消耗,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水师,从本地招募福建水手,他们这辈子早就见惯了大风大浪。”
“是,大帅。”金求德对黄石的判断表示了赞同,不过这一切都需要钱:“大人,您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招募水兵呢?”
“最近似乎还没有绝对的必要。”
今年俞咨皋刚把荷兰人从澎湖赶走,大明水师暂时在一带海域还有些威力。黄石已经去过一次厦门了,像他这样名震天下的武将登门造访,还算是给了俞咨皋不小地面子。黄石和俞咨皋也相谈甚欢。起码在表面上还是融洽的。
“不过俞将军的福建水师正在不断被削弱。击退荷兰人以后。朝廷已经下令裁减了澎湖万名左右的水兵,这一万水兵似乎是俞将军手下最精锐的一批士兵。据我所知。他们其中的七、八成都去做海盗了,所以闽海海盗的实力恐怕已经非常可观了。”
黄石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眉宇间的忧色也越来越重。
“大人,属下斗胆。”金求德从始至终就反对黄石的急进西南计划,他一直主张先派象征性地小部队到云南去作战,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福建,先把新地根据地巩固好了以后再考虑大举入滇的问题:“自古兵家之道,就是先深根固本,然后可以图远。今大人立足未稳,喘息未定,就急于入滇平叛,属下恐欲速则不达。”
“嗯。”黄石沉闷地应了一声。训练经费肯定是不会充裕地,如果倾向陆军的话,那水师肯定就会严重不足了。
金求德又重提他以前的建议:“大人,我们先组建我们自己的水师,先摆脱对俞咨皋的依赖。接着剿除海匪,扩充力量,直到水师能保证我们海贸的安全,然后再大练士卒,出兵西南平叛,如此才是完全之策啊。”
“你的建议我明白。但就算我们兴建水师,一年之内怎么也要派上几千士兵到西南去做做样子。而这几千士兵在外面的开销会非常大,同样会扯我们的后腿。”虽然金求德的建议比较稳妥,但这样黄石就要两线作战,在只能抽出部分的精力来对付海盗地同时,他还要维持着一支几千里外的部队。
这样闽海的剿匪战争很可能会旷日持久地拖下去。西南的战事也更会遥遥无期。而在结束这里的战争前,西南的那支部队还会一直让福宁镇出血,牵制着黄石的财力。
“即使福建水师无力压制闽海海盗,我们大不了就在浙江多走一段陆路,也就是利润稍微少了一些罢了。从柳清扬算地帐来看,维持一支数万人的陆军远征军还是足够了。水师……”
黄石连着摇头叹气,海盗地方式是抽空抢劫一把。而官军的目的是保证一片海域的安全,这两者的不同目的。导致双方的成本差距太大:“水师实在耗资巨大,而且费时费力,我们先把它放一放吧,暂时我们只能指望俞咨皋将军了。”
闽海海贼大多都是福建本地人,而且对闽海地海贸依赖性也是很强的,无论是头目还是胁从,这些海盗同朝廷死战到底的决心只怕都不会很大。再说海盗的兵员主要也来自于福建大陆。黄石认为如果没有后顾之忧的话,只要全力封锁海岸线,厉行切断海盗的补给和兵员补充,这闽海的海盗终究还是无本之木。
“说到底,这闽海还是容易对付的,而且如果我能成功平定奢安之乱,那朝中地文臣就再也找不到阻止我返回辽东的理由了吧?”
“大人还在担心辽东?”
“我怎么能不担心呢?嗯,现在朝中阁老们能把我调遣到西南的理由。无非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说什么灭建奴不费吹灰之力,所以要派我来对付贼兵众多的奢崇明、安邦彦。如果西南乱事平定了,而辽事又有了变化的话,皇上自然会再想起来我来的。”
……
天启六年十二月十五日,辽阳
“明国辽东巡抚为了显示他地胸怀。已经不要我们派遣人质了。上个月我又派使者去宁远,哀求明国的辽东巡抚高抬贵手,放我们的族人一条生路,以显示天朝的仁慈之心,也证明上国确实愿意招抚我们……明国的辽东巡抚答应了,他已经不再向蒙古发赏金购买我们族人的首级了!”
这个月袁崇焕又连续往辽阳派来了两拨使者。从天启六年十月开始,辽阳和宁远之间的使者络绎不绝。既然辽阳、宁远两地间的官道上总有使者策马疾驰,那蒙古各部和后金的私下贸易也就跟着恢复了不少,不少蒙古部落的头人又对此装看不见了。
皇太极得意洋洋地扫了一圈屋里面地兄弟们,大声介绍着这一个多月来和大明地外交成果:“明国辽东巡抚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以后。又派人来宣读明国国书。要求我们尽早回头,以免再触怒明国地雷霆之怒。然后他又搬出恩威并施的那一套。告诫我们回头是岸,明国一定会冰释前嫌,绝不秋后算账,让我们放下所有顾虑,不必担心有丝毫的后患。”
“哈哈哈哈,”皇太极说到这里爆发出一阵狂喜的笑声。这封国书送到时,皇太极亲自出辽阳十里迎接,并且将袁崇焕使者入城的仪式也安排得极其浩大:“五哥你当时不在真是可惜了,你真该看看巴彦蒙古牧人的表情,哈哈,他们刚刚收到辽东巡抚不再偿付首级赏银的宣告,接着就听到明国宣布对我们既往不咎,哈哈。”
莽古尔泰也冷笑了一声。前天袁崇焕的书信送到时他刚巧出去打猎了。最近辽阳渐渐又变得热闹起来。十一月底,继袁崇焕吊唁努尔哈赤以后,科尔沁蒙古的头人忽然病体痊愈了,他亲自前来辽阳吊唁这位老亲家,并深深为自己落在明国之后才来吊唁努尔哈赤而感到抱歉。
与此同时,蒙古的穷苦牧民也又开始投奔到辽中平原来,皇太极已经下令重建蒙古左翼了:“上个月底,我们刚刚拿到了喀喇沁蒙古十二部的誓书,他们同意再不和我大金作对,只要我们肯低价卖给他们盐巴就可以;月初,我们又拿到了喀而喀蒙古各部的互不侵犯誓书;前天接了明国辽东巡抚的国书后,我已经派人去见林丹汗,希望他能和我们暂时休战。”
代善用手轻轻摸着颌下的鼠须,眯着眼睛说道:“朝鲜、蒙古与我大金本无仇怨,他们之所以苦苦和我们大金为难,不过是响应了明国的号召而已。好比应邀来助拳的朋友在流血流汗,正主却一个劲的往后缩……明国的这辽东巡抚到底是怎么想的?”
皇太极收敛了笑容,一脸严肃地说道:“明国的辽东巡抚太想立功了,你看他一趟趟地派遣使者来,心情之急迫可见一斑,他太想把这件事情做成了,所以方寸已乱。”
“唉,也是可怜人啊,听得我都心酸了。”半天没有说话的阿敏突然出声了,还带着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这袁崇焕又不会打仗,又想立功,想疯了就只好赌上一把,偏偏还遇上我们的四贝勒了,唉,我真同情他啊。”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林丹汗听到这些消息以后就算不是心寒不已,也会顾虑重重,毕竟打仗要死人,如果连赏银都没有,那林丹汗又为什么要拼命呢?”
“不错。”
“所以……”
“所以毛文龙已经是孤立无援。”
“正是,我们要动员每一个能动员的士兵,进攻东江镇。”
皇太极毫不犹豫,直接说出了他的打算:“现在我们满洲八旗、再加上蒙古左右翼,共有近三万披甲,我们要把这三万人全部派去进攻朝鲜。同时我还打算下令,凡是能立下军功的汉人,立刻就可以授田、授官,功绩卓著者,还可以直接入旗。”
毛文龙手下盔甲齐全士兵的恐怕不足一万人,就是他的骑兵也顶多只有三成人有甲,存粮更是少得可怜,武器也都很粗糙,大家都不相信他能长期抵抗三万后金披甲,不过……
另外三个贝勒都静静地看着皇太极,这里面还是莽古尔泰最沉不住气,第一个跳出来道:“一点兵也不留,那别人来抄我们老家怎么办?”
“林丹汗一定会犹豫再三,等到情况明朗才会出兵。等他想清楚后打算出兵了,那条路上还有科尔沁蒙古能顶上一段时间;盖州本来就没有几个兵,而且黄石刚走,东江镇左协正是一片混乱,我估计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粮草来进攻辽阳。”
“那辽西呢?明国关宁军可有三十五个野战营七万战兵,粮草更是堆积如山。”
皇太极大笑不止:“哈哈,袁崇焕不过一鼠辈耳,别说七万战兵,就是七十万、七百万,在这样的鼠辈手中又何能为?”
笑过后皇太极就昂然而起,傲然十足地用手在自己的胸前点了点:“有我一人在辽阳,就胜雄兵十万,定叫那袁崇焕不敢直目辽河!”
皇太极把莽古尔泰拉扯到了帐篷的角落,低声喝道:“五哥,你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莽古尔泰虽然没有争辩,但脸上中仍有不平之色,脑袋慢慢地扭转开来,躲避着皇太极的目光,似乎还在考虑投降的问题。
皇太极又着急地拽了拽他,把莽古尔泰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自己这边,他加重了语气说道:“五哥,我们这么多年杀了这么多的汉人,还把上百万的汉人女子卖给了蒙古人,我们没有退路了。毛文龙和我们仇深似海,真让他领着东江军回到辽东,等他站稳脚跟后绝不会给我们好日子过的,明国朝廷也一定会对边境冲突装看不见的,我们就等死吧!”
一旦后金投降的话,顶多只能保有明朝百年前划给他们的建州定居地。东江镇目前战功最多,军中辽东人士也很多,东江的将领肯定会接管大部分辽东地盘,他们与建州的距离又近,肯定会成为后金政权的新邻居。
毛文龙有三百多个族人被努尔哈赤杀了,现在除了一个儿子外,身边也就还剩个侄子毛承祚了。陈继盛等其他东江高级军官留在辽东的亲戚差不多也都被努尔哈赤找出来杀了。现在东江军在朝鲜,后金军占据辽中,毛文龙等人自然拿他们无可奈何。可是如果让东江军回到辽中平原,而后金退到建州的深山老林里,那等东江军羽翼丰满以后。别说和后金贸易日用品了,他们不找上门去打架才是怪事呢。
莽古尔泰吸了吸鼻子,默默地把头低下了。皇太极狠狠晃了他胳膊两把,逼着莽古尔泰抬起头来看自己:“如果投降地话,那我们旗下的人怎么办?他们吃什么?退回建州的话,谁还肯和我们交易?辽东的汉人绝不会忘了这个仇恨的。我们只要第一步退出去,就没有头了。投降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必须要独立建国。”
莽古尔泰颓然地点了点头:“是的。但打下去我觉得也是死路一条,黄石迟早还是要回来的。”
“不然!”皇太极不以为然地大声反驳道:“黄石被调去南方了,我仔细想过了,他十年之内是不要想回来了,也许这辈子都回不来了。首先,黄石到了明国地西南方人生地不熟,那里的乱事没个几年他平定不了;其次。就算他运气特别好平定了,那么也只会更遭人忌惮,绝对不会把他调回来地。”
看着莽古尔泰茫然的眼睛,皇太极知道自己一定要把他的勇气鼓动起来,因为现在后金的战略形势已经实在是太险恶了,自己内部每个人都要全力以赴才行。皇太极深吸了一口气:
“五哥你仔细想想,为什么明国会把黄石调走?那还不是因为文官开始忌惮他了吗?所以才想给他找些麻烦,把他的风头打一打。我猜明国的文官十有八九要给他下绊子。所以才说他多半平不了明国西南之乱,这样他肯定是回不来了。”
莽古尔泰飞快地问道:“刚才你明明说过,他完全可能因为运气好一下子就把乱平了,嗯,我觉得这有很大的可能性,因为黄石这个人不能以常理度之。”
“是。我是说过地。但那样他就更回不来了,明国文官们……就比如袁崇焕这样的鼠辈,现在他们就已经眼红黄石和毛文龙的功绩了,如果黄石真把西南平定了,他们岂不是要嫉妒得发狂了?如果到时候再把黄石调回来,明国那一窝子的文官鼠辈又把脸往什么地方摆?黄石到一地、那地就变得太平,从一地离开、那地就大乱,他越是有本事,岂不是越显出了那帮鼠辈的无能么?”
说道这里皇太极自嘲地笑了一下,因为他刚发现自己也不自觉地把后金政权划分到黄石有能力平定的行列中去了。不过皇太极马上又露出了信心十足的表情:
“五哥。求人不如求己,只有我们自己好好努力。让明国啃不下来我们,我们才有活路;黄石再厉害也就是这一万兵了,明国不会允许一个武将有太强大的军力地。只要我们能把那帮子蒙古人都拉进来,凑上十万、甚至二十万披甲,那就是黄石真的回来了,我们也不怕他。”
莽古尔泰有些不满意地嘟哝道:“这太危险了,你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明国文官身上,好像他们全都是一帮鼠目寸光的小人。”
“难道他们不是么?”
皇太极目光明亮地盯着莽古尔泰的眼睛,提高了声调又追问了一遍:“难道他们不是么?”
“唉——”莽古尔泰长叹了一声,全身本来绷紧了的肌肉也都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好像已经失去了再争论下去的动力。
“如果明国能同舟共济,萨尔浒一战就是父汗也无力回天;如果明国能协力一致,我们早就被熊廷弼饿死在山里了;如果明国不互相拆台,我们就攻不下广宁;如果明国能文武和睦,他们就不会只给毛文龙二十万军饷,也不会把黄石调走!”
皇太极退开了一步,大张开双臂仿佛要把帐内地一切都拥揽入怀,手掌倾斜朝上,脸上的微笑还带着道不尽的嘲讽:“结果呢?明国的辽东镇毁灭了,熊廷弼传首九边了,毛文龙只能窝在朝鲜,黄石则被调去了福建,而我们——还是这辽阳的主人!”
轻笑了几声后,皇太极收回了双臂,又向前跨出了一步:“五哥我向你保证,明国的那些文官,他们最后宁可和我们议和,也绝不会让黄石再回来立军功的!我把他们一眼看到底。”
莽古尔泰又是一声长叹,他摸了摸脑袋无奈地说道:“每次你都说得头头是道。其他地人倒也罢了,可就是一碰上黄石就总不是那回事,我都怕了啊。”
“五哥,再相信我一次,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走出困境的。”
……
天启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长生岛
上次柳清扬来信说一切都进展很顺利的时候。鲍博文就知道自己在长生岛呆地时间也就不会太多了。几天前福建地快船先期抵达长生岛,负责搬迁的船队已经返航了。黄石给鲍博文地命令也并没有出乎他地意料,长生岛全部的工人和机器都要搬去福建。
这一段时间以来,长生岛严格地制度此时再次发挥了良好的效果,每天都有军户家属被送上南下的道路,所有的军户和士兵都被划分了等级,长生岛当局会根据这些人的重要性决定他们的行止。
大批战斗部队会在军官的带领下沿大运河南下,反正他们对生产工作并没有太重要地意义。所以他们即使在路上拖延一些时日也没有什么关系,而且进行一次长途行军对训练部队也是有意义的。
除了七成的战斗部队会走陆路以外,最普通的军户男丁和家属也不会采用海运运输。在海船归来之前,鲍博文会完成大部分派遣工作,岛上只会留下最后一批坚持生产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会在站好最后一班岗后,和中岛拆卸下来的机器一起上船,前往福建。
在黄石的计划里。整个搬迁工作会在三个月内完成,也就是说,最晚不迟于十一月底,长生岛最后一批人就要启程,而在明年之前就要到达福建,并迅速恢复生产。先不用说产能问题。仅仅黄石定下的这个四个月地期限本身就足以傲视大明全境。
其他的军镇如果要完成这么大规模的调动,就是一万战斗部队也要四个月以上,至于数万军户怎么也要一年之久,更不要说长生岛还有大批需要搬迁的机器。到目前为止,鲍博文对工作进度还是非常满意的,对各种机床的拆卸、装船地计划书也都进行了设计。
昨天船队从福建返回后,鲍博文立刻就按照计划开始装船。一切都严格按照事前的计划进行着,还有崭新的工兵器械——滑轮组,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严谨的计划和灵巧的工具结合起来,就又能节省出几天的时间来。根据目前的日程表来看。鲍博文认为五天后,也就是天启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长生岛最后的一批人就能启程出发,比黄石定下的最后期限还要早上近十天。
这个月中岛又生产了八百具胸甲,鲍博文把这些铠甲装船送往日本。他在这些日子里,除了这些胸甲外还生产了十五门六磅炮,因为不需要生产野战炮车,所以这些火炮地生产速度也较正常为快,根据黄石地命令会留给东江镇左协,以便用在复州等城堡的防御上。
毛文龙为了左协地稳定,还是推荐了张攀这位老资格的东江将领为黄石的继任者。现在张攀已经是临时的副总兵了,只等兵部通过这个任命,张攀就可以正式上任了。黄石临走前给过鲍博文指示,如果柳清扬能借到足够多银子的话,那么库房里储备的余款就要移交给张攀。
所以不久前收到柳清扬传来的形势一片大好的消息后,鲍博文就下令打开库房,派人把里面剩下的六万两白银送往旅顺,这差不多相当于左协一年半的军饷,想来也能让张攀惊喜一番。
这么多年下来,黄石对东江镇还是很有感情的。虽然长生岛也很艰苦,但毕竟他是个穿越者,黄石会做海贸、会发展科技、通晓历史,所以能周旋于党派争斗之间。而他的老上司毛文龙没有这些本事,却要救助接济更多的辽东难民,黄石感佩之余,也愿意尽力让毛帅过得宽裕一些。
毛文龙对黄石带走军户也没有什么想法,少了几万军户对他来说虽然少了些人力,但反过来讲也是少了几万张吃饭的嘴。而且毛文龙也是江南过来地人,福建雨量充沛、又靠近大海。怎么也比三年两旱的辽东强,所以有些部下去南方享福,他毛文龙自然也只能替他们高兴了。
……
天启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京师
昨天司礼监送来了一份辽东的奏报,让天启看得直皱眉头,今天他特意召集内阁来就是为了询问此事。
朝会才一开始,天启就有些生气地问道:“诸位爱卿。到底是谁允许辽东巡抚派人去给奴酋吊丧的?朕不记得给过辽东巡抚这样的许可。”
魏忠贤私下已经给三位内阁成员通过气了,因此顾秉谦对皇帝的恼怒早已是了然于胸。他坦然地说道:“回皇上。辽东巡抚事先确实没有上奏,但老臣以为,或许正如辽东巡抚所说,此乃非常之时、事起仓促,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辽东巡抚先当机立断,或许也是情有可原。老臣还以为,此事的是非可以再议。但辽东巡抚确实还是出于一片公心地。”
顾秉谦罗里罗嗦地说了一大堆,实质性的责任一点儿也没有担,天启对顾秉谦地这种性格也已经了解得很透彻了,也早已习以为常。年轻的皇帝知道他的首辅是一个一贯溜肩膀的人,刚才他能讲出这番话来,里面的意思基本就是在为袁崇焕开脱了。
看到另外两个阁臣都默然不说话,天启心知他们这是表示同意顾秉谦的看法,既然内阁的意见这么统一。天启顿时就感到心虚了,觉得自己生气可能生得很没有道理,因此他地口气也一下子松懈了下来:“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这么大的一件事情,辽东巡抚总也该先问问朕的意思才是吧,唉。不过你们说得也有道理,或许当时情况紧急,容不得辽东巡抚事先请示了。”
自从刚才发言完毕后,顾秉谦就保持着眼观鼻、鼻关心的姿态,今天的朝会他已经出过一次力了,虽说内阁首辅的地位高,不过他不也是抢先开火了嘛,下面就该轮到其他人上场了,大家同殿为臣,也该风险均摊才是啊。
冯铨见状就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道:“圣上。袁大人这次事情是做的操切了些,但袁大人一向就是这样。性子蛮了些,但人还是勇于任事的。兵法有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上次黄帅不也是自作主张了么?”
天启又皱了皱眉头,凝神回忆了一会儿,摇头道:“不对啊,上次黄帅擅自去辽阳地时候,你们不是都要朕降罪于他么?怎么这次辽东巡抚擅自派人去辽阳,你们就都说好了呢?”
“圣上,上次黄帅勇则勇矣,但终归还是一介武夫。”这次轮到丁绍轼出手了,他把大拇指一挑,铿锵有力地说道:“而辽东巡抚读书破万卷,胸中自有胆识韬略!圣上,辽东巡抚的奏章上说得很清楚了,他此次名为吊孝,实为一探建虏虚实。”
“是啊,圣上。”眼看轮盘又转到自己眼前了,顾首辅猛地抬起头来,眼中射出了两道精光:“这次辽东巡抚派去的使者也是有胆有识之人,据辽东巡抚的奏章说:他断定‘八犬同牢,投骨必噬’,辽东巡抚一番精心安排,已经成功地让老奴众子互相怀疑了,不日就要开始自相残杀了。”
“圣上!”冯铨的一声大叫又把天启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他正色说道:“辽东巡抚奏章上说:他还义正言辞地勒令建奴立刻放下武器投降,束手听任朝廷处分,令建奴众子甚是惊惧!”
“是啊,圣上。”不给天启以思考地时间,丁绍轼就紧跟在冯铨后面叫到:“辽东巡抚还说:已经决议接受招安,甚至还愿意献上两个弟弟以表其诚意。
丁绍轼这段是原本历史上没有的。这个时空在黄石的武力威慑下,袁崇焕在吊丧之行后的奏章上,除了自吹自擂他袁崇焕侦查敌情得力、施展反间计导致八旗内乱、并勒令皇太极立刻束手投降、听任处置外,总算也是能拿出点真东西了,不过……
不过丁绍轼接着说道:“辽东巡抚已经写信婉拒了洪太献弟为质的建议,示以信任和安抚之意。据辽东巡抚说。那洪太闻讯后更是感激得涕泪交流,极口颂扬我大明天朝之恩德。”
“圣上,辽东巡抚威能服远人、德能释众疑、恩能结藩属、才能洞夷心,真真德才兼备之人也。若非吾皇圣贤,上天断——”顾秉谦狠狠地摇了一下脑袋来加重语气,直把脸上地肌肉晃得乱颤,同时大喝道:“断不能降下此等良臣。老臣谨为吾皇贺!”
说完顾秉谦就颤悠悠地站了起来打算下跪行礼,一边的冯铨见状也赶快站了起来。跟着顾首辅一起跪下,口中还颂扬道:“圣上,建虏倡乱以来,国家耗费辽饷千万,动甲士十数万,汹汹六载不能平之,今日辽东巡抚谈笑间抚定之。操建虏如控小儿,真乃千古奇功也!微臣为圣上贺。”
丁绍轼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词了,只有跟着一起跪下,扯着脖子喊道:“微臣为圣上贺。”
“好了,好了,都起来吧。”天启笑吟吟地摆手让内阁们都平身。这三个人一通嚷嚷,顿时让皇帝把些许不快都扔到九霄云外去了。年轻的皇帝越想越觉得自己刚才生气确实很没有道理,于是他就笑着对内阁说道:“那就拟票吧。一切都按辽东巡抚的意思办,只要建奴真心投降,老老实实地退出边墙,朕可以饶他们不死。”
……
朝会上魏忠贤一句话也没有说,内阁拟票的时候他也没有插嘴,而是独自走回了自己地屋子。把给自己写信地心腹小太监叫了出来:“拟稿,立刻给辽东巡抚去信。”
“遵命,干爹。”
小太监把信纸迅速地铺好了,手脚利落地磨好了墨,然后提起笔饱蘸了浓墨,抬头问道:“干爹,都要儿子写什么呢?”
魏忠贤想了想,淡淡地跟那小太监说道:“告诉辽东巡抚,这次他擅自做主地事情,咱家替他揽下来了。咱家还是信得过他地。不过凡事小心为上。蛮夷不可全信,万万不要出了什么纰漏……嗯。告诉辽东巡抚,赶快把辽事办妥,免得夜长梦多,到时候咱家一定会亲自为他向万岁爷请功。”
……
天启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
柳清扬今天在码头送走了第一批海贸船队。随着大量资金开始到位,商人们开始清付租船和买货的余款。目前在黑暗理事会的账册上,他们还会新开几十个商号和无数的店铺,这些商人手里已经拿到了统一的价货单,根据协议他们都必须按照统一的价格吃进货物,将来等南方的特产运回来以后,黑暗理事会自然会再发给他们一个统一地价目表。
这些商家因为有统一的供销渠道,所以自然经营成本会比一般的商家为低。不过柳清扬并不打算恶意降价,第一他现在还不想引发其他老字号的敌意,其次有了黑暗理事会这个统一供货的大后台,它的支持者既然在商业信息上有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以大明的通讯手段,其他个人企业想在反应速度上超过黑暗理事会那是绝不可能地。
这时黄石也在福建收到了柳清扬的报告,二百七十万两白银的数字实在远远超过黄石的预计,虽然其中大部分资金都会用来租借船只和开设店铺,但海贸的利润实在太高,回本看来不会是太难的问题。
柳清扬这次计划第一次投入八十万两白银用以购买土产,他建议还是先走去日本贸易地老路,毕竟那里他们比较熟悉。福建的糖、浙江的丝,运到日本后都能有一倍以上的利润,同时日本还急需铁器和布匹,这些将来福宁镇自己也能生产。
而日本盛产的红铜、金银,运回大明后也都能带来巨额的利润。水手和航线问题由黑岛一夫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福建本地也可以再招募一些水手,这些都不会有大问题,而且运到日本以后还可以利用长州藩的仓库和销售渠道,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如果海上没有货物损失的话,这八十万货物运到日本几个月后就能变成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以上,再购买成日本的红铜和金银运回来后。价值超过三百万两也不必感到太奇怪。加上山东等地地销售网,半年内黄石就肯定能把资金周转一遍,所以除了海盗和台风,柳清扬看不出还有什么东西能阻止黄石暴富。
当然,日本这个国家还是太小了,如果货物地量太大的话,黄石担心日本地市场很快就会饱和。所以真正吸引黄石目光的还是西班牙人的白银。当然,黄石绝不打算冒冒失失地和西班牙人开战。
在这个问题上。黄石的思路倒是和万历天子相近,而且他比万历知道得更多。吕宋地白银大多来自南美和非洲,只要一天中国不能染指这些地方,那攻击马尼拉就不一定有什么太大的好处。只是现在发展和西班牙地睦邻友好关系有点晚了,因为强大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正在介入这一海域,这些荷兰人正试图垄断中国和西班牙人之间的贸易。
除了荷兰人以外,闽海上的海盗们也觊觎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他们洗劫来往客商,或强迫过往的客商缴纳过路费。这些行为当然大大有害于明廷的财政收入,但福建水师虽然竭力剿灭海盗,可海盗们仍然是屡伏屡起。这还是因为海贸的利润实在太吸引人了,只要能成功打劫几次,海盗就能靠掳掠所得组建起一支上千人地队伍来。
“以鲁商一开始的规模,他们恐怕还不会引起闽商的注意,但在这也是迟早的事情。很快他们就会变成闽商的对手。哼,很多大海商出了海就是倭寇,至少也和海盗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海盗通风报信、也为他们提供情报并帮他们招募水手。”
黄石对金求德说话时的语气非常不善,而他的参谋长也神情严肃地听着。
“和风高浪险地闽海比,我们辽海不过是一个洗澡盆罢了。我不知道黑岛一夫的水手能不能胜任海战。但他们的人数肯定经不起消耗,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水师,从本地招募福建水手,他们这辈子早就见惯了大风大浪。”
“是,大帅。”金求德对黄石的判断表示了赞同,不过这一切都需要钱:“大人,您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招募水兵呢?”
“最近似乎还没有绝对的必要。”
今年俞咨皋刚把荷兰人从澎湖赶走,大明水师暂时在一带海域还有些威力。黄石已经去过一次厦门了,像他这样名震天下的武将登门造访,还算是给了俞咨皋不小地面子。黄石和俞咨皋也相谈甚欢。起码在表面上还是融洽的。
“不过俞将军的福建水师正在不断被削弱。击退荷兰人以后。朝廷已经下令裁减了澎湖万名左右的水兵,这一万水兵似乎是俞将军手下最精锐的一批士兵。据我所知。他们其中的七、八成都去做海盗了,所以闽海海盗的实力恐怕已经非常可观了。”
黄石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眉宇间的忧色也越来越重。
“大人,属下斗胆。”金求德从始至终就反对黄石的急进西南计划,他一直主张先派象征性地小部队到云南去作战,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福建,先把新地根据地巩固好了以后再考虑大举入滇的问题:“自古兵家之道,就是先深根固本,然后可以图远。今大人立足未稳,喘息未定,就急于入滇平叛,属下恐欲速则不达。”
“嗯。”黄石沉闷地应了一声。训练经费肯定是不会充裕地,如果倾向陆军的话,那水师肯定就会严重不足了。
金求德又重提他以前的建议:“大人,我们先组建我们自己的水师,先摆脱对俞咨皋的依赖。接着剿除海匪,扩充力量,直到水师能保证我们海贸的安全,然后再大练士卒,出兵西南平叛,如此才是完全之策啊。”
“你的建议我明白。但就算我们兴建水师,一年之内怎么也要派上几千士兵到西南去做做样子。而这几千士兵在外面的开销会非常大,同样会扯我们的后腿。”虽然金求德的建议比较稳妥,但这样黄石就要两线作战,在只能抽出部分的精力来对付海盗地同时,他还要维持着一支几千里外的部队。
这样闽海的剿匪战争很可能会旷日持久地拖下去。西南的战事也更会遥遥无期。而在结束这里的战争前,西南的那支部队还会一直让福宁镇出血,牵制着黄石的财力。
“即使福建水师无力压制闽海海盗,我们大不了就在浙江多走一段陆路,也就是利润稍微少了一些罢了。从柳清扬算地帐来看,维持一支数万人的陆军远征军还是足够了。水师……”
黄石连着摇头叹气,海盗地方式是抽空抢劫一把。而官军的目的是保证一片海域的安全,这两者的不同目的。导致双方的成本差距太大:“水师实在耗资巨大,而且费时费力,我们先把它放一放吧,暂时我们只能指望俞咨皋将军了。”
闽海海贼大多都是福建本地人,而且对闽海地海贸依赖性也是很强的,无论是头目还是胁从,这些海盗同朝廷死战到底的决心只怕都不会很大。再说海盗的兵员主要也来自于福建大陆。黄石认为如果没有后顾之忧的话,只要全力封锁海岸线,厉行切断海盗的补给和兵员补充,这闽海的海盗终究还是无本之木。
“说到底,这闽海还是容易对付的,而且如果我能成功平定奢安之乱,那朝中地文臣就再也找不到阻止我返回辽东的理由了吧?”
“大人还在担心辽东?”
“我怎么能不担心呢?嗯,现在朝中阁老们能把我调遣到西南的理由。无非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说什么灭建奴不费吹灰之力,所以要派我来对付贼兵众多的奢崇明、安邦彦。如果西南乱事平定了,而辽事又有了变化的话,皇上自然会再想起来我来的。”
……
天启六年十二月十五日,辽阳
“明国辽东巡抚为了显示他地胸怀。已经不要我们派遣人质了。上个月我又派使者去宁远,哀求明国的辽东巡抚高抬贵手,放我们的族人一条生路,以显示天朝的仁慈之心,也证明上国确实愿意招抚我们……明国的辽东巡抚答应了,他已经不再向蒙古发赏金购买我们族人的首级了!”
这个月袁崇焕又连续往辽阳派来了两拨使者。从天启六年十月开始,辽阳和宁远之间的使者络绎不绝。既然辽阳、宁远两地间的官道上总有使者策马疾驰,那蒙古各部和后金的私下贸易也就跟着恢复了不少,不少蒙古部落的头人又对此装看不见了。
皇太极得意洋洋地扫了一圈屋里面地兄弟们,大声介绍着这一个多月来和大明地外交成果:“明国辽东巡抚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以后。又派人来宣读明国国书。要求我们尽早回头,以免再触怒明国地雷霆之怒。然后他又搬出恩威并施的那一套。告诫我们回头是岸,明国一定会冰释前嫌,绝不秋后算账,让我们放下所有顾虑,不必担心有丝毫的后患。”
“哈哈哈哈,”皇太极说到这里爆发出一阵狂喜的笑声。这封国书送到时,皇太极亲自出辽阳十里迎接,并且将袁崇焕使者入城的仪式也安排得极其浩大:“五哥你当时不在真是可惜了,你真该看看巴彦蒙古牧人的表情,哈哈,他们刚刚收到辽东巡抚不再偿付首级赏银的宣告,接着就听到明国宣布对我们既往不咎,哈哈。”
莽古尔泰也冷笑了一声。前天袁崇焕的书信送到时他刚巧出去打猎了。最近辽阳渐渐又变得热闹起来。十一月底,继袁崇焕吊唁努尔哈赤以后,科尔沁蒙古的头人忽然病体痊愈了,他亲自前来辽阳吊唁这位老亲家,并深深为自己落在明国之后才来吊唁努尔哈赤而感到抱歉。
与此同时,蒙古的穷苦牧民也又开始投奔到辽中平原来,皇太极已经下令重建蒙古左翼了:“上个月底,我们刚刚拿到了喀喇沁蒙古十二部的誓书,他们同意再不和我大金作对,只要我们肯低价卖给他们盐巴就可以;月初,我们又拿到了喀而喀蒙古各部的互不侵犯誓书;前天接了明国辽东巡抚的国书后,我已经派人去见林丹汗,希望他能和我们暂时休战。”
代善用手轻轻摸着颌下的鼠须,眯着眼睛说道:“朝鲜、蒙古与我大金本无仇怨,他们之所以苦苦和我们大金为难,不过是响应了明国的号召而已。好比应邀来助拳的朋友在流血流汗,正主却一个劲的往后缩……明国的这辽东巡抚到底是怎么想的?”
皇太极收敛了笑容,一脸严肃地说道:“明国的辽东巡抚太想立功了,你看他一趟趟地派遣使者来,心情之急迫可见一斑,他太想把这件事情做成了,所以方寸已乱。”
“唉,也是可怜人啊,听得我都心酸了。”半天没有说话的阿敏突然出声了,还带着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这袁崇焕又不会打仗,又想立功,想疯了就只好赌上一把,偏偏还遇上我们的四贝勒了,唉,我真同情他啊。”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林丹汗听到这些消息以后就算不是心寒不已,也会顾虑重重,毕竟打仗要死人,如果连赏银都没有,那林丹汗又为什么要拼命呢?”
“不错。”
“所以……”
“所以毛文龙已经是孤立无援。”
“正是,我们要动员每一个能动员的士兵,进攻东江镇。”
皇太极毫不犹豫,直接说出了他的打算:“现在我们满洲八旗、再加上蒙古左右翼,共有近三万披甲,我们要把这三万人全部派去进攻朝鲜。同时我还打算下令,凡是能立下军功的汉人,立刻就可以授田、授官,功绩卓著者,还可以直接入旗。”
毛文龙手下盔甲齐全士兵的恐怕不足一万人,就是他的骑兵也顶多只有三成人有甲,存粮更是少得可怜,武器也都很粗糙,大家都不相信他能长期抵抗三万后金披甲,不过……
另外三个贝勒都静静地看着皇太极,这里面还是莽古尔泰最沉不住气,第一个跳出来道:“一点兵也不留,那别人来抄我们老家怎么办?”
“林丹汗一定会犹豫再三,等到情况明朗才会出兵。等他想清楚后打算出兵了,那条路上还有科尔沁蒙古能顶上一段时间;盖州本来就没有几个兵,而且黄石刚走,东江镇左协正是一片混乱,我估计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粮草来进攻辽阳。”
“那辽西呢?明国关宁军可有三十五个野战营七万战兵,粮草更是堆积如山。”
皇太极大笑不止:“哈哈,袁崇焕不过一鼠辈耳,别说七万战兵,就是七十万、七百万,在这样的鼠辈手中又何能为?”
笑过后皇太极就昂然而起,傲然十足地用手在自己的胸前点了点:“有我一人在辽阳,就胜雄兵十万,定叫那袁崇焕不敢直目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