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玄明传说 > 四章 前世——建文之谜

四章 前世——建文之谜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湖南自古被称为楚,并享“唯楚有材,于斯为盛”之美名,战国时期,群雄逐鹿,湖南属楚国,是七雄之一,延袭至今。

    楚地确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在中华大地的历史上,威名赫赫,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最早追溯到楚国的屈原,近代可查的有曾国藩,其间有药王孙思邈,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

    而在楚国西南边陲有一三千年古郡,名曰,零陵,相传得名于人文道德始祖——舜帝。

    这里流传一个千年不朽的爱情故事,并载于世册,有据可查,有文可考,《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

    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这就是当地的特产,世称“斑竹”!

    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

    隋朝废零陵郡,改永州府,因地处潇、湘二水汇合处,雅称“潇湘”,隋后又改永州府为零陵郡,唐代废零陵郡设永州府。

    因柳宗元撰《永州八记》,使永州一名后来居上,把零陵这一古名,变成永州府零陵县,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83年),改永州府为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永州路为永州府。

    零陵与永州这二名,如一枝两叶,常随王朝更替,你否定我,我否定你!轮流坐庄,你方唱罢,我又登场,变来换去,且隶属关系,意指范围,也是忽大忽小,如轮回转世一样,令人混淆不清,象历史的真相一样复杂难明!

    我们的故事要从明代熹宗永州府宁远县(编者按:今只指新田县)说起,为叙事方便,易于考证,我们就称新田县,新田县有个石羊镇,镇内有一座南国武当山,在宋朝以前山顶建有玄帝殿,武当山群峰共一百零八座。

    其主峰白面峰海拔六百八十八米,是武当群峰的最高峰,紧围白面峰另有二十七峰,其余八十峰分布全镇境内,共有泉井一百一十八个,因与湖北武当山重名,故称南国武当山。

    山下有一个史家村,民风淳朴,尤重信义,村里以史为姓,照理是一个祖先,族谱也应当对应得上。

    但其中有一支史姓宗族,族谱排列与村里、永兴、宁远等地同宗史氏辈分排列都对不上号,原有的史氏族谱辈分排列是:“师水弥之卿,孙公可必士,本立自元孝,起宗在节义”。

    而这一支是:“应瑞经记,光明正大,弥显道德,永世荣昌”。光从字面上与意义上看,后一支明显气魄宏大,意境全殊,而且此支只尊一个叫史惠通的人为史祖。

    据后世明史专家考证,史惠通很有可能是明代第二个皇帝即建文帝的长子——朱文奎。

    因“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其侄子建文帝之皇位,攻进当时明朝首都,南京应天府。

    破城之日,宫中火起,建文帝与其长子朱文奎,下落不明,不知所踪,成为明史上最大的一个悬案谜团。

    此后朱棣大开杀戒,以凌迟与灭族的方式残忍杀害以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一批建文帝的忠臣旧属。

    后据相关史料与专家研究,发现建文帝隐于新田县,并将长子朱文奎落藉于永州府新田县石羊镇史家村,朱氏为区别与史氏血脉关系。

    但又不便写明,所以以这种方式来昭示后人,因据《史氏族谱》记载,

    史惠通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比朱文奎大一岁),出生时父亲史必情已经46岁,母亲李氏40岁。史必情夫妇结婚20多年没有生育,在40多岁时突然生子,颇为蹊跷。

    史惠通一族的后人只把史惠通当祖公,从不给史必情扫墓。此外,史家村自古砌了9个龙形封土堆,现存4个。

    族谱还记载,明永乐年间,史惠通频繁迁徙。从永兴平乐迁往存头,继而居胡碑下村,后迁宁远何家山,又迁宁远下坠乡清水岭。

    再徙新田田头村,最后定居清水洞史家村,如此频繁的迁徙,似有避难逃亡之嫌。建文帝,给长子朱文奎取名,也是有其用意的。

    因为建文帝也称明惠帝,名字里有个惠字,所以朱文奎更名,也改成史惠通,一个惠字,算是留一个记号,聊胜于无。

    也不知史惠通一族生枝开叶有几脉,但到“明”字辈时有一子孙,名曰:史思明,其父早亡,其母一直孀居未嫁,依附其弟供给生活。

    思明是少孤为客早,本性敏感又聪慧过人,在舅舅家生活,也心有戚戚,加之立志锐意进取,以求取功名,光耀门楣,读书发奋刻苦!

    奈何天意弄人,几次科考,均不如意,每每心中郁结,平生未展眉颜,后寡母病逝,心中颇多思念,诸多不顺,竟成郁症,境况堪忧。

    年近二十,孤身一人,一事无成,思明无可奈何,加之身有心疾,健康尚且不保,功名之心也渐淡泊放弃。

    因又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依附舅舅,遂看破红尘在南国武当山下,与史家村相邻的枧头镇洞心村的龙池寺出家为僧,自名法号:玄明。

    每日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念经诵佛,劈柴担水,许多不平之心,执著之事,均已不在困扰,倒也修得内心一片光明,无障无碍,也将心魔压制不在成为心疾。

    一日,在南国武当山劈柴,突然天阴欲雨,阴云密布,虽是上午,却光暗如傍晚,玄明为避雨,一路疾奔下山,也是心急不辨路径!

    一时走错了方向,来到一处凉亭,玄明道:“妙也,正好避雨!”进入凉亭,一时风声大作,雨注如瀑,四野苍茫,不见行人。

    望着风雨飘摇,苍茫远山,玄明不由得陡生身世凄苦,人生如梦之感,正所谓无边丝雨细如愁,想自己孓然一身,身无长物,倒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既然是命运,也不必做司马牛之叹!今生命已如此,唯有好好修行,也望佛祖怜悯慈悲于己,脱离尘世百苦,能达彼岸极乐世界,不再有忧愁烦恼。

    突然一阵羊鸣把他从沉思中拉回现实,一看凉亭里走进了一头青色的公羊,浑身湿漉漉,听其鸣声颇为凄楚!

    玄明一看,原来羊腿上有一伤口,加上湿冷,羊身不由的在瑟瑟发抖,玄明心善,立马脱下僧衣将羊身雨水擦干。

    然后蹲下用手抬起羊足,察看伤处,原来有一根粗大的荆棘尖刺扎在上面,玄明道声:“善哉!善哉!”

    小心翼翼拔出尖刺,并撕开僧袍,把青羊创口包好,青羊眼中流露出感恩之意,待到雨停,青羊咩咩叫着,用头示意玄明跟它前行。

    玄明终究是年轻好奇,便跟着羊儿,一路走来,翻山越岭,不觉来到一座四周密林环绕,大树挺拔,地处高地,规模颇大,占地面积甚广的青石砌成宛如宫殿的石城下。

    石宫主体一律用体积庞大手工打磨的青条石为材料,占地十余亩,墙高十余尺,环城长百余丈,无碑刻无名字无人烟。

    青羊领玄明从石宫东门入,进门见两个大青石砌边的大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