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赏群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秀在鄗城称帝,鄗城也因此改了名字,高邑。刘秀称帝之后,接下来便是人们最为期待的封赏。邓禹被封为酂侯,吴汉被封为舞阳侯,贾复被封为冠军侯,耿弇被封为好畤侯,寇恂被封为承义厚,岑彭被封为归德侯,冯异被封为应侯,景丹被封为奉义侯,盖延被封
为建功侯、铫期被封为安成侯,马武被封为杨虚侯,王霸被封为王乡侯……
刘秀对麾下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自然不会吝啬,主要的核心将领们,皆有获得侯爵封号,其次一些的将领们,也都被封为列侯或关内侯。
高祖祖训,非刘姓者不能为王,刘秀也是严守祖训,对麾下将领们最高的封赏就是侯。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邓禹是诸侯当中唯一的一位万户侯。在豫州与铜马军血战,负伤累累的铫期,也只是食五千户,和邓禹相比,要差上一大截。
获得了封侯,人们自然是很高兴,但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自己能获得什么样的官职。刘秀封邓禹为大司徒,对此,众人都没有异议。
大司徒这个职位,以邓禹的功绩,也完全受得起。
刘秀依照《赤伏符》中的谶语,封王梁为大司空,对此人们也没有异议。
大司空是掌管水土的,不那么重要,而且王梁的功劳也不小,大家都是老熟人,没人愿意站出来唱反调。
唯独到了最重要的大司马时,出了问题。
因为高邑还真有一位名叫孙咸的人。《赤伏符》中的谶语有明确提到,孙咸当为大司马,刘秀也向麾下的众将提到了此事,结果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
孙咸在己方这里,毫无建树,寸功未立,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大司马,主掌己方的兵权呢?
对于这件事,刘秀也是挺为难的。他称帝的法理依据,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赤伏符》中谶语。
谶语中写了刘秀可以做皇帝,他在高邑称帝了,谶语中写了孙咸可以做大司马,他却不让人家做,这未免会落人口实。
如果《赤伏符》对孙咸的预测不能成为现实,那么,他这个天子,是不是也失去了法理依据?
在与群臣商议此事的时候,刘秀说出了自己的为难和顾虑。
他说出这话,基本就是判处孙咸死刑了。只要世上没有孙咸这个人,就可以把《赤伏符》中的这句谶语无限期的往后推,天子也不用再为此感到为难了。
毕竟《赤伏符》里可没有记录,孙咸到底什么时候做大司马,又是哪一个孙咸来做大司马。
这次的议事,并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散会后,吴汉、贾复、耿弇、冯异、寇恂等人聚到一起,开了个没有刘秀参与的小聚会。
聚会中,吴汉首先表态,孙咸断然不能为大司马,如果让孙咸做大司马,他吴子颜第一个不服气。耿弇也是此意,对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孙咸嗤之以鼻,说道:“我有派人调查过孙咸,孙咸是他的本名没错,不过,他以前是赤眉军的人,后来在赤眉军里做了逃兵,流窜到
冀州,这样的人,又如何配做大司马?”
贾复皱着眉头说道:“可是,《赤伏符》中的谶语已经说了,大司马是孙咸,如果不按照谶语做,陛下也会很为难啊!”
众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寇恂一笑,说道:“如果没有孙咸这个人,此事,不就解决了吗?”
听闻这话,在场众人脸色同是一变,没有孙咸这个人?
吴汉眼珠转了转,脑中灵光一闪,说道:“子翼的意思是,我们把这个孙咸……”说着话,他的手掌做了个下切的手势。寇恂环视众人,说道:“虽然很无辜,但让陛下感到为难的人,那么,他就不再无辜了。何况,伯昭也已经说了,孙咸出身于赤眉,赤眉出身的人,断然不能是我大汉的大
司马!”
他话音刚落,吴汉腾的一下站起身形,转身就往外走。众人一惊,纷纷抬手叫他:“子颜要去哪里?”
吴汉打个哈哈,说道:“突然想到还有些事情没有做完,我先去处理一下,你们继续聊,不用管我。”说完话,他风风火火地走了。
冯异无奈地看眼寇恂,意味深长地说道:“子翼刚才说了,孙咸是无辜之人。”
吴汉虽然嘴上没说,但表现得特别明显,他是非常想要大司马这个职位的。
现在偏偏冒出个孙咸,成了他的拦路虎,他心里能不急躁呢?寇恂偏偏当着他的面说出这种话,这不等于是鼓动吴汉去杀孙咸吗?
寇恂苦笑,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刚才也说了,凡是让陛下感到为难的人,他就死得不无辜。公孙,你真的认为陛下会愿意让孙咸做大司马吗?”
冯异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
孙咸只是一游民,在高邑又怎么可能躲得过舞阳侯吴汉的追捕?吴汉没费多大的劲,便把孙咸生擒活捉,以他是赤眉细作为由,下令处死。
可怜这位孙咸,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连自己为什么要死都不知道,便被吴汉快刀斩乱麻的杀了。
得知此事的刘秀,只是口头上训斥了吴汉一句,然后便没有了下文。孙咸死了,可大司马还得选出来。刘秀让群臣推荐大司马人选,群臣的意见分成了两部分。
文臣们大多都推荐景丹为大司马,武将们则大多推荐吴汉为大司马。景丹是河北名将,才华出众,让他治理地方,他是一把好手,让他领兵打仗,更是游刃有余。
早在王莽时期,景丹就已经受到朝廷的重用,他做到了上谷郡二把手的位置。文臣们认为,大司马是全军表率,需文武双全才是,景丹是最适合的人选。
武将们推举吴汉,原因就很简单了,能打啊!吴汉领兵作战,还从未有过失利的时候,这么一位常胜将军不做大司马,那么还有谁能配做大司马?
文臣、武将对大司马的人选出现了分歧,争执不下,最后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刘秀身上,让刘秀来定夺此事。
说起来,吴汉和景丹的能力都很出众,两人也都可胜任大司马,论仁德,景丹要强过吴汉,论功绩,吴汉又要强过景丹。刘秀思前想后,沉默了许久,方开口说道:“无论是治军还是声望,子颜和孙卿不分伯仲,皆可胜任大司马之职。不过子颜有建策之功,且先后诛杀苗曾、谢躬,并收编他
二人的部下,就功绩而言,子颜更大,故,我以为子颜当为大司马!”
听闻这话,吴汉强压心中的激动,立刻起身离席,向前叩首。
刘秀继续说道:“按照旧制,骠骑大将军与大司马职位相当,我以为,子颜为大司马,孙卿可为骠骑大将军!”
景丹闻言,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急忙离席,向前叩首。
刘秀环视在场众人,含笑问道:“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群臣异口同声道。
刘秀笑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吴汉和景丹再次向前叩首,异口同声道:“谢陛下隆恩!”
确定下来的三公,邓禹为大司徒,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
而后,刘秀又封,贾复为执金吾,岑彭为廷尉,耿弇为建威大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
除此之外,还有冯异为孟津将军,盖延为虎牙将军,坚镡为扬化将军,刘植为骁骑将军等等。
把群臣都加封完,群臣一同向刘秀叩首谢恩。
刘秀称帝后,并没有立刻定都,只是暂时住在高邑。他暂住高邑期间,首先派人把身怀六甲的郭圣通接过来,另外又派人去南阳,接阴丽华来河北。当然,刘秀也没忘记自己的大姐和小妹。他派人去到宛南的白水村,接大姐刘黄来河北,然后又派人给李通送去书信,邀请李通带上他的妻子,也就是刘秀的小妹刘伯姬
,来河北任职。刘秀的大姐刘黄,其实是个挺苦命的女人,父亲过世得早,她得抚养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后来他们被叔父刘良收养,可刘良就只个小县令,家里远没到大富大贵的地步
,一下子增添了这么多口人,生活变得很是拮据。
大姐为了不给叔父家添麻烦,才主动随母亲去到白水村居住,以务农为生。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刘黄总算是时来运转,刘秀做了皇帝,她这个村妇,也一跃成为一国之公主。
李通和刘秀算是老朋友了,两人一同在汉中平蛮,后来一同起事,一同征战,只不过刘玄的称帝,打乱了这一切。
由于李通的堂兄弟李轶、李松,都是刘玄的心腹,所以刘玄对李通还是不错的,大封异姓王的时候,把李通也捎带上了,封李通为西平王,还让李通镇守荆州。
阴丽华能在南阳安然无事,固然和邓奉的竭力保护有关,但也离不开李通的庇护。
收到刘秀的书信后,李通喜出望外,连犹豫都没犹豫,什么官职、王爵爵位,统统都不要了,带上全家老小,直奔河北而去。
李通来的是最快的,和刘秀在高邑相见。
刘秀和李通、刘伯姬已有两年没见,甚至连李通和刘伯姬的婚礼,他都没能去参加,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当时他被刘玄软禁着,根本走不了。
此时看到李通和刘伯姬宛如一对璧人,虽然一路北上,风尘仆仆,但看得出来,李通的日子过得不错,把小妹也照顾得很高,疼爱有加,刘秀心中感慨万千。刘伯姬看着离别两年的三哥,一时间都有些不敢相认。刘秀穿着冕服,头顶冕冠,这一身的天子行头,就和以前大不相同,另外在河北的磨练,早已让刘秀不再是当初的
那个大男孩,而是蜕变成一位成熟稳重的男人。长年征战沙场,身上多多少少带着一股子煞气,又贵为天子,身上也有十足的威仪之气。
看着这样的刘秀,刘伯姬怯生生地说道:“三……三哥……陛下?”
听着小妹胆怯又带着陌生的轻唤,刘秀心头发酸,眼圈顿时湿红。
他地垂下头,冕冠的玉帘遮挡住他的脸颊。他突然想到了大哥、二哥,想到了大姐、二姐,一家六个兄弟姐妹,现在就只剩下三人。
刘秀起身,缓步走到刘伯姬近前,毫无预兆的一把把她抱在自己怀中。即便是亲兄妹,刘秀的此举,还是越礼了,何况他现在已是天子,代表的是皇家,更应重视礼数,但现在刘秀不想管那么多,他就是想抱一抱自己的妹妹,自己这为数不
多的亲人。他紧紧搂抱住刘伯姬,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通过他不断抖动的身子,可以看得出来,他在哭。看着抱在一起的兄妹二人,李通在旁也是一个劲的抹眼泪。刘秀的下巴抵在刘伯姬的肩头,哭了一会,他向旁拉了一把李通,把他拽过来,也一并紧紧抱住。
刘秀在鄗城称帝,鄗城也因此改了名字,高邑。刘秀称帝之后,接下来便是人们最为期待的封赏。邓禹被封为酂侯,吴汉被封为舞阳侯,贾复被封为冠军侯,耿弇被封为好畤侯,寇恂被封为承义厚,岑彭被封为归德侯,冯异被封为应侯,景丹被封为奉义侯,盖延被封
为建功侯、铫期被封为安成侯,马武被封为杨虚侯,王霸被封为王乡侯……
刘秀对麾下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自然不会吝啬,主要的核心将领们,皆有获得侯爵封号,其次一些的将领们,也都被封为列侯或关内侯。
高祖祖训,非刘姓者不能为王,刘秀也是严守祖训,对麾下将领们最高的封赏就是侯。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邓禹是诸侯当中唯一的一位万户侯。在豫州与铜马军血战,负伤累累的铫期,也只是食五千户,和邓禹相比,要差上一大截。
获得了封侯,人们自然是很高兴,但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自己能获得什么样的官职。刘秀封邓禹为大司徒,对此,众人都没有异议。
大司徒这个职位,以邓禹的功绩,也完全受得起。
刘秀依照《赤伏符》中的谶语,封王梁为大司空,对此人们也没有异议。
大司空是掌管水土的,不那么重要,而且王梁的功劳也不小,大家都是老熟人,没人愿意站出来唱反调。
唯独到了最重要的大司马时,出了问题。
因为高邑还真有一位名叫孙咸的人。《赤伏符》中的谶语有明确提到,孙咸当为大司马,刘秀也向麾下的众将提到了此事,结果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
孙咸在己方这里,毫无建树,寸功未立,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大司马,主掌己方的兵权呢?
对于这件事,刘秀也是挺为难的。他称帝的法理依据,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赤伏符》中谶语。
谶语中写了刘秀可以做皇帝,他在高邑称帝了,谶语中写了孙咸可以做大司马,他却不让人家做,这未免会落人口实。
如果《赤伏符》对孙咸的预测不能成为现实,那么,他这个天子,是不是也失去了法理依据?
在与群臣商议此事的时候,刘秀说出了自己的为难和顾虑。
他说出这话,基本就是判处孙咸死刑了。只要世上没有孙咸这个人,就可以把《赤伏符》中的这句谶语无限期的往后推,天子也不用再为此感到为难了。
毕竟《赤伏符》里可没有记录,孙咸到底什么时候做大司马,又是哪一个孙咸来做大司马。
这次的议事,并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散会后,吴汉、贾复、耿弇、冯异、寇恂等人聚到一起,开了个没有刘秀参与的小聚会。
聚会中,吴汉首先表态,孙咸断然不能为大司马,如果让孙咸做大司马,他吴子颜第一个不服气。耿弇也是此意,对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孙咸嗤之以鼻,说道:“我有派人调查过孙咸,孙咸是他的本名没错,不过,他以前是赤眉军的人,后来在赤眉军里做了逃兵,流窜到
冀州,这样的人,又如何配做大司马?”
贾复皱着眉头说道:“可是,《赤伏符》中的谶语已经说了,大司马是孙咸,如果不按照谶语做,陛下也会很为难啊!”
众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寇恂一笑,说道:“如果没有孙咸这个人,此事,不就解决了吗?”
听闻这话,在场众人脸色同是一变,没有孙咸这个人?
吴汉眼珠转了转,脑中灵光一闪,说道:“子翼的意思是,我们把这个孙咸……”说着话,他的手掌做了个下切的手势。寇恂环视众人,说道:“虽然很无辜,但让陛下感到为难的人,那么,他就不再无辜了。何况,伯昭也已经说了,孙咸出身于赤眉,赤眉出身的人,断然不能是我大汉的大
司马!”
他话音刚落,吴汉腾的一下站起身形,转身就往外走。众人一惊,纷纷抬手叫他:“子颜要去哪里?”
吴汉打个哈哈,说道:“突然想到还有些事情没有做完,我先去处理一下,你们继续聊,不用管我。”说完话,他风风火火地走了。
冯异无奈地看眼寇恂,意味深长地说道:“子翼刚才说了,孙咸是无辜之人。”
吴汉虽然嘴上没说,但表现得特别明显,他是非常想要大司马这个职位的。
现在偏偏冒出个孙咸,成了他的拦路虎,他心里能不急躁呢?寇恂偏偏当着他的面说出这种话,这不等于是鼓动吴汉去杀孙咸吗?
寇恂苦笑,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刚才也说了,凡是让陛下感到为难的人,他就死得不无辜。公孙,你真的认为陛下会愿意让孙咸做大司马吗?”
冯异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
孙咸只是一游民,在高邑又怎么可能躲得过舞阳侯吴汉的追捕?吴汉没费多大的劲,便把孙咸生擒活捉,以他是赤眉细作为由,下令处死。
可怜这位孙咸,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连自己为什么要死都不知道,便被吴汉快刀斩乱麻的杀了。
得知此事的刘秀,只是口头上训斥了吴汉一句,然后便没有了下文。孙咸死了,可大司马还得选出来。刘秀让群臣推荐大司马人选,群臣的意见分成了两部分。
文臣们大多都推荐景丹为大司马,武将们则大多推荐吴汉为大司马。景丹是河北名将,才华出众,让他治理地方,他是一把好手,让他领兵打仗,更是游刃有余。
早在王莽时期,景丹就已经受到朝廷的重用,他做到了上谷郡二把手的位置。文臣们认为,大司马是全军表率,需文武双全才是,景丹是最适合的人选。
武将们推举吴汉,原因就很简单了,能打啊!吴汉领兵作战,还从未有过失利的时候,这么一位常胜将军不做大司马,那么还有谁能配做大司马?
文臣、武将对大司马的人选出现了分歧,争执不下,最后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刘秀身上,让刘秀来定夺此事。
说起来,吴汉和景丹的能力都很出众,两人也都可胜任大司马,论仁德,景丹要强过吴汉,论功绩,吴汉又要强过景丹。刘秀思前想后,沉默了许久,方开口说道:“无论是治军还是声望,子颜和孙卿不分伯仲,皆可胜任大司马之职。不过子颜有建策之功,且先后诛杀苗曾、谢躬,并收编他
二人的部下,就功绩而言,子颜更大,故,我以为子颜当为大司马!”
听闻这话,吴汉强压心中的激动,立刻起身离席,向前叩首。
刘秀继续说道:“按照旧制,骠骑大将军与大司马职位相当,我以为,子颜为大司马,孙卿可为骠骑大将军!”
景丹闻言,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急忙离席,向前叩首。
刘秀环视在场众人,含笑问道:“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群臣异口同声道。
刘秀笑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吴汉和景丹再次向前叩首,异口同声道:“谢陛下隆恩!”
确定下来的三公,邓禹为大司徒,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
而后,刘秀又封,贾复为执金吾,岑彭为廷尉,耿弇为建威大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
除此之外,还有冯异为孟津将军,盖延为虎牙将军,坚镡为扬化将军,刘植为骁骑将军等等。
把群臣都加封完,群臣一同向刘秀叩首谢恩。
刘秀称帝后,并没有立刻定都,只是暂时住在高邑。他暂住高邑期间,首先派人把身怀六甲的郭圣通接过来,另外又派人去南阳,接阴丽华来河北。当然,刘秀也没忘记自己的大姐和小妹。他派人去到宛南的白水村,接大姐刘黄来河北,然后又派人给李通送去书信,邀请李通带上他的妻子,也就是刘秀的小妹刘伯姬
,来河北任职。刘秀的大姐刘黄,其实是个挺苦命的女人,父亲过世得早,她得抚养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后来他们被叔父刘良收养,可刘良就只个小县令,家里远没到大富大贵的地步
,一下子增添了这么多口人,生活变得很是拮据。
大姐为了不给叔父家添麻烦,才主动随母亲去到白水村居住,以务农为生。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刘黄总算是时来运转,刘秀做了皇帝,她这个村妇,也一跃成为一国之公主。
李通和刘秀算是老朋友了,两人一同在汉中平蛮,后来一同起事,一同征战,只不过刘玄的称帝,打乱了这一切。
由于李通的堂兄弟李轶、李松,都是刘玄的心腹,所以刘玄对李通还是不错的,大封异姓王的时候,把李通也捎带上了,封李通为西平王,还让李通镇守荆州。
阴丽华能在南阳安然无事,固然和邓奉的竭力保护有关,但也离不开李通的庇护。
收到刘秀的书信后,李通喜出望外,连犹豫都没犹豫,什么官职、王爵爵位,统统都不要了,带上全家老小,直奔河北而去。
李通来的是最快的,和刘秀在高邑相见。
刘秀和李通、刘伯姬已有两年没见,甚至连李通和刘伯姬的婚礼,他都没能去参加,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当时他被刘玄软禁着,根本走不了。
此时看到李通和刘伯姬宛如一对璧人,虽然一路北上,风尘仆仆,但看得出来,李通的日子过得不错,把小妹也照顾得很高,疼爱有加,刘秀心中感慨万千。刘伯姬看着离别两年的三哥,一时间都有些不敢相认。刘秀穿着冕服,头顶冕冠,这一身的天子行头,就和以前大不相同,另外在河北的磨练,早已让刘秀不再是当初的
那个大男孩,而是蜕变成一位成熟稳重的男人。长年征战沙场,身上多多少少带着一股子煞气,又贵为天子,身上也有十足的威仪之气。
看着这样的刘秀,刘伯姬怯生生地说道:“三……三哥……陛下?”
听着小妹胆怯又带着陌生的轻唤,刘秀心头发酸,眼圈顿时湿红。
他地垂下头,冕冠的玉帘遮挡住他的脸颊。他突然想到了大哥、二哥,想到了大姐、二姐,一家六个兄弟姐妹,现在就只剩下三人。
刘秀起身,缓步走到刘伯姬近前,毫无预兆的一把把她抱在自己怀中。即便是亲兄妹,刘秀的此举,还是越礼了,何况他现在已是天子,代表的是皇家,更应重视礼数,但现在刘秀不想管那么多,他就是想抱一抱自己的妹妹,自己这为数不
多的亲人。他紧紧搂抱住刘伯姬,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通过他不断抖动的身子,可以看得出来,他在哭。看着抱在一起的兄妹二人,李通在旁也是一个劲的抹眼泪。刘秀的下巴抵在刘伯姬的肩头,哭了一会,他向旁拉了一把李通,把他拽过来,也一并紧紧抱住。